近代中国史纲下册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安内与攘外(一九二八至一九三六)
对内求国家统一,对外求民族平等,为国民革命的两大使命。结果前一工作固未完成,内战愈演愈烈,后一任务更为艰巨,外患空前险恶。在内外交攻之下,国民党的政策为对内继续消灭反侧,对外暂时忍耐待时,即先安内,后攘外。在步骤上亦自言之成理,岂奈为势所不许何。
第一节 北伐后的对外举措
一、废止旧约交涉
北伐告终后,国民政府决遵循外交途径,取消不平等条约。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五日,发表对外宣言,以正当手续,本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宗旨,改立条约。七月七日,复宣言已满期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另订新约,未满期者应行重订,旧约满期、新约未订者,依临时办法处理。外人受中国法律保护并守中国法律,关税照现行章程办理。当时已届期的,有意大利、法国、日本、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丹麦等国的商约。
此事的成败,系于各大国的态度。首先有比较良好反应的为美国。七月二十五日,中美签订整理关税条约,美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原则,惟必须与其他国家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换言之,必须待其他国家一律承认,方能实行。至于法权问题,目前尚不能商谈。是年德国、挪威、比利时、丹麦、荷兰、葡萄牙、英国、瑞典、法国、西班牙,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同时承认国民政府。
七月三十一日,日本照会中国,如撤回废约主张,愿与中国商订
--603--
新约,倘中国实行临时办法,日本将出以断然处置。外交部长王正廷与上海日本总领事洽商未协,蒋中正派张群赴东京与首相田中面谈。田中以美、英、法不允与采协同政策,态度略为缓和。一九二九年六月,日本承认国民政府。七月,民政党滨口雄幸继田中组阁,币原喜重郎复任外相,宣布对华无侵略之意,惟须保护合法正当权利。一九三○年五月六日,中日订立关税协定,实行互惠税率,中国承认无担保债款,亦即承认西原借款,此为中国为获得关税自主,对日本付出的特别代价。
取消领事裁判权问题,困难更大。一九二八年十月,中国要求有关国家进行交涉,意大利、比利时、丹麦、西班牙、葡萄牙虽于原则上同意,但须九国公约签字国一律照办。一九二九年四月,王正廷致文英、美、法等国,请同情考虑,其所以未及日本,乃因中日条约已届期满,应订新约。迟至八月,英、美、法均不允立时放弃。王正廷再请商谈。此时外有中俄中东路之争,内有对冯玉祥之战,时机十分不利,各国仍然拒绝。十二月二十三日,外交部公布外交政策大纲,除取消各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外,并拟收回内河航权、租界,所有外国驻军均须撤退,各国置诸不理。一九三○年,国民政府忙于应付反抗中央的大战,益无暇及此。内战告终,一九三一年二月,王正廷宣称,决定在最短期间,达到撤废领事裁判权目的。接着胡汉民被迫去职,江西剿共军事不利,大局动荡,中国与英、日的谈判,迄无结果,允许放弃领事裁判权的只是荷兰、挪威、丹麦、比利时诸小国。五月,国民政府颁布管辖在华外人条例,定期施行,实同空文。三年来的取消不平等条约成就,除收回关税自主权外,实际做到的为一九二九年收回的天津租界,一九三○年收回英国威海卫租借地及英国庚子赔款余额的退还。①
--604--
①镇江英租界先于一九二七年七月收回。英国庚子赔款退回后,充作教育事业
与建筑及整理铁路之用。
二、中俄中东铁路之争
自一九二五年冬,苏俄不准张作霖使用中东铁路运兵事件发生。继之以一九二七年,北京苏俄大使馆的被搜查,双方交恶愈甚。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张学良接管中东铁路非法经营的电报、电话,苏俄虽不承认,而无如之何。一九二九年二月,张学良拟由谈判途径,限制苏俄对中东铁路的权力,俄籍局长不理,进而反不准华籍副局长会签命令。据说张学良采中东铁路督办吕荣寰之议,决收回该路。五月二十七日,得悉共产国际在哈尔滨苏俄总领事馆召开会议,阴谋不轨,中国警察掩至,逮捕俄人三十余名。苏俄亦捣毁中国领事馆,大捕华侨。张学良与蒋中正、王正廷会商后,七月十日,强制接管中东铁路,封闭附属机关。拘捕俄人二百余名,解除俄籍局长、副局长职务。十三日,苏俄发出最后通牒,限于三日内取消对该路的片面行为。中国责苏俄煽动中国内乱,不得已始出以此种措置,惟仍望商洽合理办法。十七日,苏俄断绝中俄铁路交通,扣留黑龙江中国船只,勒令中国驻俄代表离境。①
国民政府对苏俄之所以独出以断然处置,可能有其特殊原因。一为斯大林正事内部整肃,对外又处于孤立,两年前搜查苏俄大使馆既然无事,这次搜查哈尔滨总领事馆已经月余,苏俄并无强烈反应。二为日本不喜苏俄在东北得势,中国如加以排除,当为日本之所愿。中日关系即令不因而好转,日本谅不致与中国为难。三为苏俄向以援助被压迫民族相标榜,如为中东铁路而对中国用兵,将无以自解,何况最近国际间又有非战公约(Kellogg--BriandPeacePact)。四为讨伐桂系胜利,收回了中东铁路,国民政府的声威将益提高。但是情势变化未若所料,各国多不直中国所为,日本关东军禁止南满铁路为中国运兵、运械,不准中国军队通过铁路附近地区。美国提议由中立国仲裁中俄争端,日本拒绝参加,劝张学良与苏俄直接交涉。苏俄要求恢复中东铁路原状,并共同警备。八月初,以白鲁杰(加伦)为特别远东
--605--
①一九二七年,国民政府虽与苏俄绝交,北京政府时代派往苏俄人员,照常留
驻。
红军总司令,屡侵东北边境,张学良亦调兵防御。中国请德国斡旋无成,俄军分东西两路向吉林、黑龙江前进。十月,东路陷同江、富锦,十一月,西路陷札兰诺尔、满洲里,东北军旅长韩光第以下二千人战死。南京忙于对冯玉祥之战,无力援助东北。俄军为免刺激日本,未再续进。
张学良兵败之后,十二月三日,由哈尔滨交涉员蔡运升与苏俄代表希曼诺斯基在双城子(Nikolski—Ussuri)议就草约,二十二日,在伯力(Khabarovsk)签字,恢复中东铁路原状、苏俄在东三省领事馆及商业机关,释被捕俄人,解散中国境内之白俄军队。关于通商问题及保障协定之履行,将来由正式会议解决。南京指蔡运升越权,仅允谈判中东铁路问题。一九三○年二月,派新任中东铁路督办莫德惠为会议代表。五月,莫德惠抵莫斯科,提议先商中国赎回中东铁路问题,苏俄要求先议通商及黑龙江、松花江航权,相持不下。时反蒋战争方酣,苏俄有意观望。十一月,中俄正式会议开始,苏俄坚持伯力协定有效,并将讨论范围扩大至通商、复交,会议因之终止。一九三一年四月起,会议续开,多至二十五次,未得任何结果,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
第二节 日本侵占东北
一、“九一八事变”
日本之炸死张作霖,阻挠张学良易帜,虽均未得遂其宰割东北的愿望,但既定方针,丝毫不曾改变,继续对张学良诱胁,先求实现铁路政策,张始终推之于中央政府。关东军准备倒张,另立政权。中俄中东铁路问题发生,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大佐、参谋石原莞尔中佐主乘机占领满蒙,滨口内阁不许。外相币原以素主中日提携的佐分利贞男为驻华公使,致力外交解决,为军人所不喜。数月后,佐分利暴卒,传说系被谋杀。币原拟以小幡酉吉继任,未获中国同意,军人指币原外交软弱。一九三○年五月,坂垣表示满蒙问题非外交手段所能了,惟有诉诸武力,驱逐张学良,石原拟有“攻沈要领”。
--606--
中国经过八个月的中原大战,元气大损。东北军入关后,东三省驻兵减弱,张学良长期留住北平,注意力转向关内,日本军人认为此时夺取东北,可不费吹灰之力。一九三一年三月,阴谋国内政变不成,石原准备先在国外行动,然后改造内政,制订一“解决满蒙之战计划大纲”。所谓“全满日人自由同盟”,鼓吹满蒙独立,“日本对外同志会”主张对满蒙铁路问题采强硬态度。五月以来,日本军人复认为外在的形势于日本有利,广州、南京之争方急,江西红军势张,长江水灾严重,欧美经济恐慌,确为对东北行动的少有机会。再者,苏俄国力日长,控有外蒙,为了遏制其续行扩张,亦有此必要。六月,陆军省与参谋本部拟成一“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关东军加紧制造中国内乱。七月,煽动河北的石友三叛乱,以飞机送流亡大连的阎锡山重返山西,命与石友三合攻北平、天津,使张学良无暇顾及东北。同月,长春万宝山韩侨与当地农民冲突,朝鲜发生排华暴动。日本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在辽宁洮南被杀的消息,亦于是时传出,石原主张自行处理。陆军大臣南次郎召开师团长会议,谓满洲事态重大,军人当善尽职责,必要时迫中国屈服。
一九三一年五月,南满铁路会社总裁内田康哉曾警告辽宁省 臧士毅,东北铁路悬案必须作相当解决.否则日本少壮军人将有行动。六月初,臧士毅派员赴北平向张学良请示,张未加重视。①及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发生,七月六日,命沈阳东北政务委员会,力避与日本冲突。蒋中正忙于对江西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及应付两广军事,十二日,致电张学良,谓“现非对日作战之时,以平定内乱为第一”。七月二十三日,通电全国,宣布“攘外应先安内”。八月中旬,得知关东军有意启衅,尚不了解其最后企图。九月六日,张学良命沈阳军事负责人谓,“无论日人如何寻事,须万分容忍,不与抵抗,以免事态扩大”。十一日,蒋亦命其避免与日本冲突。事变之日,蒋赴江西督师剿共,兼防粤、桂。此为不抵抗政策的由来。
--607--
①臧士毅派财政厅长张振鹭去北平,张学良因病未见,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
高纪毅亦称病不回沈阳。
一九三一年八月中旬,币原命沈阳日本总领事林久治郎与臧士毅交涉中村案,张学良亦派人往东京商谈。南次郎宣称,对中村案除武力报复外,别无他策,关东军即积极部署。九月十日,沈阳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大佐返东京与军部计议。十一日,昭和天皇饬令南次郎整顿关东军风纪。十四日,陆军省、外务省均接沈阳密电,知事机紧迫,关东军行动在即。第二天,南次郎派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前往宣达天皇的诰诫,坂垣、石原获悉后,决照预定计划执行。九月十八日下午,建川抵沈阳,当晚十时三十分,关东军南满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沟铁轨,“九一八事变”燔发。
东北军共约二十万人,半数驻于关内,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及黑龙江省府 万福麟均在北平,吉林省政府 张作相居辽西锦州,在沈阳的仅为辽宁省 臧士毅,事先皆无警觉,丝毫未作准备。关东军一万余人于八小时内,占领沈阳城、军营、兵工厂、飞机场。第二天,长春、营口、安东等地一一失陷,朝鲜日军分向辽阳、吉林出动。若概礼次郎内阁不准扩大事变。①关东军不理,九月二十日占长春,二十一日占吉林省城。若概再命退集南满铁路附近地区,不得进入北满,并请天皇制止。关东军声称如天皇约束其行动,将于满洲独立,终以恐刺激苏俄,暂不进占哈尔滨。
十月,关东军嗾使辽源镇守使张海鹏北侵黑龙江,为黑龙江军拒退。十一月,关东军以苏俄表示无意干预,实行参加,进攻洮南昂绥铁路的嫩江桥,又被代理黑龙江省政府 马占山击败,马占山成了抗日英雄。关东军再度来犯,马占山力战七日不敌,齐齐哈尔省城不守.
沈阳失陷后,东北边防公署及辽宁省政府移设锦州。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宣称不许锦州政权存在,日机一再轰炸。关东军占领齐齐哈尔后,移兵西犯,十二月十九日.限锦州政府机关于十五天内退入山海关。一九三二年一月二日,日军入锦州,整个东北在一百天内全部沦陷。
--608--
① 一九三一年四月.若概继滨口为首相,币原续任外相。
二、国民党团结不成、国际联盟决议无效、日本进攻上海
一九三一年的中国仍是分裂之局,明张旗鼓反抗南京的,中共之外,尚有广州的国民政府。是年七月,下令讨伐蒋中正,外交部长陈友仁赴东京谋求援助。九月初,粤、桂军进向湖南,中央军亦向湖南出动,国民党的又一内战已在眉睫。沈阳变起,南京劝广州即息内争,共赴国难。广州虽然赞成,惟不放弃反蒋。蒋原准备移驻北平指挥,至是为促成合作,自愿引退,并恢复胡汉民的自由。十一月,南京代表蔡元培、张继、陈铭枢等与广州代表汪兆铭、孙科、邹鲁等会于上海,议定双方分别召开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政府,采内阁制,蒋可不下野。
南京代表大会通过请蒋北上,保卫国土,收复失地。广州代表大会中的胡汉民派不只坚持蒋必须下野,且须解除兵权、开除党籍。汪兆铭、孙科因违背上海协议,不以为然。汪派复不满于中央委员的选举,自行在上海集会。十二月十五日,蒋辞去国民政府 兼行政院长。二十八日,由京、沪(汪派)、粤三方选出的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推林森为国民政府 ,孙科为行政院长,蒋、汪、胡为中央政治会议常务委员兼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但均未到职。一九三二年一月一日,广州中央党部国民政府撤销,另设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西南军事委员会,事实上照旧独立。
孙科内阁未获蒋、汪、胡的支持,财政问题更为棘手,江、浙驻军,纷纷索款,孙科一筹莫展。不久蒋、汪有了谅解,各方多认为非蒋再出不可。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九日,汪任行政院长,宋子文复任副院长兼财政部长,蒋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旋升为委员长,此后成了他的专称。惟胡汉民终不肯入京,孙科亦拒就立法院长之职。
沈阳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政策为对日本武力可以退让,交涉决不放松。所谓交涉,一系请求国际联盟制止日本行动,恢复东三省原状。一系由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与日本公使重光葵洽商.组织共同委员会,寻找解决方案。九月二十二日,国联理事会通告中、日,勿扩大事态,协议撤兵。非国联会员国的美国亦对日本表示,事变已涉及九国公约及非战公约,希望避免再有军事行动。出席国联理事会的日本代表芳
--609--
泽谦吉谓日军可陆续撤退,由中、日直接交涉,无须国联干预。中国代表施肇基表示同意,请国联派员辅助,商定撤兵日期,为芳泽所拒。美国因日本轰炸锦州,态度渐趋强硬。十月十六日,国联理事会通过邀美国派代表列席,并拟一决议草案,日军于十一月十六日前,退集铁路区域以内后,中、日即开始谈判,因日本反对,未能成立。
十月十九日,日本外相币原提出五项原则:一为中、日放弃侵略政策及行为;二为尊重领土完整;三为取缔妨害相互贸易自由及煽动国际仇恨的有组织运动;四为保护日人在满洲的和平业务;五为尊重日本在满洲的条约权益。国民政府以舆情激昂,迟回瞻顾,以为国联正尽力消除日本宰制满洲计划的实行,日本如悍然不顾,可能受到制裁。其次,如英、法、美等国斡旋无效,虽不致对日作战,必将运用九国公约,可能对日作有力抵制。中国应团结民心,保持人民对政府信任,但决不对日宣战,尽力维持各国对华好感,至万不得已时,不恤在军事上为民意而牺牲,目前应采取“不撤兵、不交涉”方针。有人责国民政府失去与日本谈判机会,其实纵令中国愿依币原五原则谈判,日本军部亦断不容许。若概内阁声言,即使满洲日侨权益获得保障,亦不立即撤兵。
中国曾商请国联派遣代表团调查东北事变,美国务卿史汀生 (Henry Stimson)复拟请国联于必要时对日施行经济制裁,其他国家亦有此意。日本为缓和情势,十一月下旬,正式建议派遣调查团,惟不得干预军事行动,中国军队须退出锦州。中国坚持日本定期撤兵,同时提议设立锦州中立区,为日本所拒。十二月十日,国联通过调查团,不干涉军事行动,不参与中日谈判,日本不因调查而稽延撤兵。日军立即占领锦州(见608页)。一九三二年一月七日,史汀生通知日本及其他九国公约签字国,任何违反门户开放政策与非战公约而订立的条约协定,及造成的事实上的情势,有损美国人民条约权利者,包括中国主权独立或领土完整与行政完整,美国概不承认,此即不承认主义。
沈阳事变发生后,日本军舰纷驶中国口岸,而以上海及长江一带为多。上海人民爱国情绪极炽,组织抗日救国会,抵制日货。日本总领事村井仓松质问市长吴铁城,有无保护日侨能力,否则将取自卫手
--610--
段。十月,日本陆战队登陆,屡与华人冲突。关东军既轻易的占领锦州,上海日本海军亦跃跃欲试。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日前后,日本僧人与中国工人殴斗,焚毁工厂。村井要求吴铁城取缔抗日团体,日本舰队司令盐泽幸一迫吴立即执行。二十六日,村井发出最后通牒。二十八日下午二时,吴铁城全部接受。十一时三十分,日本陆战队突攻北市,同时进攻吴凇。驻防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起而应战。国民政府迁往洛阳,以示不屈。①日本加派陆军,蒋中正亦决与日本死战,订立全国防卫计划,先令装备最佳的第五军增援,再调江西剿共军东来。日军正面猛攻未逞,改由左侧进袭。三月二日,中国军队被迫后撤。是役参战日军约六万人,华军约七万人,武器虽远逊于日本,仍能力战月余,士气民心之旺,博得各界的赞佩与同情。这是继马占山嫩江之战对日本的又一次悲壮抵抗,是为“一二八之役”。
英国初欲借日本以对苏俄,不肯与美国通力合作。迨上海战起,英国利益直接受到影响,美国亦鉴于日本野心之无止境,一致对日谴责,英国拒绝美国援引九国公约的建议,但国联态度已较前积极,要求中日停战。日本全力正注意东北,无暇兼及上海,经英、美诸国调解,一九三二年五月五日,中日订立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原驻地位,华军暂留现驻地位,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②
国联调查团由英、美、法、德、意代表组成,英国代表李顿(Lord Lytton)任团长,一九三二年三月,经东京至上海、南京、北平、沈阳、长春、哈尔滨。时“满洲国”已成立,调查团劝日本勿于承认,无异与虎谋皮。十月一日,调查报告书发表,认为恢复事变前的满洲状态,或承认满洲国皆非办法,主张在不抵触中国主权及行政完整下,使东三省自治(autonomy),由中日政府及东三省代表、中立国观察员合组顾问委员会,拟订建立自治政体方案,南满铁路改为商营,与中、日
--611--
①二月一日,日本军舰炮击南京。四月政府召集各界领袖,在洛阳举行国难会
议,惟军政负责人仍留南京。十二月政府正式迁还。
②协定签字前六天,日军司令白川义则被朝鲜独立党人炸死,日本公使重光葵
等受伤。
铁路合而为一,实际为给日本以特殊利益,使得实惠,中国仅保留一个名义。中国允改善东三省行政制度,但不同意设置顾问会议,①日本根本拒绝接受。国联先曾成立一个十九国委员会,监督国联决议案的实行。十九国委员会的建议,与李顿报告书大体相似。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国联召开特别大会,四十二国赞成,惟日本反对。三月二十七日,日本退出国联。中国希望于国联的一无所得,国联的威信亦因之大损。三、日制“满洲国”与义勇军奋战
一九一七年溥仪复辟失败,一般清室遗老终不死心,勾结军阀之外,尤望外力支持,特别是日本的支持。一九二四年,溥仪被逐出宫,不久逃入日本使馆。第二年,走天津日本租界,既不能享有民国政府的优待,复无从盗卖宫中珍宝,生活安全均是问题。国民革命军北伐,使他愈为惶惧。一九二八年,乾隆、慈禧陵墓被盗,复辟复仇之心愈炽,勾结日人愈力。
“九一八事变”前两个月,溥仪已知东北行将发生事故,以为大有可为。事变发生后,关东军决利用溥仪建立政权。一九三一年九月三十日,天津日本屯驻军司令官香椎浩平邀溥仪与坂垣征四郎会晤,商议前往东北。经过土肥原的安排,十一月十日,溥仪乘日船去旅顺,郑孝胥同行,欲先在东北复辟,然后重建大清帝国,作整个中国的皇帝。日本参谋本部及关东军计划是在东北建一新国,对于恢复大清帝国尚有顾忌。一九三二年二月,乘上海战争方酣,一面制造东北政权,一面攻占哈尔滨。此一新政权定名为“满洲国”,由汉、满、蒙、日、韩五族组成。溥仪力争“复位以正统系”,坂垣允于一年后实行帝制。
一九三二年三月九日,溥仪在改名“新京”的长春就任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郑孝胥为国务总理,掌握实权的为日籍国务院总务
--612--
①李顿在北平密告调查团襄理顾维钧,中国应接济义勇军,抵制日货,加强国
际宣传,勿与日本宣战,勿对国联表示失望。
厅长。八月十八日,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与郑孝胥订立密约:满洲国的国防、治安均委托日本负责;铁路、港湾由日本管理、建筑;矿产资源由日本开发;日本有权向满洲国移民;日本人得充任满洲国官吏。九月十五日,日本驻满洲国大使武藤信义再与郑孝胥签订“日满议定书”,内容与密约同。一九三三年,日军占领热河,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日,溥仪改称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这是他第三次称帝。次年四月,溥仪到东京答谢,说是“要尽全力为日、满的和平而努力”,“如果满洲人有不忠于满洲皇帝的,就是不忠于日本天皇”,东北彻底日本殖民地化。
东北正规军虽奉命对日不加抵抗,自动抵抗的仍旧不少。马占山之外,有吉边镇守使李杜、代理中东铁路护路司令丁超、吉林民政厅长诚允、团长冯占海,及起自民间的王德林、唐聚五、黄宇宙,分称自卫军、或救国军,风起云涌,众约二十余万人。①初以为在国际压力与东北人民反抗之下,日本将知难而退。满洲国出现后,证明日本要永远霸踞。去冬嫩江桥之战,今春上海之战,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日军并非绝对不能抗拒。关内民众与张学良的支援,亦为有力鼓励。②四月至七月,黑龙江、吉林为主要战场,八月至九月,义勇军分攻沈阳、辽阳、抚顺、营口、长春、永吉各大城市,截断南满铁路,沈榆(沈阳至山海关)铁路、锦朝(锦州至朝阳)铁路、沈海(沈阳至海龙)铁路、吉敦(永吉至敦化)铁路,可说是义勇军抗日的高潮。九月,黑龙江旅长苏炳文起义于满洲里,联合马占山进向齐齐哈尔。十一月击败日军,吉林李杜克复佳木斯,王德林亦获胜利,可说另一高潮。一九三三年一月,苏、马、李、王战败,分退俄境及辽宁、热河边地。热
--613--
① 马占山兵败后,一度投降,后又宣布抗日。义勇军著名领袖尚有邓铁梅、项
青山、郑桂林、檀自新、邓文、刘振东、赵桐、苗可秀、李海青等,身殉者不
少。
① 上海义勇军后援会筹款接济,领导人为曾任黑龙江督军的朱庆澜。北平抗日
救国会有东北义勇军指导总部及训练游击干部机构,中国青年党亦积极活
动。
河失陷后,东北义勇军难得关内接济,在极端艰苦之下,继续奋斗不懈。①
四、热河续陷、塘沽协定、抗日反蒋
日本夺据东北之时,已定下攻取热河计划。中日上海协定成立,日本军部即准备进兵。关东军因受义勇军的牵制,尚无力大举,为断绝东北与关内的联络,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先占领山海关。
二月十八日,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与张学良到承德,发表演说,断不放弃东北与热河,纵令敌人占领南京,亦不作城下之盟。三日后,日军二万人来犯,驻军八万人,大都不战而溃,省政府 汤玉麟携带大批财宝、鸦片,弃城而逃。三月三日,一百二十八名日军进入承德。蒋中正自江西赶至河北保定,派军政部长何应钦代张学良主持军事。日军续向长城南进。华军先于古北口、冷口阻击,继在其以南地带奋战,日军遇到了有力的抵抗。东线由山海关西侵的一支,占领滦河以东,北线南天门阵地经血战后失守。②
行政院长汪兆铭屡称对日政策为抵抗与交涉并进,蒋中正强调“共匪”未剿清之前,绝对不能言抗日。日本吞有满洲、热河后,以尚未站稳,如立即攻夺华北,力量尚有不逮,国际上亦有顾虑。关东军之续行进犯,实欲以战迫和,一时纵不能强制中国承认满洲国,至少可使中国军队后撤,暂时划出一缓冲地区。国民政府急切希望日军停止前进,外交部长罗文干、次长刘崇杰亲去北平,商请美、英、法公使斡旋,不得要领。蒋中正、汪兆铭改命黄郛直接与日方接触。五月三日,设置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以黄为委员长。黄一再与日本军部代表密洽,获悉日军真意所在。十五日,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
--614--
①一九三五年与中共有关的“东北抗日联军”成立,领导人为杨靖宇、王德泰、
赵尚志、周保中、李延禄。
②古北口方面的守军为徐廷瑶(中央军);喜峰口、冷口方面的为万福麟(东北
军)、宋哲元(冯玉祥旧部)、商震(阎锡山旧部);滦河以东为何柱国、王以
哲(东北军)。宋部作战极勇,徐部关麟征、黄杰、刘戡三师抵抗尤力。
声明,华军如不采挑战态度,日军不进占北平、天津。同日,黄离上海北上。十六日,美总统罗斯福呼吁和平,十九日,又与最近抵达华盛顿的宋子文发表公报,谓远东局势足以扰及世界和平,相信此次中日战争不久将可息止。此一表示,自有若干影响。时日军已逼近北平,汪兆铭致电黄郛,除承认满洲国,割让东北四省外,其他条件皆可答应。二十三日,黄与日本武官永津佐比重等,彻夜会谈。二十六日,协议达成。汪请黄坚决进行,倘招国人不谅,愿身当其冲。蒋勉以艰苦共尝,诸事自必负责。五月三十一日,参谋本部厅长熊斌代表何应钦与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茨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中国军队撤至自延庆(北平西北)起,经过通州(北平东)至芦台(天津东北)线以西以南,日军还至长城线。取缔华北国民党部的排日活动,列为日方的希望条件。从此冀东二十余县实同沦陷,日本的侵略由东北而及于河北。
上海战后,民气昂扬,国际上刮目相视。一九三二年夏间,关东军初犯热河,舆论力助张学良坚守。战争形将爆发之时,张激昂慷慨,调兵遣将。殊料不到十天,承德不战而弃,各方痛责当局未尽到责任,热河沦陷在精神方面的损失,过于东三省的不抵抗而失。
蛰伏年余的冯玉祥于沈阳事变发生、蒋中正下野后,到了南京,欲有所施展而未遂,北去张家口,托庇于旧部察哈尔省府 宋哲元,并与中共联络。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正当日本兵临北平城下之时,冯自称“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实为反蒋。广东亦揭“援热抗日军”旗帜,否认塘沽协定,其实均为反蒋。七月,冯一度收复伪蒙军占领的多伦,日方指为违反塘沽协定,冯恐日军出动,势难抗拒,离张家口南去。
继冯玉祥而起的为福州人民政府。陈铭枢为运动南京、广州和好的重要人物之一,第十九路军是他的最大凭藉,蒋、汪主政,陈铭枢失意。第十九路军因上海之战,声誉扬溢,战后调入福建。陈联结失意政客军人及自命前进人士,组织“生产民主党”(一称社会民主党)。冯玉祥在张家口举事时,陈谋自立政府,以打倒独裁、取消党治、反对外交、联络共军为口号。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在福州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
--615--
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李济深任 ,废除国民党。南京下令
讨伐,广州以其背叛三民主义,拒与合作。李济深、陈铭枢欲谋求日本谅
解,日本恶其联共,反蒋全为权位之争,不加理睬。在中央大军猛攻之
下,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三日,福州人民政府消灭,为时仅五十三天。七个
月内两次抗日反蒋事变,俱归烟消云散。
五、中枢阢陧、各省战乱
上海停战协定签订后,广州宣言反对,监察院弹劾汪兆铭。满洲
国成立,对日问题愈为棘手,汪表示消极。是年八月,借口张学良不
对日抵抗,反要索巨款,自请辞职,并劝张同去。蒋中正准张解除北
平绥靖主任之职,改设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挽留汪兆铭。华北将领
不平,蒋命张代理军事委员会分会委员长、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长,一
场风波暂息。一九三三年三月,张学良因热河失陷,下野赴欧洲,汪
兆铭复出。宋子文为军费问题,与蒋失和,孔祥熙代为行政院副院长
兼财政部长,从此孔在财政经济上成为另一大势力。
中枢阢陧,地方军人之争,并不因国难当前而稍减。一九三二年,
广东有陈济棠与粤海舰队之战,山东省政府 韩复榘与据有胶东的
师长刘珍年之战。军阀割据的四川,一九二九年,曾有一次争夺。一
九三一年,刘文辉联合据有重庆的刘湘共抗据有川北的邓锡侯、田颂
尧,刘文辉取得了省政府 。一九三二年,刘文辉再与邓锡侯、田
颂尧相战,刘湘转与川东的杨森援助邓、田,一九三三年,刘文辉败
走西康。总计民国以来,四川大小战争多达四百八十余次。据有贵州
的周西成,一九二九年因滇军进攻,兵败身死。其后滇军虽被逐退,黔
军又自相残杀,直至一九三四年。
西北地区亦迄无宁日。一九二八年,甘肃回教的马家军,反抗冯
玉祥,双方肆行屠杀,汉人、回民死者二十万人。一九三○年,冯玉
祥反蒋失败,退出西北,甘肃、宁夏、青海成为回教军人的天下。一
九三四年,拥兵三万人,反覆无常的孙殿英自察哈尔经绥远进攻宁夏,
回军拒之于前,山西、绥远军击之于后,孙战败离军。
一九三○年,新疆哈密维吾尔人以不堪省政府 兼边防督办金
--616--
树仁的高压,群起反抗。金树仁派兵攻剿,维吾尔人乞援于河西肃州
的回军将领马仲英。马年仅二十,而雄心万丈,以不得志于甘肃,欲
别图发展,日人大西忠(Onishi Tadashi)从而鼓煽。七月,马大破金
树仁军,拟囊括新疆,不料遇到了有同样野心的盛世才。
盛世才为辽宁人,曾在上海、广东、日本习政治军事。一九三○
年任职新疆边防督办公署。金树仁与马仲英作战失利,派盛为剿匪军
总司令部参谋长。一九三一年十月,会同白俄“归化军”击败马仲英。
马退回甘肃,一面扩充兵力,广招东干回青年,一面联络新疆维吾尔
人。一九三三年初,二次前来。金树仁以盛世才为总指挥进剿,马部
分扰天山南北,迪化被围。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二日,边防督办公署参
谋长陈中等与白俄归化军指挥巴平古特(Papengout)发动政变,驱逐
金树仁,拥教育厅长刘文龙为省政府 ,盛世才为边防督办,马仲
英仍进攻不已。
六、苏俄动向、入侵新疆
沈阳事变后不久,日军进攻北满。日本驻俄大使广田弘毅警告苏
俄,勿助黑龙江当局,勿派兵至中东铁路。苏俄外长李维诺夫表示对
满洲冲突坚持不干涉主义。日军占领齐齐哈尔后,广田再要求李维诺
夫发表声明,不援助马占山,不以中东铁路供中国运兵。李维诺夫重
申不干涉政策,并提议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日本搁置不覆。一九三二
年三月,满洲国成立,苏俄承认满洲国对中东铁路主权。八月,日俄
签订新渔业协定,接着谈判出售中东铁路问题。
苏俄对日本让步,对中国的态度则完全不同。国民政府感于国际
联盟之无能为力,谋改进对俄关系,愿恢复两国邦交。苏俄虽亦以为
有此必要,惟久久不作决定,似乎仍想与日本妥协。一九三二年十二
月十二日,亦即两次向日本重提订立互不侵犯条约未获要领之后,始
与中国复交。第二天,日本正式拒绝与苏俄订立互不侵犯条约。苏俄
声称,对一国改善邦交.对他国并无不良影响,续请日本订立互不侵
犯条约,终未如愿。
中国所望于中俄复交的,消极方面为制止日本干预中东铁路,苏
--617--
俄勿承认满洲国,积极方面为给予中国物资援助。苏俄惟恐刺激日本。
日本定要独有满洲,根本排除苏俄的势力。一九三三年三月,扣留开
往西伯利亚的中东路车辆,罢免俄籍路局局长。五月,苏俄允将中东
铁路让售与日本或满洲国。中国提出抗议,苏俄反谓中国已失去对该
路权利。又说中国与苏俄已无法保护该路,惟有将其出售,将来中国
收回满洲,可不费分文将该路收回。
日俄关于中东铁路的谈判,并不顺利,讨价还价,争持不决。一
九三四年三月,苏俄恐中日妥协,外交副委员长索科林科夫
(Sokolnikov)及军事委员长伏洛希洛夫(Voroshilov)告诉中国军官考
察团,苏俄对日战争有胜利把握,击败日本之后,必将满洲交还中国,
中国态度应当坚定,排除侵略敌人,中俄应当合作。一九三五年二月,
满洲国与外蒙古在贝加尔湖附近发生战争,三月二十三日,苏俄即与
满洲国签订中东铁路买卖协定,但并未因此而使日俄关系缓和。十月,
两国又在伯力冲突。一九三六年二月,日本助满洲国击退贝加尔湖附
近的蒙古军。三月,苏俄与外蒙订立互助协定,日,满军续向外蒙边
境进攻。十一月,日德防共协定成立,对象自为苏俄。
苏俄在东亚退缩,在中亚前进,期与日本分有中国的西北、东北。
一九三三年四月,新疆迪化政变后,国民政府为防止苏俄乘机而入,派
参谋部次长黄慕松前往处理。盛世才以未正式取得新疆边防督办,怀
疑南京左袒马仲英。于是联合新由东北经西伯利亚退至新疆的义勇军,
击败马仲英,诛除异己,幽禁黄慕松,南京承认他的已得权位,盛世
才愈为杰骛。九月,南京续命司法部长罗文干前来,调解盛与马仲英
之争不成,战事再起,迪化又为马仲英所围。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金树仁曾与苏俄成立协定,苏俄得在新疆贸
易,设置商务机构(苏新贸易公司),经营电气、交通、畜牧、金融,
新疆得向苏俄购买军火、飞机,聘用技术人员,未待实行,金树仁被
逐。迪化二次被围,盛世才向苏俄乞援。斯大林以马仲英有亲日之嫌,
盛世才倾向于共产主义,决予支持,合新疆、外蒙以对抗日本在满洲、
内蒙的势力,派阿布利梭夫(G.A.Apresov)为全权代表兼迪化总领
事,与盛订立协定,允以红军五千人及价值二百万卢布的军械相助。盛
--618--
允新疆对外事务及重要人员任用,先与俄国相商,清除白俄归化军军
官,改由苏俄派人统率,并给苏俄以开矿筑路权。反对联俄的省政府
被囚,东北义勇军首领被捕,归化军指挥被杀。
伊犁屯垦使兼师长张培元为新疆另一有实力之人。一九三三年十
二月,举兵讨盛世才,遭红军袭击,兵败身死。红军续攻马仲英,马
败走南疆,西退喀什噶尔。被诱入俄,一九三九年,死于莫斯科。
盛世才统有新疆后,一九三四年四月,宣布反帝、亲苏、民主
(民族平等)等六大政策。七月,苏俄派秘密警察来迪化,成立全省政
治总管理局。①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盛世才与苏新贸易公司订立借
款合同,总额五百万卢布,新疆军事、政治、财政、经济、交通、教
育,悉归俄人控制,有同苏俄的殖民地。一九三六年一月一日,盛世
才又以“新疆政府”名义与苏俄订立另一协定,苏俄负责维持新疆秩
序、安全,不令任何外国势力侵入;新疆如遭受外来攻击,苏俄即给
予援助,新疆如决定独立,苏俄亦予援助。此一协定,一如日本与满
洲国“议定书”的翻版。
一九三七年五月,马仲英的旧部马虎山起于南疆,进攻喀什噶尔。
十一月,为苏俄红军击败。一九三八年,红军第八团移驻哈密,扼新
疆东道门户,隔阻其与国民政府的往来。是年九月,盛世才到莫斯科,
加入“联共”,并请在新疆施行苏维埃制度,未获同意。
第三节 国共全力搏斗
一、九一八后的中共
内争是国民党的致命伤,日本明目张胆的武力侵略,更是至大打
击。但对中共而言,则均属有利。江西围剿因粤、桂军北进而顿挫,沈
阳事变突起,国民党愈无力专对中共。中共中央以抗日之名,大事鼓
动。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二日,通电组织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推翻国民党政府,驱逐国民党军队。同日,通令党员,谓此
--619--
①后改称保安局,再改警务处。
次事变,为帝国主义者反苏联战争的序幕,无产阶级者任务为武装保
卫苏联,加紧组织,领导群众走到直接革命斗争,反对日本的暴力政
策,消灭国民党政府,三十日宣言,仍将继续反帝国主义者及国民党,
否认与国民党共同抗日之说。十一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
立。十二月,共产国际指示,谓推翻国民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一
切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先决条件,必须发展罢工运动,领导学
生运动,号召士兵与民众,联合反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同月,中共策
动江西前线国军孙连仲部约二万人在宁都叛变,加入红军。①
一九三二年二月,中共发布关于上海事件战斗纲领,仍不外同盟
罢工,士兵与武装民众联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并特别发布
告第十九路军及工人农人书。是后政略战略均取攻势,号召全国工人
联合抗日,组织“抗日救国会”,扩大红军与苏维埃区,先将赣江以东、
以西的苏维埃区,连成一片。三月,彭德怀的第三军团围攻赣州未下。
四月,朱德的第一军团东入福建,占领漳州。同月二十六日,苏维埃
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再强调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
埃政府,组织民众抗日义勇军及农工红军。这时中央苏维埃区的面积
约五万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万,第一方面红军约七八万人,鄂、豫、皖
边区的第四方面红军先已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占领湖北黄安,消灭国
军一个师。一九三二年二月,占领豫南商城,四月,占领濒临长江的
鄂东薪春,围攻皖西六安苏家埠。五月及六月,连破国军,俘官兵一
万五六千人,鄂、豫、皖苏维埃区面积扩大至四万平方公里,人口二
百余万,红军四万余人。同时湘、鄂、赣区红军四出攻击,湘、鄂西
区红军重返洪湖,武汉外围到处皆是红军。
二、鄂、豫、皖攻剿与第一支红军西走
中共谓“抗日必先反蒋”,决加紧推翻国民党;国民党谓“攘外必
--620--
① 中原战后,孙连仲及所部三万人投归中央,调江西剿共。以官兵均北人,不
习南方生活,遂生嗟怨。参谋长赵博生、旅长董振堂为中共党员。乘孙不在
军中,联合旅长季振同叛变,编为红军第五军团。
先安内”,决先剿灭“共匪”。平汉、津浦两铁路及长江航线为南北、东
西交通命脉,武汉为中国心脏地区,均受到红军的严重威胁。蒋改变
战略,先定鄂、豫、皖,再平江西。上海战事结束,一九三二年五月,
蒋自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以政治治本,军事治标,动员二
十余万,半数为能战的中央军。
国军大举进剿,出乎鄂、豫、皖边区苏维埃领导人张国焘的意外。
七月,东线红军邝继勋大败于皖北霍邱,损失三千余人,无异断其一
臂。八月,西线红军徐向前与国军战于鄂东黄安七里坪,伤亡二千余
人。九月,国军攻破鄂、豫、皖区的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豫南新集,再
合东路国军攻破皖西红军基地金家寨。张国焘、徐向前及政治委员陈
昌浩决定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留徐海东于鄂、豫、皖边区。是月,红
四方面军一万六千人自豫南出动,经皖西、鄂东西走。十月,越过平
汉铁路。鄂中的贺龙亦于七八月间为西路国军所败,放弃洪湖地区,先
走鄂北、豫西南,复退湘、鄂、川、黔之交,豫,鄂、皖三省攻剿告
一段落,为红军的一大挫败。
红四方面军,初欲在鄂北立足,因国军的拦阻追击,伤亡惨重,竭
力避战,继续西行。十一月,经河南西南境,进向陕西,逼近西安,以
辎重尽失,冬令尚著夏衣,乃翻越秦岭,南入陕南,准备据为基地,打
通西北国际路线。国军穷追不舍,红军进向四川。四川军阀之战方酣,
川北为田颂尧的防地,惟恐国军以“剿匪”为名,夺占他的地盘,拒
绝国军入境。十二月,红军过大巴山入川北,师行五千里,所余不足
一万人。翌年一月,占领通江,这是第一支红军的长征。
红军入川之后,宣布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声明无敌视川军
之意,希望划分防地。田颂尧对红军心存轻视,进攻挫败。一九三三
年三月至六月,红军尽有嘉陵江以东之地,兵力增至三万人。八月,张
国焘成立川、陕苏维埃政府及西北革命委员会。南京派刘湘为四川
“剿匪”总司令,大举进兵,迄未得手。一九三四年八月,红军增至五
万人,据有十余县。十二月,北入陕南,谋打通川陕,未遂,再返川
北。一九三五年三月,西渡嘉陵江,直趋成都西北。六月,与自江西
前来的红一方面军会合于岷江以西。
--621--
图十六:围剿与红军长征(一九三一至一九三六)
--622--
三、江西后期围剿
江西红军及苏区为毛泽东一手创造,以红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与总
政治委员的地位,总揽党政军大权。中央苏区中央局成立,前敌委员
会撤销,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 周恩来复代为总政治委员。周与国
际派对毛久有指责。一九三二年八月,中央苏区中央局在宁都举行扩
大会议,商讨对抗第四次围剿战略。会中批评过去毛泽东的措置不当,
采取防御主义,将红军带至偏僻地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今后必须
执行进攻路线,发展苏区,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毛讥讽国际派只会
背诵马列教条,不根据实际情况及革命斗争经验来决定政策。诋一九
三一至一九三五年为第三次左倾路线,①是后每一提及,犹有余恨。事
过四十年,尚斥陈绍禹等借国际力量,在全党夺权,自己在中央毫无
发言权。
宁都会议后,江西红军为策应鄂、豫、皖红军作战,并与赣东北
红军联络,与政府军在赣东、赣中连战四个月,互有胜负。一九三三
年一月,蒋委员长亲来督师。二月,红军继续攻势,陈诚指挥的政府
军遇伏受挫,折损约二万人。三月,又有一个师失利。蒋因热河不守,
日军南犯长城,离南昌北上,第四次围剿停止。约在此时,原在上海
的中共中央,一以环境困难,二为加强对中共苏区的领导, 秦
邦宪等前往江西瑞金。②
中共的战胜,政治的原因不亚于军事。政府军经过三次失利,亦
有此认识。第四次围剿之前,蒋已订定政治重于军事的策略,尚未实
施,中共已行先发。一九三三年四月,蒋复至南昌,准备第五次围剿,
“采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推行政略,改进战略,安抚组织民众,
严密对苏区执行军事经济封锁。军队所到之地,立即修筑碉堡,开建
公路,层层巩固,节节进逼,步步为营,紧缩包围,以困长于游击战、
--623--
① 瞿秋白时代(一九二七至一九二八)为第一次左倾路线,李立三时代(一九
二八至一九三○)为第二次左倾路线。
② 一九三一年六月, 向忠发被捕,由陈绍禹继任。一九三二年初,陈赴
莫斯科,秦邦宪代之。
运动战的红军,使其诱敌深入、集中击破一方之技无从施展,然后寻
其主力所在猛攻。对于苏区的对外交通,彻底阻断,使一切物资,不
能进入,苏区特产(如乌砂、樟脑)不能输出。真正所谓“围剿”,可
说是自此开始。一九三三年底,赣中、赣南一带构成碉堡二千九百座,
碉堡与碉堡之间,组成一条火线。此一政策,实际就嘉庆年间官军对
白莲教、同治年间曾国藩对捻乱的措施略加变通,不必是出于德国顾
问的建议。
一九三三年二月,红军之所以采进攻政策,固由于过去的一再胜
利,自信力倍增,谋突破国军包围,尤为重要原因。中共福建省书记
罗明,认为敌人势强,仍主采毛泽东的机动行动,必要时放弃若干城
市,诱敌深入,加以歼灭。中共中央指为退却逃跑的右倾机会主义,发
动反罗明路线,亦即反毛泽东路线。击破第四次围剿后,中共中央为
对抗第五次围剿,亦即对国军的决战,动员一切力量,不惜牺牲,“御
敌于国门之外”,不以苏区寸土让敌人蹂躏。一面坚守阵地,一面分兵
出击,“两个拳头打敌人”,实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人李德
(Otto Braun)的“全线御敌”、“短促突击”,打破敌人的“堡垒主义”。①
九月,国军攻占赣南黎川。十月,红军反攻,终不能攻下国军的堡垒,
被迫撤退。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曾
与福建省政府及第十九路军订立同盟协定,双方停止军事行动;第十
九路军允尽力消灭福建与苏区间的一切障碍势力,双方恢复商品贸易,
并采互助合作原则;福建省政府及第十九路军赞同福建境内革命的一
切组织之活动。一周后,莫斯科《消息报》指福建政府与真正革命毫
无关联,《真理报》谓福建事变将引起日、英、美在中国的斗争。十二
月五日,中共中央亦说,事变为国民党的内争,无真正反帝国主义与
反军阀、官僚、豪绅地主的实际行动,仍是不革命的中间派,必然失
--624--
①李德于一九三二年到上海,—九三三年秋进入江西苏区。共产国际驻中共中
央的军事顾问尚有一九三三年初抵上海之傅利德(Manfred Stern)、艾维特
(Arthur Ewert),亦均为德人,另有一俄人,二美人。
败。十二月二十日,毛泽东、朱德要求李济深、陈铭枢采断然行动,展
开反日、反蒋的群众斗争,与红军订立作战协定,李、陈无此决心。福
建人民政府崩溃的一天,毛、朱尚劝陈、李与红军合作到底,然已绝
无可能,这应是共产国际、中共中央的错误。
一九三四年一月,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五次全体会议,推秦邦
宪、陈绍禹、张闻天、周恩来、张国焘为政治局委员,秦续任 。
二月举行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仍推毛泽东为全国苏维埃中
央执行委员会 ,人民委员会 则为张闻天,毛的权力益为削减。
国军平定福州事变后,继续以全力围剿红军。过去福建一路为较
弱的一环,现在大为加强。一九三四年三月,陈诚指挥的北路军十万
人捷于江西南丰,红军伤亡数千人。四月,与红军主力林彪、彭德怀
展开了十天的大规模阵地战,攻下广昌,突破中共苏区的北面门户,蒋
鼎文的东路军亦自福建西进。毛泽东主张以主力红军北进,纵横驰骋
于杭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迫使国军回援,实行防御中
的保守主义和拼命主义。中共中央不予采行,决在广昌之南构筑工事,
同时作突围准备,命赣东北区红军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向闽、浙、
赣边,再入皖、浙、苏腹地,湘、赣边区红军进向湘东、广西,分散
国军兵力,井加紧扩军,至不得巳时,实行突围。
一九三四年六月,苏区仅有九县。七月,北路国军续进,红军力
拒不敌。八月,激战于广昌、石城之间,国军以大炮飞机猛攻猛炸,红
军由周恩来亲行督战,为第五次围剿阵地战的高潮,瑞金的北方屏障
驿前为国军所得。九月,东路国军攻下瑞金的东方屏障长汀依洋岭。①
十月六日,北路国军左翼攻下石城,右翼逼近兴国,红军完全陷于包
围,国军第五次围剿获胜,亦为红军反包围的失败。是役国军出动五
十万人,飞机二百架,参战的红军十五万余人。国军装备优良,补给
便利,红军远非其比。赣南、闽西的人力物力有限,国军的堡垒封锁
政策,更使红军倍感困难。
--625--
①有谓国军原拟压迫红军东退福建,于濒海地区加以消灭,以东路军猛力推进,
红军不得不铤而西走。其实西走为红军既定的计划,东退无异绝路。
四、第二支红军西走——长征
一九三四年七月萧克、任弼时率湘、赣边区红军第六军团约六千
人,向湖南挺进,谋先合湘、黔间的贺龙,再合四川的张国焘、徐向
前,此与一八64年南京不守后进向江西的太平军的企图有相似之处。
九月,萧克、任弼时抵达黔东。十二月,与第二军团贺龙会合,成立
第二方面军,共约一万五千人,贺龙任总指挥。留于鄂、豫、皖边区
的红军第二十五军,由徐海东率领亦于十月西去。一九三五年六月,进
入陕西,穿过甘肃东部,九月,与陕北红军刘志丹会于延安附近,成
立第十五军团,共约七千人,徐海东任总指挥。
近四个月以来,江西中共中央积极补充兵力,征集粮秣、民夫,赶
制弹药、服装。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五日,自瑞金、雩都西趋,第一、第
三军团(林彪、彭德怀)当前敌,第五军团(董振堂)为后卫,第八、
第九军团(周昆、罗炳辉)任掩护,各机关人员编为中央纵队,秦邦
宪、张闻天、毛泽东均在其内。周恩来、朱德任最高指挥,此又与一
八五一年太平军由广西金田突围的情形相似。以项英为中央苏维埃军
区司令员,陈毅为政治部主任,龚楚为参谋长,统三万人,分留于赣
南、闽南。①蒋委员长为阻止红军突围,九月初,命西路湘军、南路粤
军坚密戒备,但此两方的堡垒未全部构成。十月杪,红军突破赣、粤
间的第一道封锁线,渡过赣江,进入湖南。十一月,突破粤、湘间的
第二道及粤汉铁路的第三道封锁线,进向广西。蒋先命薛岳率中央军
八个师自江西追剿,再命何键率湘军七个师自湖南追剿。红军携带大
批机器、电台,行动滞缓,军心惊恐,且行且战,处于被动。抵达广
西、湖南边境,遭白崇禧的桂军五个师与湘军夹击,虽冲过第四道防
--626--
①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国民政府以顾祝同、蒋鼎文分任江西、福建绥靖主任,委
派十三个绥靖司令,另有一个绥靖队司令,由陈诚任总指挥,清剿残余红军。
一九三五年一月,赣东红军,即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在浙、赣之交被消灭。
赣南红军以国军不断攻击,三月,大都溃散。项英、陈毅匿避大庾山区,闽
南红军张鼎丞、邓子恢匿避武夷山区。五月,拟向湘、粤、桂边区发展的龚
楚,自湘南逃亡。中共首要瞿秋白自赣南出走,三月在闽南被捕,六月十八
日在汀州处死。
线,损失已经过半。十二月,经湘南入黔东,全部仅存三万余人,谋
合贺龙不成,决先在贵州建立根据地。黔军闻风而逃,一九三五年一
月,红军抢渡乌江,占领黔北遵义。此为红军长征的第一阶段。
一九三五年一月六日至八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
议。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纷责中央领导不当,战略谬误,周恩来一
同附和,决改组中央,张闻天代秦邦宪为 ,毛泽东补为政治局
委员,代周恩来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周及朱德任副 ,重
整红军,抛弃笨重器物,伺机北渡长江,通知川北的红四方面军配合
行动。从此毛泽东掌握了中共中央。此为红军长征的第二阶段。
一月至三月,红军往返黔北.谋入四川,与川军相战不胜,又受
追剿军的威胁,折而南走,经贵阳之东,西趋黔西,行动飘忽,如入
无人之境,追剿军落后。四月下旬,红军入云南,两路佯作进攻昆明
之势,实为趋向金沙江,另一路则一直抵金沙江(长江上游)右岸。此
为长征的第三阶段。五月初,红军开始北渡。西康刘文辉既未设防,云
南龙云但望红军早日离境,不告以红军行动实情,红军遂于七日七夜
之间,渡过了金沙江,进入西康。参谋长刘伯承为前队,循七十年前
太平军石达开走过的故道,兼程前进。五月下旬,夺占大渡河、泸定
桥,北入四川。六月十六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
军与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川边懋功。此为长
征的第四阶段。
红四方面军约四万人,军容鼎盛,红一方面军九个月来疲于奔命,
弹药缺乏,服装不整,仅余一万人,相形之下,红四方面军不免骄矜
高傲,张国焘在中共的资历又高于毛泽东,不满毛之独操大权。六月
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在懋功以北的抚边(两河口)召开军事会议,毛
主张北上宁夏,靠近外蒙古,希望获得苏俄的援助。张建议三个方案:
一为以川康边境为根据地,向川、陕、甘边区发展,以西康为后方。二
为进向陕、甘北部,夺取宁夏,与毛的北进计划相同。三为进向甘肃
河西,以新疆为后方,即西进计划。毛反对一、三两计划,其实他们
均欲靠近苏俄。最后决定加派张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 ,第一
及第四方面军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继续北进。一方面军为左
--627--
路,由彭德怀、林彪率领;四方面军为右路,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
负责抗拒东面国军,掩护左路军北上。
抚边会议后,毛泽东、张国焘的隔阂益深,四方面军对毛亦感不
快,甚至认为受到歧视。朱德从旁调解,以张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与
朱指挥全军。但毛仍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的名义,独断独行。七
月中旬,中央政治局与军事委员会在卓克基(抚边西北)举行联席会
议,毛批评四方面军以往犯了错误,陈昌浩则提出遵义会议是否合法
及中央的领导是否正确问题,主改组中央,由张国焘任 。一方
面军斥张国焘为老机会主义者,欲摧毁中央。这时薛岳的进剿军已入
四川南境,来自甘肃的国军胡宗南已控制北方的松潘,川军又逐步进
逼,因决定先行北进,日后重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
八月六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卓克基西北)举行会议,毛
泽东、张国焘又起争执。由于当地粮食不足,不能久留,决定先进向
甘肃南部,张国焘、朱德,及徐向前、陈昌浩分统四方面军为左路、右
路,彭德怀、林彪统一方面军为中路,护卫中央人员,一方面军的董
振堂、罗炳辉殿后。
八月二十三日,红军三路出动,进入沮洳草地,艰辛万状,朱、张
的左路军为大雨所阻。九月初,徐向前、陈昌浩的右路军击败国军于
松潘西北的包座,毛与中路军彭德怀、林彪乘机挺进,改称“北上先
遣支队”(一称甘肃游击支队)。此为长征的第五阶段。张国焘以为被
毛所卖,左路军伤亡复重,国军已有准备,继续北进,可能全军覆没,
遂命左右两路军折而南下,夺占成都西北地区,朱德同行。张斥毛失
掉了革命勇气,置他军于不顾,只想逃往苏俄。毛斥张动摇,反党反
中央,害怕国军的飞机大炮,只想在川康苟安。九月中间,毛率北上
先遣支队约七千人进至陇南,未遇重大抵抗,再越岷山及陇东六盘山,
到达陕北。十月二十二日,与徐海东、刘志丹的红军第十五军团相会。
此为长征的第六阶段。计自江西突围以来,为时一年,军行二万五千
里,九万之众仅存三千人,加上陕北红军,总数不过一万人上下。
张国焘、朱德沿大金川而南,约于九月中旬,再至卓克基,与徐
向前、陈昌浩会议,不承认原有的中央,另立临时中央,张任 ,
--628--
继续南下。十一月,占领西康天全、卢山等县,该地气候暖和,粮食
无虞。十二月,因国军薛岳部猛攻,飞机轰炸,红军损失五千余人,川
军十余万分路合围,藏人又仇恨汉人,渐感不易立足。一九三六年二
月,再为薛岳所败,被迫西北走,战死饿死者不少。四月,西南退至
瞻化、甘孜一带,存者约三万人。
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军第二方面军因未能与第一方面军相会,仍
留湘黔之交。一九三五年八月,向西转移,十一月,经黔东、黔西入
云南。一九三六年四月,渡金沙江入西康,六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原有一万余人,仅余三千。
五、转移西北后的红军
一九三二年以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日渐扩大。一九三五
年上半年,势力益张。原驻河北的东北军十四个师因日本的压迫,调
赴陕、甘,于学忠任川、陕、甘边区“剿匪”总司令,主要任务为防
止自四川北来的红军,对刘志丹尚不十分重视。刘志丹与徐海东会合
后(见626页),十月,连破东北军于延安以南,俘虏五千余人。毛泽
东到后,十一月,再度获胜,又歼灭东北军一个师,陕北尽为所有。中
共虽失去了长江南北的苏维埃区,陕北的根据地反趋稳固,中共中央
设于安定瓦窑堡。①
陕北贫寒,南路又被封锁,红军衣食无着。一九三六年二月十日,
以“抗日先锋队”旗帜,东渡黄河,分趋晋中、晋南,蔓延十余县。蒋
委员长派兵赴援,晋军竭力抵抗,红军于掠得物资后,五月初复返陕
北。②六月,两广亦以抗日为名,出兵湖南,中央军自西北南调,红军
以与张学良已有谅解,主力转往宁夏、甘肃。
留于西康的张国焘,经共产国际调解,改临时中央局为中央西南
--629--
① 仍为张闻天,毛泽东仍为中央革命委员会 、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
会 ,秦邦宪代张闻天任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 。一九三六年六月,瓦
窑堡为国军攻占,中共中央退保安。
② 一九三六年二月刘志丹战死,所部归高岗统率。
局。以西康粮食缺乏,难以生存,是年七月,与朱德、贺龙、徐向前
取道川边草地,北入甘肃。张国焘仍不忘西进,组织西路军,徐向前、
陈昌浩统二万人当前路,张自统一万余人继进。十月,徐、陈由宁夏
趋河西,张被阻于黄河以东,不得已东去陕北。①十一月十二日,徐向
前、陈昌浩屡为回军骑兵所败,一九三七年一月,高台(甘肃东南)之
役,伤亡尤重。三月,再败于肃州,残部七百余人,西走新疆。②
第四节 日本进图华北
一、缓和中日关系的尝试
对日本来说,塘沽协定不过是割裂华北的初步,尚未能使其与中
国完全脱离。对中国来说,总算暂时滞延了日本的浸略,得以继续进
行安内工作,并力图争取外援。一九三三年六七月间,行政院副院长
宋子文仆仆风尘,历访美、英、法、意、德及国际联盟,出席世界经
济会议,显著的收获为中美棉麦借款五千万美元的成立。英国允以庚
子赔款四百七十万镑用于完成粤汉铁路,意、德与中国的关系,渐臻
密切,国际联盟设置对华技术合作委员会,派专人驻扎中国。七月二
十日至二十三日,日本一再指摘国际联盟对华合作及中美棉麦借款,助
长欧、美派宋子文之以夷制夷主义,势将酿成类似沈阳或上海事变。列
强对华援助为破坏东亚和平,如不改变态度,日本将讲求适当的应付
手段。
国民政府为缓和对日关系,七月二十八日,蒋中正、汪兆铭联名
宣布,将以全力谋国内和平,国际安定,消除“匪”(共)患,充实国
力,不签订割让或承认条约,需求国际同情与协助,但不纵横捭阖。八
月,汪自兼外交部长,以熟悉日情的唐有壬为次长。日本外务省发表
谈话,中国如诚意容纳日本主张,确谋与日本亲善,日本可考虑一切。
--630--
① 张国焘到后,受到毛泽东的斗争,极不得意。
② 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战死高台。徐向前、陈昌浩及李先念在肃州败后,
共产国际派人迎至迪化,再转陕北。
此时日本所要求的为华北与东北通车(北宁铁路)、通商、通邮、通航
(航空联络),长城各口由日本警备,造成中国承认满洲国、以长城为
界的事实。九月初,蒋、汪再度决定,绝不承认满洲国割据东北四省,
其他次要问题,仍可与日本周旋,并避免刺激日方的行为言论。终以
对长城各口日军无可如何,十一月,予以承认。但日本定欲置中国与
满洲国于其领导之下,使华北脱离南京。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七日,美国苏俄复交,一九三四年一月,意大
利首相墨索里尼为文论远东情势,谓美俄谅解为对日本警告,远东文
明前途大半视中国在本世纪之行动如何。二月,莫斯科发表远东特别
红军总司令白鲁杰演说词,谓远东如有军事冲突,红军必予以重大打
击。同月,英俄商约签字。三月,中国军官考察团到莫斯科,中俄大
有军事合作可能(见618页)。德国前国防部长萨克德(H.von
Seeckt)于是年来华,任军事顾问团长,①意大利海空军顾问亦先后而
至。于是有四月十七日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天羽英二(Amau Eiji)的声
明,谓日本对中国关系特殊,维持东亚和平与秩序乃日本的使命,中
国如利用他国势力以排斥日本之任何企图与行动,均必加以排击。各
国如对中国采共同行动,纵令为财政或技术援助,日本亦表示反对。最
近对中国售卖飞机,建筑机场,教练飞行技术,派遣军事顾问,供给
政治借款,日本定必反对。日本驻华盛顿大使复称,中国商人与外国
商人订立任何契约,须先与日本相商,中国购买飞机必须制止。
天羽声明为对中国的警告,亦为对列强的警告,率直的揭示独占
中国的野心。中国的公开反应为外交部发言人的声明,不承认某一国
家在任何地方独负维持和平责任。中国有提倡国际合作的义务,无中
伤他国及扰乱东亚和平意念。他国对中国苟无野心,对于中国与他国
合作、力谋建设及安全之政策,不必过虑。中日间之真正永久和平,须
建立于善意与互相谅解之基础上,并应纠正现有之不平事态。数日后,
二次声明,中国主权与独立国格,不容任何国家稍予损害,中国与他
国关系,不容任何国家稍予干涉。对内努力肃清“匪患”及生产建设,
--631--
①关于德国顾问团事,见646页。
对外致力于国际安全保障,维护国联盟约、九国公约。
英、美、法、德、意、俄舆论对日本纷纷谴责,英国正式照会,声
明维护九国公约,不容任何国家破坏,美国亦称中美关系有条约规定,
非经合法手续不得修正或废止。任何一国未经关系国同意,不得一意
独断而涉及他国的正当权利义务,盼日本尊重美国权益。
蒋中正对天羽声明的反应,为当时未曾发表的两篇演讲,一为四
月二十三日在江西抚州对前线将士的讲演,十年后必将日本逐出东北,
收复台湾、朝鲜;一为七月二十四日,对庐山军官训练团讲演,必须
处处设防,随时随地准备抵抗,但根本方针则为先求国内和平、安定、
统一、集中。不久江西军事告一段落,红军虽仍待肃清,但政府处境
已大改善。十一月二十七日,蒋对日本记者谈话,主中日以道德、信
义为基础,解决纠纷。一九三五年一月八日,汪兆铭在国府纪念周演
说,希望日本打开僵局。二十二日,日外相广田对国会演说,中日悬
案(通车、通邮)已渐解决,①仍期中国觉悟,共同促进此种倾向。二
十九日,蒋接见日本武官铃木美通,三十日,接见有吉明,二月一日,
发表谈话,中日须开诚相见,中国应改正反日情绪,日本应改正对华
优越态度。同日发表《敌乎?友乎?》盼中、日从大处着想,相互提携。
中国应尽力消灭战机,不应听僵局延长,日本要认清事实,知道控制
或消灭中国皆不可能。以往中国误于虚骄,今后不计较一时荣辱,只
要日本归还东北四省,谋过去悬案的互利解决,彼此可直接谈判。如
中、日斗争,结果必将同归于尽。日本必能明悉窥伺于国民党之后者
为何种势力,此种势力之抬头与东亚将生如何之影响。二月十三日,国
民政府明令敦睦中日邦交。次日,蒋告日本记者,要打破中日难局,首
须恢复两国正常关系。黄郛亦告土肥原,在满洲国问题未解决前,日
本应表示不再侵害中国领土及主权。二月二十日,汪兆铭在中央政治
会议报告,愿以诚意及和平方法,循正当途径解决中日纠纷。同一天,
国际法庭中国法官王宠惠开始与广田及其他日本军政要员会谈,建议
促进中日经济提携与互相融和。蒋再与汪兆铭通令,严禁反日。三月
--632--
①一九三四年七月八日,北平、沈阳通车,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关内外通邮。
一日,广田在国会宣布,将一反以前地方当局交涉的政策,而与中央
政府谈判。五日,国民政府重下保护人民自由人权令,也就是不准抵
制日货,日方表示满意。五月七日,中日公使升格为大使,此为中日
尝试和解的具体表现,亦为唯一成就。
二、加紧分割华北——河北、察哈尔事件
满洲国出现后五个月,一九三二年八月,日本政府制订的今后对
华政策,为鼓吹分治,使各省反蒋、亲日。攻夺热河后一个月,一九
三三年四月,又决定将中国与满洲国并列,同归日本领导,使华北成
为日、俄作战时的缓冲区。塘沽协定所划的非武装地带,为此一计划
实行的开始,是后图谋愈急,期消灭中国政府在华北权力。十月,华
北部分将领,因日人构煽,倡议联省自保,黄郛详切恳劝,晓以对日、
对共难题,事乃解息。十二月,日本内阁再议定对华分治方法,务令
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国民政府。一年
多来,黄郛以内外煎迫,心力交瘁,日本的侵凌迄无止境,久欲引退。
一九三五年一月,关东军又向察哈尔寻衅,黄感难再为力,南去不返,
驻平政务委员会名存实亡,日本认为消灭南京在华北权力的时机已至,
于是有所谓河北事件。
一九三五年五月十一日,北平日本使馆武官高桥坦借口最近天津
日租界两报社长被人暗杀,与中国官厅有关,①向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
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抗议,并发表谈话,说是此系蒋对日二重外交的铁
证。二十一日,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嗾使日军滋闹河北省
政府、天津市政府、市党部,指省政府 于学忠、市长张廷谔为暗
杀主使人。二十九日,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与高桥面见何应钦,谓两
报社长之被暗杀、河北遵化县长之庇护热河义勇军,皆为对日、满的
挑战骚乱行为,破坏塘沽协定。又说蒋对日佯示亲善、暗中准备抗日
的政策,必须改变,要求罢免于学忠、张廷谔,撤退北平宪兵团、河
--633--
①两报社长为《振报》的白逾恒,《国权报的胡恩溥,均亲日而反国民党,于
五月三日被暗杀。
北省党部、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蓝衣社,①及河北境内的中央军,
否则即出以断然处置。
截至六月十日,中国一一接受,于学忠部(东北军)一并调离河
北,由何应钦口头答覆,即所谓“何梅协定”。高桥迫令书面承诺,南
京不许,何离北平南下,终于七月八日照办,从此军事委员会北平分
会,继驻平政务委员会之后,同归终了,国民政府失去了对河北省的
统驭力。继之而来的是察哈尔事件。
塘沽协定签订后,关东军决进图察哈尔,锡林果勒盟副盟长德王
(德穆楚克栋普)暗与相通。一九三三年八月,蒙军自热河占领多伦,
设察东特别自治区。一九三四年二月,国民政府置蒙古地方自治政务
委员会于绥远百灵庙,以德王任秘书长。一九三五年一月,关东军指
察东某地属于热河,强察省 宋哲元撤回驻军。六月,又借口日本
特务人员在张北受阻,提出抗议。南京将宋哲元免职,关东军续向代
理察省 秦德纯压迫。六月二十七日,秦德纯接受了关东军特务机
关长土肥原的条件,撤退张家口驻军及国民党党部,解散排日机关,协
助日人在内蒙活动,允许不向察省移民。是为“秦土协定”。十二月,
蒙军进入察东六县,察哈尔大半沦陷。德王气焰益张,一九三六年六
月二日,成立内蒙军政府于察哈尔嘉卜寺,自称总裁。
三、加紧分割华北——广田三原则、河北自治运动
何应钦离北平后,华北群龙无首,惶惶不安。“秦土协定”签字的
第二天,汉奸白坚武纠合中日匪徒三百余人,夺据北平附近丰台的铁
甲车,欲一举占有北平,组织所谓“华北国”,被驻军击溃。
国民政府仍不放弃改进中日关系的尝试,命驻日大使蒋作宾依下
--634--
①一九三二年初,部分黄埔军校毕业生组成“三民主义力行社”,拥蒋反共反日,
贺衷寒、桂永清、邓文仪、曾扩情、戴笠及非黄埔军校出身的刘健群为中坚,
人称蓝衣社。旋于力行社之下,成立革命青年同志会、革命军人同志会及军
事情报处。军事情报处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戴笠主
之。国民党中央党部另有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任务与“军统”同,陈
立夫、徐恩曾主之。一九三四年,力行社扩大为复兴社。
列原则与日本谈判:一、中国对东北问题暂置不问;二、两国关系应立于
平等基础之上,以互惠原则,促进经济提携;三、在经济提携基础上,缔
结军事协定。这可说是重大让步。广田与军部所定的新政策为:一、中
国须先彻底取缔排日,抛弃依赖欧、美政策,采亲日政策;二、中国对满
洲国暂作事实的默认;三、为排除未来自外蒙的赤化威胁,中国应在与
外蒙接壤地带,依日方希望,作各种协力设施。俟中国对以上三点诚意
实行时,再与中国建立亲善提携关系。此即所谓“广田三原则”,简单地
说,不外中日亲善、尊重满洲国的存在、共同防共。
一九三五年九月,蒋作宾与广田开始会谈,希望取消日本在华一
切特权,两国维持真正友谊,废除上海停战协定、塘沽停战协定及关
于华北的一切约定,恢复“九一八事变”前状态,中国愿设法停止排
日,不谈满洲问题,凡对中日有利之事固当为之,对日本有利而对中
国无利之事亦可商量。十月,广田要求同意三原则,蒋作宾答以中国
处理与其他国关系事件时,断不使中、日关系受到不良影响,尤无排
除或妨害日本之意,日本亦须如此。中国对于满洲现状,决不用和平
以外的方法引起变端,且特设法保持关内外人民的经济联络。在不妨
害中国主权独立原则下,中国拟与日本协议防范中国北边之有效方法,
广田指为空洞。
日本军人始终不放松分割华北活动。宋哲元为华北非中央系统之
有力将领,早已聘有日本顾问。“秦土协定”后,宋军撤离察哈尔东北
境,移驻张家口以南,继调防北平。八月,国民政府正式裁撤行政院
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以宋为平津卫戌司令,①同时日本武官分向山西
阎锡山及河北、山东、绥远省 商震、韩复榘、傅作义诱煽。天津
日本驻屯军司令多田骏公然发出文书,声言与国民党现当局决不两
--635--
①曾任冯玉祥顾问的日人松室孝良,此时正在华北活动。宋被免去察哈尔省主
席后,难免不平,松室可能乘机而入。其后松室之任天津特务机关长,即为
便于与宋勾结。
立,①盼华北五省自治,人民自救。日本内阁正式通过陆军大臣的鼓励
华北自治案。十月,冀东停战区香河县“国民自救会”出现,号召
“反蒋倒党”(国民党)。天津请愿团召开市民大会。十一月初,土肥原、
多田分促宋哲元、韩复榘组织自治政府,宋、韩请中央开放政权,亦
即准许自治。十一月十一日,土肥原限宋于十天之内表示态度,否则
日军即攻取河北、山东。十七日盛传宋将宣布自治。
蒋中正对于广田与军方之相互为用,十分明了。时四川剿共已近
尾声,中央政府在西南三省的权威已经树立,决定对日强硬,准备一
战,使其知难而退。十月初,分于豫、鲁、苏之交及南京、上海之间,
集结重兵,并新赴太原、泰山邀阎锡山、冯玉祥入京,参加国民党中
央委员全体会议与全国代表大会,复派考试院长戴传贤赴粤与陈济棠、
李宗仁商谈团结,陈、李推过去反蒋最力的邹鲁偕广西省 黄旭初
北来。十一月八日,蒋命参谋本部次长熊斌飞北平,向宋哲元传达中
央计划,戒以勿自作主张。日本有所忌惮,决定不在此时迫令华北自
治。十一月十九日,蒋对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讲述外交方针,“和平未
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换
言之,中国愿对日本和平,惟不再退让,和或战任日本自择。
日本大使有吉明请蒋对华北自治运动勿用武力压制,否则关东军
不能默视。对于中央军之集结河南、山东,应予注意,并询对于广田
三原则看法。蒋谓凡违反中国完全主权、妨害中国统一的制度,绝不
容忍。华北无人希望自治或独立,绝不至发生事故。纵或人心有所动
摇,地方军人必能服从命令,施以镇压,无庸中央用兵。军事委员会
北平分会,将予撤销,另派大员坐镇,与日方就地商讨。至于广田三
原则,他全然同意。盼及早商讨具体实施办法。但广田三原则与华北
问题关系密切,如华北发生事故,三原则之一二两项,皆无由商谈及
实行。日人策动的华北自治,实与三原则相矛盾。
日本并无定要用兵的决心,蒋的表示虽然十分坚定,亦留有余地。
--636--
① 文中有“蒋介石及其一党与日本帝国之关系,帝国屈服乎?抑帝国打倒彼辈
乎?”语。
于是东京改变策略,命土肥原、有吉明先促成河北、察哈尔两省的轻
度自治,再依广田三原则谈判。土肥原一面催宋哲元与商震宣布自治,
一面命蓟州密云区兼滦州榆关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于十一月二十
五日在北平以东的通州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寻改称自治
政府),辖二十五县。这是日本在华北制造的一个小型傀儡政权。同日,
天津奸徒要求河北保境自治。北平、天津各大学校长教授蒋梦麟、胡
适等宣言反对一切脱离中央自治机构的举动。
十一月二十六日,政府宣布对华北的新措置,裁撤军事委员会北
平分会,派何应钦为行政院驻平办事长官,宋哲元为冀察绥靖主任,拿
办殷汝耕,但未获日方谅解。次日,日军占领丰台,扣留车辆,土肥
原迫宋哲元于本月内表示态度。宋请辞新职,并向蒋说明形势,谓有
主自决、有主自治,请因时利导。蒋不顾日方反对,命何应钦北上。天
津《大公报》忠告宋哲元勿自肇分裂,勿诿责民意,捏造自治,希望
他与何应钦为和平折冲,保国家最后立场,尽睦邻最大努力。十二月
五日,何与宋的代表萧振瀛、秦德纯商定设置冀察政务委员会。
十余日前英、美已在交换关于华北问题意见,十二月五日,英外
相贺尔(Hoare)在国会演说,谓日本使用力量支配中国内政发展及行
政系统,英国将认为不幸。美国务卿赫尔(Hull)的声明,使日本更不
得不重视。声明说:华北现正发生非常重要并有远大影响的政治纷争。
此事不仅关系中国人民,且关系全世界。美国正在密切注意此一反常
发展,深望各国政府与人民信守诺言,尊重条约规定。东京感于英、美
压力加重,中国态度坚决,乃接受冀察政务委员会方案,先实现河北、
察哈尔两省轻度自治。委员人选,由中日双方拟定,以宋哲元为委员
长,①兼河北省政府 ,何应钦返回南京。中国认冀察政务委员会系
中央设置的地方机构,日本视之为华北自治行政机构。至于殷汝耕的
通州政权,照旧存在。
--637--
①委员十六人,包括宋哲元系、东北系、旧皖系、旧直系人物及平津士绅,大
都为与日本接近的军人、官僚政客,宋与萧振瀛、秦德纯为核心,萧兼天津
市长,秦兼北平市长,宋部师长张自忠任察哈尔省府 。
四、南京北平谈判
设置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同时,蒋委员长自兼行政院长,以张群为
外交部长,蒋作宾、吴鼎昌、张嘉璈分任内政、实业、铁道部长,何
应钦仍任军政部长,均为了解日情的所谓和平派。张群发表外交方针,
以不侵害主权为限度,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中日政治协调、经济合
作,以合法途径解决不平等条约。广田认为情况已渐好转,中国已了
解三原则大纲,今后愿交涉细目。
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东京少壮军人暴动,戕杀藏相高桥是
清等,袭击首相冈田启介官邸,军部控制了中央政权。三月,广田继
任首相,等于傀儡。新任日本驻华大使有田八郎与张群会谈四次,要
求以广田三原则为调整中日关系基础,张群主先谈东北问题。未几有
田回国,担任外相,与关东军商定,将来外交,除南京外,更以北平、
广州为对象,助其发展,而以共同防共为中心,并确立中国与满洲国
的正常关系。
一九三六年初,陕北红军东入山西,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多田骏
与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屡与宋哲元谈及防共之事,松室在北平设立驻
屯军司令部部附办公处,任务是从速使华北局势明朗化。五月,日本
开始增兵,有逼走宋哲元代之以亲日派,使华北成南京、广州以外的
第三势力之说。广东借口抗日,出兵湖南。
七月,蒋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说明对日外交的最
低限度为保持领土主权之完整,“假如有人强迫我们签订承认伪满洲国
等损害领土主权的协定,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
牲的时候。”九月,日本大使川越茂与张群举行过三次谈判,除了共同
防共、华北五省自治,国民政府尚须尽量聘用日本顾问,在中国全境
实行经济提携,减低关税,彻底取缔排日,其严重性超过以往的二十
一条及中日军事协定。张群拒谈防共问题,要求废除塘沽协定及上海
协定,中国有权在察哈尔、绥远剿匪,取消冀东自治政府,取缔华北
走私,华北日军及日本飞机不得任意行动。时两广问题已了,九月二
十五日,蒋通知何应钦等,谓日本决心与中国一战,应速筹具体方案。
广田命川越与蒋直接交涉,试探蒋的真意所在。十月八日,蒋告川越,
--638--
一切问题须以绝对平等及互尊领土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为原则,从容协
商。张群、川越又续谈三次,症结所在仍为防共与华北特殊化二事。蒋
发表谈话,谓恢复河北行政完整,取缔察哈尔北部匪军为必要限度,至
于中国剿共方针,决定贯彻。是后张群、川越续行谈判,僵持如故。
一九三六年五月以来,日本对宋哲元步步进迫,增兵之外,浪人
走私猖撅,飞机任意飞行。宋部将领无可再忍,准备强硬对付,宋亦
表示主权必须保全,北平学生向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请愿,忽(疑为
“勿”字)离开北
平。七月,大沽口日军与第二十九军冲突,东京声言,中国如忽视日
本的特殊地位,对华北将益严厉。接着日本在北平、天津附近连续演
习。九月二十三日,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向宋发出最后通牒,华
北自治外,并要求中日经济提携,南京坚持不可。十月至十一月,日
军又大举演习,甚至穿过北平市区,各大学学生停课,以示哀悼,宋
哲元亦命第二十九军演习,学生赠送大批慰劳品。宋公开声明,决不
甘为亡国奴,中日经济合作须以平等互惠为原则。
德王自组织内蒙古军政府后,蒙军一再侵略绥远。一九三六年十
一月,得关东军支持,复行来犯。中国宣称决不稍予姑息,必尽力剿
灭。十一月二十六日,绥远省府 傅作义部克复蒙军盘踞的百灵庙,
这是五年来中国的首次攻势。关东军声言蒙军进攻绥远,在防共自卫,
万一累及满洲国,或发生中国全土濒于赤化之危殆事态,关东军即采
取适当处置。中国再度声明,蒙伪匪军犯绥,不问背景作用若何,决
予痛剿,中国领土主权不容第三者以任何口实加以侵犯或干涉。蒋委
员长间接表示,如匪军继续侵扰,中国定以全力出击,不惜任何牺牲,
不受任何方面威胁。率军赴援的军政部次长陈诚称:“人所待我者为不
战而屈,今后我决战而不屈。”日本外务省声明如在华日人生命财产受
危害之时,将采必要措置。中国外交部亦发表谈话,任何外国在中国
领土内采取非法行动,断不容许,必设法排除。
--639--
第五节 联合抗日运动
一、抗日与反国民党
北伐前及北伐初期,各方期待于国民党者颇高。北伐后国民党内
讧不休,战乱不绝,丧失了一(疑为“以”字)往淬厉奋扬的精神,
虚骄自大,俨然成为统治的特权阶级,遂大失人望,而以知识分子为
最。一九三○年起,“自由大同盟”、“左翼文艺作家联盟”、“马
克思主义文艺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
“社会科学家联盟”、“反帝大同盟”,各种左倾团体相继出现,青
年学生是他们争取的主要对象,虽不必尽皆赞同共产主义,但均不满
意国民党。信仰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者,亦反对一党专政,对国民党
时加批评。国民党采高压政策,因共产党罪名而遭迫害者不少。①
沈阳事变发生,举国愤慨,纷责政府之不抵抗,上海举行抗日救国
市民大会,请政府限日兵撤退,南京学生殴打外交部长,上海学生到南
京请愿,要求对日绝交宣战。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京、上海、
北平学生一万人包围国民政府。十二月五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示威
团,高呼“全国被压迫民众联合起来”,“打倒卖国政府”,占据火车站,坚
持进京。十二月九日,上海学生捣毁国民党市党部,围困市政府,杭州、
武汉等地,有相同举动。十九日,宋庆龄宣言,谓国民党早已丧失其革命
集团的地位,惟有为民众而奋斗的革命势力,可以铲除帝国主义。国民
党内之反南京政府者,从中鼓煽。十二月十一日,麇集南京的学生总示
威,有“打倒国民党”,“争取反帝及一切自由”,“农工兵联合起来"口号。
十二月十五日,再闹外交部、国民党中央党部,素受崇敬的蔡元培遭到
殴辱。同一天,蒋中正辞去国民政府 、行政院长。十七日,学生捣毁
国民党中央日报社。西安、太原国民党省党部亦被捣毁,此为九一八后,
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第一阶段。
这时学生尚乏严密组织,在政府压制之下,渐归消沉。一九三二
--640--
①一九三一年二月,上海左翼文艺作家二十四人处死,鲁迅匿避。
年一月,日军占领山海关,北平学生竟有“爱国有心,救亡无术”之
语,借故逃课、罢考,但是其他方面的活动则转趋积极。一九三二年
二月,上海左派“著作者抗日会”要求全国抗日。四月,西安学生组
织抗日会,再捣毁国民党部。五月,上海救国团体代表殴伤与日本谈
判停战的代表郭泰祺,发起“废止内战大同盟”。六月,上海“救国团
体联合会”抗议政府封锁言论。十二月,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发
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一九三三年四月,马良(相伯)、章炳麟等
为热河弃守,痛诋政府。九月,国际反帝非战大会组织“反战同盟中
国分会”。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日,宋庆龄、马良等发表对日作战宣言
及基本纲领,要求立即停止内战,全体人民总动员,由农工兵学商代
表组织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北
方人民救国大同盟”,“平津学生救国联合会”等三十余团体成立。于
是学生运动再起,直接的刺激为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一九三五年,学生对河北、察哈尔事件无何表示,继起的华北
“自治运动”激起了汹涌怒潮,十一月一日,北平十个学校学生自治会
向国民党致送请愿书,猛烈攻击近年政府迫害青年。十一月十八日,北
平学生联合会恢复。十二月三日,因“冀东自治防共委员会”出现,学
生决定游行,美国记者斯诺(E.snow)夫妇曾预闻其事。十二月九日,
学生一千余人,出动示威,反对自治运动,要求停止一切内战,与军
譬冲突,数人被捕,是为“一二九运动”。十二月十六日,复因冀察政
务委员会的设置,学生指为变相的自治,二次游行,参加者近一万人,
三百七十余人被殴伤,十四人被捕,风潮延及广州、上海、济南、武
汉、长沙、西安、天津、杭州、南京、开封,又有强行进京请愿之举,
京、沪、汉戒严。中共一再宣称支持,鼓励农工学兵共组国防政府。一
九三六年一月,蒋中正约各地中等学校以上校长及大学生代表谈话,谓
决不签订任何有损领土主权条约,如至最后关头,不惜一战。北平、天
津左派学生仍然不满,教育部宣称必要时将采取断然处置。三月,北
平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学生数十人被捕,四月,武汉学生救国联
合会解散。五月,平、津、沪学生为反对日本出兵华北及日人走私,罢
课游行。这是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第二阶段。
--641--
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共虽一再宣布反对日本侵略,仍不放弃推
翻国民政府的立场,否认与之共同抗日,并号召武装保卫苏联(见620
页)。一九三二年秋,鄂、豫、皖红四方面军战败西走,政府军行将以
全力围剿(第四次)江西红一方面军,日军夺占山海关,准备进犯热
河之时,共产国际指示中共,利用中国危机加剧、民族意识高涨之际,
与任何中国武装部队及团体,结为共同抗日联盟。于是有一九三三年
一月十七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
委员会 朱德的宣言,主张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障群众民主权利,
保卫中国,争取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开展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
及一切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斗争,愿以停止内战、武装人民、实行抗
日为条件,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协定。此一宣言,可说是共产国
际策略的转变,亦为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动的开始,但国民党并
不包括在内,仍认为“抗日必先反蒋”,主要目的在分化政府军,削弱
其对红军的压力。不久冯玉祥的察哈尔民族抗日同盟军及李济深、陈
铭枢的福建人民政府相继而来(见615—616页)。但未能撼动政府军
对苏区的围剿。
福建人民政府瓦解后,第五次围剿剧烈展开,红军处境至危。一
九三四年四月十日,中共发出《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进攻告全国民
众书》,号召民族革命战争,在反帝统一战线之下,不分政治倾向,不
分职业与性别,共同联合,对日绝交作战,停止进攻苏区,反对国民
党的投降出卖政策,反对塘沽协定以及中日直接交涉。此应为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运动的扩大,纵令政治意见不同,亦愿与联合。国民党亦
在其内,所反对的为国民党的对日政策,所希望的是停止进攻苏区。首
起响应的为宋庆龄等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继之为“各界救
国会”。
六个月后,红军自江西向西南转移,一九三五年六七月间,被困
于川边,大有不易生存之势。七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二日,莫斯科共产
国际第七次世界大会通过《为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
案》,指明中国必须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与反法西斯的斗争相连结,吸
--642--
收抗日的民族力量,扩大民族解放斗争的战线。八月一日,中共驻共
产国际代表陈绍禹(王明),以中华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及中共中央
委员会的名义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实际是向国民党呼吁,
即《八一宣言》。略云;“无论各党各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
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有任何意见上或利害上的差异,无论各军
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真诚觉悟,首先停止内战,集
中一切力量,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
特再一次郑重宣言,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
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任何分歧,红
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携手共同救国。……苏
维埃政府和共产党愿意立刻与中国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
派、各团体、各名流、学者、政治家,以及一切地方军政机关,进行
谈判共同成立国防政府问题.……(再)召集真正代表全体同胞的代
表机关,以便具体讨论关于抗日救国各种问题。……在国防政府领导
之下,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宣言中对于国民党及蒋虽仍然
诋毁,只是表面文章。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陈绍禹再阐明统一战线的意义,指摘过去关
门主义的错误,派林育英(张浩)前往陕北宣达。中共的国际派自然
是奉命唯谨,当权的毛泽东似尚疑虑,一面命潘汉年赴莫斯科请示,一
面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发出与《八一宣言》内容相同的《抗日救国宣
言》。林育英到后,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安定瓦窑堡会
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一为发动一切革命力
量,反日、反蒋,二为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部队,只要
是反日、反蒋,都应联合成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
三为改苏维埃工农共和国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红军、白军联合起
来”;四为使工、农、兵、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革命同盟者,相信中
共为全人民利益代表者。二十七日,毛泽东再论对日策略,说明建立
民族统一战线及人民共和国的必要。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革命和反
革命的阵线可能变动,以纵横捭阖的手段,将反革命的队伍拉入革命
的队伍。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一日,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通电
--643--
(东征宣言),要求先取消国民党一党专政,停止内战,对日绝交宣战,
成立国防政府及抗日联军。电文内但言抗日,不再提反蒋。四月二十
五日,中共宣言,直接要求国民党共赴国难,创立抗日人民阵线。五
月五日,毛泽东、朱德通电(回师宣言),停战议和,一致抗日,希望
南京政府诚意幡然改悔,先在陕、甘、晋停战,互派代表磋商具体办
法。
一九三五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虽由中共领导,尚看不
出与统一战线的显明关系,一九三六年五月三十一日,在上海成立的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则已提出建立抗敌统一政权主张。七月十三日,
向国民党请愿,要求立即对日宣战,停止内战。八月十日,毛泽东函
请救国联合会领袖,斡旋各党派进行合作谈判。二十五日,中共正式
致书国民党,称国民党为“贵党”,蒋为“委员长”,说是他在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的外交报告与解释(见638页),非常需要,有
了若干进步,中共诚恳欢迎。愿赞助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拥
护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及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国民党与中共重新合
作。九月二十三日,毛泽东致书蔡元培,请劝南京当局停止内战,并
致候宋庆龄、汪兆铭、胡适等。十二月一日,毛泽东、朱德、张国焘、
周恩来联名函蒋,劝当机立断,接纳他们的救国要求,化敌为友,共
同抗日。
三、蒋的统一成就
“九一八事变”后,蒋的安内政策,在先求国民党自身的一致。他
之辞职,主要原因为促成广州、南京的团结。一九三一年二月,所拟
订的对日作战全盘计划,特别重视大后方的经营。鄂、豫、皖剿共军
事结束,即命他的基本部队胡宗南师移驻甘肃,赶筑公路,准备于开
战时将中央政府迁往西北。第五次围剿胜利完成,一九三四年十月,整
饬行政,推进建设,旋去成都,设行营于重庆,督导西南军政,中央
的权力遂及于西南三省。此为近二十年来未有之事,改定四川为将来
抗日根据地。一九三六年四月,复莅成都、昆明、贵阳,设中央军官
学校成都分校,认为四川为天然的根据地。
-644--
对于两粤当局,蒋继续劝导合作,恳请胡汉民北上。一九三五年
十一月,国民党举行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及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胡
汉民被推为中央常务委员会 ,汪兆铭为中央政治会议 ,蒋中
正任两会副 。表面上看来,国民党三巨头似已团结。汪因遇刺受
伤,①胡虽允入京,惟迟迟其行,中央仍由蒋一人主持。
两广军事领袖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对蒋的成见终未冰释,日
人从而拨弄。一九三六年五月,胡汉民病故,广州情况突生变化,陈
济棠等以抗日为名,出兵湖南。蒋一面晓以图存救亡,必须以整个国
力,一致步骤,切不可轻启内争,一面迅调大军入湘警备,先据衡州,
粤桂军后撤。蒋再声明贯彻和平统一政策,愿开诚商洽。陈济棠此举
极不得人心,广东国民党元老反对,高级将领余汉谋、李汉魂拥护中
央,七月,陈被迫出走。②
粤局既定,中央任命李宗仁、白崇禧为广西绥靖正副主任。寻又
予调职,李、白抗命不受。蒋亲来广州,陈师广西边境,派陈诚向李、
白说明抗日决心与计划,允其仍留广西。九月,和平了结,充分表现
了相忍为国的精神。
东三省、热河沦陷后,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二十四省,其中十四
省为半自主状态,七省境内的一部分为红军所据。③红军西走后,中央
的势力进入西南,为一意外的大收获。至是除河北、察哈尔的一部分
为日本控制,新疆为苏俄控制,陕北及陇东的一小部分属于中共外,其
余大致悉奉中央命令。
--645--
① 汪兆铭于十一月一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开幕之日遇刺,不久出国。
② 陈济棠素来迷信,寓楼设有神龛,遇大事决之于神。乃兄陈维周通星相堪与
(应为“舆”字)之术,是年三月,曾去奉化觇窥蒋母之墓,谓风水不佳,
又于南京见蒋,认为今年内蒋将有大难,机不可失。陈济棠遂决心举兵。余
汉谋为粤军军第一军长,李汉魂为第二军副军长。广东空军之归附中央,对
陈尤为一大打击,此之谓“机不可失”。
③半自主的十四省为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察哈尔、宁夏、青海、新疆、四
川、云南、贵州、西康、广东,部分为共军所有的七省为江西、福建、湖南、
湖北、河南、安徽、陕西。
四、国防建设的推进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
心于国家建设。一九三四年,长江下游剿共之战告一段落,更是悉力
以赴,在军事、财政、经济、交通、教育、学术方面各有相当成就。
一九二七年,国民政府不再用苏俄顾问,转向德国物色。前任德
国参谋总长鲁登道夫的旧部鲍桦尔(MaxBauer)上校应邀到华,一九
二八年被聘为顾问团长,顾问四十余人,曾参预一九二九年中央对桂
军之战。鲍桦尔不久病卒,由佛采尔(GeargWetzell)将军继之,曾
参预中央对阎锡山、冯玉祥之战,此后顾问团工作益为展开。一九三
三年一月,前任德国国防部长萨克德应聘前来,停留两月,劝蒋建立
一支现代化的陆军,先设一训练团,调训全国军官,并建立兵工业。①
是年庐山训练团开办,受训军官先后七千五百人,顾问增至一百余名,
剿共战略战术大为改进。一九三四年三月,萨克德再度前来,正式任
顾问团长,半年后返国,继任的顾问团长先为法勃尔(Fabul),后为福
根豪森(AlexandervonFalkenhausen)。福根豪森在职四年,有一个整
备中国国防的五年计划,统一陆军编制,施行精兵主义,加强空军,海
军暂为从缓,修筑长江以南铁路,联通南京与西南各省,兴建沿江沿
海要塞。一九三五年三月,设陆军整理处于武昌,陈诚任处长,每年
调整二十个师,三年内调整六十个师,并定于一九三八年完成各特种
部队、机械化部队。兵器制造同在改良扩充中,如步枪、机关枪、迫
击炮、炸弹。国防工事,分别在华北、华东、华南构筑,尤着重于南
京附近及苏州、无锡、江阴等地。
空军创始于一九二八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的航空队。一九三
一年成立航空学校。一九三三年置航空委员会总司其事,积极发展,以
意大利人为顾问,派遣学生分赴意大利及美国受训。一九三四年,开
办飞机制造厂,一九三六年,设空军机械学校。至一九三七年,空军
共有飞机六百余架,大都购自意大利与美国,全国分为六个军区。
--646--
①关于德国顾问的接洽,曾留学德国的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为一主要人
物。
一九二八年七月,全国财政委员会划定关税、统税(棉花税、麦
粉税、卷烟税等)、烟酒税、印花税归中央,田赋、营业税、执照税归
各省,并自一九三一年一月起,实行废除厘金,提高海关税则。海关
税款原存外国银行,一九三二年起,集中于中央银行。海关行政人员
改用华人,盐务人员中洋员亦逐渐裁减。中央每年总收入,由一九二
九年的三亿三千余万银元,增加到一九三七年的八亿七千余万银元。不
过收支仍不能平衡。一九二九年的赤字约为一亿元,一九三七年约为
三亿八千(似少一“万”字)元,全赖公债、库券、贷款、透支抵补。
军费系大宗支出,常在总收入的半数或半数以上。
公私银行多自发通货,外汇常为外国银行垄断,银两与银元照旧
并行。一九三三年四月,实行废两改元,所有交易改用新铸造的银元
计算,半年之内,完成了币制统一。复以美国(元?)收购白银,国际白银涨
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行因人民纷以钞票兑现,大感困窘,物价
为之跌落。工业与对外贸易遭到严重困难。政府采英国财政家李滋罗
斯(Leith—Ross)的建议,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三日,实行改革币制,变
银本位为汇兑本位,与英镑、美金联系,禁止银元流通,统一通货发
行,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发行,①
由三银行无限制的售卖外汇。法币一元折合英镑一先令二又十分之三
便士,或美金二角九分五厘,打破了外国银行的独占外汇。中央银行
作为准备银元,商股多于官股。此一措施颇获人民的拥护及英国支持,
日本虽多方破坏,仍得顺利施行,政府约握有八亿银元。
一九二九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一九三二年始
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本化学工业、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
若干部门归地方政府与人民合营,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
奖励。此后对外贸易,入超渐减。一九三六年,棉纱进口下降至一九
二八年的百分之三十八,棉布进口下降至百分之二十,麦粉进口下降
至百分之十五。此与外商在华设厂的产量增加固然有关,华商工厂的
--647--
①一九三三年,农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钞票,到一九三六年二月,亦被认为
法币。农民银行与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合称为四行。
产量增加亦为因素。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百分之二十,一方面
证明中国的重工业仍然落后,另一方面又证明中国工业之在发展,需
要的钢铁机器加多。使用机器开采的煤炭产量,一九三六年较一九三
三年升高百分之十。同年份铁矿产量升高百分之三十二,机器冶炼的
生铁产量升高百分之三十。
农业的改进,亦以一九三三年以后为积极。政府特设农村复兴委
员会及中央农业试验所、全国稻麦改进所、中央棉产改进所。一九三
四年制订合作社法,推行农民贷款贮蓄,发展生产。一九三三年,全
国有农村合作社约五千三百余。农本局成立于一九三六年,以便利农
业资金流通,调剂农业生产,促进运销。数年之间,农产增加,小麦
棉花差可自给自足,进口稻米为之锐减。一九三七年,小麦进口下降
至一九三三年的百分之六强,同年份棉花进口下降至百分之十三,稻
米进口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一。有心之士,努力于改良乡村运动,期解
除农民痛苦,以晏阳初领导的河北定县平民教育运动为最早,次为梁
漱溟领导的山东邹平乡自治建设运动,彭锡田等领导的河南镇平、内
乡自治、自卫运动,教会中人亦曾致力于类似工作,成了一种相当广
泛的运动。
一九三一年前,中国铁路共长约一万三千公里,百分之九十二为
外人经营,中国自造的仅一千公里左右。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七年,除
了日本占领的东北外,新建铁路的三千三百公里,均为中国所有。连
接沪杭线与粤汉线的浙赣铁路完成于一九三六年,为江南的东西陆上
运输干线,自南京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可直达广州,并计划再
自湖南分向西南展至贵州、广西。同年,纵贯南北的粤汉铁路(湖南
株州至广东韶关段)全部通车。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向西越过潼关、西
安,一九三七年通至陕西宝鸡。此外尚有山西境内的同蒲(大同至蒲
州)铁路,皖北的淮南铁路,苏皖间的江南铁路。公路进度更速,一
九三七年,完成十一万公里,大都在黄河以南,西南自南京至云南,西
北自汉口至新疆,汽车均可直达。中国自制轮船的吨位,一九二八年
为二十九万吨,一九三五年增至六十七万吨。民用航空业务,首为一
九三○年中美合办的中国航空公司,次为一九三一年中德合办的欧亚
--648--
航空公司,再次为一九三三年的西南航空公司,航线遍及上海、南京、
汉口、广州、西安、兰州、重庆、成都、福州及云南、新疆。
一九二八年后,小学、中学学生人数均有增加,学龄儿童入小学
者,一九二九年为百分之十七,一九三六年增至百分之四十三,中学
生增百分之六十,师资均符合规定。除边远地区外,各省均有公立私
立或教会办理的大学或专门学校,在校学生自一九二九年的三万余人,
增至一九三六年的六万人,教授以曾在美国受教育者为多。一九三二
年后,教育经费从不拖欠,教授生活之安定,为二十年来所未有。中
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中英庚子赔款委员会对于各大学的设备费不断补
助,研究风气日盛,学术水准提高。公立大学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央大学(南京东南大学改称)为著,私立大学以天津南开大学、北
平燕京大学为著。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对于学术的提倡与贡献
之功亦值得称许。一九三七年前五年,可说是民国以来教育学术的黄
金时代。
五、西安事变
一九三三年一月十七日,毛泽东、朱德停止内战的宣言发出六周,
二月二十八日,蒋委员长的《告共产党干部人员书》,劝放弃迷梦,一
致抗日,或系对他们的答覆。对于一九三四年四月十日的中共宣言,未
再有表示。六个月后,第五次围剿结束,认为中共不足为患,如中共
肯放弃红军,可望作政治解决,命陈立夫负责进行。约在《八一宣
言》发出不久,陈立夫的代表与中共的代表会于香港。九月一日,周
恩来致书陈果夫、陈立夫,说明中共的停战抗日立场。九月十八日,上
海抗日救国大同盟的宣言,主张亦同。跟着东京报纸刊出国民党容共
及蒋与红军谅解的消息。曾留学苏俄的张冲旋自南京往陕北共区商洽,
斯大林直接请蒋派人来莫斯科。十二月二十四日,陈立夫偕张冲赴柏
林,但未到莫斯科,原因不悉。可能是斯大林以为红军在西北已站住
脚步,不妨再看情形。
一九三六年四月及五月,中共连发共赴国难、一致抗日宣言。约
在是年秋,周恩来及共产国际代表潘汉年与张冲会于上海,旋去南京,
--649--
晤陈立夫。①陈立夫要求中共遵奉三民主义,服从蒋委员长的指挥,取
消红军,改为国军,取消苏维埃,改为地方政府。十二月初,已获相
当谅解,谈判告一段落。周取道西安回陕北。
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动,首先获得以上海为中心的左派人
士拥护,继之影响到西安为中心的军人。五年以来,张学良受尽日本
的构辱,中外的讥诋,内心苦痛可知。一九三三年,不得已而引去,戒
绝不良嗜好,游历欧洲八个月,对于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所作所为,颇
为倾倒。一九三四年归来,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副司令,集合
中央与东北干部,组织“四维学会”期加强团结,拥蒋复兴。
一九三五年十月,剿共中心移于西北。时东北军已调往陕、甘,蒋
兼西北“剿匪”总司令,仍以张学良为副,负实际之责。东北军甫与
红军接触,连遭败绩(见629页),中共将被俘官兵施以训练后,全部
释放,谓蒋藉剿共之名,使东北军与红军两败俱伤,惟有联合抗日,东
北军方有重返故乡之望。东北军如不进攻,红军决不相犯,愿共同抗
日,周恿来并亲函张学良,措词略同。张学良为了国仇家恨,中共的
说词,自易入耳。九年来中央军以狮子搏兔之力,终未将红军扑灭,东
北军又焉能有为?以往的内战,事过多言归于好,他亦饱有这样的经
验。共产党同为中国人,又何尝不可如此。加之东北军与中央军待遇
有别,贫瘠的西北既无从自行设法,返回东北或华北无期,剿共军事
频频失利,战死的将领得不到抚恤,于是气馁心愤,意志动摇,认为
与其为剿共牺牲,何如为抗战牺牲?为了东北军和自己的将来,与中
共合作不失为出路。十一月二十八日,毛泽东的抗日救国宣言(见643
页),或使他更信中共问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约在十二月间,张去上
海,会晤救国会及中共人士,他的部属之与救国会、中共有关系者,②
责他不应再走剿共而不抗日的死路。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五日,红军
将领致书东北军将领,希望共同协商,联合抗日。二十六日,张去南
京,拟说蒋准中共投诚,虽未敢出之于口,其内心可以想知。西安绥
--650--
①陈立夫于是年五月自欧洲回国。
②如东北救亡会领导人高崇民,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的刘澜波。
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军指挥杨虎城起自绿林,后归于右任的陕西靖
国军,胡景翼、冯玉祥的国民军,再转附中央。中原战后,曾任陕西
省政府 ,以左倾自命。省政府 解除后愈不满于蒋,左右复有
中共分子,自易与张合流。①
一九三六年二月,红军东入山西,张学良不仅未乘机向陕西进攻,
东北军军长王以哲反于四月四日与中共代表李克农会于洛川,张亦至
自西安。二十一日,张又到上海晤潘汉年,对于陈立夫之赴欧洲及年
来中共与南京的接触,已有所闻。五月十二日,毛泽东在陕北延川贾
家坪召集军事会议,讨论与张合作。三十日,上海学生救国会发表宣
言,已有“拥护张学良停止剿共主张”字样。六月,中共代表邓发到
西安,同月,张与周恩来会于延安。周谓中共愿拥张领导反蒋抗日,可
获苏俄援助。张主拥蒋抗日,要求取消红军名称,编为国军,中共不
得在军中宣传,停止一切斗争,不再反对政府,攻击领袖(蒋),政府
予中共以活动自由,待抗日胜利后,承认中共为合法政党。周同意联
蒋抗日,红军即向后撤,张给以接济。杨虎城主张联共更力,如蒋不
同意,俟其来西安时,即实行“兵谏”。中共派叶剑英、李克农等驻西
安,训练东北军干部。张派代表赴太原,阎锡山亦谓“剿共为非计,对
内将无以对外”,张的联共信念益坚。②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七日,中共中央议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
立民主共和国,外人盛传西北四省(陕、甘、晋、绥)联俄独立。十
月三日,张学良向英国记者否认,惟望红军投诚,同时再派代表赴大
原,继又自行前往,与阎锡山商谈,蒋于张学良的动态已有所闻,十
月二十二日,亲至西安,对东北将领说明抗日方针,勉以彻底肃清共
党,痛责少数人意志不坚。三十日,阎锡山邀张学良去洛阳,请蒋停
--651--
①杨虎城任省政府 时,暗中接济邓演达的中国农工党(一九三○年十二月,
邓被捕处死,章伯钧代之)。中共党员南汉宸、王炳南曾任杨的秘书长。一九
三六年一月,张、杨曾飞陕北上空视察共区。
②一九三六年六月,美国记者斯诺前去陕北共区访问,即由西安中共人员与张
学良的安排。斯诺在共区约留四个月,十月离保安,仍经西安返北平。
止剿共,蒋严辞拒绝。阎对张说;“看来不便再行进言,惟有相机徐图。”
张通知中共,一时难望全面停战,中共表示仍愿合作。张连电告蒋,所
部不稳,陕西情势奇急。十二月一日,毛泽东、朱德、张国焘、周恩
来等十九人函蒋,请当机立断,允许中共之救国要求,化敌为友。同
月三日,张学良复来洛阳,恳蒋再去西安。蒋不顾左右劝阻,于次日
抵达,对张提出两个方案,一为东北军及杨虎城军全部开往前线剿共,
一为分别调赴福建、安徽。俱非张、杨所愿。七日,张续陈停止剿共,
一致抗日之必要,蒋严词申饬。是晚张、杨密商“兵谏”。九日,蒋再
勉张部将领,谓剿共已至最后五分钟阶段。当天,西安学生游行请愿,
张保证一星期内必有事实答覆,事后又被蒋斥责,彼此言语冲突。十
日,蒋召中央将领会议,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前敌总司令,谣传
张将罢职,东北军将改编,张、杨决定行动。十二月十二日拂晓,张
部围攻蒋的驻在地临潼,枪杀侍卫人员约三十名,蒋险遭不测,遂被
劫持,西安中央高级文武官员十余人,悉遭幽禁。张、杨宣布八项主
张,包括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停止一切内战,释放被捕爱
国领袖,①释放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政治自由。
第二天,成立抗日联军军事委员会。
事变当天,张学良致电蒋夫人宋美龄、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说
是暂请蒋留驻西安,促其反省,决不加危害。南京的处理方针为讨伐
与疏导并进,主张讨伐的以戴传贤为力,谓纪纲必须维持,不可示弱,
主张疏导的有孔祥熙、宋子文、陈果夫、陈立夫,谓首须顾及蒋的安
全,根据张学良来电,显有协商余地。于是一面将张褫职严办,作军
事部署,一面由张的前任顾问澳洲人唐纳德(W.H.Donald)飞西安劝
说。对于苏俄的动向,尤为重视,以为事变必与中共有关,苏俄则为
策划者。为了釜底抽薪,十二月十三日,陈立夫请潘汉年转告共产国
际,如蒋有不幸,中国失去领导,日本将进攻苏俄。孔祥熙召见苏俄
代办,促苏俄及共产国际注意事变的严重性,如蒋有危险,中国或被
--652--
①十一月二十三日,上海救国联合会首要沈钧儒、邹韬奋(恩润)、章乃器、王
造时、沙千里、李公朴、史良七人,以鼓动罢市、罢课被捕。
迫与日本共同对俄。另电驻俄大使蒋廷黻,命提抗议。十四日及十五
日,陈立夫再晤潘汉年,希望周恩来调解,设法救蒋。
事变前,中共一无所知,及消息证实,惊喜交集,认为是对蒋报
复的机会。中共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主张公审,给以应得制裁,命红
军南下,助张学良作战,派周恩来往西安,同时报告莫斯科。
老谋深算的斯大林自有打算,在得到南京的请求、中共的报告之
前,十二月十二日,已致电中共,指事变出于日本阴谋,苏俄决不予
张学良任何支援,且明确反对。中国急需一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最重要的是团结合作,不是分裂与内战。张学良不能领导抗日,蒋
如回心转意,则是领导抗日的唯一人物。中共对蒋不可取报复主义与
内战方针,否则正符合日本军阀与亲日派的愿望,对中共与苏俄均属
不利;应立即争取和平解决事变政策,利用此一时机对蒋表示友善,在
有利的基础上,自动恢复蒋的自由。十四日,莫斯科《消息报》社论
谓张学良的反动,足以破坏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实为人民阵线的打
击。第二天,《真理报》社论谓张学良的叛变,在阻遏南京政府团结抗
日的进行,促成国家的分裂,沦中国为外国侵略的牺牲品,希望中国
人民勿为日本挑拨者及汉奸所欺。十六日,蒋廷黻访苏俄外长李维诺
夫,请对事变予中国以协助。李维诺夫答称,苏俄近年与张学良毫无
关系,对中国爱莫能助,惟盼事变早日了结。同日,共产国际覆潘汉
年,同意周恩来调解。十七日,李维诺夫向蒋廷黻抗议中国政府禁止
报纸登载《消息报》、《真理报》社论,表示苏俄与张学良有关,实不
友谊。苏俄协助中国政府的唯一办法在使中共知道苏俄政府的态度。
斯大林的电报是十四日由宋庆龄自上海转到保安,中共的态度随
之而变,立即通知前去西安的周恩来。张学良发动事变后的急切希望,
除了中共、苏俄,即为国内反应。数日以来,情况至为不佳。和他原
有谅解、赞成停止剿共的阎锡山,质以“何以善后?是否将减少抗战
力量?是否将移对外战争为内战?能否不演成国内之极端残杀?”其他
素与蒋有意见的地方军人亦多对张讨责。杨虎城军之毫无纪律,东北
军将领之不尽以张为然,驻洛阳的东北军之拒不一致行动,河南中央
--653--
军之迅速进据潼关,甘肃中央军之进向陕西,中央空军之飞临西安上
空监视,舆论之纷纷诋斥,无一不令张失望焦虑,如定要抵抗,纵令
不被消灭,内战势所不免,收其利的为日本。他又在蒋的日记中发觉
蒋确有抗日决心,对他至为爱护。十五日,将蒋自杨虎城的势力范围
内迎至自己的住宅附近,蒋详为说明抗日计划,责张鲁莽。十六日,张
对西安市民大会演讲,主张在蒋领导下,各党派从事救国运动。
是日傍晚,周恩来抵西安.张学良完全明了中共、苏俄的主张。十
七日,周随张见蒋,态度谦恭诚恳,说明中共决无不利于蒋的意图,希
望大家化除成见,团结御侮,拥蒋为全国领袖。蒋静心细听,认为和
自己的希望符合,即亲函新任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说是两日内可回
南京,令停止军事行动。十九日,张电告上海伦敦《泰晤时报》记者,
蒋已同意他的意见,俟南京有人到来,蒋即可归去。大概蒋所同意的
为原则,对于具体事项,则拒绝商谈,所以张要第三者居间。张提出
的条件,大致为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武力抵抗日本的进一步侵略,改
组政府,排去亲日分子,容纳各党各派,积极与英、美、俄联合,释
放政治犯,予人民以更大政治自由。中共通电,建议南京、西安军队
以潼关为界,由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提出抗日救亡草案,讨论蒋
的处置问题,再在南京召开和平会议。二十日,宋子文到西安,张学
良要求先实行一二事,蒋仍不允。宋子文停留一宿,复返南京。二十
二日,偕蒋夫人再至,劝蒋先设法离开西安,再言其他。二十三日,她
对张说,她愿代蒋承担一切,蒋亦答应改组政府,停止剿共,张与周
恩来甚为满意。二十四日,周向蒋夫人详述中国革命问题及中共怀抱
的烦闷。最后说:“国事如今日,舍委员长外,实无第二人可为全国领
导者。”“我等并非不信委员长救国之真诚,惟恨其不能迅速耳。”蒋夫
人称道他颇明大体。不意张、杨之间忽有歧见,张主立即送蒋回京,杨
坚决反对,几至决裂,周恩来竭力劝解。二十五日上午,蒋与夫人一
同接见周恩来,周再表示希望内战停止。蒋夫人谓:“中共果有为民服
务诚意,必须在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方是正道。……断不应自相残
杀。内政问题应在政治上求解决,不应擅用武力。此为委员长一贯之
主张。”下午,蒋离西安飞洛阳,次日抵南京,张学良随行,表示一切
--654--
由自己身当。
张学良之突然随蒋而去,西安至为惊愕。数日后,张被判处徒刑,
虽即特赦,但仍须管束,中央军又准备西进,杨虎城与东北将领指为
背违蒋的诺言。中共恐南京、西安为此破裂,功败垂成,一九三七年
一月八日,通电号召和平,停止内战。东北壮派军人,以张学良不能
回陕,迁怒于东北高级将领及中共营救不力。二月二日,戕杀军长王
以哲,旋即敉平,中央军入驻西安,东北军调出陕西,杨虎城去职,张、
杨集团解体。①真正得利的为中共,不仅转危为安,陕北苏区亦随之扩
大,中共中央自保安迁设延安。更大的收获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成
为事实,延安或毛泽东时代自此开始。
六、国共二度合作
十二月十四日,中共接到斯大林来电后,对于恢复蒋的自由已无
异议,惟仍欲多有所得,主张召集和平会议,讨论蒋的处置问题,尚
不愿让他立时离开西安。但是何时释放,则取决于张学良。二十六日,
毛泽东得悉张随蒋飞往南京,惊愕不减于杨虎城与东北少壮军人,以
为张已对蒋投降,将事变责任完全委之中共,蒋或将报复,命周恩来
竭力争取蒋的好感,说明蒋之得安全脱险,实为中共之力。继知蒋回
南京后,发表对张学良、杨虎城训话,说是张、杨因受他(蒋)的感
召,深为悔悟。毛泽东更生疑虑,二十八日,亦发表声明,指其措词
含糊。值得赞扬的“即他(蒋)所说;‘言必信,行必果’的一段,意
思说他在西安对于张、杨提出的条件没有签字,但是愿意采纳有利于
国家民族的要求,不会因未签字而不守信用。”又说:“他(蒋)之所
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今后的问题是
蒋是否真正实践他的诺言,中共北方局亦发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宣
言》,先说事变与中共无关,次请全国人民要求南京立即停止剿共政策,
这均是出于唯恐蒋继续剿共的心理。
--655--
①张学良被看管二十余年,至一九六一年始有相当自由.寓居台湾。杨虎城一
度出国,归来后亦遭幽禁,一九四九年死于重庆。
这三年来,蒋的誉望之隆,较之北伐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向
对国民党及蒋不满,并常有批评的胡适在一九三五年八月曾说蒋确有
做领袖的资格。“近年气度大了,态度更和平了。……全国人民心目中
都觉到只有他一个人在那里埋头苦干,……不辞劳苦,不避怨谤,并
且,还能容纳异己的要求,尊重异己的看法。蒋先生成为全国公认的
领袖,是一个事实,因为更没有别人能和他竞争之领袖的地位。”西安
事变发生,举国惶惶,及蒋脱险的消息传出,欢声雷动。以蒋当时的
声望及人民的爱戴,大可继续对中共用兵,而他之不出于此,最大原
因,是深知对日战争终不能免,必须团结内部,获得外援。经此次事
变,他相信苏俄具有支持中国抗日的诚意,必须与之联交,不再对日
本退让。联好苏俄必须与中共和解,此与国民党第一次联俄、容共情
形相似。一九三七年一月五日,首先裁撤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一九三七年二月十日,中共致电国民党,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
国内行将统一,希望将以下五事定为国策: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
国力,一致对外;二、言论、集会、结社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努力救国;四、
迅速完成对日抗战准备工作;五、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提出四项保证:
一、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
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
会指导;三、在特区内实施普选的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土地政策,
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最后说:“我辈同为黄帝子孙,同
为中华民族儿女,国难当前,惟有抛弃一切成见,亲密合作,共同奔
赴中华民族最后解放之伟大前程。”二月二十一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央
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共产党人输诚受命”,通过“根绝赤祸案”:一、
彻底取消红军以及其假借名目之武力,统一军令、编制;二、彻底取
消苏维埃政府及一切破坏统一之组织,统一政权;三、根本停止赤化
宣传;四、根本停止阶级斗争。这是对中共四项保证的答覆。二月十
二日,蒋宣布开放言论、集中人才、赦免政治犯,这是对中共五项希
望的局部答覆,井命张冲去西安与周恩来续商。三月三日,王宠惠
代张群任外交部长,这是排去亲日分子,以便与英、美、俄联络的
--656--
表示。
中共中央以党员多认为二月十日的电报,等于向国民党投降,甚
感迷惘愤慨,因于二月十五日详加解释,说是:此一决策,目的在于
取消国内两个政权的对立,以便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实现对
日抗战;苏维埃制度虽然取消,并不放弃工人、农民已得政治权利,红
军虽然改名,并不放弃与党的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停止没收土地,
并不恢复苏区土地剥削制度。对于所谓“中共输诚”、“根绝赤祸案”,
在情面上颇使中共难堪。毛泽东亦认为国民党依然自大,盛气相凌。但
是为了先求红军生存,必须使剿共军事停止,尤其是在东北军及杨虎
城不再反抗,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后,惟有忍耐承认,不计其名,而取
其实,以待时机,一如一九二六年中山舰事变后,苏俄、中共所采策
略。①三月十二日,中共正式接受国民党的“根绝赤祸”决议。四月十
五日,发布《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力、实现对日抗战而斗争
告全党同志书》,谓四项保证不能解释为中共对国民党投降,只是一种
让步和妥协。如此方可取得全国范围公开活动的机会,扩大共产党的
政治影响与组织力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不等于取消或降低
共产党独立性与批评自由,也不等于放弃革命力量的领导。中共党员
必须严守党的秘密工作原则和铁的纪律,努力扩大、巩固自己的队伍,
建立严肃与坚固堡垒,取得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这
里可以了解中共对国民党和解的真正动机和今后的策略。
毛泽东对于蒋的真正打算,仍捉摸不定,他(蒋)可能实行抗日,
亦可能再压迫中共。如果对日战争一时不起,蒋或将红军他调,取消
红军及陕北苏维埃区,所以必须坚持红军续留特区,特区人员须由中
共保荐,拖延至抗日战争发生,则一切于中共有利。五月三日,中共
--657--
①据张国焘云:“毛泽东讥讽蒋介石和国民党有‘阿Q’精神。分明是抗日势力
逼得他不能剿共,却要摆出中央那副臭架子,满口‘根绝赤祸’、‘中共输
诚’。……毛认为蒋和国民党要做‘阿Q’,那我们就让他神气活现,自我陶
醉好了,我们所要的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实际‘效果’。”又说:“让蒋介
石做‘阿Q’,我们来做勾践。”
召开苏维埃区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
目前阶段的任务》报告,及对国民党所提四项保证,由周恩来与国民
党详议红军改编问题。议尚未就,而中日全面战争爆发。
--65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