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苦命词人柳三变

erjian 28 0

  说明:(柳永的生平事迹,因正史没有记载,一般人对他的认识只停留在冯梦龙著的《喻世明言》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篇小说里。考据性的文章又没几个人去看。有感于斯,就试着写了这篇小文章。)

  柳三变,(985?-1055?)字耆卿、景庄。后改名永。因家中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后移居崇安(今福建崇安县)。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人称‘柳屯田’。柳永是宋代全力写词的词人,他不但开拓了词得题材领域,且作了大量慢词,发展了铺叙和白描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行于世。

  柳三变出生在一个有深厚儒学传统的仕宦家庭,他的父亲和五位叔叔都做过官。科举入仕是少年柳三变的理想。他非常勤奋好学,曾著有《劝学文》:“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由于禀赋极佳又能勤奋好学,柳三变在家乡顺利地完成举业。不久,又顺利地通过乡试。春风得意的柳三变,万万也想不到铺展在他脚下的仕路是布满荆棘,坎坷曲折的。

  青年的柳三变,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告别了父母和妻子,满怀信心地去了京城汴京,参加科举考试。汴京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都市,灯红酒绿、富丽繁华;青楼妓馆星罗棋布。热闹的大都市处处充满了诱惑,那些能歌善舞、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歌妓们,更是有不可抗拒的魔力,深深的吸引了柳三变这位乡下来的才子。很快柳三变就投入享乐的大潮“更阑烛影花荫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迎新春》“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长寿乐》考试当官的事,此刻也不管那么多了,偶尔有“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的思绪,也被“论槛买花,盈车载酒,百琲千金邀妓。何妨沉醉,有人伴,日高春睡。”的念头压了下去。玩吧、玩吧。怕什么呢?我柳三变才华横溢,区区状元,非我莫属。“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时,等着回来贺喜,好与我儿利市。”然而,考功名并非柳三变想得那么简单,也许是三变过于自信,或者是一时大意。这一次他落榜了。这次落第无疑是当头棒喝,柳三变开始反醒自己。考不上怎么办呢?急于求官的柳三变不得不另谋出路。在当时除了正常的礼部考试以外,另有献颂而赐第的风气。《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云:“东封岁,献颂者甚众,命近臣考第。得草泽许申、进士祖高、洪矩。令两制试所业,差第以闻;赐申进士及第,矩同出身,高补三班奉职。” 这样献篇文章就被破格录取的事情,还有很多,柳三变当然也是不甘落后。刚好宋真宗因为“澶渊之盟”后,自感耻辱,与王钦合谋,伪称“天书”降世,企图披上“君权神授”的外衣,来镇服四方,换回声望。柳三变就投其所好写了大量的词来赞颂皇帝。“香罗荐地延真驭,万乘凝旒听秘语,卜年无用考灵龟,从此乾坤齐历数。”《玉楼春》“几行鹓鹭望尧天,齐共南山呼万岁。”《玉楼唇》可是他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幸运事没有降临到他的头上。没办法只好再等来年,可是一直都没他的份。终于忍不住了,在一次落榜后,发起了牢骚:“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他哪里知道,一时快意的牢骚词,会给他后来的仕途抹上了阴影。当时像柳三变一样屡考不中的大有人在,一时间这首词迅速传开,一直传到仁宗皇帝的耳朵里。皇帝大发雷霆,这还得了,藐视科举,如果天下士子都成这样,那他这个皇帝怎么当呀。岂不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吗?其实宋仁宗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国的读书人对名利最感兴趣,柳三变也不例外。牢骚归牢骚,考试还是要考的。他依旧不停地参加考试,有一次居然考上了,到了放榜的那天,仁宗皇帝突然发现榜上有柳三变的名字,他大笔一挥划掉了这三个字,还恨恨的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能改斋漫录》柳三变真是倒楣透了,这一次又玩完了。还能指望什么呢?破罐子破摔,于是他更加放纵自己,整天流连于酒馆娼楼之间,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来表示抗议。在这其间柳三变和歌妓们交往比较密切,也为她们填了大量的通俗歌词。因为三变的词十分叫座“教坊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避暑录话》于是柳三变也就成了当时市井歌场上最受欢迎的词人,歌妓都希望得到他的青睐。因为“一经品题,身价百倍。”《醉翁谈录》

  渐渐地人到中年,玩乐的心态也有所收敛。考试还是没有希望,不如到外面看看吧,也许会有奇迹发生。柳三变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期间他游遍了苏州、杭州、扬州、洛阳等地,写下了不少美丽的词篇。其中最有名的是在杭州写的《望海潮》,关于这首词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传说他游到杭州,恰好他的朋友孙沔在杭州做官。但是落魄潦倒的柳三变想见孙沔从何说起呀,于是他就填了这首词,托杭州名妓楚楚在孙沔的宴会上唱一次。不久,孙沔知道了前因后果,立刻请柳三变入席欢饮。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然消魂,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身心疲惫的柳三变,又回到了汴京。此时的柳三变已经迈入不惑之年了,虽然汴京繁华依旧,却已物是人非“因念秦楼彩风,楚欢朝云,往昔曾迷欢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出,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满朝欢》

  终于时转运来了,明道二年(1033)三月,刘太后卒,二十四岁的仁宗始得亲政。第二年改为景祐元年(1034),为了表示朝庭气象更新,考试的政策也放宽了。而且还开了‘恩科’。《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记载当年仁宗下诏说:“朕念士向学益蕃,……白首而不得进……进士五举年五十,诸科六举年六十;……虽试文不合格,毋辄黜,皆以名闻。”五十岁的柳三变,在今年也被特别恩准,赐同进士出身,并任睦州团练推官。柳三变当了官,也想做出一番成绩。因为他做事特别卖力,很快就得到上司吕蔚的赏识,才一个月吕蔚便向朝庭破格举荐,然而侍御史郭劝认为柳三变“释褐到官才逾月,善状安在,而遽荐论?(《石林燕语》卷六),而且还特别为了此事,请皇帝下诏书定了一条“州县官,初任未成考不得举。”的法律。因一个人的铨选而改变由来已久的举荐法,历史上也比较少见。柳三变的仕途又受到一次挫折。悲伤归悲伤,官还是要当好的,后来他作了昌国县(今浙江定海县)晓峰盐场盐监。在这里他目睹了海边盐民凄惨的生活,写下了著名长篇七古《煮海歌》。又奔波了几年,历尽了宦游的艰辛“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庆历三年(1043),慢慢地通过各种考核,柳三变终于可以改官了。但是,吏部以“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画漫录》而不放改官。柳三变气不过去找当时的宰相投诉。想不到又让他碰了一次钉子。“晏公(殊)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画漫录》想不到,少年时的不良印像会延续到现在。柳三变无言以对,只好闷闷不乐的退出相府。同年五月,仁宗根据范仲淹的奏议下了一诏:“臣僚举职官,州县官充京朝官,判、司、薄、尉充县令……。”到了十月。柳永才改了官。改官后任著作郎。《宋史·职官志七》云:“初改官,人必作县,谓之‘须入’。”那么柳三变改官后的差遣就是当县令了。 从此之后柳三变才顺了一点,按部就班渐渐高升。皇祐五年(1053年)六十九岁的柳永升为屯田员外郎。年岁渐老,奔波不停,贫病交加的柳永终于倒下了,1055年,柳永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僧寺里含恨而去,终年71岁。殆后殡葬无着,下世凄凉。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六附记,直到王安礼知润州时,才将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

  最后用他的一句词来做文章的结束语吧“一生赢得是凄凉。”其实这苦命词人,死后又何尝不是千年凄凉呢?

  注:1:柳永的生卒年一般以唐圭璋先生考证的987?-1053?为标准。后经吴熊和先生证得应该是985?-1055?。

[散文]苦命词人柳三变

  2:历来说柳永在杭州所遇之人为孙何,实际是错误的。和柳永为布衣交的朋友应该叫孙沔。具体内容请看吴熊和先生的《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的卒年新证》一文。

标签: 词人 苦命 散文 柳三变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