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中的睡莲

erjian 52 0

%   羊虹散文集(2) 

  34.古陶瓷的鉴定理念(羊虹散文集)    

    传统的古陶瓷是指我国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末期,经正式或非正式发掘和历代官府及民间流传于世的陶瓷器物。传世古陶瓷与出土陶瓷相比,就其数量、款式、器型、釉彩、窑口、质量而言,不仅大相逊色,而且还掺杂着许多制器商和古玩商为谋求高额利润所制作的伪古陶瓷;使人真伪难辨,无所适从,从而降低了古陶瓷的可信性和科学性。为了恢复古陶瓷的本来面目,使其成为可信的收藏品以及不可缺少的历史科学资料,对古陶瓷的辨伪与鉴定,已渐趋成为收藏家、文博古玩界及爱好者的迫切要求。

    传世古陶瓷,经过近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岁月侵蚀(包括使用和收藏),陶瓷在相当长的岁月中,经受空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所置环境中其它混合气体及无机化合物的长期“呵护”;以及陶瓷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年受冷热环境的变化和常年的擦拭、洗涤及油腻酸碱等有机化合物的侵蚀,陶瓷的外表逐年产生了“膜”一样光泽的“氧化层”,俗称“包浆”;这“氧化层”,我视之为“灵气”。灵气即器物在长年使用过程中,受空气中的微量无素和混合气体中的无机化合物的长期“呵护”,以及温差交替致使陶瓷釉面氧化和内在气泡膨胀、破碎等质变而产生由内往外而释放的柔和光泽(这种光泽柔和舒适,虽然很多“精、真、新”的精品锃亮如新,但它的光泽具有一定“厚度”与“深度”,并不是“浮光掠影”)。而出土器物经受土地下长年的地温、地气的闷热炙烤,致使釉面在受地气温差过程中而积累氧化层(包浆);同样,器物会透澈由内往外的柔和光泽(即灵气)。当器物长久受土中各种金属元素的侵蚀时,会产生特定的腐蚀痕迹,这种痕迹自然过渡,由表入肌,致使器物古韵昭然(笔者见解)。这“膜”一样的光泽静穆深沉,莹润柔和,通体自然分布,似有一层极薄的尼龙膜笼罩;而器物的釉上彩表面,因氧化作用,致使彩绘边缘时隐时显地泛出粉晕似的“蛤蛎光”。

    陶瓷上的所谓的“包浆”,在古玩行中;历来是被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表。历代传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古玩界“行家”的吃饭本领,也是“专家”的鉴定绝招。说穿了,这种包浆无非是陶瓷在常年所处的环境中,因混合气体的无机化合作用,以及有机物质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氧化反映,即:“氧化层”。可以肯定地说,只要能正确透澈陶瓷的“氧化层”,也就能识辨、看懂古陶瓷;不会再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色彩所迷惑,再不必化数十年的时间去探索辨伪古陶瓷的奥妙。玩瓷的秘诀,在于参透器物的灵气,了解器物的型制和烧制的工艺流程的时代背景,以及了解该窑瓷的特定元素(即:胎、釉、气泡的结构组成状况)。而这里的“参透灵气”,对初学者而言,是雾中看花___懵懵懂懂;而对于那些虽久经沙场,但从不悉心深研的人,也是一道“巴赫特”猜想题,难于破译。可以肯定说,没十年、二十年的真功夫,没一定的天赋和努力,是难于真正参透的!打个最简单的确切的比拟:你我都已下了二十年的棋,与其棋校才学三、五年的小棋手搏奕,却往往惨败而不忍睹!是我们笨?不!只因你我没这方面的天赋和从不悉心研究之故。而特定年代的特定窑口的的瓷器,它具有外观的特定特征和绝活,并具有内观的特定要素(微观)。当然,对于古陶瓷的断代、断窑口、评价等还得自已多看、多对照、多研究、多实践,才能全面了解古陶瓷的真正知识。

    出土陶瓷,因在墓穴或窑址中,经受近百年乃至几千年坑中的污水、尸体、腐烂物及泥土中的金属矿物元素的侵蚀,逐步产生了沁色;这种沁色通常被称为“土锈”或“水锈”,往往产生在出土陶瓷的薄釉之处,绺裂处尤为明显。而不同的地域,甚至不同的环境,其锈色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一般来说,燥土之锈干结,湿土之锈润溽;干结者色常鲜涩,润溽者色终灰暗;有土锈无水渍者,大都为沙土坑,无土瘢而有水锈者,大都是水坑。

    至于窑址或幕穴中的坑置陶瓷,因大都器物均未受泥土的直接侵蚀,因而往往似新陶瓷一般。然而,陶瓷在泥土的封闭与空气隔离中,受其环境的闷热影响,同样会产生氧化层,这种氧化层或如雾或如粉沫一样笼罩于器物的外表,显而易见。同时,陶瓷常年受闷热环境的“烘烤”,会本能地汲取地下及四周环境的土中的水分与之抗衡,久而久之便“感染”了泥土的芬芳味。这种香味极似土层深处未曾开垦的“处 女”地的清香、淡雅、淳朴,而陶器的底部,土香味尤为醇浓。

    总的说来,墓穴出土的陶瓷比较干燥,窑址出土的陶瓷更显得干燥(因窑炉空间的余热所致),易绺裂;而河水中的污泥深层所出土的陶瓷却显得湿润,似有一层浆糊的釉层包裹,犹如新陶瓷一般。这实际上是“真空包装”的原理。

    习惯思维:当我们看到私人收藏的尤为精致的藏品时,首先就会产生疑异,这就是"习惯思维"的自然反映!然而,同一件藏品置国家博物馆展出时,同样也会不加思索地认会:"绝对没错"!而实际这就是依懒性的"习惯性思维方式"。针对一件器物的鉴定,首先应目测胎釉是否氧化已产生由内往外释放的灵气,以及使用的岁月痕迹(哪怕是祖传家藏的压箱宝贝,同样在长年季节温差的变化中及受空气的"碳"、"酸"、"钙"、"硫"等微量元素的长年侵蚀,釉面也会蜕祛"火光",产生由内往外释放的柔和光泽);如果是出土物,应该具备该年代及地层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所受的信息反馈。其次,再看器物的造型,符合哪个年代的时代风格;然而再慎重分析该器物的胎釉、彩料、纹饰等工艺综合研究而定窑口.......

    有关古陶瓷的旧气之说:旧气,只是外在的现象(有自然与人为), 我们千万不能被器表的外在假象所蒙敝,尤其是在当今的经济利益膨胀系数下,那些人伪的假象千姿百态、层出不穷......应该着眼於器物的内在古韵和器物由内往外而释放的灵气,只要我们用逻辑推理而加于仔细分析即迎刃而解!

    善于发现,善于总结,这是进取的源泉。玩瓷的成功与否,在于人的悟性和刻苦钻研,凭自己仅有的肤浅知识而妄自自大则成不了大气。

    能参透器物的灵气(灵气___并不是仅指器物外貌的"旧气",而是内在的"古韵"与外在的氧化层;是一种闻无味,看无影,摸无形的意会),是达入最高境畀的起点。

    有关陶瓷的一般鉴定常识,我想不必赘言重叙,因一般的陶瓷鉴赏书中的均有详述。关于陶瓷的“标型”法,以及“经验”,我认为只能作为参考,加于综合分析,不被其所束缚,才能甄别、看懂古陶瓷。

    羊虹 2005年10月20日.修改于2010年2月1日

    中国收藏家协会.羊虹

     附件:

         1.新石器时代:《不可亵渎的母权》

     2.北宋哥窑“精。真。新”标准器——戟耳炉

     3.商周原始瓷《蜥蜴龙》  

     35.唐代鳳凰香薰瓷 香飄千年(羊虹散文集) 

        这樽唐代长沙窑凤凰香薰瓷,已与我相伴十多个年头。在这之前,它几经周折,几遭鄙夷而几乎命运多舛;有幸我慧眼囊宝,还它于秀外惠中的本来面貌。然,它仍然几经争议,几经风波,最终决胜于"高手如云"的帷幄之中。而今,它宛若一朵出於污淤中的莲花而纤尘不染,惹人垂眼,惹人心羨。它的雍容,它的风雅,它那别具一格的器型,以及其悠久历史的遗痕,仿佛诉说着它那悠悠的岁月沧桑......如今,它在被载入等报刊后,荣登展示,一展它那千年不朽的风姿。

      多少个晨曦,多少个月夜,在这十多年中,我痴痴地用我追溯历史的心灵与其会晤,用我的灵感与其内在的古韵及其外在的灵气相融而贯通。在这漫长的日日夜夜的交会中,我探秘了它那千年深邃的历史隧道,千年的厚重历史,便於其内在的蕴涵而蹒跚走来......

      唐代时期,经济蓬勃发展,对外貿易也随着不斷扩大,长沙窑的外銷瓷生产也随之相应发展。为了适应外銷瓷的需要,一些西亚、波斯等国家的民族风韵,淋漓尽致地融入长沙窑出口瓷的器物中。“胡人採舞”、“獅舞圖”、彩绘的“柳林”、“葡萄”等具有浓厚的域外文化纹飾的艺术时有所見,这说明长沙窑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

      盛唐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于当时世界中独佔鰲头而流传千古;它的诗词歌賦、名言警句等文化内涵也同样传承千年;而往往在长沙窑烧制的壶、罐等器身上得到相应“反映”。這一具有深层文化內涵的创举,在我国历代烧造的陶瓷窑口中,独树一帜而令人垂眼,因此亦是历代文人雅士对长沙窑器物青睐的淵源。

      我凝视着这千年岁月的凤凰香薰,在这朝朝暮暮相伴的十多年中,它总以大唐的风采走进我的眼帘,而使我的思绪不由地呈现出丝绸之路的漫长与恢宏。

      历史的天空,风云叱咤,变幻莫测;弥漫着风声与雷电,也缥缈着云霭与霓彩。远古的风尘与我的思魂,随着漫无边际的大漠而跳跃千年。丝绸之路,沉淀着我国二千余年历史的悲怆与辉煌,凝聚着我大汉民族的历代艰辛与坚韧,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先祖的政治经济战略,是何等的远大,何等的壮举!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朝代更迭中演绎,人类总是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进步。汉.张骞二度出使西域;隨.文帝运筹帷幄而收复绵亘千里的河西走廊;唐.鉴真的东渡与玄奘的西行;元.成吉思汗金戈铁马而弛骋欧亚;延至明.郑和的七下西洋......丝绸之路,以其旷久悲壮的步履而延伸......大漠孤雁,驼铃漫远,空旷而寂寥;寥廓江天,长河落日,漫渺而磅礴。多少英雄,多少志士,古道热肠,令人悲怆而激越!

      我默视着这凤凰香薰,它那千年不朽的神韵,宛若演绎着凤凰涅槃、浴火而重生的动人情节,令我神思,令我飞越。而它那残留器腹的千年檀香,令人依稀丝丝若闻......

       2011年9月23日 羊虹写于嘉兴.月河

注:

      唐代長沙窯鳳凰香薰,高21釐米,底徑13.3釐米,整個香薰由上下兩部組成,上部一鳳凰造型別具一格,尤其注重了鳳凰的頭部與尾部的結構,頭部著重了眼睛與鳳冠,而尾部卻由展開的翅翼與高翹的鳳尾以及飄逸的頭羽共同圍繞瓶形似的香薰出口組成,設計簡潔而美觀。底部一圓柱形,上層具二道弦紋,下層具一道弦紋,底部中間正前方鏤空如意紋,作點燃之用。

  36.清代十八罗汉天球瓶.光彩照人(羊虹散文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本人因栽培名贵山茶花而闻名遐迩,登门求购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1983年春,一温州地区客商,用家中祖传的特大粉彩天球瓶与我交换了二盆开着艳丽花朵的名贵山茶花品种:“花鹤翎”,双方各取所爱,皆大欢喜。

    此瓶,老气横秋,包浆满溢,全器透澈由内往外而释放的柔和光泽(灵气);器型端庄硕大,呈现出皇家用瓷的雍容华贵;图案五彩缤纷,瑰丽靓艳,呈现出皇家设色的富丽堂皇;可以说摄人心弦,令人爱不释手。此瓶唯一不足之处只是瓶地色的娇黄釉面,产生了水渍印及斑斑釉面的自然细小开片痕,而这恰恰见证了瓶的主人所陈说:此瓶因解放前逃难,沉入屋前池塘中所产生的遗憾。由此,反馈出此瓶的岁月留痕与历史苍旧感。

    清代嘉庆粉彩“十八罗汉”天球瓶,(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官窑款,高65cm、直径42.5cm、口径14.5cm、底径20cm(见彩图)。纵览全器,细心揣摩:瓶的设色,人物造型,图案的繁缛布局,以及瓶底和瓶胆内所施的孔雀绿釉,充分表明了清乾隆、嘉庆时期的风格和时代背景。因此,此瓶应为清嘉庆时期仿康熙的粉彩瓷。

      此瓶的图案以“十八罗汉”为题材,人物纷呈,神彩跃然;设色华丽而柔和,布局严谨却灵然。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有关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十八”这个数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

      据史料记载,十八罗汉全称如下:

      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尊者:气象万千、喜从天降、 举鉢接福、神采翩翩,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宝环妙法、神通广大、 雄健威武、征服猛虎。

      喜庆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为人尽忠职守。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又称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骑象轩昂、颂经朗朗、 心怀众生、目及四方,本是一名驯象师。

      乘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过江似蜻蜓点水。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灵珠圣砵、法力无边、 勇猛威严、降服凶龙。

      笑狮罗汉____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沉思罗汉——罗怙罗多尊者:沉思瞑想、悟通一切、 趋凡脱俗、感激九天。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综观此瓶,色彩鲜艳瑰丽,璀璨夺目;十八罗汉人物造型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龙狮虎象神态生动,生龙活虎。漫漫海水,滔滔浪潮,白云涌卷,红霭飘渺,罗汉各显神通,瑞兽各司其职;构成了气势磅礴、缤纷斑斓的图案。娇黄为地,彰显了宫廷陈设器的非凡大气。可以说是一件较为罕见的收藏珍品。   

       2009年12月30日刊登于

    此瓶於2010年9月12日于浙江嘉兴电视台播出,起到赞美哄动效应。

  37.唐.五代"秘色"瓷粉盒.流芳千年(羊虹散文集)

       你从遥远的晚唐走来,清风掀撩你飘忽的衣裙,袒露出你千年神秘的风姿;惊艳的容颜,坦诚你沉睡千古的奥秘。你沉睡了多少个世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朝代更迭,世事变迁;你,一直以自己的"神秘"色彩,以自己的皇室风范,深居闺阁而令人猜度,令人遐思......

      我揣摩你超凡的风雅,惊羨你脱俗的雍容,用我寻秘你千年的心结,探究你藏匿千年的踪迹。有幸我多年之前,於本地一家古玩店中与你相会;在众多高手莫衷一是而放弃之时,我便如获至宝地把你揣入怀中,归我拥有。欣喜之情当不由言表,这就是古玩术语中所谓的"捡漏"! 捡漏,凝聚着"阅历"、"学识"、"眼力" 的无情考验;体现出个人的文化修养与不同寻常的"实战经验" 。秘色瓷,流传千年无人识?揭秘其千年神秘,追踪其千古芳影,当是我辈义不容辞的天职。

      唐.五代及宋代文献中屡见有关"秘色瓷"的记载。又有相传,五代时,吴越王命令越窑烧造供奉之器,庻民不得使用,故称"秘色瓷"。然而",秘色",究竟是一种什么颜色?长期以来陶瓷学术界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而莫衷一是。

      历来,人们只是参照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千峰翠色"之诗句而进入诗情画艺般的臆测。事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的14件"秘色瓷"的发掘,从而破解了"秘色瓷"长期以来所困绕人们的悬念;同时,也佐证了"秘色瓷",是从晚唐己开始烧造。五代时,吴越国钱氏王朝,为了维持政权,求得政治庇护,而命越窑在原有的越瓷基础上,力求精品,烧制大量越瓷作为贡品(秘色瓷),向强大的邻国进贡:极大部分是日常生活皿具,一小部分为宫廷陈设器,同时不乏个别卸用器。"秘色瓷"的绿色,只是她身分的一种代名词,正如汝瓷中的"天青",令人耳熟能详,并不囊括她肤色的全貌。试问,在唐宋各大青瓷名窑中,哪个窑口只生产一层不变的单色釉贡品?由此推测,凡是晚唐至五代的越窑精品(贡品),都应划为"秘色瓷"范畴(本人曾看到友人一晚唐时期的黑褐色双龙执、双凤流越瓷执壶,其工艺之规范,釉水匀润之程度,令人叹为观之)。目前,学术界对"秘色瓷"的认断,尚不够全面,只是一种偏面的见解,一种狭义的定论。

      "秘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颜色?唐代诗人陆龟蒙喻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虽充满诗情画意,却使人很难正确理解"秘色"的绿色深浅;而清人则评论"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由此可见,"秘色"是越窑青瓷中色泽、胎骨、烧造技术为最佳的精品。

      1987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扶凤县唐代法门寺地宫,发掘出14件明确记载为"秘色瓷"的瓷器,从而使人们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秘色瓷"。这批"秘色瓷"除2件为青黄色外,其余釉面青碧,莹闰似玉,如宁静的湖水一般凊澈碧绿。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解决了长期以来陶瓷界的争议,同时证明"秘色瓷"在晚唐已开始烧造,进入五代,"秘色瓷"生产才形成高潮。

      晚唐越窑青瓷胎质较细腻,手感浑厚滋润,温润似玉,具有明显的特证。晚唐越窑青瓷釉色以"千峰翠色"为驰名,器表时有少量的装饰,花纹以划花为主,也有印花、刻花和镂雕等。划花线条简练,印花多用于碗底、盘底等圆形画面,一般均拘谨呆板,不像划花那样奔放有力。

      五代时期越窑青瓷质地细腻致密,制瓷原料处理精细,胎骨呈浅灰色或灰色,器物成型操作十分严谨,胎壁薄,器型规整,器表光滑,囗沿细薄,转折处分界明显,给人以轻盈灵巧之感。这时期的越窑器以光洁素色无纹的器物为主,间有少量的刻花器物,繁褥的刻划花装饰尤为少见,设计着重于造型的秀美,是五代越窑器的主导特征。五代越窑器均施满釉,釉薄而匀,莹润似冰,明显与唐代越窑青瓷不同。五代的精品越窑青瓷,是中国历代越瓷烧造的最高成就。

      此唐.五代"秘色"越窑青瓷粉盒,直径为13.5厘米,色泽为黄绿色(艾叶绿),器表显露冰肌玉骨般的光泽,莹润而不媚。此秘色瓷粉盒,胎质细腻致密,胎壁薄匀,突起的弧圆形的盖中央,是用竹篦斜刻形成浮雕风格的飞凤,并配有卷草纹为背景;盖中的四圈弦纹外侧的圈带部分,刻有锥雕线条的波浪纹,层次分明,凹凸有致。

      综观此物,內外隐约露出犹如雾一样的氧化层,折光之下显而易见;毋庸置疑,这是岁月浸蚀的最明显的特征。此盒造型规整有度,大气而灵巧,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透发出鲜明的皇家风范,堪称为一件五代"秘色"瓷的杰作。   

      你从遥远的晚唐走来,历经千年的纠结与风尘......如今,你洗净铅华,以雍容风雅的姿态而解密自己深藏不露的踪迹,袒露自己那令人匪夷所思的"秘色"之缘由......                        

     2011年9月25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羊虹写于嘉兴.月河

  此粉盒2010年11月10日于刊登

   38.南宋官窑鬲式炉.显赫千秋(羊虹散文集)

      南宋官窑器,宛若浩瀚的星河中一颗璀璨曜眼的星星,於陶瓷藏海中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千百年以来,多少藏家为之梦魅以求而潜心寻觅;然,真迹恰如大海捞针,所得无几。

      本人有幸得于此南宋官窑鬲式炉,时约二十年前。因一藏家急需资金而忍痛割让于我,虽然我为伊而解燃眉之急,亦虽然此炉价钱确实不菲;然,作为此炉的珍贵身价以及其所沉淀的厚重历史而言,我所耗资委实微不足道。在此,我坦诚地感谢上苍对我的恩赐外,也得益于我天赋的悟性与潜心研究之必然。缘份,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奥秘。虽然,缘份有时得予于偶然;但是,缘份往往与那些孜孜不倦,坚韧不拔者相缘。

      此南宋官窑鬲式香炉(薄釉品种),高8cm.直径12.2cm,色为香灰黄,布满鳝血裂纹开片,折沿口处边因釉薄而露出灰褐色胎骨。釉中气泡密集如唾沫并参差匀布透亮如珠的气泡,呈“聚沫攒珠”状;层层釉中气泡核变已呈“癌化”(突显出黄褐、黑褐色的死气泡)。此为宋官窑主要特征,鳝血开片为宋官窑中的上品。

      北宋"靖康之难",宋高宗赵构迁移东南,定都临安(今杭州)。于绍兴十三年,由皇家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了"修内司官窑",并在杭州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南宋官窑集中南北的精工巧匠,烧造宫廷及达官贵人所需的青瓷,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延续,历史上称之为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的胎土有褐、黑褐、灰、浅灰、深灰等色,炉足有柱形足、乳形足等。此炉当属南宋薄釉官窑之列(此炉为乳形足,足外是出土的红壤渗色;至于胎骨可细观炉沿口剥釉处即知)。而宋龙泉仿官窑的釉呈现厚釉的乳浊釉或玻璃釉,烧结温度感观比南宋官窑瓷明显要高,这是宋官与宋龙官的区别。而二者气泡更是迥然不同,南宋龙官是乌泥胎(偶也有白胎),釉比南宋薄釉官窑厚,烧结温度明显要高;20倍放大镜下,气泡与南宋龙泉窑一样,似鱼籽状密布;而南宋官窑在20倍放大镜下呈现“聚沫攒珠”状分布,高倍放大镜下呈现藕粉汤糊状,褐、黑色死气泡疏朗分布各釉层。

      南宋官窑,釉有厚薄之分,厚釉纯正沉凝,腻润似玉;薄釉柔和光亮,透润似胶;此炉当属南宋官窑薄釉品种。只有当你亲手揣摩并细研深究,或自己拥有,与其长期会晤、交流,日久便深谙其内涵。此件鬲式香炉大气浑厚,端庄古朴,具有摄人心魄的庙堂之风,让人爱不释手。

      能够透澈领悟器物由内往外释放的灵气,才算真正学到家;而一件上等级的藏品往往具备非凡的神韵及高贵的气质!真如不是任何人披上一件华服,就成为"绅士"、"贵妇人"那么容易被人认定。说一最确切最简单的比拟:谁能仿制紫砂巨匠顾景舟制壶的神韵和气质?只能仿其形而无其神韵;真正内行人便慧眼了然......对事物的认识正如对朋友的认定一样,需要较长的感性至理性的过渡。

      此件南宋官窑鬲式炉,与我相伴二十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潜心与其会晤,深层了解了南宋官窑器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涵意,并由此撰文而发表于各有关论坛,获得一片惊讶与呼声。当其多次被全国有关报刊载登报导后,闻信者纷至沓来,求购者不乏其数,我却视其如珍宝,爱之如儿孙,至今不愿舍其离我而去。

     2011年10月6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羊虹 写於月河

     1:此炉於2010年8月25日刊登于。

     2:此炉再次於2011年4月25日刊登于杂志第9卷第2期。

     放大镜下呈现藕粉汤糊状,褐、黑色死气泡疏朗分布各釉层。

           高倍放大镜下(20---40倍以上)

             此件南宋官窑鬲式炉气泡呈现"聚沫攒珠"状:

         千钧易得,一官难求___羊虹

黄昏中的睡莲

          南宋官窑博物馆残器与此鬲式炉的参照图    

                      (二者均为薄釉品种)

       39.金代钧窑天蓝釉窑变碗(羊虹散文集)

     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窑变,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而呈现出她无以论比的雍容华贵;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和称颂。钧瓷色彩的美,在于天成的幻化,在于窑火那令人匪夷所思的凝炼!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台。钧窑有官、民钧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因此釉层肥厚;然釉层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的釉面常有扭曲纹理,似蚯蚓走泥纹(器心底较粗拙明显,器壁则隐约而不易发现),此为官钧的显著特征,而民钧绝无这种现象。官钧除烧造少量的碗、盘等宫廷日用生活器皿外,大多烧造御用瓷,器型规整严谨,比例协调合理,重心或多或少有下坠感。总的来说,官钧显得古朴典雅,规整大气,釉层肥厚而平静,窑变丰富而协调,犹若贵妇人般的雍容华贵。

     民钧:器型随意,大多不够严谨,胎质粗松,声音多数发糠,釉色较官钧薄,底足露胎较多;虽色彩艳丽,却少了一些红、紫的成分,尤其是窑变的色调反差较大,似村姑般娇嫣,而总让人感觉有点“俗气”。

     我所收藏的钧瓷天蓝釉碗,口径18.5厘米,底足5.5厘米,高6.8厘米。圆口内敛,外壁上丰下削,瘦底,小圈足。天蓝色乳浊釉十分肥润,并参差众多丝状紫褐条纹;口沿一周呈淡茶褐色,顺其碗沿逐渐渗透为茶黄色,与天蓝釉接壤而天衣无缝(茶色中密布细小的棕眼)。这茶色以及参差的紫褐丝状纹与天蓝色互相映衬,犹如雨后的彩虹一样绚丽灿烂。

     碗内壁天蓝釉清新悦目,玫瑰紫窑变斑滋润凝厚,恰似深秋时节湛蓝的天空中飘落的一片红玫瑰花瓣。

     此碗釉层肥腻而平静,色彩艳丽而协调,器型纯朴而规整,釉面口薄而底厚,接近碗底处留有湛蓝的屯釉。此碗,器壁在放大镜下,气泡窑变多为紫罗兰色,密布叠见而弥漫全器釉面。这是前人所述的“紫汗漫”,布全器釉面者真,成片段者为仿,这是鉴定宋、金钧与元钧窑的主要依据。

     这碗传承了北宋的制造技艺,釉肥润而细腻(元代钧瓷虽肥厚而不够腻润,胎土也沒这深沉细密),窑变过渡自然;釉内布满大小密集的紫萝兰气泡,与宋官钧相似,只是碗型与北宋有别。此碗应该是金朝入侵中原而动用北宋的原有工匠,利用北宋的制造工艺流程而烧造的。

     釉的搅动、流淌,自然产生了璀璨鲜艳,斑驳陆离的色彩和动感,是任何画家所无法企及的,这就是火的艺术,火的魅力,火的灵魂......

     我凝视着这千年岁月的钧瓷碗,在这朝夕相伴的二十多年中,它总以大宋的风采走进我的眼帘,而使我的思绪不由地呈现出宋代时期的海上丝路的漫长与恢宏。

      历史的长空,倥偬着风声雷电,也飘惚着云霭霓彩。远古的风云与我的思魂,随着宋代辽廓江天的丝路而跳跃千年。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演绎中推进,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前进中自我超越。丝绸之路,于西汉,张骞二度的出使西域;盛唐的大漠驼铃和佛教的传播;而至宋代开辟、构建的海上丝路;延至明.郑和的七下西洋......丝绸之路,以其漫渺旷久的步履而延伸......大漠荒烟,驼铃遥履,寂寥而空旷;寥廓江海,长河旭阳,渺漫而磅礴。多少豪杰,多少志士,古道热肠,令人敬仰而激越!

      我默视着这钧瓷天蓝釉碗,她那滿天星斗样的棕眼,她那雨后霁霞似的点彩,她那湛若蓝天般的明朗,宛若一幅蓝天下的行云流水,峡谷飞瀑,泉珠飞溅之景图,令我神注,令我激情。而她那凝脂般的釉面,她那不朽的神韵,仿佛呈现着钧瓷那千年历史的沧桑......

      2011年12月3日 羊虹写于嘉兴.月河

     此文于2010年12月22日刊登於

    釉的搅动、流淌,自然产生了璀璨鲜艳、斑驳陆离的色彩和动感,是任何画家所无法企及的,这就是火的艺术,火的魅力,火的灵魂.....

      中国收藏家协会羊虹

         40.品茗赏石.其乐融融(羊虹散文集)

      每当忙余小憩,沏上一壶香茗,静下心来,摆弄家中收藏的几枚玩石;此时,心中即产生如数家珍般的愉悅,这便是我多年来的嗜好。

     品茗赏石,贵在宁静,正如弈棋垂钓般的细心思索,专心注视。揣摩手中的玩石,方寸之中尤见山峦巍峨,江海横流,日月交替,人物风云......瞬间,心境便怡然开阔。所谓"抱石山在胸,人与天地共",个中的境界只有真正玩石者才能感受和领悟。

     摆弄着手中的玩石,在袅袅上升的茶香中,伴随着阵阵遐想,迷濛中便似走进了这方寸的天地。于是,世间的嘈杂与喧嚣,生活的繁琐与烦恼,工作的竟争与圧力,都顷刻烟消云散。

     偶尔石友登门拜访,我便以茶代酒款待。慢饮细呷中,相互的话匣子就像决堤的水而滔滔不绝:唐代的牛僧儒、李德裕两位宰相,虽由于政见不同相抵牾,但因共同的藏石爱好却又礼尚往来;宋代苏轼遇赦北归时重访"壶中九华"湖囗石而未果,由此郁郁寡欢得疾;北宋米芾,虽然仕途失意,但癖石有绩,而"米芾拜石"成为历史美谈;明朝书画家米万钟因采集北太湖石"青芝岫",耗尽家财却搁置途中而被后人贬为"败家石";清代文人曹雪芹借石抒志,撰写了即,成为我国的历史巨著。当代沈钧儒,郭沫若,李四光等藏石界风云人物的玩石秩事,也毫旡顾忌,侃侃而谈......藏石的兴趣和话题在融融交谈中尽情渲泄。

     藏石贵在精而不在多,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反之,你即便拥有"千军"亦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我玩石已二十余年,对玩石的痴迷,与历代藏石先贤相比,当然自愧不如。如今石文化已逐步走向产业化、商品化,从而使我有大好机遇觅到赏石中的精品。

     人们常说我和奇石特别有缘,这除了要感谢上苍的恩赐之外,还得持之以恒地做到"心中有石",这样才能觅到好石。至今我已收藏了不少奇石绝品、珍品。面对一方上品的奇石,我常会倾囊相购,以致一贫如洗,而"家徒群石"。

     人们说我对藏石、根雕、盆景的命题有"天赋",面对诡谲怪异的纹理,匪夷所思的造型,斑驳陆离的色彩,恰如其分的题名常会脫口而出,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平心而论,这灵感得益于我常年的文学爱好与盆景制作,绝非一朝一夕的聪慧。

     又有人说我是石痴,抱着名石不变金钱,以致生活拮据,囊中羞涩。面对豪宅轿车,灯红酒绿及纷爭拥挤的世界,我认为静心徘徊在神奇的玩石天地间,何尝不是一件人生乐事。

    2001年3月12日羊虹.

___灵璧磬石

  (高45cm,宽40cm,厚18cm)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之珍.灵璧之最)。

  灵璧叠层石巧塑文豪.普希金

  (高38cm宽22cm厚16cm)

  天然造化的“作品",以人物的脸部神态体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从而提升了“作品”本身的天然艺术价值。是一张人像摄影?是一尊塑像?

清代天峨石《蔓延》

  (高38cm宽23cm厚14cm)

  雍容端庒,油润古朴,静中有动,如藤萝蔓延,变幻无穷。

清代巢湖石

  (高29cm.宽18cm.厚13cm)

  此石酷似非州女子,紫褐色的头像生动地勾划出其肥硕的鼻子.

  宽厚的嘴唇.臃肿的下巴.瘦削的脸庞,凸现出非州女子特有的造型和肤色,

  令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雕塑巨匠罗丹的作品

  清代太湖石

  (高42cm宽43cm厚9cm)

  色呈灰黒并缠绕白色的方解石条纹,色彩对比显明,令人赏心悅目。

  玲珑中透现怪异,葫芦似的透洞,恰到好处地分离且突显出右边那酷似的硕大鹦鹉,

  使人油然联想到中的鹦鹉那令人悲伤的绝唱。

  灵璧石

  你从大山深处走来,墩实稳健的足步声,划破了大山清晨的宁静;

  凝望不远处的村庄,你胆怯.犹豫......是否在渴望与人类交往?

  灵璧磬石

  (高15cm.宽11cm.厚5cm)

  石体幽润灵秀,形姿憨态可掬。一个幼小的生命,挣脫了岁月的束缚,欲

  振翅飞翔......

清代黄蜡石..

  (高19cm 宽21cm)

  石中一女子用膝盖在顶足球,“铿锵玫瑰”的精神在“如”字的文字石中淋漓尽致“渲染”。

  此石整体造型如“寿桃”,配上此座子更突显出“寿”的气氛。

  清代英石

  ( 高36cm  宽28cm 厚12cm)

  跌宕起伏,沟壑遍布,大穴贯通而突显出狻猊的王者风范,尤其是那似神物之姿态的前足,

  赋予了奇石无限的生机,使“狻猊”有了凌云之动态,真可谓“一足千金”!

  《悲鸿遗韵》五彩岫岩玉

  (高34cm,宽26cm,厚10cm)

  底座为新配紫檀木。其粉白色的基色中交织着红、绿、褐、黑等多种色彩,整体色彩缤纷、斑驳陆离,

  摄人心魄。石中间一匹彩色的奔马,四蹄踏尘、昂首嘶鸣。其姿,气势恢宏;其态,英姿飒爽;其风韵,

  极似徐悲鸿大师所绘的奔马,英俊威武,奔放不羁。静心观之,犹见其鬃毛猎猎,犹闻其蹄声嗒嗒……俨然一匹神驹跃然石上。

  清代柏树化石

  (高61cm.宽45cm.厚8cm)

  石形似巍峨的山岗,由柏树皮硅化而成。

  一斑斓猛虎之前半身,跃然石上纹理清晰,醒目可见;又似獓犬,威猛神勇,实乃树化石中珍品。

  清代昆山石

  (宽28cm)

  "雁荡昌蒲昆山石,一拳突兀千金值"____杜甫

  "本向雁荡寻它石,却在石中见雁荡"____羊虹

  皖螺石

  蓝绿藻化石(高33cm,宽22cm,厚8cm)

  《居安思危》,整体形似盘踞的雄狮在偷闲瞌睡,它那朦胧的睡眼,惺忪的眼睑,以及伏击的姿态,油然使人明了“居安思危”的确切含义。

墨石

  (高20cm宽28cm厚12cm)

  姿态生动,造型完美。富有肌体感的结构,鲜活地勾勒出"山羊"那安逸的神韵;便便的鼓腹,预兆岁月怀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赏石艺术 博大精深(羊虹散文集) 

      赏石艺术,是我中华民族用拓展的知慧,对沉睡了亿万年的顽石,通过心灵的扫描,配上恰如其分或意境深远的命题,赋予了顽石永恒生命的艺术。

    赏石艺术,同绘画雕塑艺术一样,是线条和色彩组合的艺术。不同的是绘画雕塑艺术是作者通过人为的绘画雕塑,刻意作成;而赏石艺术则是纯自然的,是杜绝一切任何人为痕迹的天然作品。人为的配座,只是给予了赏石一种外在的装饰,而"点石成金"的命题,却赋予了赏石内在的神韵。

    赏石艺术,其文化内涵涉及天文地理,社会历史,地质矿产,考古猎奇,绘画雕塑,诗词歌赋以及园林景观等综合性知识。

    一枚韵味无穷的奇石,蕴含着其特定时代的地质面貌及社会历史岁月风貌,成为多涵义、大容量,高密度的文化裁体。面对一枚奇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可解读出不同的含义,品味出不同的价值,奇石的真正魅力也就缘于此。

    一枚上品的奇石,必须有点睛的命题,方能凸现出其内在的含义。好的命题取决予藏石者宽广的文化知识,同时得益于对赏石所蕴含的内涵的深切领悟,从而极大地拓宽审美意趣,提升审美意境,不至于囿于物象的框框中,所谓"物物不为物而物"之理也!

    欣赏奇石,是否仅仅在于审美?其实不然,因为其有着更广更深的文化内涵。奇石的美,不仅仅注重其外在的形、色、音,更主要的是注重其内在的神与韵。赏石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最好能涉猎百家,博采众长,方能有宏大的视角,入微的体察。

    收藏奇石,是否仅仅在于注重奇石的经济价值?其实亦不然,毎一块奇石均有着不同等的收藏价值,也许一快不怎么值钱的藏石,其艺术价值远比一块价钱高的藏石高出许多,这就是奇石的真正价值所在。一位藏石者,如只注重玩石的经济价值,而匮乏或忽略玩石的艺术价值,可想而知,这种人绝对玩不出石头的硬气,同样也绝对达不到藏石艺术的最高境界。

    赏石藏石,其源也远,其流也长,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智慧,是东方文化艺术的璀璨瑰宝。

          1999年2月1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羊虹

  清代柏树化石珍品 (高61cm.宽45cm.厚8cm)

   石形似巍峨的山岗,由柏树皮硅化而成。一斑斓猛虎之前半身,跃然石上纹理清晰,醒目可见;又似獓犬,威猛神勇,实乃树化石珍品。

灵璧叠层石巧塑文豪.普希金

     天然造化的“作品",以人物的脸部神态体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作品”本身的天然艺术价值。是一张人像摄影?是一尊塑像?

  ___灵璧磬石(高45cm,宽40cm,厚18cm)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之珍.灵璧之最

    《海阔凭鱼跃》系灵璧石中的磬石,高45厘米,宽40厘米,厚18厘米。此石浑然一体,黝黑似漆,天然成鱼跃之状,姿态优美、造型生动,富有神态。此石纹理清晰,线条一气呵成,头尾鳍俱全,形态栩栩如生,传神入化,叩之铿锵有声,余音绕屋。大自然的造化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海阔凭鱼跃》当属造型石珍品中的极品,难得一见。

墨石 (高20cm宽28cm厚12cm)

      姿态生动,造型完美。富有肌体感的结构,鲜活地勾勒出"山羊"那安逸的神韵;便便的鼓腹,预兆岁月怀胎......

  清代黄蜡石..(高19cm 宽21cm)

      石中一女子用膝盖在顶足球,“铿锵玫瑰”的精神在“如”字的文字石中淋漓尽致“渲染”。此石整体造型如“寿桃”,配上此座子更突显出“寿”的气氛。

  清代太湖石(高42cm宽43cm厚9cm)

      色呈灰黒并缠绕白色的方解石条纹,色彩对比显明,令人赏心悅目。

  玲珑中透现怪异,葫芦似的透洞,恰到好处地分离且突显出右边那酷似的硕大鹦鹉,

  使人油然联想到中的鹦鹉那令人悲伤的绝唱。

  灵璧石

      你从大山深处走来,墩实稳健的足步声,划破了大山清晨的宁静;

  凝望不远处的村庄,你胆怯.犹豫......是否在渴望与人类交往?

  灵璧磬石(高15cm.宽11cm.厚5cm)

      石体幽润灵秀,形姿憨态可掬。一个幼小的生命,挣脫了岁月的束缚,欲

  振翅飞翔......

  清代英石( 高36cm  宽28cm 厚12cm)

      跌宕起伏,沟壑遍布,大穴贯通而突显出狻猊的王者风范,尤其是那似神物之姿态的前足,赋予了奇石无限的生机,使“狻猊”有了凌云之动态,真可谓“一足千金”!

  《悲鸿遗韵》五彩岫岩玉(高34cm,宽26cm,厚10cm)

      底座为新配紫檀木。其粉白色的基色中交织着红、绿、褐、黑等多种色彩,整体色彩缤纷、斑驳陆离,摄人心魄。石中间一匹彩色的奔马,四蹄踏尘、昂首嘶鸣。其姿,气势恢宏;其态,英姿飒爽;其风韵,极似徐悲鸿大师所绘的奔马,英俊威武,奔放不羁。静心观之,犹见其鬃毛猎猎,犹闻其蹄声嗒嗒……俨然一匹神驹跃然石上。

  清代昆山石 (宽28cm)

  "雁荡昌蒲昆山石,一拳突兀千金值"____杜甫

  "本向雁荡寻它石,却在石中见雁荡"____羊虹

  皖螺石蓝绿藻化石(高33cm,宽22cm,厚8cm)

    《居安思危》,整体形似盘踞的雄狮在偷闲瞌睡,它那朦胧的睡眼,惺忪的眼睑,以及伏击的姿态,油然使人明了“居安思危”的确切含义。

凊代天峨石 (高38cm.宽23cm.厚14cm)

  雍容端庒.油润古朴,静中有动.如藤萝蔓延,变幻无穷。

     42.灵璧叠层石巧塑 (羊虹散文集)

      灵璧叠层石的形成大约在八亿年前,即元古代震旦纪四顶山晚期。那时,灵璧、徐州一带均被海浸,形成浅海区域,地球的最早生命——原始藻类低等植物大量生长、繁殖,使石灰岩矿体在温海的环境中,由藻类植物造礁复合形成。在漫长的亿万年岁月中,矿体受到地壳运动、造山运动及长期受微酸性泥土和雨水的渗蚀,使其剥离地表,分类群合,形成灵璧石特有的垒块形态。

     笔者收藏的这方灵璧叠层石“普希金”,高38厘米,宽20厘米,厚16厘米,底座为新配置红木。

     此石形态极具欧洲人的特征:西式的发型,轮廓分明的脸庞,清晰勾勒出其高挑的鼻梁;闭目养神的神态,似在思考人生的哲理;紧抿的嘴唇,仿佛将喷发出压抑于心中的呐喊;富有肌体感的颈部,宽厚有力的肩膀,生动地体现出人物的正义感。

     叠层石成山形者已属稀罕,呈人物、动物状的尤为珍稀。这一方“普希金”,如此清晰生动地塑造出人物的脸部特征,天然造化的“作品",以人物的脸部神态体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一张人像摄影?是一尊塑像?大自然的造化竟如此神奇,令人匪夷所思。

      记得我念初中时,曾用那稚嫩的笔触,摹拟缪斯的心迹,尝试我萌芽的诗行;而当我偶然捧起普希金那深情炽热的诗选时,我那文学之心锁才真正开启。感谢我一生中所敬仰的普希金,在我初入文学的彷徨年代,他给我送来了诗的灵魂之美与感悟文笔所潜在的精神能量。我那华美的文辞,我那深情的语句,以及心灵深处的激越;可以毫不掩饰地说,正是来自普希金文学对我的熏染......

      一个人的爱好或信仰,往往以一生中某一桩事或某一重要人物对其深刻影响而左右。普希金文学思想的内涵,在我青春时期,已塑成我心灵中的丰碑;因此,我一生以普希金如高山而仰止。

      每当我深情地凝望此天然塑像,普希金那一生孜孜不倦所浅吟高吭的,不正是我们人类情感的真正讴歌?于是,我对文学的创作,便多了几份痴情,多了几份执着。而我对这方天公造化的"普希金",冥冥之中感到那是上苍所恩赐予我的文学创作偶像;于是,我文笔的拓展,思路的开阔,仿佛来自于这与我朝夕相处的"普希金塑像"。每日,我用心灵与其会晤,用深情与其沟通,天长地久,文学创作之源泉便潺潺而来......

      2011年9月14日 羊虹写于嘉兴.月河

      是一张人像摄影?是一尊塑像?大自然的造化竟如此神奇,令人匪夷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____生命的永恒(羊虹散文集)

      鱼类起源很早,大约在四亿年以前的古生代中期(泥盆纪)已走向繁荣,所以在地质学中习惯把泥盆纪称作“鱼的时代”。那时,古生代的鱼类,无脊椎骨,不具备现代鱼类的形态,能保存为化石传世的多半是残留的外皮,况且常常模糊不清,难以鉴别鱼类的品种。中生代的白垩纪至侏罗纪,鱼类由软骨进化为硬骨,并逐渐产生了硬骨代的脊椎,在这时的地质年代地层中所保存下来的鱼化石,才能制作观赏鱼化石标本。

     鱼化石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辽宁的狼鳍鱼、新鳞齿鱼等,安微的华南弓鳍鱼、满洲鱼、亚洲鱼等,湖南的粒鳞鱼、衡南鱼,山东的中国鱼、狼鳍鱼,新疆的鲵鱼、鳕鱼,内蒙的大青山鳕鱼,湖北的江汉鱼,广西的柳江鱼,浙江的弓鳍鱼、中鲚鱼、付鲚鱼、永康鱼、华厦鱼、秉氏鱼、扁体鱼、宁国鱼等,而其中最著名的应首推狼鳍鱼化石。因为狼鳍鱼化石不但矿化验室程度高,形态完整,纹理清晰,而且狼鳍鱼化石常以群体形态清晰地留存在灰白色的凝灰质页岩上,便于采集、制作标本。

     此狼鳍鱼化石《鱼乐图》,长32厘米,宽22厘米,厚1.2厘米,镜框配制组成。1.25亿年前,这几尾狼鳍鱼,正在水清草绿的淡水湖泊中自由自在地悠闲、嬉戏……突然被附近火山喷出的铺天盖地的灸热火山灰无情地埋藏了。生命,就在这无情中被凝固、被埋没。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增厚,温度、压力的不断升高,鱼的内部有机质经碳化而逐渐失去,经矿物质的渗透蚀变作用,鱼的骨骼、表皮等硬体留下了印痕,便成了今日瞩目的《鱼乐图》,真可谓“悲惨世界”。有幸的是,今日这几尾狼鳍鱼重见天日,再现它们当时的悠闲快乐情景。于是,生命在这《鱼乐图》中被永恒地延伸,造物之奇妙,莫过于此!

     狼鳍鱼化石,常以群体印痕保存于灰质页岩中,但往往鱼的形态生硬、死板、无动感,诚然是一群死鱼。而《鱼乐图》中的狼鳍鱼化石,形态活跃、生动,情趣盎然,仿佛出自大画家吴作人的手笔,俨然一幅《鱼乐图》,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2005年刊登于 羊虹

       44.千姿百态话石头(羊虹散文集)

      大千世界,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石头。

    石头,曾是人类社会初期赖于生存的必用品:垒石栖身,以石狩猎和自卫,制作武器和生活用具,而击石取火,使人类逐渐由原始走向文明。

    庐山的秀丽,黃山的浩瀚,泰山的巍峨,巫山的险峻,无不出自石头的伟绩。而石灰岩洞中的钟乳石,光怪陆离、五彩缤纷、晶莹剔透,这一原于石头的自然景观,使人如入仙境......

    乡村的石桥,古镇的石板路,雄伟的古城堡,蜿埏万里的长城,神秘的金字塔,无不疑聚着千百年来人类开采利用顽石的智慧。而利用顽石垒砌假山,制作景观,奇石立案作赏品,无一不是东方文化艺术的体现。至于采用石头雕塑各种人物、瑞兽及神话中的各种传说故事,高度展示了人类的精湛技艺......

    赏石艺术,是由顽石分离出来的一个流派,同时也是人类回归自然,崇尚反璞归真,追求真、善、美的举措。

    赏石艺术,博采广义,其文化内涵涉及天文地理、社会历史、地质矿产、考古猎奇、绘塑艺术、诗词歌赋以及园林景观等知识。赏石中的造型石,以其天然之形状再现自然的、人类喻意的、生物的与非生物的形象;赏石中的图案石,其色彩和纹理,自然构成天地间无不存在的一切形象的或非形象的图案。可以说,它包罗万象,并浓缩了整个缤纷的世界。

    当你漫步海滩或山谷溪边,历历在目的是那铺天盖地的砾石。也许碰巧,无意之中你捡到一枚色彩斑斓,图案酷似自然风景或动植物的纹理石时,你会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倾倒。

    当你偶尔看到顽石表面的各种"字"体时,那浑厚遒劲的"笔"力,那操刀如笔的"镌刻",你也许会怀疑是哪个仙人的神笔;而那造型逼真,形神兼备的自然象形石,你会怀疑是出自某个雕塑艺人之手。大自然的天工造化简直到了令人难于置信的地步!这就是石头的生命,石头的灵魂。

    从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直到人类开山筑路,到如今的高科技石雕艺术,石头浓缩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芸芸众生,无不依附顽石而滋生;而广袤无垠的宇宙中的任何一个星球,也都充满着数不胜数的各种石头。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石头就没有宇宙,更沒有人类的存在,石头是整个宇宙的生命。

    石之坚贞,不以柔媚而悅人;石之磊落,不以虚伪而度日;石之顽强,不以屈身而求生......这是石头给予人们的启迪。

     1998年刊登于嘉兴日报 .羊虹

  清代黄蜡石.. 

                        (高19cm 宽21cm)

     (1) 石中一女子用膝盖在顶足球,“铿锵玫瑰”的精神在“如”字的文字石中淋漓尽致“渲染”。

      (2)此石整体造型如“寿桃”,配上此座子更突显出“寿”的气氛。

      (3)"夸父追日"____远古的典故在此石中重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石头的内涵(羊虹散文集)

    石头,不言不语,默默无闻,看似平凡,却造就了整个宇宙。一块石头一首诗,一块石头一幅画,一块石头一尊艺术品,毎一块石头都是大自然的縮影......

    石头的内涵在于其本质的结构和外在的形态,以及其色彩文理的自然布局,给人以极大限度的展示,使人们从其内在的神韵中得到启迪。

    陨石___来自宇宙的远客,浓缩了某个星球的生命。

    卵石___久经岁月的荡涤,把最真诚的本质奉献给人类。

    海滩石___任凭潮汐浪击而岿然不动,给人们以磐固不屈的感悟。

    化石___记载年代的沧桑,告知人类远古的生命信息。

    太湖石___砌就人类回归自然的假山,再现园林的自然景观。

    钟乳石___光怪陆离,晶莹璀璨,塑造了洞中仙境,把人们向往的天宫搬入人间。

    雨花石___五彩斑斓,分门别类,浓缩了整个缤纷的世界。

    昆山石___嵌空玲珑,莹润似玉,使人产生无穷遐想。

    试金石___铮铮铁骨,纯黑似漆,一丝不苟地测试黄金的成色,严守职责,成为人们公正的楷模。

    灵璧石___铿锵有声,磬的音律而开创了我国民族乐器的乐章;其造型姿态各异、形象逼真,是天然雕塑品的精华。

    石头的内涵,莫过于从其形、色、质、音、韵中产生摄人心魄的感染力,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欣赏奇石,是否仅仅在于审美?其实不然,因为其有着更广更深的文化内涵。奇石的美,不仅仅注重其外在的形、色、音,更主要的是注重其内在的神与韵。赏石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最好能涉猎百家,博采众长,方能有宏大的视角,入微的体察。

         中国收藏家协会.羊虹

清代柏树化石

  (高61cm.宽45cm.厚8cm)

  石形似巍峨的山岗,由柏树皮硅化而成。

  一斑斓猛虎之前半身,跃然石上,纹理清晰,醒目可见;又似獓犬,威猛神勇。树化石成形者极为罕见,况且纹理呈现动物状又栩栩如生,实乃树化石中珍品。

   和田玉栗子黄如意佩(长7厘米 宽4厘米) 

   46.和田黄玉论 (羊虹散文集)

      和田黄玉,似广袤无垠的灿烂星空中的一颗璀璨星座,在玉的星系中熠熠放光生辉。其温润坚贞的质感,饱和艳丽的视觉,庄严华贵的色泽,以及亘古未蜕的结晶,令世人爱慕不已。

      和田黄玉,温和,油润,细腻,令人爱不释手。其色如太阳的余辉,色泽饱和灿烂,煌煌熠熠而充满向往和神秘;其色泽又如大地的外衣,原原本本而蕴含纯朴和憨厚。其声若金磬之余音,绝而复起,残声远逝,徐徐方尽。和田黄玉,宛若一位世家王子,翩然洒脱,处世不惊不愠,淡定却傲骨;处事不事声张,成熟却通达。

      他那谦和豁达的外表,充满生气 而淡泊致静,无论于秦歌汉赋或唐诗宋词的历史长河中,他都那般煌煌熠熠光彩照人,从未在岁月的更替中失色。和田黄玉,黄色似金,是大地的呈色,太阳的光辉,被佛教和历代帝王所崇尚而视为神圣的颜色,其色彩能避邪护身,代表庄严,华贵,兴旺,幸福和吉祥。因此,和田黄玉,历来被推崇和青睐,沉淀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和田黄玉,是透闪石___阳起石矿物,矿体受到透闪石中的二价铁(方解为稳定的黄色三氧二铁)的长期浸染、侵蚀所形成,属于原生色。当其矿体崩蹋滚落至河床中,经千万年的河水搬运,滚磨,即成为和田黄玉仔料。和田仔料中有一种褐黄色的料子被称为黄沁料,其颜色是由外向内逐渐过渡而变化,其色泽的形成:是水中含有三价铁离子的金属元素长期浸染所致,属于次生色。

      和田黄玉为淡黄,淡黄绿至深黄的过渡暖色,色度饱和艳丽,呈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具油性;其结构细腻温润,缜密似栗,外表可见皮肤状的毛细孔。以其颜色所分:蜜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鸡油黄,米色黄,黄杨黄等等,其中以蜜蜡黄和栗色黄为上品,极为珍稀,其身价不亚于羊脂白玉。

      和田黄玉,其形成品种有:

      1.原生色山料___是铁离子中的二价铁侵蚀、感染所致,我认为即是病毒所致。因受外来物质的侵蚀而导致其硬度而底于6度,通常为稍微吃刀。

      2.原生色仔料___原生色的山料,崩鳎滚落河中,经河水千万年的搬运、滚磨而弃其粗劣存其精华,因此其硬度在6.5度以上。

      3.次生色仔料___仔料在水中受到铁离子元素的浸沁而感染所致,其硬度在6.5度以上。____羊虹注解。

      中国收藏家协会 羊虹

   47.收藏有感(羊虹散文集)

     吾之收藏,二十余载,上下求索五千年,路漫漫兮。可谓坚韧不拔,毕其一生;虽藏有名瓷无数,佳玉珍石亦足令人可观,举案陈列亦为洋洋大观,令人仰慕。然,尔等岂知吾节衣宿食,含辛茹苦之维艰?

    吾奋发探索古物氧化之缘由,捕捉古物灵气之微妙,识辨人伪之旧貌,祛伪辨真究其一生,以肉眼凡胎凝练为火眼金睛;以此日积月累之经验而著述发表拙文百余篇,聊以自慰及与众咀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商之道诚为本,凡具良知者均能企及;然,古玩之行业,岂是仅凭良知能为之?诚信、良知,为做人根本,而在此行做到童叟无欺,诚信弛名,确是难能可贵!盛名之下吾亦艰难维系......

    古玩文物之知识,深邃而渊搏,尤以鉴定其真伪,究其历史之学问,并非常人所为。天赋与悟性是入门之履,钻研与奋搏是登堂入殿之举。当今,按图索骥,按述比照之藏家、比比皆是,蜂拥而起,却金屋藏赝;而众多所谓"专家",不及参悟古玩之真谛,却维图论述,信口雌黄......实乃祸国殃民之举!

    泱泱古玩,漫漫历史,引领吾辈踪寻其五千年的时空隧道,领略其深邃之内涵。

    古玩之池,水深莫测,古玩之道,坎坷崎岖......

    中国收藏家羊虹2011年6月14日写于嘉兴

  48.收藏有感:多看多问多实践(羊虹散文集)

     收藏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能增添生活情趣,同时也是再现沉淀历史的文化。

    收藏就是收集你平生所喜爱的,珍藏你所确认的,有一定经济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各类古新艺术品。

    收藏者,不仅要有丰富的收藏品专业知识,同时应具有从跌打滚磨的实践中,铸冶鉴别藏品真伪的本领,更应具备坚持不懈的收藏毅力。

    书本知识,固然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但一味地依赖书本,按图索骥地收集,往往使人走入误区。可以说,在庞大的收藏大军中,很大一部分人历经数年,耗费巨资而收藏的大多是林林总总的赝品。还有那么一些人,在经济不怎么宽裕的情况下,仍节衣缩食盲目地收集自己所喜爱的藏品,而经行家鉴定确认是赝品的情况下,仍一意孤行,令人可悲可叹!

    通过市场调研,我发现这个群体大多数是有一定文化的阶层,或者是腰缠万贯的大款。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或大张旗鼓,或小打小闹地在收藏的领域中尽情“游弋”, 以自已仅有的书本知识,在古玩市场中“捡漏”,抱着侥幸的心态去“淘宝”。殊不知,古玩市场的险恶,犹如战场中的“陷阱”、“地雷”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把你炸得“血肉模糊”。面对琳琅满目的“古董”,他们往往已眼花缭乱,心中不由自主地会对某件钟情的“古董”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加之卖者那神话故事般的花言巧语,便会慷慨解囊……朋友,我诚恳奉劝你:凭仅有的书本知识,一时的“灵感”,怎能在浩瀚的收藏领域中去“捡漏”?更何况,古玩领域中处处有“陷阱”,有时会让具有一定经验的“行家”亦不寒而栗。

    其实,鉴赏每种古玩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要熟悉书本知识,又要多看多问多实践,认真地加以对比,仔细研究,虚心请教,收藏和鉴定知识一定会日积月累不断增长。当然,悟性是一个人的天赋,但笨鸟先飞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真正的收藏家,仅仅拥有收藏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文学素质、最好是博采众长、涉猎百家、尤为重要的是应抱有远大高洁的志向,持之以恒,方能收藏有成。

    2004年刊登于 羊虹

标签: 睡莲 黄昏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