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行 者 凤 凰

erjian 41 0

行 者 凤 凰

  (一)出行筹划——天知的心血来潮

  二年前的国庆节,本与朋友商定去广州的行程,因朋友的临时变故而取消。那天晚上,看着窗外的繁星点点,想象接下几天晴朗的天气,与我仍需规于这城市森林与同学朋友喝酒打牌看书聊天的抑闷境况,不胜哀哉!我想我底子里是喜欢宁静与自由,踏入工作后的种种,更让我渴望在假日里有机会体会一种自我的回归与心灵的放飞。

  一个人在屋里,脑子突然迸出凤凰山这个名字,粤东第一高峰,天池云海日出,上大学有几次机会都错过了。心里的渴望此刻异常地强烈,便急急打电话与同学询问相关的行程,又上网查了下资料,结果更令我为之神往,于是定下决定,明早出发,接着的工作是收拾行李,和家人说去潮州的同学家住二天(没办法,说一个人去凤凰山玩,老妈保准把大门锁起来,其实平时我挺乖的,呵呵),便美美地睡下了。明天还要起早。

  梦里满是对那未知的粤东第一高峰的憧憬与想象。

  一路上,我又会看到什么,遇到什么呢?

  (二)出发——悠悠独行

  第二天果然无需闹钟便早早起床,心里兴奋喜悦疑惑不安兼而有之,刷牙洗脸吃过早餐,带着母亲的叮咛,背上行囊,八点十分,我踏上了往凤凰山的路程。

  先来到大学路口乘车往潮州,这段行程早已是驾轻就熟。站在路旁等了十分钟,中巴的拉客仔好说歹说要让我上贼船,但观察到那中巴才只有稀疏三四个乘客,凭经验虽然他说马上就开车,可那是不可能的,他不转多几圈把人载满才怪呢,那可是一二个小时都有可能的事情,上船容易下船难,所以决定不淌这趟浑水,便不理他,往潮州方向又走多了几十米,搭上一辆的士,因已有二人合坐,一阵砍价,十五元成交,比中巴贵五元而已,但方便舒服快捷多了,窃喜。

  车外是熟悉的风景,心里想着一个人去悠悠,似赶赴一个熟识已久的约会、拜访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欣喜与忐忑不安的情绪共和。

  几个朋友的出游,多的是欢笑与分享;一个人的行程,更多的是个体的体验自我心灵的交集。

  (三)车站问路——更喜欢一种朴实

  九点半,到达潮州车站。下车,赶忙打听往凤凰山的车子什么时候开,因为听同学说车站里有班车可以坐,一天才几趟。

  车站里的乘务员一脸冷淡地说“没有”,这样的脸孔当然已不能将我打击了,便又慌慌跑到车站门口找那些载客三轮车主询问,凭经验位于社会底层的他们反而往往更为纯朴热情,而且在那条道上混熟了,问他们也准没错。一切如我估计,一看我背着包裹向他们走去,他们几个人反而同时朝我涌来。听说要上凤凰山,热情地与我说明需到东门车站才有专线车,接着便要将我拽到各自的车上,说“东门车站好远好远啊!”

  我闪,嘿嘿,潮州多大我还不知道,看看时间还早,情绪又挺高,便决定徙步前往,这是一个人旅行的好处,自已决定一切。想着沿途将要经过的古巷城楼、湘桥铁牛、塔寺韩江,还有独行异乡的行者思絮,不免激动。在车站旁的小店买些水与干粮,便又上路了。

  (四)古城潮州——积淀下的历史与辉煌

  潮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秦汉时期称南海郡揭阳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置海阳县,县城就在现在的潮州市。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建立义安郡,郡治便设在海阳县。隋开皇十年全国废郡设州,十一年义安始称潮州,潮州州治仍在海阳县城。

   此后,这里一直是历代州、路、府以至民国的专署一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3年(1914年),海阳县改称潮安县。解放后行政体制多变。1953年拆潮安县城区建潮州市为省辖市。1955年粤东行署从潮州迁至汕头。1958年潮州市改为县级市,同年11月撤销潮州市并入潮安县。

  (五)湘子桥——今夕何夕

  各位看官如果也想从潮州车站徙步往东门车站,只需沿车站前的路一直走,经过新桥,下了桥往左转上个坡便到了。而我那天是绕道穿过旧城区,走古街,过古城墙,为的是走走那条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湘子桥。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甘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淳熙元年〔1174〕,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纬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筑建,至绍定元年(1228)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朝+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建设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亨”,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激十二桐,计长八十六丈;中空二十六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知府谭伦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甘四圳”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的年(1842)洪水,东墩鉎牛坠人江中。

  只可惜了当时的韩江处于枯水期。江中央及岸两边都有整片的沙洲,几个小孩子在上面嬉戏,右边近新桥处居然有人搭起凉棚做起烧烤的小生意,江水蜿蜒流过,反倒成了点缀。站于镇江铁牛旁,真的是全无了韩文公当年祭江的豪情。发古思微,人来人往,唏嘘不已!

  (六)车站风波——人多力量大

  十点半来到东门车站。但要转到后面站内的停车场才能找到去凤凰的班车,(注:这是本人二年前的经历,可能已是面目全非,仅供参考!)很破旧的一辆中巴。问清楚了司机便上了车。车上很明显的只有我一个有闲阶层,其它多为凤凰镇当地的农民,或是到凤凰镇办事的生意人。悠悠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因为司机说很快便开车。

  十分钟、二十分钟,旁边的妇人大概四十余岁,居然在用客家话和同行的人唠叨着什么,我饶有兴趣地听着。但很快还是不耐烦了,因为行程预定中午到达凤凰镇,下午三时前登凤凰山,听说太晚了没有车上山,太危险。

  同车一位生意人模样的中年男子开始鼓扰着要司机开车,司机却爱理不理继续等待更多的乘客。呵,这可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利益的较量。在中年男子的带动下,我们五六人威胁着要下车,一边与司机僵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去凤凰镇较偏僻,过了中午便很少乘客了,如果我们都走了,那他这一趟会更加地赔本;另一方面由中年男子去联系其它的车辆。不一会他跑来与我们商量,说是联系了一辆面的,只是司机说要包车,一百五十元,六个人每人大概二十几元,而中巴的价钱是十二元。正在犹豫之中,中巴司机见大势已去,终于答应了马上开车。

  夹着车子的轰呜,真正的凤凰行者探访之路开始了。

  (七)往凤凰镇——客路青山外

  一路无语,思绪任着窗外青山绿水肆意纷飞,是沉静而绝不平静,这种感觉是以往结伴而行时所感受不到的,独行真好!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诗中由客行青山绿水,联想到“雁足传书”的故事,透出一股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里引用诗文,其实冲着“客路青山外”这几个文字。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急驰,路已铺上了水泥,虽还有几段尚未完全修缮,却也未见崎岖。这也是现代化的好处吧,免除了往深山野外舟车的颠簸,有如行进在现代的都市。

  但那绝不同行于都市的感觉。思絮回到小时候的石子路、柏油路,又到水泥路,城市里的路越建越宽、越来越平坦。孩童时从奶奶处回家要经过条石子路,便总希望妈妈能骑单车绕道往条柏油路,这样可免除些在车上的颠簸之苦,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和几个同学兴奋地走上中山路的“高架桥”,那时这还是一件新奇的事物。这些是现在的小孩子所体验不到的快乐了。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却如同方程式般单调易解难分,走得再多也绝无太多的感触。

  客路青山外,潭影空人心。窗外综错的山峰、起伏的山谷和流水潺潺的深涧。

  低问,我是回来了吧。

  我也不懂。

  (八)凤凰小学——曾经的菁华少年

  大约是路程的一半,便到了凤凰小学。

  不同于城里的学校总建在路边,小学位于田地的中央,往后三四百米是连绵的青山,一条小溪由学校旁蜿蜒而过。白色的围墙在一片绿中划了个长方形,墙上写着几个大字,记不清了。围墙里有一幢二三层楼高的教学楼,和一个不大不小的操场,隐约有几个学生在嬉戏。

  这里为何提起凤凰小学,因为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者帮教活动,地点便在凤凰小学。山里的不染尘垢、山里人的纯朴、小孩的天真活泼、当然还有他们一群菁华少年的橡树情怀,便成了一段时间熄灯后我们的共同话题。其中包括初上讲台的趣事;和孩子们在操场上一起做游戏;夕阳底下浪漫的溪边漫步;临别前学生们的哭泣告别,以及之后他们不时的信件来往,等等太多的人与事。当然,我只是有干听着羡慕的份儿。

  大学的生活也就这么过去了。

  因此它之于我,是那么地陌生而熟悉。

  (九)路边工厂——仅仅在于良心的单纯

  大学毕业转眼四年了,每天工作生活,凡尘种种,与学生时代相比,自我总结,是事情多了、思想少了,书更读少了许多,除了专业书和那些有如自虐的E文,人变俗气了。

  不过也有人讲,是成熟了,以前的学生想法不过是强说愁类或者不切实际,根本不值一提。

  学生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单纯吧!对世上的一切保有原始美好的想象,对人如此,对事如此,不平则鸣,眼里容不得丁点的沙尘。

  周末本是户外活动的好时间,因天气变得阴沉,上午还间或下起小雨,便一个人躲在房里看书。手边是刚买了的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面对不断下跪的农民,同为农民的后代,在即得利益面前,有的人沦丧、有的人麻木,只有极少数的人挺身而出。李昌平是幸运的,朱总理的动情批复与时局的配合,造就了他的名气与辉煌。辜不论他上书的结果,单由人格力量出发,他也是可敬的,就凭他对在黄土地里泣跪着的农民的良心。

  而良心的触动,往往在于一种单纯。

  单纯就好,是这样子的吗?对人对事甚至于大自然的景观都是这样子的吗?

  刚看到一篇文章,有朋友在感慨原先许多风景秀美幽静、民风淳朴的地方,由于商业性开发的大潮,已是面目全非。又联想到一些地方在保护古居,是拆与不拆间的争论。单单为了保护眼中的自然,为了有文化的人在有闲的时候的遍访历史足迹,难道说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叫当地的居民保持那份听起来挺美的原始与落后,指令已在有几百年历史的超龄老屋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继续居住下去。

  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解决的方法并不是没有,只是我们做得非常的不够。

  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往往会是一个矛盾体,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地把握。其中在全局上的认识与调配,是至关重要的。

  回到往凤凰镇的路上,一路的自然秀丽、民居古风,以为逃离了工业城市的枷锁,却有一间工厂突兀而至。

  不同于小学的独处麦田中央,工厂建在路旁,好像为制造汽车轴承之类。规模不大,二三层楼,由里到外一付破落的样子。

  我明白农民们靠天吃饭、面朝黄土的艰辛,不是说“要富还需工业引路”吗?多种经营,多条活路,工厂的出现对于农民生活来说应该是有更多的好处。

  但关键是在这山高水远的偏僻地方,在商言商,投资一间工厂是否有此必要!为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便利?我看不出;为了当地的劳动力低廉?现在哪儿的劳动力也不贵啊。

  那么,再看看它破落的外貌,我最担心的,是这些不过是地方上的面子工程、政绩投资,而那些投资,根本也不是在商言商的投资。只是破落着的,其实是那些穷苦善良的农民们的血汗积累啊!

  (十)凤凰镇——近乡情未怯

  中午十二点,终于来到凤凰镇。车里的乡里人生意人,“嗖嗖”地都来了精神,“嚷嚷”着便起身下车,各自投入熟悉的街道人群。

  我慢悠悠地最后一个走下汽车,回头还忍不住再问一声司机:“这就是凤凰镇吗?”

  “嗯”,回答有些简单,但我也不好意思再在车上耗下去了。

  午后的小镇,街道显得冷冷清清。说是小镇,其实也不过是一条街,街道两旁开着许多不同档次的酒楼饭店,门口停有几辆汽车,但生意并不显好,小二懒懒地站在门口招揽顾客。再有便是些卖茶叶的店铺和零星的小杂货店。

  根据同学出行前的建议,在凤凰镇上用过午餐,便搭乘班车往天池乌岽顶,过夜,第二天看日出。

  站在陌生的街道旁,我还算清醒,没有感悟,应马上解决生存。现在吃饭事小,最重要的是马上确定往乌岽顶的班车的具体时间安排。到了乌岽顶,找房子住下,一切便OK。

  根据我到每一处新地方的经验,一是买地图,二是询问当地人。买地图想是不必了,这么小的地方,地图都不知道有没有。所以下车后最重要的是:抓人。

  抓人最好抓那些纯朴热情的中年男子,他们一般见多识广、乐于助人,不会有女人的浅薄敏感,也没有老年人的唠叨耳背、年青人的马虎傲气。

  我环顾着四周,哈哈,目标马上出现。

  (十一)并非异性的邂逅——相逢何必曾相识

  街对面榕树下站着两个人,50多岁。后来知道,高一点的是周伯,当时抽着烟,眼睛炯炯有神,正四处张望,有点文人的味道;另一位是李伯,头发略显灰白,微秃,嘴里不知正嘀咕着什么。看样子,他们像在等人。

  我急急地走上去,毕恭毕敬地问道:“老伯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这里往乌岽顶的班车在哪里上车?什么时候出发?”

  “乌岽顶?班车?”周伯答应着,但满脸疑惑。

  不是吧,这里不是凤凰镇吗?居然不知道乌岽顶,难道我被“卖猪崽”或是“搭错车”?呜呼,我的心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但嘴里还是不依不饶:“就是有天池的那一个啊!乌岽顶!”我加强了语调。

  “这里是凤凰镇吧!”周伯说。

  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他们也是来旅游的。哈哈,我马上转了口气,笑着说:“这当然是凤凰镇了,粤东第一高峰,老伯你们也是来这旅游的吧,知道哪里有上凤凰山的班车吗?”

  “是啊,听人家说什么凤凰山不错,就来转转。你也是啊,好啊,看这里这么偏僻,下午到处走走,晚上就回潮州住了。班车去哪的?”

  不是吧,遇到两个傻BB,大老远跑凤凰山来居然不知道乌岽顶、天池,居然不看日出,居然不知道要坐班车,在这条破街转转就想回去了,那这趟凤凰山不是冤了。我不禁将心中的小放大出来,开始拚命地抖书包:“这里是凤凰镇,从这里坐班车可直达粤东第一高峰,上面有终年不冻的天池,有云海,可看日出。所以今晚当然是要在山上过夜了。你们这样回去,不是白来。”

  把两个老伯说得一愣一愣的,我更飘飘然起来。

  “这样吧,你们在这里等,我去问了班车在哪里,我们再一起上山。”

  (十二)丰盛的午餐——有酒当醉直须醉

  询问的结果很令人丧气,由于上个月出了一宗大车祸,现在上山的班车全部取消了。想上山只能借助摩的,但今天天气阴天有雾,且不时会有交警在路上盘查,所以摩的是少之又少。反正我在街上转了一圈,一辆也找不着。

  “找个地方吃饭,吃完饭再说吧!”看着我跑来跑去焦急的样子,周伯安慰我道。

  也好。先把肚子解决了,其它事情再来合计,天无绝人之路,满足当下是最重要的。

  找了家还算干净的饭馆,直上二楼。哈哈,周伯坚持作东,点了三菜一汤,还喝了二支啤酒。唉,真够腐败的!不过这样地无拘无束,在陌生的街道和陌生的人,谈笑间反而充满真诚,也如神仙般的遭遇。席间高谈阔论、天南地北,以及两位长者的阅历趣闻,时引喷饭时而沉思,不亦乐乎!

  在茶镇吃饭最大的不同应在于它独有的自泡工夫茶。茶叶茶具烧水的炉子一应俱全,吃完饭,我们又在那里悠闲悠闲地享用了一泡正宗凤凰茶。其实真正的自助游,甚至真正的生活即应如此吧!抛开尘世的压力,放慢自己、放松心情、自在当下。而由此,很多的事物反而更加地透彻。

  心情是要放松,路却还得继续地赶。留下两个老伯继续享受工夫茶的乐趣,我又回到街上找上山的交通工具。这次我把询问的重点放在杂货店的老板,一来见闻较广;二来性格主动。果然不出所料,一个杂货店老板给了我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现在班车已经取消,今天天气不好摩的危险,而且又少又贵,大概80元左右。不如去找找凤凰酒楼,它们每天有几趟车送各种补给到山上的宾馆,可以去和他们商量一下。”

  “凤凰酒楼”,很快找到了。一打听,今天最后一趟车,且正在装货,十分钟后开车。赶紧跑回饭馆找到两个还在悠闲的老伯,把情况说明后背起行李马上出发。到了酒楼,又遇上一对也在找车的小情侣,五个人一阵砍价,由三十元好说歹说最后确定为二十元。

  我们上山了。

  (十三)上山——路道弯弯忆三毛

  写到这一段的时候刚好是清明节,又正好翻到贾平凹的《哭三毛》,便自然地想起三毛,那个至情至诚的作家。

  如果三毛在的话,上山的她一定更喜欢坐那种拖拉机的班车。几年前同学上凤凰山坐的便是那种车,回来后兴奋地跟我们描述了很久,说是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在拖拉机的每一次颠簸中所无法承受之轻。而我们坐的这种人货车舒服安全多了。人往往这样,没有失去的危险,便会忽略了拥有的珍惜。

  如果三毛在的话,说不定她会提议将这一路的水泥地打回泥土。这丫头赤着脚丫踩着撒哈拉,那撒哈拉便似有了魂灵,成了无数理想主义者浪漫梦想的天国。而她如果也踩上这凤凰山的泥土,这里不也一样的名扬天下。想起那个率性自由、真情真诚的长不大的小女孩,一生跑遍世界追求自然,却要以那么不自然的方式结束她本不平凡的人生。

  路道弯弯峰回路转,山下的街道径流渐自及远,一座山峰的外形、一处深涧的潺动,一路上总有奇异的美丽在一个转弯后突然地出现。司机很健谈,和我们说起了畲族,一个以“狗头人身”为图腾的凤凰少数民族;说起了凤凰镇人的生计,和以往山路的崎岖与频繁的车祸。

  能够使联想起三毛的景色便已是美丽,再加上绝不乏味的旅伴,很快,我们到达了乌岽顶。

  (十四)乌岽顶——不相称的风景

  想象中的乌岽顶应该只是一个窄窄的半山腰的落脚点,苍劲的古树几处低矮的人家,显现出深山里的顽强与超远。但当车子到达时,却颇为失望。好好的山腰开出一片大大的停车场,黄色裸露的沙石与满山的翠绿极不相称。入口处立着横杆拦路收费,后面的凤凰宾馆只能用简陋粗俗来衡量。同行的两个老伯见此景象,便决定在山上走走便回程,不在山上过夜看日出了。我则仍痴痴于日出的向往,与他们就此话别!人生便是如此,有缘相聚,聚散匆匆!

  到宾馆问价钱,令人咋舌,小小的一个单间三百五,和众多人一起睡的统铺每人五十元。看来任何时候打破垄断都是必须的。靠!我早已知道有低廉的农舍可以租住,便满不在乎地走出来。在旁边的一条小径上找到了几处农家,80元成交,包三餐食宿,那是一处新建的二层楼,一个十平米左右的单间,有热水器洗手间,怎么都比那宾馆的统铺强!(主人介绍平时50元便成交,只是当时假日才贵点,而一间房其实可以塞很多人的嘛,所以平摊费用也不贵,这个可供各位后去者参考!)

  解决了食宿问题,将行囊放下,兴冲冲我便去登山。山路并不难走,经过一段仍在修筑的沙石路和更易走的石台阶。不记得有花,青山绿树和几处蜿蜒而下的泉流,大概二十分钟,来到了天池。

  (十五)天池——淌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

  步过一片草地,眼前是一汪清澈见底的池水,好似一个不染人间烟火气的仙子,修行于群山缭绕之间,倒映出水般的翠绿。微风掠过,绿水上泛起层层的涟漪,偶从天边行来一团雾气,使秀丽中增添几分神幻,娇柔无比,精致万千。池边的小亭有几个游客谈天说地品着香茗,二个勇敢的小童赤着身子沐浴在天池之中。亭子另一边是一片宽阔的草地,几头牛悠闲地啃着青草,不见牧童。

  置身于此,我竟有些恍然,如独立于梦境的边缘,于无声中豁然开朗,像梦中人突然睁大了眼睛,我的思想在那片绿水上凝结了。

  沿着池边的小径,又攀过一段陡峭的山脊,我登上了天池后面的一座无名山峰。由此望去,天池犹如一面明镜,静谧中饱含几分恬美;又如清光中的深闺少女,在群山中婷婷而立。于是我对着湖面舞着的少女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

  凤凰山上的天池位于海拔1391米的山巅,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自然湖,又有山上坑泉涧水不断补充,湖水常满,波平如镜,最深处达十米。湖面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她的瞬息万变。时而晴空澄碧,时而雨雾弥漫,我当时有幸领略到那份神幻。独自站于山顶,沉醉在湖光山色之中,远处依稀传来人群的嬉戏声,突然一阵浓雾扑面而来,顷刻间,我被笼罩在团团的白色霭霭之中,且愈来愈浓,很快放眼方圆不过几米,犹如来到了蓬莱仙境。我还来不及陶醉,天又下起了绵绵的细雨,赶紧找个岩石边上躲着。人生如此,名利祸福旦夕而至,却如浮云。正想着,天又晴了。

  下山的路滑更加地难行,一步步地我回到借宿的农舍。

  (十六)四脚鱼——神话中的美丽

  说到天池,不得不说湖中的一种奇异的鱼,这种鱼头如青蛙,身如鳄鱼,尾如蝌蚪,背为深褐色,腹长桔红虎皮斑纹,当地人把它称为“四脚鱼”。相传宋帝昺逃路过此地,饿得动弹不得,天池中的鱼儿却在水中晃动,想捕捞没有工具,帝昺只好望鱼兴叹:“鱼要是能自动上岸就好了”。说也奇,转眼间池中的鱼果然长出四肢,乖乖地爬上岸来献与皇上充饥,宋帝昺大喜,遂赐这种鱼为“四脚鱼”且永不绝迹,所以凤凰人一直把它当作神鱼。

  可惜当时我并未能看到。

  (十七)凤凰茶及潮汕茶道文化——就为了一杯热茶

  回到乌岽顶的借宿人家,最大的乐趣当然是与主人一起品茶聊天。呵呵,此处略去X字,不如和大家说说凤凰茶及潮汕的工夫茶道文化。

  乌岽山是乌龙茶中极品凤凰单丛茶的故乡,土质多属红花土、黄花土和灰黑土,很适宜种茶树。据说它自宋以来就产茶,山上有“宋茶”及石刻标号。相传宋帝南下潮州时,从凤凰山经过,因为口渴,在林中采摘树叶冲水喝,喝后顿觉甘醇爽口。以后当地老百姓就专工栽培这种树,因而成为有名的“凤凰茶”。其实宋帝并没有到过凤凰山,若按《三阳志》记载来看,元朝时恐伯也还没有凤凰茶。有,可能也很少。

  凤凰单丛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之美称。其成品条索紧结重实,茶汤金黄明澈,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口感香醇,喉底回味甘鲜,且颇耐冲泡;饮毕闻杯,余香留底,大有“绕鼻三日不绝”之势,堪称“天、地、人”具备之佳茗。据说在市场上极品的凤凰单枞茶每公斤高达4万多元。

  而潮汕工夫茶道亦为潮汕文化的一朵奇葩。但究竟此“道”始于何年,至今未有方家敢武断定论。据清代《潮嘉风月记》所载:“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茶经,(即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及瓷盘各一,唯杯数则视客之多寡。先将泉水贮罐,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后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香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这篇短文,让我们约略明瞭 古潮州茶文化的缩影,但可惜《潮州府志》在清代以前,对潮工夫茶未作记载,就连潮阳现存最早 的《隆庆县志》也只字未予提及,而清人已将喝茶与“嚼梅花”相为比较,这说明潮州工夫茶能被视为一种风俗,一种文化现象,应是盛于清代而于近百年更臻炉火纯青,形成潮人引以为荣的文化景观。其实,唐代陆羽《茶经》所提到的“工夫茶”,与潮州茶道毫不相关。然而中原文化的传入必定是潮州工夫茶的媒介,但人家已古风式微而盛行“大壶茶”、“大碗茶”之际,潮汕人却对“工夫茶道”更加挑剔考究。尤其“茶叶”与“泉水”的选择,更能体现潮茶之风格。因本士除凤凰山云雾中的“单丛奇种”饮誉寰海外,饶平的白叶与普宁黄旦也算新生的潮茶骄子,而其他产地之茶皆逊于闽产者,故《潮嘉风月记》便早有“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的记载,此风至今沿习不衰。

  (十八) 静夜思——五分钟的蓝调

  山里人的生活,睡得早起得早,晚上九点半,主人家歇息了,我也回房看书自得其乐。山里的夜是一种真正的寂静,窗外一片漆黑,从未体验过这种乡村的生活,一个人在灯下静静地看书,很喜欢那份宁静。带去的是一本散文集,文字很美,在这个犹如与世隔绝的地方,心情与之更加地共鸣。

  智者说人要学会独处,留着心灵交流的余地,才能使生命真正地翔实。城市里灯红酒绿、网络中风云际会,繁杂太多真实太少,匆匆脚步如行军棋子、屏幕背后宣泄着空虚,想要真正平静充实又是谈何容易!隅于灯下,读书读自己,外在的寂静渐渐驱使了内在的平静,只是这样平静的代价显得有些奢侈。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真正生活的智者,应该懂得时刻把握自己人生的舵桨,平复纷繁于尘世的心灵。

  有些城市在闹市区放置自动唱放机,行人刚刚还神情欢快,突然驻足投上一枚硬币戴起耳机立即显出忧郁情绪与心底典藏的蓝调音乐共和。音乐、宁静生活、蓝色忧郁与四周的车水马龙,不知现代人和现代生活是怎么了?以前的宁静生活稀疏平常,现在却是千金难买;以前的愁情烦事唯恐避之不及,现在却要用金钱换取那五分钟的忧郁时光。而我呢?是不是把孤独高贵化优雅化了啊,常年生活在这深山野岭的人家也不见得快乐。人生真如围城,有时境转有时心转,偶尔跳出圈外,惊见当时的浅薄与茫然。

  可我还是浅薄吧,人说到底是情感的动物,关键还在于他的社会参与性。没一会,屋外响起人声的喧闹,我便性冲冲走出房间。

  (十九)夜行凤凰山——依稀星火引人回忆

  原来是一帮由潮州东凤来凤凰山游玩的年青朋友,本想在山上露营,但终耐不住寒冷的天气,下山休息。找来茶具和他们一起喝茶聊天(呵呵,农舍最大好处,各色茶种免费提供)。他们是同乡里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刚参加工作不久,这是一种最难得的最纯粹的朋友感情了。同他们聊得很开心,而他们对于我的学校生活及工作性质也非常地好奇。不知冲了多少泡茶,人渐渐少了,最后只剩我和二个司机。凌晨一点,回房睡觉,因为已决定天未亮就同他们一起上山看日出。

  睡了二个小时,梦见很多人头。三点半就被东凤的那班朋友叫醒,准备夜登凤凰山顶了。好玩的是农家主人把楼下的铁门反锁了,半夜里把门敲得“咣咣”响,屋外的狗一阵狂叫,主人披着衣惊慌地跑出来。我们说明缘由,他客气地说平时这时候也将醒了,也就没那么内疚。

  吃过稀粥,一行八人,6男2女,几盏晕暗的应急灯,一个有点沙哑的录音机,我们开始了最神奇的夜行凤凰山路。

  山上的星空显得份外地透亮,繁星点点中的北斗七星牛郎织女,我们数着唱着走着几乎看不到前方的路。夜里的风透着清新裹着寒意,这半夜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帮陌生的人群,有如天马行空但真是我以前所不敢想象。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叩问自己周围多少是真正熟悉真正向往的呢?而眼下这丝丝的缘分,无法让我不倍感珍惜。

  来到天池旁的草地,原本喧闹的地方已非常地寂静,帐篷里偶尔传来几句私语、和毫无旁忌的“打鼾”声。只剩一处忽时忽暗的篝火,四五个人围着谈天,不时传出轻轻的笑声。有报道人在完全黑暗静寂的地方,宁静之后是敏感与不断袭来的恐慌。那篝火的光芒和几句轻柔的笑声,给神秘黑暗中的凤凰山,带去了更加宝贵的生气,又不过火,适到好处。

  (二十)凤髻日出——云绕峰峦后美丽的提炼

  凌晨五时,我们来到观日台。天色仍蒙蒙亮,原先朦胧的雾色渐渐丰富,浓成云团层次分别地翻腾起来。往东北望,一处山峰耸立云端,有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又保持着冷峻的沉默,骄傲地昂着头,云海在他的脚边轻柔地舞动着,似要将其溶化,却更显示出了他的坚强与挺拔。

  随着时间的推移,澄蓝的天空越发地明亮,天边先是一抹红,在东方慢慢地扩散,不甘寂寞的云层如轻纱抖动翻滚得愈发欢畅,观日人的心情也随之高涨起来,有的忙着挑选理想的观赏点,有的忙着摆弄长短镜头捕捉黎明前最美妙的一刻。我独立台前,苍山似海,云绕峰峦,只一片豁然。

  在山顶观日出,真切地观察到了它长时间的酝酿。六点时分,人群高声欢呼,一个红彤彤的圆球从刚才天边抹红处冉冉升起,球呈绛红色的,热烈柔和不刺眼,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便挂住了天边。这时突然一片浓云掠过,初生的太阳被覆住了,红的光在白的团后挣扎。我们揪着心,以为日出便到此为止,却只见不一会,红球由中间喷薄而出,刚开始圆球仍被云层束成椭圆,如缚紧腰带,但她毫不放弃,终于挣脱了身躯,露出圆盘的笑脸。这时的太阳已爬上了更高的云端,真正开始大放光芒。

  这一切美丽的发生混浊的提炼,仅在不到五分钟内完成。我只是惊叹,这一天的新的太阳诞生了,阳光暖暖地打在我的脸上。

  (二十一)太子洞——漫步仙境太子何堪

  此时云雾仍未完全消散,走行在 “观日台”往 “太子洞”的路途,如漫步仙境,气氛显得素雅,空气透着清新。

  夜来的露水,把地面润得湿漉漉的,一滴一滴,撒落在草茎和树叶上。这里的树木都不显高大,以乔灌林为主,在晨曦的笼罩下,带出几分清翠。偶然惊见几朵红色的山茶花,从暗绿的密叶里绽出,在雾气寒风里舒展,似是与我这独行的游人微笑。

  独自行进在这山间的小径,左侧是略倾斜的山脊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山麓上铺展着如茵的绿草,曙光间或铺陈在峭壁峡谷的绿茵上,染得一边是绿色,一边镀上金色。往右侧放眼,是整片整片细小的白云,在浅蓝明净的天空里泛起的朵朵浪花。回头望去,俯览下的天池静谧地镶于天地之间,水平如镜,全无了涟漪的波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致,如行于图画之中。我不禁放慢脚步,意欲珍惜,唯恐失却。

[游记]行  者  凤  凰

  一路上还可见各种形状各异的石头,有大有小,或瘦或肥,或竖或卧,上面刻着前人骚客们的形象题词。走到路径的尽头,可见两块重叠巨石雄踞其中,约3米高,巨石底部有一垂直洞穴,此便是凤凰山上著名的“太子洞”。此洞相传也因宋帝昺而得名。当年宋帝昺在众大臣的保护下,逃难至此,因后有元兵追赶,想找个地方逃避,喘一口气,谁知到了山上,光秃秃的石头没有隐蔽的地方。此时,一大臣找到一山洞,众人马上簇拥着宋帝昺进去,转眼间,元兵追上来,却不见人影,就四处搜山,搜到山洞口,有个士兵说:“他们会不会在里面?”带兵的一看,骂道:“瞎了你娘的狗眼,这洞口分明织了这么多蜘蛛网,宋皇帝绝不会藏身于此!”于是带兵到别处去搜。原来是蜘蛛精可怜这小皇帝,宋帝昺等人一钻进山洞里,它便连忙吐丝结网,把洞口封住,这才救了小皇帝等人的生命。当时,宋帝昺才七、八岁,做了几天皇帝,可老百姓尚不知情,以为他还是太子,所以就把这石洞叫“太子洞”。

  洞口旁边还有一只石靠椅,坐北朝南,貌似天子之尊,相传这便是太子坐过的“太子椅”。我也坐了,此情此景,却只觉得,太子又有何堪!

  (二十二)登山——登高不畏险,只怕无恒心

  山连着山,有些看起来低矮易攀,实际上却是荆棘满地;有些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然而攀登过后回望征程,却觉不过尔尔,笑谈千秋;有些本来路途通坦,却突然有巨石挡道,攀不得;有时心想着没有路了,会突然出现一条小径,让你顺顺当当地通向远方。

  在回行的路上,望着天池背后的二座山峰,一片明媚的阳光照着苍绿的峭壁,峭壁上散漫偃卧着嶙峋的怪石,怪石间长着丛丛的灌木,枝干拗曲,其间开着零星金黄的小花,和深红浅红的杜鹃花。仔细观察,竟见枝条叶绿中挂着晶莹的霜雪,煞是好看。没有路,没有人。我将外衣往腰间一扎,飞快地攀行。我想是要证明自己吧!登山即如此,不顾一切。在前行中,发现原以为没有路的地方其实是有路的,只是少人走而显得隐约,有些就被杂生的荆棘所覆盖了。到了山顶,意外地发现峰顶的平台横卧着一段残亘断壁,猜测着,那是何时的古炮台或者了望所,心潮回溯起段段的金戈铁马,云遮归途,几许沧桑。

  在一块岩石上,我又惊喜地发现刻着二行字:“登高不畏险,只怕无恒心”,曾几何时的风华少年登顶后的豪言壮语啊!顿时感到在攀行中永远不会是寂寞的,虽然如今的他是否早已白发苍苍,或是已化云淡风吹去。此时,独立峰顶,叠叠的云海如飞瀑倒泻于群峰之间,在忽拢忽聚中,青风绿水,烟迷洞壑,极目东南,整个潮州远景尽收眼底,韩江如练,蜿蜒入沧海。蜜蜂在耳边不停地飞舞,我不禁对着远方的群峰呐喊,喊尽心中之气。人的成长真如登山,看似不可为,其实钥匙就在自己的手中,也只有在自己手中,贵乎努力与坚持。

  八点三十分,攀过昨天下午攀过的那座山峰,沿着小径绕过观日台回到天池营地,人声又复喧闹。在亭中欣赏牛群悠闲地吃草,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二十三)步行下山——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九点,回到山腰的农舍,又品了一泡工夫茶,在座的还有从汕头去的一家三口,对他们来说,那倒是很温馨的一游。他们是自己开车上山的,邀我下午搭便车一同回汕,而我已决定徙步下山,便谢绝。买了几斤凤凰茶,把背包塞得满满的,下山了。绕着山脚,临着深涧,切身于崇山峻岭间,兴起时放快脚步边歌边行,遇上一处美景就放任地停下脚步,深呼吸。这是独行的妙处。

  下山的路上,遇到来自澄海外砂的一帮老师,他们开始也是步行,但我很快超越之,其中的几位竟然不服气地要与我来番较量,边走边聊中的旅途充满了突发而至的欢乐。走在他们最前方的居然是二位女老师,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我跟她们说起那个经典的“校园里老猫学英语”的笑话,引来她们“咯咯”的声音在山谷间回响;她们说现在的学生小小年纪信息网络样样精通甚至比老师知道的还多,令我想起学生时代把老师当神来崇拜,与现在的小孩对比真觉得汗颜。

  想想,人生不过如此,偶然相遇彼此陌生,景色秀丽,人与人少有的单纯,如同徐志摩的《偶然》,一路上,亦行亦歌,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行至一半,她们被从后面校长派来的面包车接走了,邀我一起乘车下山免得步行之苦,我笑笑摇头,她们从车上探出头来向我挥手示意,真正感到那如同偶尔投影而至的一片波心。

  (二十四)回家——幸福的公式

  不知不觉,便回到凤凰镇。因已是正午,路上行人很少,火辣辣的太阳当空而照,我将外衣披于头顶,奇异的装束引来路人惊异的目光。若在往日,我可能马上把它拿开,但现在我却觉得又有何妨,行者终归是为自己而行。又想起尼采的幸福公式:“一个‘是’,一个‘不’,一条‘直线’,一个‘目标’”。幸福本来便是如此简单地来到你的身旁。

  还是在昨天的饭店用了午餐,又慢悠悠地享受了一泡工夫茶。搭上回潮州的班车,意外地遇到昨天一起乘车往乌岽顶的那对小情侣,询问起同行的二位老伯,才知道我居然是独自出游。他们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毕竟还是年青人较易有共同的感受,只是此时想想,旁人的话语又何需太多地在意。

  下午三点,来到潮州,专门跑到东门吃著名的水晶球,又横穿古城,在车站搭乘直达大巴回汕。四点半,我向老妈坦白了一切,在她的诧异声中,我的凤凰游结束了。

  (二十五)附记——熵

  有人讲在网络上写文章,何必是如此地认真。但我相信宇宙与因果,宇宙分大宇宙小宇宙,因果应从一个更宽广的概念去衡量。宇宙可以是一个个人无法想象的概念,也可以仅仅只是我们本身。因果我们可以不去想象,于是世间坏人往往坏事做尽,好人却常常只能短命。

  有人还说,做人做事根本就不必那么认真,其实我也正在学习努力着。那天起床打开电脑,上网奔麦田,看看又有谁在我的这篇行者里回复,却惊异地发现连原先的回复也没有了。我怔怔地望着屏幕,谁叫你那么认真,这东西本来便是如此。我早知道这世间所有东西的结果,一切都只能是灰飞烟灭,过眼云烟,只是我还天真地希冀着,以为认真便抓住些许,些许便是永恒。但在这提前到来的幻灭中,我一片空白。

  当然,那是因为斑竹的认真,将题外话的帖子删除掉,以利于读者欣赏正文。同样是斑竹,另外有二位最近却有点烦。一个是最常去的青年话题,泡那坛子有二年多了,汲取很多的思想,版主李方曾说怕那里太有思想了,但事物本有就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清则太清,浊则太浊,于是最近那坛子里接二连三发生许多令人丧气的事件,以前喜欢那里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现在假帖子纳米求爱等等事件让我不禁怀疑网络上人性的真实与阴暗,看得出李方也已意兴阑珊。第二个是雕刻时光,在对中青失望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它,同样有斑竹的认真与交流真诚,只可惜最近不知斑竹怎么了,只剩昔日一片楼台笑春风。

  于是,想起那个物理学上的“熵”的定义,“熵”是测量混乱度的精确单位,混乱是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熵不同于任何其他的物理性质,它不会双向运转,且只增不减,一旦形成,就决不会毁掉。

  由于熵有令人气馁的不可逆性,因此它被称为时间之箭。我们都本能地理解这一点。房间如果不去收拾,那么只会越来越乱,而不会越来越整齐。木头会腐烂,金属会生锈,人会长皱纹,花要凋谢。甚至山头也会消失,原子核也会衰变。从刚出世时的简单到成长后俗事缠身的繁杂,从城市里高楼的幢幢平地起到一间间被拆毁的破旧楼房,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混乱,我们都能看到熵在起作用。人们常常因在自己的生活中似乎看到熵而感到焦虑不安。人们就像温热的厨房里的大量分子一样被推来攘去,他们感到自己失去了方向感,感到无时无处不在浪费青春和机遇。熵是混乱无序,是目的的丧失。

  看到熵的必然之后,还清醒地努力,过程顺其自然,内心却充满悲壮。李方很久以前就写过一篇关于熵的日记,我想他是预见到这个问题的必然性了,只是后来的努力证明他仍不能挣脱那命数的旋涡。看得到不一定是幸运的,看到了反而是痛苦的,所以有人叫我们不思考不读书,百无一用是文人,烦恼只从读书始。

  但读不读书,我们都只有前行。通向混乱之路犹如走下坡路那样轻松,而通向创造之路却要付出劳动。我们可能与熵抗争,但要付出代价,所以我们说麦田,讲行者。

  上文是一次行者的凤凰山之旅,二天的行程被人为地分割为二十几个小节,加上不同的主题,赋予不同的含义。写得很慢,但很用心。

  草原说,同一景色不同的人会有不同感想。的确,那也仅是我的一隅之言。我通篇追求的是一种真实与宁静,但确实的我,却也不见得能做到。这是一个大破大立的时代,表面的歌舞升平,实际上每个人都涌动着危机。象熵一样,我也感到了焦虑不安。但看到了预想的结果,不见得我们不去探索与期望,在上面如诗的景致与长长的行文中,我试图将心灵洗涤与回望。

  这是一次寂寞的回忆,寂寞的写作,犹如那一次寂寞的山路,我走完了,也写完了。我不知道前行的路会怎样,是否如熵所言,混乱终会将那大小的宇宙吞噬。于是我写下此文,权当是一场回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时刻,都是行者,都正走行在不同的麦田。

  行熵——写在一年后的麦田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刻,都是行者,都正走行在不同的麦田。”

  一年前,写下这句话,以为已是一个了结,只是在自己的心路里留下一份回忆。却不想,由此认识了很多的朋友,从网上到网下,将文字与鲜活的个体比照,与其中的一些由相识到相知。以前从未想过见网友,让网络与现实有任何的交集,现在却能用ID对某某等直呼其名,想想世事真如行熵一般。

  文章刚写完时,朋友就提出疑问,世事并不如我讲的令人气馁的不可逆性,如熵一般。我想是误会了我的意思,若论事情的本身,没有任何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我们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这里讲的不可逆,时光之箭,是一种世事积累因果的痕迹。案头乱了可以收拾,因为它有一个归零的参照;花儿谢了还会再生,因为它的生命可以重复;但我们人呢,时间的流河在脸上刻起细小的皱纹,在心头却会冲出一个个的段落,抹不去,道不明。熟悉的街道,因记忆的片段而百味丛生;某些事某些人,经历越多体会更加地深沉。

  时间的熵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的取舍与对待。经历了熵的混乱破灭与挣扎,大多数的人选择了熵的最小方程式,求得少失的少,在对生活简单的妥协后,收获平静却没了激情。有些人闲暇时开始喜欢到户外体会一种舒畅,说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其实就如心灵案头上的归零,在青山绿水中完成的对心灵的洗涤与放飞,从某种意义讲,却也仅是对心灵的暂避,形式上的回归。明天还要继续,熵的作用不会消失,不把熵在自己身上运动的纹理搞明,不把生命的终点看清,一切的努力终会成为徒劳。而只要理清了主要的脉络,其它旁枝细节熵的运动,即使在某时段可能觉得重要,跳出来看便就能轻易地举重若轻。

标签: 游记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