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欧洲游记

erjian 74 0

  在欧洲旅行十几天,总得写出点东西,对家人,对朋友也总算是有个交代。写出来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用一再复诉,省去很多口沫。

  我没有带电脑去,几乎没有记什么笔记,所以只能凭记忆写。我把内容分成几个主题,按主题写可以有更完整的感觉,可以写得更快更方便。

  1、 阿姆斯特丹:

  从香港上飞机已是下午,一路向西追着太阳走,12个小时的航程,天始终亮着。终于,飞机下出现了大片田野,棕色的、黄色的、黑色的,条条发亮的水流缠绕着,一幢幢小房子错落地安置在田间---到阿姆斯特丹了。

  这真是一个悠闲而美丽的城市,纵横交错的水道把城市一块块地嵌开再温柔的圈起,城市就懒懒的半寐在水的怀抱中。

  清晨,我们坐着游船游河。阳光洒在静谧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见到几个老者坐在门前。清冽的空气和着淡淡的水雾,古老的建筑都沉浸在这甜蜜的晨曦中。这情景让我想起江南水乡空灵的屋脊和水岸边的老人,同样傍水而长,依水而生,对水的依赖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

  沿河是一排排修建在水面上的船屋,每个屋子都建成一条船的模样。据说原是政府修建来给单身的人居住的(让单身的人住在河上真是一个浪漫又现实的主意,对孤独的人来说,日夜不停歌唱的河水于他们的睡梦真是最好的慰藉,而对于不甘寂寞的人,美丽的河流和水岸上的情侣极易在心中产生共鸣,催促着他去摆脱……),现在,船屋也成了一种时尚。从河中看去,每间屋子都经过主人的精心装饰,将个性和爱好一展无遗,大多数屋子里都种植了鲜花和各种美丽的植物。有一位屋主坐在屋外的船沿上,喝着咖啡看着书,怡然自得;一个男子在屋内拥被而眠,金色的阳光温暖地穿过落地的玻璃窗,晒在他的身上,让人羡慕。

  荷兰著名的海船博物馆也建在运河上,里面陈设的是荷兰人的祖先使用过的船——海盗船。在中世纪农业尚不发达的时候,做强盗是发财的最简捷方式。荷兰人对此显然有深刻的认识,荷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海盗王国,从世界各地掠来的大量资源是荷兰成为富国的一大基础。从这个角度说,荷兰人没有理由不崇敬他们的祖先。

  荷兰海盗的足迹遍布世界,但他们带去的是惊恐、抢掠和灾难,与他们成对照的是汉族人的和平心态:处于领先地位的黄河文明派出了大太监郑和远下西洋,给东南亚人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明,郑和每到一处,都拜会当地首领,交换礼物,绝没有惊扰之嫌。沿海的汉人每遇到战乱,就会大批地出洋讨生活,但是不到走投无路绝不会做强盗。正是汉族人的勤勉劳作给亚洲带来了富饶。可见民族性格决定了生存方式,而民族性格往往就由少数几人的影响产生。以前看儒教不过尔尔,直到近日,我才意识到儒教的思想真的是浸透了我们的血液,说孔子是造就汉民族的第一人完全不过分。

  让我们再回到阿姆斯特丹,城市里的许多老式建筑以很大的角度倾斜着,看上去随时都会倒塌,原来在荷兰建房子都是用木桩打下地面做地基,但由于地平面较低,地下水位高,天长地久,木桩腐烂,地基下陷,房子就倾斜了,但政府为了维持古老城市的风貌,对老房子全部进行了加固处理,保持了它们倾斜的外观。

  阿姆斯特丹的老屋子还有个奇怪的特点:临街的中梁上都伸出若干个铁钩。原来旧时荷兰政府按房屋大门的大小来征税,大门越大税收越高。居民为了逃避高税特意把门做得很小,家具就通过钩子用滑轮吊起由窗口搬进家里,因此窗子都做得很大。

  水坝广场是我在欧洲所见游人最多的广场,以卖艺的人最多而闻名,其中有一个受难者的形象让我记忆深刻: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一袭白袍把他完整地包裹着。你在他面前的钱罐中投入一枚硬币,他就缓慢而痛苦地展开自己的躯体,让你看到白袍下扭曲的涂满白垩的脸。

  在一条运河边的街区里,我们看到了著名的“橱窗女郎”。随着人流,我们穿入小巷,弯弯扭扭的巷子只容许两人并行,两边一个个玻璃门的小房间就是她们的营业场所,房里有经过装饰的床,小小的洗手间。女郎就站在玻璃门后,穿着三点式,挑逗着行人和看客,如果你挑中了,只须走进去,拉上门帘,交易就在房里进行。时不时有胸前标着“SECURITY”的人在巡视,避孕设备由政府每天派发并依此征税,所有妓女都是公价:50欧元(一欧元约合人民币7.2元)。我们经过的时候,我见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门帘是放着的,可见生意还是不错的……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是欧洲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因为政府真实有效的管理吧!由此联想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扫黄打丑”,遮遮掩掩,一方面对娱乐场所的需要不能视而不见,一方面又要费尽心机地自欺欺人,实在是辛苦。倒真像个被欲望困扰却非要假装正经的嫖客。

  我们很幸运的赶上了春天,春天的Keukenhof Garden(库肯霍夫花园)绝对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当你看到那大片大片单纯的花的海洋,你只会惊叹,你一定会感觉到那种纯洁的震撼。荷兰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王国,即便在街头巷角,美丽的花都俯首可拾,风信子、郁金香、爱丽斯等等,还有许许多多我从未谋面的叫不出名字的花,荷兰人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园艺师。

  在阿姆斯特丹可以看到很多骑自行车的人,市内有专用的自行车道和专门的停放点。据说全市有40万辆自行车,这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说明了荷兰人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大麻是荷兰的合法的可销售品,这可能也是政府吸引游客的举措之一。

  阿姆斯特丹有两个著名画家的艺术馆:凡.高和伦伯朗,下次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去看看。

  2、 艺术之都

  在巴黎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胜利和征服的炫耀:大小凯旋门,协和广场的方尖碑,卢浮宫内无数的从各地掠来的文物及珍宝,凡尔赛宫穹顶壁画上经常出现的战神,可见法兰西也曾是个好战的民族,拿破仑就是个最好的证明。

[游记]欧洲游记

  A、卢浮宫(Le Musee National du Louvre)是世界所有艺术爱好者的朝圣地,收藏有从古代到十九世纪的四万多件艺术珍品,包括举世知名的蒙娜丽莎、米罗的维纳斯像等。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法兰德斯的远古遗物。

   卢浮宫的来历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菲利普.奥古斯特出于防御的目的,在塞纳河边建了一座城堡.到了14世纪时,查理五世,也就是所谓“贤王查理”开始常来这里居住,查里五世还在这里兴建了著名的图书馆,但是,卢浮宫还没有被用作王宫。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弗朗索瓦一世国王委派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对卢浮宫进行改建和扩建工程。才使这处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扬之後,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卢浮宫的收藏又充实了许多;1803年拿破仑登基的第一年,他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博物馆,拿破仑在对整个欧洲进行的南征北伐中获得的大批珍宝,源源不断地被运到巴黎,使卢浮宫的收藏品大大丰富起来。

  博物馆的主要出口是个巨大的透明玻璃金字塔,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一大代表作,建于1989年。远远看去,中世纪风格的宫殿前耸立着极具现代感的钢柱和玻璃塔,让人感到强烈的时空交错。

  我几乎是飞跑着游玩了卢浮宫,只能感叹时间太短了,我用摄像机到处拍着,拍完一处就跑到下一处,希望能够多留下一些东西……6点钟卢浮宫就要关门了,5点半起我就到处被工作人员驱赶,只好悻悻地离开。在油画廊的角落小厅里,蒙娜丽莎前围了一大群人,有许多人痴痴地看着,我也看了一会儿却没有得到什么感觉:复制品到处都是啊,我早就看了无数次了…….是不是真的会有人为一个笑容痴迷?

  在卢浮宫里所有的展品介绍都是法文,看不到任何一种其他文字,可见法国人对自己语言文字的自豪和热爱。你要看这些东西,你就必须学习法文!我想我要在将来的某一天重新来过,那时我要能读懂介绍的所有文字。

  B、艾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 的名字来自于他的设计者艾菲尔,高三百零七米,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铁塔建于一八八九年,保持了45年世界最高建筑物的地位(直到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当初是为了万国博览会而建,据说刚建好的时候巴黎人都觉得难看,甚至准备把它拆除。,据说莫泊桑经常在埃菲尔铁塔的一层餐厅里用餐。理由是:这里是唯一看不见讨厌的埃菲尔铁塔的地方。这也许是一个玩笑,但由此可见市民对它的态度,但后来人们发现它还有一个实际的作用:用它来做通讯塔,而且大家慢慢地也看惯了地平线上耸立的尖塔,它的特有的骨质与结构也渐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成了巴黎及法国的标志。在巴黎的每个地方抬头都能看见铁塔,当我们在塞纳河上漫游时,无意中看到夕阳下的铁塔,感觉真是美极了。

  从走近铁塔开始,我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终于想起:在游戏《commandosⅡ》中有一关就是完全按照铁塔及周围的场景设计的,我在那里许多土地上匍匐前进,绕开敌人的巡逻,用匕首杀了十几个德国鬼子,后来还抢到了一辆坦克,横冲直撞过瘾极了,印象实在深刻。上到二层,我更加沮丧,真就和游戏里一模一样,连电梯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害得我简直像又打了一遍游戏,完全丧失了新鲜感。站在二层,巴黎的风光一览无遗,风大得简直可以把人吹下去。在顶层可以远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lle de France)地区。但是据说上到顶层经常什么也看不见,全是雾气。我们从楼梯一路爬下,算是充分体会了铁塔的建筑风格。

  C、巴黎圣母院(notre-dame,所谓Notre Dame,就是圣母玛丽亚的意思。意思是说圣母能够平静而宽大地收受历史上的辉煌和遭受过的灾难,好像迄今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始建于1163年,一直到1345年才全部建成。在18世纪反基督教的自由思想时期,它受到过“理性时代”人们的攻击,人们把门口的以色列和犹太国的十二位国王的雕像当作法国国王的雕像捣毁,内部建筑、彩色玻璃等都被破坏。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破坏更为严重,其主教甚至被送上断头台。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修整完毕。现在的圣母院因雨果的小说而更加闻名,这就是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就像苏州的寒山寺,没有什么美景,也没有太多的历史沉淀,但就是因为“姑苏城外寒山寺”吸引来一批批游客。圣母院的穹顶很高,巨窗的玻璃上彩色的贴花在阳光下发出美丽的异彩,给长廊提供了一定的采光又给信徒一个天上世界的漪想。从塞纳河上看过去,圣母院优雅而不失威严。

  D、凯旋门(L'arcde Triomphe)-正如其名所示,这是一座迎接获胜归来的将军和军队的凯旋之门。它是拿破仑为纪念法国大军战胜奥俄联军而修建的,但可惜的是经过三十年的修建,在一八六三年方才落成。而此时的拿破仑已死于流放地——圣赫勒拿岛,他的遗体从这里通过,葬于容军院的墓地。凯旋门地处宽阔的星星戴高乐广场。这里是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点。门高四十五米,从凯旋门上可以看到迷人的香榭丽舍大道和十二条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的放射形大道。它只有一个拱洞、上为桶形穹隆、其规模超过了罗马的康斯坦丁凯旋门。凯旋门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一幅就是位于面向香榭丽舍大街一面右下侧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这一名作取名《马赛曲》。拿破仑大捷庆祝仪式的场面则被刻在这幅浮雕上方的其地位置,描绘出拿破仑军队进军、战斗、获胜路线图,如占领埃及的亚历山大以及比利时,奥地利的村庄等。虽然说是凯旋,但实际上是侵略。有些法国人断言拿破仑是法西斯主义者,所以,这座门与其说是凯旋门,倒不如说它是爱国门更为贴切一些。在顶端的盾形饰物上刻有每场战役的名称。在这宏伟的建筑物下就是无名英雄纪念碑。每到傍时,这里便燃起不灭的火焰,建筑物里还有一座小型的纪念馆,馆内记载着这座纪念性建筑物的历史,在那里,游人可以看到558位将军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划着线,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在战斗中阵亡的。维克多·雨果的父亲.也是其中的一位,但并没有刻在上面,雨果曾为此写诗表示他的不满。虽然如此,他的遗体却在此门前放置了一个晚上,并举行国葬。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荣耀呢?

  E、世界最著名的步行街——香榭丽舍大街( Avenue des Champs-Elysees)还是春天,但下午的阳光已有了浓浓的暖意,宽阔的街道上车流络绎不绝,悠闲的步行街上,摆出了若干露天咖啡屋。各国游客和市民散坐在那里,咖啡侍者面带微笑,不声不响地穿梭于各国游客之间,端送着咖啡、红茶和啤酒。香榭丽舍大街自1992年起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原来设在辅道上的停车场不复存在,铺路石也被更换,街容更加优雅迷人。大街上有很多时尚服饰品牌店,价格不菲。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地球就像一个小小的村落,可以看到各色人种,听到各色的语言,各种阶层的人摩肩接踵,炫技的黑人打着手鼓,几个市民在宣传他们的政治思想,一个异彩纷陈的世界。

  回酒店的路上,我们的巴士经过英国王妃戴安娜出车祸的隧道上方,隧道上的花圃修建了一个雕塑纪念戴安娜,一团金色的火焰,在夕阳下泛着灿烂的光。

  短短的一天半的时间怎么看得完巴黎?我们还有许多地方根本没有去过,像庞比度中心- 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来回路过多次的协和广场等等。巴黎是个博物馆城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有十几座,我希望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能故地重游,找到我心中的巴黎。我喜欢这个城市。

  3、 萨尔斯堡是我们跟旅游团的最后一站,在这里我们独自游荡了大半天,等待傍晚的航班。

  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这个城市。在old town 的街道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莫扎特的影子,有一种巧克力就叫“莫扎特球”,在欧洲的旅游区处处可见。但是在莫扎特生前,萨尔斯堡人对他是很冷淡的。现在,市民显然大大地得益于莫扎特的名声,每年在这里举行的萨尔斯堡音乐节令所有的音乐家以能参加为荣,著名指挥家卡拉杨也出生于这个城市,成名于萨尔斯堡音乐节。

  在市中心区有一个著名的花园——米拉贝尔花园,《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的著名场景就在这个花园里拍的。花园不大,欧式雕塑围立在园里的各个角落,喷泉/鲜花和雕塑使幽静的小花园充满恬静的欧陆风情。从这个花园向着城堡的方向走,要穿过-萨尔察赫河,河水蓝得透明,蜿蜓而悠闲地穿过小镇的中央,河上有许多绿头的野鸭在戏水,鸽子在岸边的草地欢快地跳着,有一位老妇人提着一包食品来喂它们,鸽子飞落到她的肩上,手上,从她的手里抢着吃食。

  萨尔斯堡的特色不只是音乐而已,电缆车可以带你到门希斯贝格山的顶峰,你就会知道为什麽萨尔斯堡的美丽会为它赢得「北方的罗马」之名, 在地图的带领下,我们步行从酒店走到萨尔斯城堡脚下。城堡占据了市区内最高点,在城市里抬头就可以看到他完美如风景明信片一般的全景,教堂的尖顶与高塔庄严地竖立,傲视四周古老的房屋。几个世纪以来,教堂一直都俯临著这个「老镇」,霍亨萨尔斯堡城堡建于11世纪,萨尔斯堡人在动荡不安的中世纪时代建造此城来保护自己,1425年时这个城堡被围困,根据传说,城堡内饱受饥饿的人们勇敢地在城墙上炫示一头肥牛,围攻的人以为萨尔斯堡人存有大量的食粮,於是便撤退回乡,从此以後,萨尔斯堡人就以有角的公牛做为吉祥的象征。登上足有45度的大门坡道,可以处处看到当年的萨尔斯堡人为了战斗而修建的各种箭孔、水道,厚达数米的城墙,穿过阴暗的马道,眼前豁然开朗,满眼是耀眼的阳光。原来在城堡的中央地带是一个方圆有二百米的平台,显然这里是堡内居民的集会地,有大树和供大家祈祷的耶稣像。从城堡的巨大的炮台上可以看到整个城市,向南面还可以看见远处的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我们坐在城堡的高台上,晒着太阳,喝着啤酒,看着山下大片绿色的原野和远方的峥嵘雪山,真想老死于此!

  在萨尔斯城堡的大门口,有一个利用假期旅游的中国留学生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他建议我们到海德堡一游。

  4、海德堡:在法兰克福展会期间我们得空去了海德堡。海德堡的历史并不长,12世纪时还是一个小渔村,14世纪时开始逐渐兴旺起来。今天,人口只有十三万的海德堡,拥有大学生三万多人,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许多人都知道海德堡大学,她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歌德曾在这里的绿荫下呤诗,黑格尔曾在这里讲授他的大逻辑,6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从这里走向探索未知的领域。秀美的内卡河和壮伟的海德堡造就了让海德堡人深深自豪的文化底蕴和浪漫气息。站在城堡的高台上,莱茵河的支流内卡河像一条淡绿的丝带系在初春节日盛装的海德堡的腰间,河岸上沿山而建的红顶民居被绚烂的花围着,让人心生遐想。

  海德堡宫建在苍郁的山间,通体红褐。从山脚仰望,它像是一座不可攀登的悬崖,一块厚重的历史的凝结,强烈的、坚不可摧的逼人的形态。可是,直到我们走出缆车时才惊讶的发现它几乎完全荒废了!几座巴洛克式的宫殿,穹顶已经荡然无存,华美而坚实的正面墙壁却像是镂空的铸铜艺术品依然屹立在那里,残缺的宫殿墙缝中长出了青草,似乎在述说它的创痛和数不清的故事……海德堡宫里有一个小小的历史馆,从馆内陈设的油画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海德堡宫的面貌。它于13世纪始建,此后,不断兴建,一直延续到17世纪,形成了一座比一座华美的宫殿,环绕着这些宫殿修建了一个比一个坚固的圆柱形碉堡。

  宫殿花园西边有一座高度近40米的碉堡被摧毁了,像是被巨斧从上至下劈下,将厚达7米的墙壁劈开,主体部分依然坚固,剥离下来的已然塌陷,但是仍然凝成一块靠在主体上。我们都有些惊悚,是什么造成了这么可怕的巨变,以城堡修建的工艺来看,自然的力量似乎不能造成这么大的损害,那么是谁?原来这座宫殿在1689年被法国攻占了,可能是法国人伤亡惨重,对这座石堡恨之入骨,就用火药炸它,它却纹丝不动。4年以后,依旧恨意未减的他们把加大数倍的火药垒放在石堡内部,才终于将它劈成两半。宫殿的底层里深藏着一个庞大无比的大酒桶,无论是谁第一眼看到它都会吃惊不已。它被称为卡尔·路德维希酒桶。它的直径是7米,长度是8.5米,横躺在酒窖里。从桶腰的底架部蹬上顶部,要上几十个台阶。它可以容纳22万升葡萄酒,设有输酒管直通宴会厅。可惜,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酒桶却只有两次被盛满过。在海德堡外,我们又奇迹般的碰到我们在萨尔斯堡碰到的那个留学生!两次邂逅充满了神奇。

  内卡河上有一条老桥-卡尔-台奥多尔桥,它的历史最悠久。过去它是内卡河上的交通要道,是人们进出海德堡的必经之路。现在的老桥是海德堡的名胜之一。站在桥上看城堡和老城,风景可谓美不胜收。我们沿着内卡河北岸的一条紧贴着水面的小路,从城堡下的水闸一直走到西边的内卡草地。从那里漫步到火车站搭车赶回法兰克福。

  5、法兰克福: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城市和展览城市,我们此行的目的城市也就是法兰克福。这是德国唯一拥有摩天大楼的城市。法兰克福也是交通枢纽中心。这里是德国铁路总局的所在地,规模巨大的机场更是举世闻名。德国文学巨人哥德出生在此地。哲学家叔本华也曾住在旧图书馆边的公寓里。他死后被葬于城市北部的公墓。 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这个城市几乎所有的古迹。哥德生活过的中世纪似的古城,已在一九四五年英美联军的轰炸中化为灰烬。现在我们见到的建筑,大多是战后重建的。市中心的罗马人广场,是游人众多的地方。

  6、吃吃吃

  吃最能体现文化的差异。

  我们的早餐都包含在酒店的房价里,所以我们一连享用了二十天的欧式早餐(除了在巴黎,住的是中国酒店,吃了两个早上的粥和包子)。欧洲人的早餐非常丰富,对欧洲人来讲,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酒店里,早餐全部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一般都品种丰富,且色香味俱佳。还有各种的饮料,咖啡、茶、各种果汁、牛奶等。即使是个别不能接受欧式饮食的中国人也可以找到能吃的东西。可是欧洲人的午餐就简单的多了,到午餐时间,一堆人挤在热狗摊前,一个汉堡,一个热狗,一杯啤酒或是饮料,站在街边的小桌旁,用几分钟就打发掉了,名副其实的快餐。简化午餐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节省时间。

  关于晚餐,我禁不住要发点牢骚。在法兰克福一家著名的饭店“RIVERCAFE”,我们吃了两餐漫长的晚餐。

  饭店在一个小广场上,高大的大厅,落地的玻璃窗,很优雅的环境,座位很少,我们十几个人就做了一半。入座半小时后,来了第一样东西:干面包+牛油,半小时后又来了一碗汤,又是半小时后主菜送上,以送菜的速度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吃饭的速度,我在一分钟之内喝完汤,在两分钟之内把主菜(一条切成两半的鱼和几个烫熟的花菜)搞定,接下来又等了半个小时我看到水果来了,我才明白,菜上完了!我只吃饱了1/3,于是开始吃干面包,真后悔没有早点下手。三个小时漫长的等待不算,还没吃饱!

  第二次到同一个地方吃饭,我吸取了教训,吃了面包,喝了不少的红酒,总算在吃甜点的时候有了一点儿饱的感觉,我算是知道上次老总来欧洲为什么总是说肚子饿了!我还算是中西兼收,可吃面包,不喜欢吃面包的人只有回酒店讨热水泡方便面了(欧洲直接饮用自来水,且没有喝热水的习惯,要热水只有到总台去讨)!

  我在海德堡同样享受了一次漫长的等待,为了一盘正菜,一杯汤和一杯茶等了两个小时。

  欧洲人没有卡拉OK,没有晚上去逛街的习惯,所以晚上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对大多数人来说,天黑以后到睡觉以前这段时光只有两个选择:回家和家人吃饭看电视,或是到酒吧喝酒聊天。

  住在布鲁塞尔的那晚,觉得无聊的我们决定出去走走,顺便买点啤酒喝,我们就住在欧盟总部旁边,算是个中心点,发现街上空空荡荡,看不到人,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垃圾袋都已经放到门口,等待早上清洁工来清理。找不到一个商店,只有酒吧开门营业,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后来我们走过了几条街,才找到了一个夜间营业的小店。

  7、汽车/公路:

  接连八九天,我们一半的时间都坐在汽车上奔驰,看够了路上的车。轿车以欧洲车为主,大众,奔驰,雷洛,欧宝等居多,福特也有不少,偶尔也能看到丰田,现代,启亚等日韩车。欧洲人很环保,大多使用小排量的两厢或两厢半的小车,还有为数不少的电动汽车“SMART”(小巧可爱,两座,最高时速也可以达到140 Km)。由于施行的排放标准严格,在路上闻不到废气臭味。我很高兴地看到路上有很多和我的车一样形状的小型旅行车,不过,他们大都是用来旅行用的,那才叫名副其实~~~~~~

  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加上德国人的车确实做得好,我们的车开到100 Km/h时,经常还有车在旁边飞速驰过,转眼就跑得老远。在德国人来讲,开到200Km/h是很正常的事。据说德国车祸死亡人数是最多的。但是在欧洲其他国家,高速公路都限速100公里,我认为这也有点矫枉过正了。

  在巴黎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各种被撞过的汽车在路上奔跑:保险杆撞没了、车灯破了一个、后厢瘪了进去、观后镜用胶带贴在车门上等等。据说他们沿街停车的时候经常会靠得很近,出不来就只好前面顶顶,后面撞撞,直到碰出足够的空间,所以大多数车都伤痕累累。反正几年就换车了,用坏为止。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工业的差距。巴黎的坡道很多,在坡道起步的时候,许多车都会向后溜一段距离,这种情况在国内是很少见的,真是随意的法国人。

  我们到巴黎时正好碰上足球联赛,交通混乱,大家互不相让,在十字路口堆成一团,场面和国内一样。同样在德国参展的时候,每天闭馆的时候都是交通的高峰期,路口之间堆得满满,德国公司的员工在路口绿灯时特意等着,因为他知道上前去只会延缓前面疏通的时间,保持面前五米的空间才可以让别人先走,才能解开搅乱的死结。他等了两个红绿灯,前面的情况果然消除了,我们也能顺利地到达。

  从阿姆斯特丹一直坐车到萨尔斯堡,整个德国没有看见一个收费站。只有在法国的高速公路上遇到了收费站,这和我们国内数以万计的收费站对比鲜明。

  厦门火炬园公司门口的马路上有两条无红绿灯的人行道,在这里你可以完整的体验国内行人的痛苦。在这里过马路需要必备两个条件:①、你要有无比的勇气和司机玩心理挑战:我认定你不敢撞我,你不信就试试!撞我啊!撞啊!司机则会加大油门对抗你:来,看我快还是你快!②、你要有动若脱兔,静如止水的敏捷和速度,在该快的时候你能在6秒钟内穿过50米宽的马路;有敌情的时候你要能绝对准确的判断,在千钧一发时停止移动。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要么呆在家里,要么在路上逐渐被消灭~~~~身经百战的我们习惯在横穿马路前东张西望,等待没有车的时候再通过。但是在欧洲这显然是多余的,在任何一个城市横穿马路,汽车都会停下来等行人先过。虽然早就听说,但亲身经历还是让我们受宠若惊,唏嘘了一阵(回到厦门三天之内,我就又和从前一样的开车了,过人行道的时候实在是不能让啊,这只能怪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

  8、严谨的工作

  我们提早两天赶到法兰克福,做公司的布展工作。公司请了三个德国的装修工人来做展会的会场装修工作,三个人的工具用一个1.5米见方的箱子装来,什么都有,看起来专业得很,其中一个小伙子还有一个JVC的手提音响,几十盘CD用塑料箱装着,看到CD我自然不能放过,赶过去一看,几乎所有的有名的摇滚乐队都有,但这个小伙子已经听够这些,他最喜欢听的已经变成TECHNO了,两天时间我一直和他抢着放音乐,哈哈。

  德国人做事以仔细严谨著称,几天下来,算是有所领教。我举一个例子:展会的摊位是一个临时性建筑,建得再好也只是用五天,五天后一律拆除。照国人的观点,我们只要在外观上精益求精就可以了,对这样一个五天寿命的东西的内在当然不用考虑,能用即行。可这几个德国工人对内部保持一样的要求:电线全部要嵌到墙内,墙面平整。他们自觉的要求让我们觉得都不太好意思。不过,这样的结果是效率不会很高,这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里觉得是不值得的,但我想我们中国人是最聪明的民族,我们什么都能学得会,也学得最快,也许正是缺了严谨的作风,才会使我们生产的品质得不到保证。这同时体现了社会整体教育素质的差距。

  9、地铁/火车

  在法兰克福坐地铁,发现地铁是无人管理的,自动售票机,没有人检票!?真的不敢相信,直到捏着票出了地铁站才相信是真的!完全自觉!我坐了四天地铁来回,没有碰到过一次检票!

  展会第二天,我们没什么事,决定去临近的城市海德堡看看。火车站的月台完全开放,火车在发车前五分钟才倒进站,同样没有人检票,我们捏着火车票上了车,车厢里没几个人,没有座位号,吸烟区和不吸烟区用玻璃门隔开,车厢里挂着旅游杂志。快下车的时候,才来了一个乘务员,头发全部竖在头上(小朋克头),挨个检票,很有礼貌。我看到邻座的乘客掏钱买票,只要报出上车的站和要下车的站就可以,没有罚款一说,钱一分也不会多收。火车开得很快,一个小时就到了海德堡。

  10、消费品和印刷品

  在卢浮宫内买了一本中文的游览指南,15欧元,全铜版纸,印刷精美。这样的一本书在国内也大约要100元左右,后来在其他地方我也陆续买了一些书,性价比和国内差不多,但是联系到我们的收入水平,这样的价格就相当昂贵了。

  衣服/家用电器的价格只比国内略贵一些,在他们收入的比值就很小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还差得很远~~~~

  德国的装修工人听的是U2,CURE,REM,JAMIROUQI等音乐,什么时候你家装修工人拿着手提录音机放摇滚乐的时候,那就是中国摇滚乐的春天了~~~~

  11、法兰克福光源与照明博览会

  我们公司的展区位于4号馆,这个馆一共有上下三层三个展厅,与这个馆别的公司比较,我们的布置装修属于中上水平。由于我们做得较为专业化,同种性质的产品有很多分支,所以展品很多,展区显得较为拥挤。加上德国合作老板有很多人捧场,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

  后来我们去了中心馆区,那里的一切让我们大吃一惊。PHILIPS、OSRAM等照明业界的传统品牌盘踞在那里,每一个公司的展台面积都有我们的十几倍。一群群慕名而来的人挤满了看台,各家都用最绚烂的光营照出梦幻一样的美景。许多企业都会推出一些前瞻性的产品。这个馆大都是欧洲的大公司,

  接下来我们来到6号馆,这是一个让我心酸的地方,我真正看到了中国照明工业与别国的差距。一个个铁网分隔的6M2小摊位,走进那里就像走进了一个在国内经常可以看到的小商品博览会,只有很少几个企业把展台做了改造、装修。从坐在摊位上的人你就可以看出这是个什么性质的参展商,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家族企业。国内的产品大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低价位低附加值的,最典型的产品就是节能灯(我们公司也同样),甚至还有厂家拿几乎淘汰的普通白帜灯来参展的,尽管展会禁止谈论价钱问题,但是我亲眼看到参展商拿着计算器算价钱。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的产品是廉价的,来这里看展览的求购方几乎也都抱着买便宜货砍价的思想,有许多人干脆就直接指着展品问How much。我们公司前几年一直在这里布展,今年是第一次跳出这个地方,也实在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来这里的台湾公司的产品相对附加值较高,可以看到LED光源等较新的产品。这是个台湾人和内地人的世界。

  我的看法是在工业的最初起步阶段,肯定是这样资源分散的,大家都一拥而上,什么好赚做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的优胜劣汰,在一个行业内肯定会形成大公司的霸主地位,其余小公司则利用转向灵活等优势在夹缝中努力,而中国的照明行业现在虽然绝对数量很大,产量很高,但市场混乱,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形成巨头,而只有形成了大公司,才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在研究开发方面努力,才可能与外国已经形成多年的巨头公司抗衡。

  12、命运树和我

  山背缓缓地展开,大片的绿色的草地。花斑的奶牛散落在田野里。小小的农舍,尖顶的教堂,蜿蜒远去的高速公路。坐在巴士上,我有很多的时间思考。

  我喜欢旅行,其实我更喜欢的是身处异地的时光。生活永远在别处。

  旅行时我更好奇的不是风光与刺激,而是居民的生活。这也许会是我不同于别人的地方。我时常幻想着用他们的眼睛来看田野,看日复一日的田园生活,看这些惊诧的游人。我时刻出现的强烈的自省使我显得与众不同,我经常不得不提醒自己融入群体中,在这个层面上,我总是孤独的。

  让.马克说,命运只有在某些时刻看起来像棵充满了枝桠的树,在更多的时候,命运像是一条强迫走的没有选择的路。曾经有段时间,我看我的命运树也是枝繁叶茂的。旅行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时间,使我跳出桎梏,让我仿佛又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知道我能兴奋多久,但起码我现在觉得我又重新年轻,觉得命运树在缓缓地展开。

  这次旅行还有一些城市做了蜻蜓点水似的停留:慕尼黑、斯图加特、布鲁塞尔、卢森堡等,因为时间太短,几乎都不能留下什么印象,去过和没去过没有任何区别,这也是跟着旅游团的一大遗憾。在将来某个时刻,我将自由的走遍欧洲,我祈祷这一天快点来临……

标签: 游记 欧洲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