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三的80后,你现在过得可好?

erjian 27 0

奔三的80后,你现在过得可好?

   ——————读《奔三男人,我成全你,谁来成全我》有感

   凌梦寒箫原创 2011年11月21日晚上23:30于深圳布吉

     这年头,当爱情小说、情爱小说遍地开花时,当网络源源不断盛产80后、90后写手时,当阅读形式越来越便利化、多元化时,我突然发现而且越来越觉得,其实我们的内心家园越来越荒芜,我们的精神食粮越来越匮乏。土地种植面积广了,收获的质量却在下降,原本单纯甘甜的果实,却已经变了味。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想得也多了。于是,我们的内心防线越来越坚固,我们的情感世界越来越密封,已经很难有作品让我们可以感动,已经很少有文字可以引发我们共鸣……

   我依然会看天涯的文章,我仍旧在读新浪的新闻,我有时会聊腾讯的QQ,我依旧要用雅虎的电子邮件,只是和兼收并蓄、撒网捕鱼不同了,只是我们的心态已经变了,我们只能有所选择,我们只会专注于欣赏、认可、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全民轰动关注的焦点。有时候,路过而已,惊讶一下、笑笑而已;有时候,遇到而已,打个招呼,相忘于网络视线而已!

   前几年,陈宝国的《汉武大帝》、李云龙的《亮剑》、陈建斌的《乔家大院》,乃至后来孙红雷姚晨的《潜伏》、佟大为的《奋斗》、海藻的《蜗居》,这些作品从文字到影视,都足以让我这个80后兴奋了很长一段时期,直至到现在这些影片都被我拷贝在电脑里时常翻出来看看什么是经典。

   但不知为什么,这一二年能够让我视为经典和兴奋的精神粮食却没了(除了像药家鑫案、洛阳性奴案、小悦悦事件、打公务员等这些反面教材和焦点你不得不关注)。其实,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喜欢上的网站或者论坛、社区,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喜欢的一些歌。可我们都感受到了怎样的文化熏陶和精神冲击?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假、虚伪、虚幻的东西太多,从文字到情感都是,从人物到故事都是。

   个人觉得传播比较广泛同时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烽火戏诸侯那篇《极品公子》,都可以评得上网络最佳虚幻小说奖了,这几年不都流行玄幻吗?美女如云,武功高深,身世离奇,地位至尊,打开逐浪、大夏等中文网站,转过来晃过去都是那几篇,黑道、官场、情欲……呵呵一声的苦笑,哈哈一声的苦涩,意淫年代,现实多艰,我们只能到文字里寻找骄傲和自豪……

   记得朱延平导演的《女人心》里面有句台词,假的就是假的,假的东西永远不会变成真,假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套用这句话,假的文字同样是没有生命的,一出世即使会传播也很快枯萎凋谢。这样炮制盛产出来的原创文学(甚至只能叫原创文字,不能称之为原创文学)。

   2011年11月下旬的某一天,我和很多平常普通的八零后,在常去逛的天涯时,在“情感文学”板块看到一篇连载的帖子点击率和回复率很高,而且已经连载近二年,叫《奔三男人,我成全你,谁来成全我》,作者是刺客叶荣添。其实我也点开过在天涯同样热门的《我和Y大宝贝的甜性涩爱》,但看了没几页后,觉得还是叶荣添的这个帖子合我胃口、吊我心思、着实令我喜欢。好比一个饿了一天的人翻遍家里终于找到一包方便面或是一根火腿肠,是的,这一二年我寻找、寻觅许久,几乎都没能遇见我觉得可以兴奋的小说。喜欢阅读却没有好作品,钟爱文字却不是真情实感,我承认我的阅读品味有些挑剔……

   这一次我眼睛一亮,像我们老家海边的渔民一样双手在水底下摸索了许久费尽力气才抓到了一只蟹或是一条鱼,我和这篇《奔三男人,我成全你,谁来成全我》相逢了。用了近十天的时间每个晚上都看(常混论坛的人都知道,也可以去百度搜索完整篇,但似乎没有看帖过瘾,因为你同时也在欣赏着各路看客的留言以及和楼主的互动,这也是论坛和书的不同魅力所在)并且破天荒地头一回写了回帖,写完后觉得意犹未尽,已经很长了,就觉得想把它升级为一篇读后感。

   奔三的八零后,苦辣酸甜、五味杂陈皆其中:有人已经鱼跃龙门当上了区长、局长、县长;有人已经升上了作家收入排行榜的首位,有人已经当上了公司的副总、总监,有人已经是孩子他爹、他妈了;可有的人,还在爱情和幸福的路上寻找着、磕碰着;有的人还在为有套房子有个家挣扎着;有的人还在小职员、小科员的位置上慢慢爬着;有的人还在网络写手的路上熬着……

  同样身为80后,却似乎从来没有对它说些心里话,就借助于这篇80后主流小说,说一下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为什么刺客叶荣添的这篇帖子会吸引我?为什么这篇帖子这么久了还能在颇负盛名的天涯这么红这么热?当我读完它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心里有了稍许的答案……

    其一,在整个天涯乃至各文学网站虚幻、造假、伪装、做作已经泛滥成灾的时候,这个故事却让我觉得挺真实真情,看着看着有一种强烈的真实味道,我闻到并清楚地觉得一种真情实感附上心头。是的,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情感才是开启读者内心的一把钥匙,我发现我读着读着觉得自己成了另外一个添,共鸣、沉默、深思,自己仿佛也成了主人公……

   文中主人公——添近而立之年的人生经历确实如一部小说,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供着添这个独生子读大学,在完成学生角色转变后,试着尽力尽心去担当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儿子、一个打工者,一个社会人、一个创业者、一个男朋友、一个准老公、一个情人的多重身份,赋予的角色多而杂,注定要遍尝苦辣酸甜。真的就是文中提到的宿命决然?又或者是时代背景之必然?

    毕竟是一部小说,固然难免有偶尔的文学成分和艺术插曲,这是创作的必须,也是写作的根源,但我仍然非常愿意相信并坚定地以为这个故事至少80%——90%是真实的。因为稍微有点文学基础或者爱好看书兴趣写点东西的人心里都清楚,文字可以造假可以蒙骗我们的双眼,情感却无法欺骗可以打动每个人的内心或者刺激我们的神经……

    其二,小说中紧扣80后这个大背景,80后的数量是惊人的,不要说深圳满大街的八零后,就是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一眼望去大都是八零后的同龄人面孔。80后这个似乎平凡却又特别的群体,相对于潮流一族还比较嫩还未怎么入火候的90后,相对于大部分已经功成名就安享太平的60后、70后,作为曾经话题中心的80后,正在走向已经走向舞台努力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正在成为已经成为担当责任的家庭成员,正在蜕变已经蜕变成为社会的主流中坚……

   说我们80后这个群体复杂,其实也复杂,其实也不复杂,其实很平凡,又其实挺特别.我们懂得爱情是两情相悦、心甘情愿的;我们知道幸福的好日子是依靠自己争取努力的;我们不愿遵循很多束缚崇尚自由,但我们知晓怎样去识大体顾大局,体贴别人的感受;我们有自己真善美的标准和尺度,一样痛恨不孝顺父母和打骂自己心爱人的行为;我们喜欢二个人的世界也在乎朋友聚会的欢闹;我们工作的时候会积极勤奋但下班时间请让我们多支配,请多给我们动力和希望,心烦了郁闷了厌倦了没动力没激情了,就是我们离开的时刻;不要要误解我们的成熟是故作深沉,我们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怎样去做;我们在工作之余热衷出去旅游散散心到处走走看看风景,努力赚钱但也会懂得消费;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学会欣赏和适应,却不要试图改变同化我们……

   我们偶尔会逛逛酒吧吃吃烧烤看看世界杯和NBA;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偶像,理性的崇拜是一种精神力量和标杆作用以及无形信念的支撑与激励;承受不住时候我们也会哭得泪流满面,但很快调节好了又会喜笑颜开;我们忍受不了单调枯燥毫无生气生机活力死死沉沉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偶尔需要浪漫需要别出心裁的精彩;我们喜欢网购的快乐,享受一下听听音乐逛逛论坛心血来潮码码文字,养只小狗种些植物鲜花;我们不低调也不会过分张扬,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有属于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对待自己每一段感情我们都会全力以赴,但爱到尽头不能继续下去时候只好挥挥手再见,独自舔舔伤口,等伤痛愈合后,然后认真寻找下一个。父母亲人和上级同事以及身边的人包括心爱的人,请多鼓励认可肯定我们,那样我们会更勇敢更投入,那样的付出我们会觉得更有意义……

   也许你很难理解80后,其实如果你真诚地走近他、由衷地欣赏他、贴心地交往他,最后你会发现,其实80后的我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

   其三,叶荣添的文笔和叙述能力、文字功底都挺优秀。感觉得出,和我一样是个文科生出身,坚持写博客的日积月累也让这个故事的描绘完整而清晰,昨日发生,历历在目如眼前,加上语言既明快清透又不失涵韵色彩。如果说真实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感是鲜活的生命,但如果缺乏刻画及描绘故事的文笔功底,也就无法吸引人也难以持久,同样也难以上升其文学水平和原创档次。

    其四,故事情节挺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叶荣添以我作为第一主人公,以我的自身经历为线,心思和情感的确很细腻,对人物的刻画特别是内心和情感的把握挺到位(特别是文中几个关键人物的多面性和内心的复杂性,添的笔锋都让其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都说情节是小说的灵魂,情感之网的编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节的描写,而情节又需要错落有致地构筑且精心巧妙地布局,无疑,添的文字灵气发挥应用了这一点。

    温柔贤惠的燕子,前卫时尚的小菲,执着可爱的雯雯,沉稳精干的丽姐,还有已经出场埋下伏笔而故事还没上演的那个北京副总(从作者的开篇前言看,成为这个38岁女人的情人,似乎也是故事的落幕),我和大家一样都在期待着……

   当十天来的每个晚上,我坐在电脑桌前静静地品读时,特别是当我看到添手拿着戒指准备给心爱的人带上时,却在从阳江老家回来后,目睹了好友刘经优和同居女友小菲赤身裸体躺在自己的床上。同为男人,看到这我不禁手握拳头往电脑桌上砸了一下,感觉很无语。

   如果说添和小燕的初恋是一种无奈的被淹没的幸福(牺牲于亲情之下的选择),那么和小菲度尽劫波能够患难与共的情侣,应该能够拥有幸福,已经化蛹成蝶了,却还是遭遇凤凰涅槃。作者总是在最美好时候最大转弯来了个大悲剧,也许真的印证了那句“生活,不是我们所想象;爱情,不允许我们去安排”。敏感而脆弱的猜想,让我觉得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添和雯雯的爱情似乎也将在最灿烂的时刻烟消云散?这个转折点的理由苍白简单却犹如晴天霹雳,那就是雯雯得知自己的未婚夫竟然曾经和老妈几次同床共枕,自己最心爱的人会是自己母亲的情人。生活作弄还是爱情开了个玩笑或是命运作弄人?

   爱恨浮生皆若梦,悲欢成空烟花散,我们经常都说凡事不过三,可惜添的爱情在经过了燕子、小菲、雯雯三个女主角轮番登场后,重蹈着微笑开始却伤心着结束,皆因某个成全的理由。和雯雯爱的落幕极有可能是前面埋下伏笔的、一直默默暗恋着雯雯的王国华?故事中的添,为什么最终又和38岁的北京副总搅在了一起?难道是因为东莞的伤心地远走京城而与前面已经出场却还未让故事继续的北京富婆?不知道同样是八二年的添,现在情归何处?不知道这样一个被宿命套牢35岁前想要成家立业却总是屡遭变故的添,爱情、事业、命运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这部80后的主流小说,不知何时是结尾?

   有个疑问一直未解,让我这个在企业从事HRM的80后思索未果。添俊俏有加,且为重点大学培育,更是经商重镇广东出身,却为什么选择酒吧调酒师这条职业之路?是特长可以兼职却不一定就要成为专门职业啊?为什么没有规划并从事往企业管理方向?在零几年时候重点大学生进酒吧工作,一则你那传统的母亲未必肯答应;二则贤良的教书妹燕子也不一定能认可,三则依你个性似乎也不会做出这样选择,这个职业我一直觉得作者是为了小说故事同时也是铺垫丽姐出场而设立的。

    发觉和添有蛮多类似的地方,你出身广东阳江,我来自福建闽南,同样是80后早期出产的(上天让我倍感幸运的是家庭比添完整些兄弟姐妹多几个),虽然作者没有透露大学名字,但读完故事的人不难细心发现,有二个细节已经把添的大学名字告诉别人了。其一你说是位于广州的重点大学,其二燕子由四川师大改填添母校的志愿,以及后面雯雯和你就读同一间大学的叙述情况。开始我感觉是中大,后来我判断这个大学其实就是华南师大,我也是毕业于华师HR专业的一份子,一直在深圳的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坚定着属于自己信念和目标在探索在前行,同样渴望有一天越来越接近着属于我们的梦想,同样期待在大城市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虽然我自学生时期就挺喜欢文学热爱写作,只是文笔和作者比起来相形见绌,偶尔心血来潮写点东西,就当记录心情和生活的点滴,纯粹而已。虽然也有漂泊和拼搏的坎坷心酸,但经历和情节却未能像作者那般曲折颠覆,作者的故事和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们这群80后的心路历程。除了官二代和富二代,平常普通的我们,为了那所谓的未来和幸福,不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不都要为前进过程中的理想、爱情、家庭、事业而付出汗水甚至血泪的代价?于是在经过所谓痛苦、清醒、磨难后,在不断的成熟和坚韧中获得跨越……

   即使心中受过伤眼里含着泪,我们还是会默默对自己说:无论承受怎样黑暗,我们依然乐见光明;不管经历多么痛苦,我们仍旧憧憬幸福。

奔三的80后,你现在过得可好?

    添是善良的,上进的,孝顺的,对感情认真的,小说中虽然有涉及灰色地带的一些痕迹,却对人性的光辉和本质以及生活的奋进主题浓墨重彩,使得小说中“奔三男人,我成全了你,谁来成全我”这个标题和主题很鲜明,全文紧扣着这个主线去展开,通过故事中的添去塑造这个曾经饱受争议现在已渐渐远去的80后群体……

    看完了近四千页的《奔三男人,我成全你谁来成全我》,却还没看到故事的结局,有一种继续让人关注下去想看下去的感觉,有着一种和故事主人公隐隐相连的揪心……我和许多喜欢这个帖子的人都在期待,作者会以怎样的故事来拉下帷幕?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出版(我也坚信它会奔向图书市场热销,那么多写深圳等地的大众化情感小说都问世了,这本以东莞为背景的独特80后主流小说没理由不受出版商和广大读者青睐);同时真诚地祝愿添能够真正拥有幸福、快乐,并衷心希望添的母亲——那个操劳半生信守儿女即世界的老人(感觉在我心目中,上一辈的父母似乎都是这样的伟大无私,所以尽最大努力孝顺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也是必须的回报)能够家庭美满,平安健康度晚年……

标签: 可好 现在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