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
深圳-中山现代服务业招商会下周一(3月28日)将在深圳召开。这大半年,伴随着深圳中山通道的立项启动,深圳拉开了跨过珠江口,挺进珠江口西岸的序幕。中山房价随之应声而起。
本来是广东地级市房价洼地的中山,房价多年徘徊在在6000元一平方米左右,几乎只有深圳的1/8甚至更少。穿越珠江口的深中通道一旦建成,深圳到中山不过是20分钟左右的路程。这意味着深圳终于可以把辐射范围扩大到珠江口西岸地区如中山珠海江门。现在,深圳到珠江口西岸的中山、珠海等地要么绕行虎门大桥,要么通过广深高速。两地经济的紧密联系,也直接导致了广深高速成为全国几条最繁忙的高速路之一。近年来新修的广深沿江高速开通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
观察中国区域发展,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80年代中期,中国冒出了不少副省级城市,
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仅有武汉、西安、成都、重庆四个。此后重庆升格为直辖市。东三省省会那时经济总量都很强,全是副省级城市,外加一个大连。其他东部地区的副省级城市,从北往南数,分别是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深圳、广州。这十几个副省级城市,哈尔滨、长春、武汉、西安,在所在省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南京情况特殊些,经济规模多年还不如苏州,但苏州不是副省级城市。其他同一省内,如果有两个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与另一个副省级城市之间,都存在比较紧张而微妙的竞争关系。比如重庆没有直辖前,同属四川时,重庆与成都之间;辽宁的沈阳与大连,山东的济南与青岛,浙江的杭州与宁波,福建的福州与厦门,广东的深圳与广州。最尴尬的当属福州,一直是地级市。作为省会城市,政治地位反而不如厦门。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同一省内两个副省级城市,除了广州深圳外,其他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往往不及另一个副省级城市。比如济南赶不上青岛,杭州不及宁波。
这其中,深圳与广州的关系颇为引人注目。一个是改革开放最大受益者,万千宠爱在一身,星光熠熠,光环最多。一个是数千年来,珠三角最大的中心城市。从隶属关系上说,民国前清代时,深圳的前身宝安县,还是广州府管辖。儿子一朝风生水起,扶摇而上,一时间在各种排行榜上,或者直逼原来的老子,或者干脆超过。广州的滋味可想而知。
中国近代史,从广州角度看,就是其地位不断下降史。香港割让,上海开埠,广州这个南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昔日唯一的通商口岸垄断地位被打破后,退居其次。对此,广州也就认了。但深圳雄起,广州当然不服气。30多年前深圳刚刚辟为特区,从广州省直、市直单位大量抽调干部,很多人都不肯来。那时的广州,哪把这个小老弟放在眼里?这也成为广州一直持续努力,不敢落伍的动力之一。虽然广州的官场也有抱怨,国家给了深圳太多“小灶”,太多偏爱。一个深交所,给深圳带来多少财富?还有招商局,平安保险等,直接导致广州作为华南金融中心的旁落,华南地区总部,原来理所当然放在广州,深圳崛起后,分流了一部分。
但也因此,许多城市对深圳的快速发展不以为然。总以为这是国家政策倾斜的结果。这种情况在中国加入世贸后发生了变化。记得21世纪初,于幼军担任深圳市长时期,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帖子,名震一时。当时特区不“特”后深圳怎么办的讨论很热烈。10多年过去,回头看深圳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文博会、高交会,深圳会展业的无中生有,势头直逼老牌的广交会。华为、腾讯、中兴,这些标志性的大型企业,让深圳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此外,80年代红极一时的“世界之窗”等代表性景点,虽然在全国兴起了模仿潮后风光不再,但后起的华侨城,仍然能代表新世纪深圳旅游业的创新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无论是企业总数,还是专利申请数量,远远超过广州,以至于去年广东省的创新大会索性移师深圳召开。而广州,本来是华南地区高校、科研机构最密集的城市。此外就是最雄厚的医疗。这点估计很让广州失落。
在此期间的广州是如何应对的?一是继续保持传统产业的优势,特别是制造业方面,绝对领先华南。日系汽车三大品牌如本田、日产、丰田汇聚广州,在此基础上催生出广汽的传祺,广重、广州车床制造、广船、广钢等。二是继续保持华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地位。三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兴建。围绕亚运会的召开,广州城市建设大兴土木,路网、桥梁、场馆、河涌改造等都是砸了很多真金白银。白云新机场、广州南站,广州大学城,亚运城、广州会展中心、奥体中心、广州体育馆等等,都是这十多年陆续投入使用。以珠江新城花城大道为代表的城市客厅的打造,也很成功。小蛮腰、东塔西塔、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旅游业方面,长隆野生动物园,珠江夜游等,红红火火。广州的变化,用“脱胎换骨”形容并不为过。千年古城焕发出青春。
但亚运会后的广州有段时间很是迷茫,下一步怎么发展?“600帝”提出的“12358”沦为笑柄(有人说这是妇联接受家庭方面的咨询电话),任学峰陈建华主政广州,才逐渐为广州重新定位: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这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三大核心内容。涉及到广州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围绕此,近年来,广州的招商可谓不遗余力。主要领导多次北上或者到国外向世界、中国最大的企业财团频频投出绣球,以此打造广州的新的发展动力。这几天2016年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全体大会举行。由此可以看出广州的努力。
大概得益于来自于深圳良性竞争,广州这么多年来不敢懈怠,一直警惕着经济总量不要从全国第三的排位上掉下(从1988年算起,广州已连续27年保持这个位置)。 2015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1.81万亿元,深圳1.75万亿元,天津1.65万亿元。三个城市对照,差距确实不大。也因为此,广州在新定位上,新加了一个“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新定位。估计是补上广州的短板。
窗体底端
多年来,广州愤愤不平深圳的不仅是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还有就是深圳本身支配地方财政远远超过广州。广州的财政上缴国家一部分,上缴广东一部分,自留的就很少。这样城市建设费用一直捉襟见肘。李长春主政广东,提出广州要一年小变,三年中变,十年大变。这之后,广东返还广州的城市建设经费才多了起来。
比较而言,深圳对广东的贡献就少多了。其财政收入更多被国家拿走。这是本世纪初,广东召开“两会”时,全省各地几乎每个代表团声讨深圳的一个内容。那时的深圳,很有些灰头土脸,被很多人视为国家在广东的“飞地”。
本来,广州一直是响当当的珠三角中心城市。汪洋主政广东,提出珠三角振兴规划。把珠三角9个城市划为三个城市圈,一是广佛肇,一是深莞惠,一是珠中江。对此,多年担任广州市主要领导的林树森在《广州城记》中很不以为然,理由就是削弱了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说到林树森想起一件旧事。他在广州工作时,某一次好像向交通部还是铁道部领导建议,修建一条广州直达香港的高铁,绕开深圳。当然后来没有了下文。再后来他出任贵州省长,用心最多的就是修建贵广高铁,贵阳直达广州的。贵州有了出海口,广州有了新的辐射地。
近年来,围绕广东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上述城市群又在扩容。广佛肇+云浮、清远(最近,随着担任过广州市副市长的骆蔚峰出任韶关市长,韶关的全面小康,应该也纳入广州帮扶对象)。而深莞惠则是3+2,深圳东莞惠州加上深圳对口帮扶的汕尾与河源。
帮扶帮扶,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帮扶城市的产业外溢,扩大其市场腹地。特别是深圳,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有项目无土地,新增土地只能通过三旧(旧厂房、旧建筑、旧村居等)改造盘活存量。但帮扶更多是个政治任务,是政府主导下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最近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表示,深圳要在深莞惠+汕尾、河源3+2中要发挥老大哥的作用。这更多是承担政治责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举措,以趋利赚钱为第一要务的产业、企业不一定全听政府的使唤。
回到深中通道话题。当中山成群成群的楼盘打着深中通道的旗号去深圳搞展销时,当然是希望能分享富甲天下的深圳红利。那么,深圳的产业是会借助这个通道,横度珠江口西进,还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北移到汕尾河源?从产业基础上说,珠海、中山、江门比河源、汕尾要好很多。答案不言自明。
打开地图就会发现,珠江口,深中通道向南数十公里有正在兴建的粤港澳大桥,向北数十公里有虎门大桥。虎门大桥据说通车早已饱和。为什么呢?这与珠江口西岸大量外销品需要通过深圳盐田集装箱码头出海有关。这也是投资兴建深中通道的理由之一。
据说深中通道论证之时,广州希望通道能向朝北边移动。朝北移移,就要经过南沙,广州就可以受益。现在没有采取这个方案。深中通道特别是珠江口跨海大桥,对广州在南沙兴建的国际航运枢纽难免有一定影响,估计这也是为什么深中通道从提出到最后开工论证这么多年才终于尘埃落定的原因之一。
深中通道建成之日,深圳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则可借助此通达珠江口西岸城市。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广州港的吞吐量。如果珠江口西岸产品通过深中通道抵达盐田港口的物流成本低于到广州港,就会分流一部分广州港的货源。(据说李嘉诚当年本来想投资惠州大亚湾港口,可惜当时惠州领导没有认识到港口对城市的重要性,接待不周什么的,一气之下的李嘉诚选定了盐田港。如果从战略眼光看,能与此媲美的是霍英东80年代就开始的对南沙的开发。今天南沙成为广州经济增长最快的板块)。这将难免会削弱广州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对此,广州舆论最近感觉没怎么去关注这个问题。好在十三五规划中,广州仍然是全国三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其地理位置确实比深圳优越。如果在创新上迎头赶上,广州深圳,这对竞争了几十年的兄弟城市,未来的好戏估计还在后头。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