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果农挥泪砍25年酿酒葡萄树

erjian 43 0

  笔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今年34.,家乡坐落于美丽的官厅水库南岸,雄伟的八达岭长城脚下,经历时证明,本地区是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的黄金产区,种植葡萄已经有800年历史,酿酒葡萄于1987年引进赤霞珠,美乐,西拉,蛇龙珠,霞多丽,司南,琼瑶浆,灰比诺,黑比诺,雷司令,玫瑰香(兼鲜食,酿酒)种植,如今也有27年时间,以老树为主。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品种现已赤霞珠为主,美乐西拉等为辅。是什么原因让果农做出如此自绝前路的举动呢?将老葡萄树砍掉。这就要从酿酒葡萄发展史说起了。1987年有由政府牵头,村子和中法合资的龙徽酒厂签订了公司加农户的种植模式,酒厂提供种苗,基础设施,技术指导。投资部分由公司垫付,将来从葡萄款扣除,可是这看似简单的垫付也玩出了猫腻,大大坑了农户一把,无良酒厂。经过三年的精心管理和栽培,在1990年,农民终于一睹酿酒葡萄风采,个头小(粒大和野生酸枣差不多,以前没见过,吃起来酸酸甜甜,涩感明显,想不出这样的葡萄能酿出葡萄酒呵呵),同时也尝到丰收的喜悦,当年收购价格每斤0.8元,玉米价格0.23元,已经是玉米的3倍还多,亩产800-1000斤不等,相当于卖了好几百。发葡萄款时酒厂提出了扣除基础设施投资款,按葡萄每斤0.5价格折合扣除,剩余部分0.8元每斤,最后发到手里的也没多少,有这么坑爹的算法吗?农户只能吃了哑巴亏。这样维持了有5-6年,价格逐年上涨,到1995年已经涨到1.2元每斤。96年国内的红酒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也认识到喝葡萄酒的好处。于是出了一场价格闹剧。具体是,除合同酒厂收购外,一些小酒厂也来抢购原料,赤霞珠外卖可以达到每市斤3.5元,按合同应该不低于市场收购价,可酒厂和村委会强压价格,派人看守,不让外卖,最终以1.8元价格收购,这已经伤了老百姓的心,明明有高价可是卖不了。这样严重激起了农户的不满。这样维持了2年,在农户的强烈抵触下,终于解除了合同。没到收货季节有3-4家酒厂代理在村子里收葡萄红红火火,农民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也尝到了市场竞争的甜头,有时一天价格就能涨0.1-0.2元,腰包鼓了,腰杆硬了。不知不觉到了03年,经过几年发展,全国酿酒葡萄已经发展到一个惊人地步,人工工资逐步上涨,农资也一个劲的往上窜。可葡萄价格就是稳定在1.5上下,总体效益还可以接受,到了07年酿酒葡萄冬季来临,葡萄到了采收期还是无人问津,最后托关系,找熟人卖了个白菜价0.55元,吃到市场经济的甜头这回吃了一次苦头,因为葡萄本来就种植不易,投资高,卖价低了连本钱都收不回。但果农没有去砍葡萄树想法。08年市场也作美,看来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葡萄价格又升到1.2以上了。葡萄价格涨了,可随之而来的外出务工也随之大涨,农资更是翻倍。截止去年,葡萄收购价2元,可是人工已经130元,复合肥那个史丹利的220元一袋,鸡粪150元以上每立方,用药每桶水也5元上下,浇水每小时24元共计300元。这样算下来,除去人工,每亩净投资接近2500元,亩产按均数3000斤,每亩毛收入6000元,按理论可以有3500元入账。可去年天公不作美,连续阴雨潮湿,还下了一场冰雹。致使一半农户几乎绝收,四分之一农户保本,另外四分之一稍有余头,按人均种植十亩葡萄,赔了2-3万不可谓不惨,大大打击了果农积极性,外出务工,一个人外出打工一年按8个月每月3500元,还有28000收入,不用投资,不用操心,还不用承担风险,只要付出劳动,做的活也远远低于干农活。社会很现实,没有钱寸步难行,物价又高,老农只能挥泪砍掉葡萄树,打零工。还有一部分盼望葡萄市场春天,坚守自己种植的岗位。还有一部分身体不好,或者年事已高,出去务工也没人要,非技术体力劳动只能算最底层,还是得靠身体本钱。果农不知情,今年各大酒厂库存已经创历史新高,销售业绩严重下滑,酒厂收不收都是问号,更不用想高价葡萄了。有的朋友也许会说,现在自酿就得朋友多,可以卖给他们,总体自酿还是稀有,占不到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哎,酿酒葡萄种植户,何去何从,希望万能的网络,万能的网友出谋划策。不让一个产业垮掉,让农村的劳苦大众也享受改革开放果实。

老果农挥泪砍25年酿酒葡萄树

标签: 果农 挥泪 酿酒 葡萄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