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分档排行

erjian 69 0

师资实力+地理位置+学校名气+培养质量“可读性”综合排行

  1、人大、复旦、清华

  2、中传、北大、社科院

  3、南大、武大

  4、华科、暨南、厦大、浙大、上大

  5、北师、川大、南师、兰大、河北

  人大,北广,清华,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实力大比拼(转贴)

  谈起新闻传播学院,可能在三五年之前都不会有人想到清华、北大。虽然他们是名校,虽然他们在其他学科领域不可一世,但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什么发言权。人大、复旦、广院,仿佛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三座大山”,不但资格老,而且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早已把持了各大新闻单位的各级岗位,只要续续家谱就能把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晾在一边了。

  有趣的是,伴随着上世纪末“传媒是21世纪最后的暴利产业”的预测,新闻传播学突然成了显学。清华北大这样原本“不屑于”建设“无学”的新闻传播院系的综合性大学,也突然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竞争中来,而且出手不凡。清华和北大不但先后以高标准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清华新闻传播学院还很快拿下了传播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仅有的6家拥有这一博士点的大学之一(其他5家分别是人大、复旦、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更令人嫉妒的是,根据2005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5号文件中的“特批”,清华还由此取得了全国唯一一家自主审批新闻学一级学科下其他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资格。有了这一“特权”,相信这些国内一流大学建设国内一流新闻学科的步伐会更快,老牌新闻传播院系受到的挑战也就更大。

  各高校争相建设新闻传播学科的同时,愿意报考新闻传播学科的高分考生也越来越多。虽然清华和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资历和规模还远不能与人大、复旦相比,更无法与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专业集团军抗衡,但依然成为了这些高分考生的首选。相比于老牌新闻院系,清华和北大的新闻传播学院实力究竟如何?翻看一下各名校新闻传播学院的网页不难发现,在教师的数量上,清华、北大的新闻传播学实力是不能与人大和复旦等老牌新闻学院抗衡的。要论教授和副教授的数量,人大有27位、复旦有22位、北大有19位,清华有15位。最多的人大和最少的清华,教师数量几乎相差一倍!

  但稍经分析就不难发现,教师数目可能不是唯一的标准。这不但由于各校间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可能存在差异,还因为以上四所新闻传播学院的本科生招生数量相差就更大。以2005年各校的招生计划为例,人大计划招收111人,复旦计划招收138人,北大计划招收57人,而清华只计划招生30人。可见,就师生比例而言,清华、北大等新兴新闻传播学院的本科生反倒更能接近教师、其教学资源的人均占有数量也更加丰富,如果按照师生比例排名的话,最有“开小灶”意味的反倒成了清华,北大也具有相当的优势。对新闻传播学这种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而言,能否与老师在课堂上实现充分有效的互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分档排行

  不过,用记者们常说的“去伪存真”去衡量这些数字,也能发现一些问题。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19位教师中,几乎没有一位是专门从事新闻学研究的,绝大部分都是从国际政治、外语、中文、广告等原有院系“调配”、“整合”过来的教师。而在各位教师的研究方向上,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们也鲜有研究新闻专业领域者,大都集中在传播学甚至交叉学科和非主流学科上。作为四所新闻学院中唯一没有取得博士点的一家,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大概太想在传播学领域实现零的突破了,才会如此“举全院之力”而不惜以牺牲新闻学方向为代价;但无论如何,一所新闻传播学院中新闻学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只有两人,却有大量中文系、艺术系、外语系的老师“转行”上阵,似乎总有点说不过去——毕竟,高等教育不是“试验田”,不能以放弃主流方向、基础技能和专业功底的发展以换取所谓“交叉学科”、“新兴方向”的培养。

  在学术评价方面,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查评议通过的博士点是衡量一个院系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注意到,在上述四所院校中,除了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尚未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尚需挂靠在其他院系名下招生以外,其他三所学校都已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而考察最能代表科研含金量的“论文引用次数排名”对比,在1998年至2003年间CSSCI(中文社会科学索引)统计的列全国前10名的学者中,人大占3人、清华占2人、复旦占2人,其它三位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期刊网统计的2004年居全国新闻传播学界前12名的学者中,人大占4人、复旦占3人、清华占2人,其它三位学者分别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传媒大学。随着近些年来北大新闻传播学科的飞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设立在综合性大学内的新兴新闻传播学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将在高水平科研方面具有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在交流和就业方面,清华、北大、复旦等新闻学院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中,复旦、清华等学校都已与美国、香港等新闻媒体达成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和交流协议。北大则凭借着与《财经》等杂志合作举办学习班等机会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可能。由于在各新闻单位的校友相对不多,以清华新闻学院为代表的新兴新闻学院们大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甚至由院系出面帮助应届毕业生进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实习或工作。其实,在毕业生出路方面,清华、北大两家早已凭借历史的原因获得了教育部给予的大量的保送研究生名额,据说每年北大新闻传播学院都有数名学生免试保送本校或外校的研究生;而在清华,甚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应届本科生能够保送本院研究生。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选择名校的新闻学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将会拥有得天独厚的校友资源。一位清华新闻传播学院的毕业生曾私下透露,由于清华的毕业生在政界、商界和产业界人脉广泛,而清华毕业生对母校、对校友的感情又特别深,因此作为清华新闻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清华与北大的不同,也体现在各自新闻传播学院的特色上。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建院之时,龚文庠教授对境外记者关于“北大的新闻传播学院有什么特色”的提问,以“最大的特色就是‘北大’二字作答”,不难看出这位教授的自信,也让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真正实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虽然北大新闻学院的师资力量多是“半路出家”,但立志打出一条培养“交叉人才”的新路,其课程设置也显得五花八门、气象万千,突出一个“杂”字。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大多活泼而有创造力,在各地新兴传媒中深受欢迎,有不少还从事广告、营销等相关专业并取得佳绩。而一贯以理性、纯正、精深著称的清华,在建设新闻传播这门实践性学科时,更加注重突出高水平、国际化的导向;由李希光、刘建明、尹鸿、郭镇之等学界、业界高手以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培养要求训练未来的精英记者们,强调学生对事件和新闻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场采访能力的有效把握,甚至以清华和国务院新闻办联合承担的“中央和各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的模式对本科生们进行强化训练,以力争实现清华新闻传播学院提出的“向中央级、国际级主流媒体输送人才”的目标。

  真正让老牌新闻传播学院感受到威胁的是教育部刚刚完成的首次全国一级学科评比排名。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门类下,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和暨南大学分别获得前6名。最近几年,复旦、人大、南大等老牌新闻传播学院的年级第1名纷纷申请到清华新闻传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打乱了以往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排名格局。与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幻相似,新闻传播学院之间的排名也总是复杂多变。或许用不了多久,“建院三年名列全国三甲”的清华新闻传播学院能制造出发展新纪录,而北大新闻传播学院也将在补足师资力量后成为其有力的竞争者和同盟军,向老牌新闻传播学院们发起新的冲击。

标签: 分档 传播学 高等院校 排行 新闻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