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第一名,北洋军阀。源于清末北洋六镇。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影响力扩至南方。1915年12月,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第二名,滇军。源于清末云南新军第十九镇。辛亥革命期间,滇军先后援川入黔进藏,对稳定西南作出了巨大贡献。袁世凯称帝后,护国战争爆发。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第三名,旧桂系。源于清末广西旧巡防队。护国战争期间,旧桂系击败拥袁的济军龙觐光部,并向广东省、湖南省两路出兵,讨伐袁世凯。
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第一名,皖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支,因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并在地方上取得督军团的支持。
第二名,直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支,因该派系首领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其控制的主要地区是富庶的长江流域,并得到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势力仅次于皖系军阀。 1917年7月至1918年9月,第二次府院之争爆发,冯国璋为段祺瑞所迫,辞去副总统一职,返回故里,不久病逝。
第三名,定武军。原清末江南提督张勋部江防营。民国时期,张勋被袁世凯任用,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1915年,张勋改所统武卫前军为定武军(1914年袁世凯曾任命张勋为定武上将军)。为表示对清政府的忠心,在其他部队都已剪去长发的情况下,该部依旧禁止剪发,被称为"辫子军"。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掌握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张勋趁局势混乱,趁机在徐州成立北洋同盟,自任盟主,积极策划清室复辟。
第四名,奉系军阀。原清末奉天旧军,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今辽宁)人而得名。1917年,因奉天实力派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张作霖夺其第二十八师兵权,统一奉省军政。1918年,张于秦皇岛夺取直系购买的日本军械扩充奉军。入关支持皖系“武力统一”。同年年9月,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
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第一名,新直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支,源于北洋第三镇,内有保派(曹),洛派(吴)之分。1919年12月冯国璋病逝,同派系直系曹锟、吴佩孚崛起,于1920年7月直皖战争,联合奉系击败皖系势力,战后与奉系共同取得北京政权。又于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击败奉系,势力达到巅峰。
第二名,奉系军阀。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助直反皖,战后与新直系同掌政权。1921年,张作霖被任为蒙疆经略使,辖热察绥三特区。并进京组织梁士诒内阁。1922年,直奉矛盾激化,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失败而归,张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保安总司令,并开始一系列改革。
第三名,皖系军阀。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新直系和奉系合作,击败皖系军阀,段被迫下台,退出中枢。以浙督卢永祥为首的东南皖系势力成为皖系后期重要军事支柱。
1924年10月至1926年12月
第一名,奉系军阀。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击败新直系,与国民军系共同掌控北京政权。1925年10月,浙奉战争爆发,苏皖奉系势力为东南新直系残余击败,撤离东南。1925年11月,鲁豫战争爆发,奉系张宗昌(鲁)得新直系吴佩孚相助,击败国民二军岳维峻(豫),在共同的利益下,直奉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月,奉系陆大派首领郭松龄反奉,致使奉系势力元气大伤。1926年5月,南口大战爆发,国民军系被迫退往绥远等地,直奉扩大声势,再次掌控北京政权。
第二名,国民军系。由新直系冯玉祥、孙岳部及陕军胡景翼等部组成的松散联盟。该集团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发动政变,致使新直系战败。并通过大肆收编新直系残部,迅速崛起。1925年2月,胡憨战争爆发,国民二军得国民三军相助,击败镇嵩军,占据豫省。1925年11月,鲁豫战争爆发,国民二军战败,派系瓦解。同年奉系郭松龄受冯鼓动,起兵反奉,建立东北国民军,旋即兵败,其残部由魏益三率领加入国民军系,为国民四军。1926年1月,直鲁联军方振武部脱离张宗昌,加入国民军系,为国民五军。1926年5月,南口大战爆发,国民军系各部溃败,主力被迫退往绥远等地。
第三名,五省联军。北洋军阀嫡系分支,由东南五省直系残余及地方武装组成,核心为北洋第二镇。在浙奉战争中,击败奉系,统治范围扩张至东南五省,与奉系张作霖、新直系吴佩孚三分北洋。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五省联军遭重创,被迫依附于奉系。
第四名,新直系军阀。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势力日益向东南扩张,直接威胁到直系利益,使得直系将领们不得不谋求联防自保。赣督方本仁首先发起湘鄂赣三省联防。湘督赵恒惕开始对此不感兴趣,正在岳州居住的吴佩孚乘机鼓动赵恒惕,“我们何不来个湘鄂川黔四省联防呢?”赵恒惕觉得这主张不错,就答应了。很快,湘鄂川黔四省联防组成,公推吴佩孚为盟主。不久,豫、陕、晋亦加入,四省联防扩大到七省联防,吴佩孚的声威一下猛增。浙督孙传芳,原曾联奉自保,此时也乘势而起,组织了苏浙闽赣皖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并用这五省联军与吴佩孚的七省联防合流,推吴为盟主。1925年10月,吴佩孚在武汉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并发表通电,决心“再与天下群雄共角逐”。
第五名,直鲁联军。为了共同对付国民军系,盘踞直隶的李景林和盘踞山东的张宗昌于1925年12月将所部联合,改称“直鲁联军”。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张作霖追究李景林和郭松龄的暧昧关系,派张学良将李景林军缴械改编,委褚玉璞为直隶督办。从1926年6月,直、鲁联军就专指张、褚的军队。
1926年12月至1928年12月
第一名,奉系军阀。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1928年4月,二次北伐爆发,奉系被迫退回东北,张在撤退途中为日军击毙,其子张学良即位,后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易帜,派系蜕变为国民党东北军。
第二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源于国民党直属部队。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1928年1月,蒋介石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三名,国民党西北军。以国民一军为主发展而来。1926年8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并于9月17日在五原誓师,重组国民革命军联军,接受国民党领导。1927年5月,冯部出兵潼关,参加北伐。部队一度扩至40万。
第四名,国民党晋绥军。源于清末山西新军第85标、第86标。在北洋时期稳步发展,借北伐、二次北伐战争占据华北地区。
第五名,国民党新桂系。源于旧桂系护国六军(李宗仁等)及模范团(黄绍竑、白崇禧等)。1927年8月,新桂系成功通过逼迫蒋介石下野,达成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流,史称“宁汉合流”。随后,第七军又在龙潭战役中击败来犯的孙传芳部队。9月,新桂系与唐生智为争夺政治权力爆发了“李唐之战”,又称“宁汉战争”。唐生智被击败,其部队被新桂系改编。新桂系势力从广西扩展到两湖,并且由于与粤系首领李济深的联合,使得新桂系势力还进入广东。
第六名,国民党唐派湘军。原赵派湘军第四师,武汉国民政府重要军事支柱。1927年,在蒋介石叛变革命、武汉国民政府“分共”之后,身任武汉国民政府第4集团军总司令等要职的唐生智仍坚持反蒋立场,积极主张讨伐蒋介石。8月唐率部东征,令第4集团军夹长江东进讨蒋。第8军和第36军沿长江南岸,35军和第1师沿长江北岸,进至芜湖、合肥、蚌埠一线。逼蒋于8月12日在上海通电下野。
1928年12月至1930年10月
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
第二名,国民党西北军。1929年北伐成功后,由于裁军问题,冯玉祥与蒋介石产生了矛盾,导致蒋冯战争,但由于阎锡山软禁冯玉祥和韩复榘、石友三改投蒋介石,西北军很快失败。1930年,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起兵反蒋,发动中原大战。但因为阎锡山的“晋军”支援不利和张学良入关调停,冯玉祥最终兵败下野。西北军被蒋介石解散收编。
第三名,国民党东北军。由北洋奉系军阀易帜而来。1929年,奉军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约30万人,由张学良统辖。
1930年10月至1937年7月
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
第二名,国民党东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东北军支持蒋中正,战后控制华北地区,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第三名,国民党陈济棠派粤军。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李济深被蒋扣押后,陈选择拥护中央,并开始统治广东。后借胡(汉民)蒋(中正)交恶,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粤方)中坚力量。1936年,与新桂系联合反蒋失败,部队被改编。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
第二名,国民党新桂系。
第三名,滇军。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
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
第二名,国民党新桂系。
第三名,国民党晋绥军。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