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安徽,你将被谁抛弃?

erjian 85 0

安徽,一个人杰地灵、名山秀水的地名;安徽,一个深深打上贫穷、落后烙印的代名词;安徽,一个让人沉重而又让人心痛的地方.

   公元1667年,清康熙6年,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清政府以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取名为安徽省。

   公元194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合肥。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省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辖17个市、5个县级市、56个县,人口6516万。

   长江、淮河两条黄金水道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

   安徽省境内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公元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从江淮大地率先开始了。

   斗转星移,日月穿梭,转眼间改革开放了将近三十年了,安徽的经济发展如何了呢?与安徽邻近的江苏浙江的经济又是怎样的呢?中部六省的经济比较又是怎样的呢?

   请看下面数据:

   2006年苏浙皖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GDP比较

   省份 GDP(元) 人口数量(人) 人均GDP(元)

   江苏 21548亿 7474.5万 28828.68

   浙江 15648.93亿 4898万 31949.63

   安徽 6141.9亿 6516万 9425.87

   以上数据表明:江苏省国民生产总值是安徽省的3.51倍,人均GDP是安徽省的3.06倍;

   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是安徽省的2.55倍,人均GDP是安徽省的3.39倍;

   安徽省能源资源比江浙两省多,但是看到上面沉重的数字,安徽跟江苏浙江比起来差距如此之大!

   2006年,江苏省苏州市国民生产总值是4820亿元,相当于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的78.5%,而人口还不到安徽省的十分之一,面积只占安徽省的6%;也许过不了几年,光苏州市一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安徽整个省的GDP。

   2006年中部六省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GDP比较

   省份 GDP(元) 人口数量(人) 人均GDP(元)

   河南 12464.09亿 9768万 12760.12

   湖北 7497亿 6031万 12430.77

   湖南 7493.17亿 6732.1万 11130.51

   安徽 6141.9亿 6516万 9425.87

   江西 4619亿 4311.2万 10713.95

   山西 4147亿 3355.21万 12359.88

   以上数据分析: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在中部六省排行第四位,但是人均GDP却是倒数第一。

   安徽跟中部其它五省比较,为何安徽还是那么贫穷呢?安徽虽然没有苏浙沪那样靠近海边,却是最靠近中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有这样优势的地理环境,为何还是那样落后呢?

   山西、河南、湖南是典型的内陆省份,没有像安徽那样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最接近和最直接受长三角经济区辐射,也没有像安徽那样境内有两条黄金水道(长江、淮河),但是他们的人均GDP都超过安徽省,也只有安徽是最穷困的,这是令每一个安徽人深思及反省的问题!

   2006年苏浙皖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GDP比较

   省会城市 GDP(元) 人口数量(人) 人均GDP(元)

   杭州市 3440.99亿 750万 45879.87

   南京市 2780亿 647万 42967.54

   武汉市 2590亿 858万 30186.48

   郑州市 2001.5亿 716万 27953.92

   长沙市 1791亿 638.9万 28032.56

   南昌市 1185亿 450万 26333.33

   合肥市 1073.86亿 462.73万 23207.05

   太原市 1013.38亿 342.6万 29579.10

   在苏浙皖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中,合肥排在倒数第2位,人均GDP还是倒数第1位。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是第15位,人均GDP在全国31个省市却排名第26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占全国5%的人口只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的2.93%,这一系列数字让我们每一个安徽人心里悲痛,改革开放发源地的安徽为何还是那么穷?穷的一系列数据让人无法再想像改革开放都三十年了,这三十年都发展些什么了?是碌碌无为吗?还是无所事事吗?

   几千年来,安徽不仅产生出老子、庄子、管仲、曹操、华佗这样名流千古的道德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著名医学家;还产生出如包公,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胡适等这样历史名人;更有如“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代表的历史徽商,曾经在明清时期创造出“无徽不成镇”达三百年之久的徽州商人;最杰出的是皖南出了两代国家领导人。

   作为华东六省一市一份子的安徽现在为何还是这么贫困呢?改革开放都三十年了,你的经济发展为何还是如此缓慢呢?在最接近中国最富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区,你为何还有一二十个国家级贫困县?在中国经济百强县中,你为何连一个县的名额都没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时代,你为何还是如此裹足不前呢?

   1990年,当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后,上海市就提出开发的总战略:“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显而易见,开发浦东不只是为了浦东,也不只是为了上海,而是我国在经历了前十年改革开放之后,进入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说到底,开发浦东是为了全国新一轮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对此曾有精确的论述,他在1991年就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到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1992年,他再次强调:上海开发了,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浦东开发后不久,江苏就向全省提出了上海开发浦东,江苏以什么样的实力和姿态进入21世纪的课题,迅速制定发展外向型经济规划。原来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的江苏,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轨道。

   浙江要求全省人民认识开发浦东的重要性,提出加快建设沪杭高速公路,尽快使浙江的开发区与浦东连结。

   重庆和武汉意识上海浦东开发对沿长江流域的重要性,先后提出呼应上海浦东开发。

   面对江苏浙江两省全力对接浦东开发和其他省市意识到沿长江流域的重要性,此时的安徽沿江流域却是沉默的旁观者,十多年的发展大好时机白白的浪费了!

   安徽过去几十年在构造所谓的“合肥经济圈”和“沿淮经济带”。正因为经济发展战略上的画地为牢和固步自封,致使沿长江流域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关键起步阶段八十年代成为决策上的空白,沿江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远远赶不上同一流域的苏南地区。马鞍山和铜陵有所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是资源性城市,芜湖在近些年靠者毗邻“长三角”地区位优势才有了较大的发展。面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毗邻的“苏南模式”和九十年代的浦东开发和“浙江模式”,相邻的皖江流域却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

   皖江是安徽的“龙脉”,皖江不仅基础好,而且开放性高,发展空间广大。而且沿江的任何一个省份都是以沿江经济带为主:江苏的苏南;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宜昌;江西九江;重庆等等——哪个不是围绕着长江做文章!综观长江流域,江苏的沿江早已形成一个苏锡常城市带;湖北武汉、枝城、黄石发展迅猛;江西的九江;重庆也是日新月异。长江上惟独安徽段经济却大面积塌陷,即使以发展最好的芜湖而论,长江大桥于20世纪90年代末才得以建设,大大落后于九江长江大桥的建设。上个世纪,皖江流域的经济建设几近空白,长江的黄金水道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皖江不富,安徽何以腾飞?合肥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如果一味为经济龙头而投资,其效益比是非常差的,应在适宜发展经济的皖江沿岸重点投资发展。省会不一定是经济中心,这在全国很多省份已经有先例了!

   安徽多年来制定的发展规划上,合肥一直被确定为发展中心。

   以2000年为例,安徽提出了打造“一线两点”的大合肥都市圈,形成以合肥、黄山为南北轴,沿江城市为东西轴的城市群,作为引领全省经济加速发展的龙头。这个城市群包括合肥、黄山、安庆、巢湖、芜湖等10座城市。在这一规划中,合肥谋求的地位是成为安徽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教中心。

   2002年,合肥提出打造“合肥—芜湖—安庆城市带”,即以合肥、芜湖、安庆为中心,以皖北、皖南为经济后盾,发展“合芜安”3小时都市经济圈。

   2003年,合肥撇开安庆,提出打造“合肥—芜湖都市圈”。

   2003年,合肥市首次提出了“合肥经济圈”概念,主要内容是以合肥为中心,与周边蚌埠、滁州、巢湖、芜湖等城市分工合作,发展经济圈,逐步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融合。

   2004年年末,合肥再提出“9+1”城市圈发展战略。即以合肥为中心,建立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淮南、六安、巢湖、滁州、池州1~2小时经济圈。

   但是多次设想、多个规划,左右摇摆不定的做法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全部无疾而终。综观中国其他省份,没有哪一个省份像安徽这样如此“史无前例”的翻来覆去打造所谓以合肥为中心的“都市经济圈”,其结果最终一一夭折。

   一代伟人毛 说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勃海湾经济区、西部大开发、东北复兴等都在飞速的发展。也许处在东西部交汇尴尬定位的安徽感到不能再这样等待和反复下去了,于是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向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体制机制东接,产业东联,市场东扩,实现与苏浙沪无缝对接,做苏浙沪产业转移基地,为苏浙沪大工业配套加工制造业基地。

   2006年安徽省推出了东向接驳长三角,八百里沿江城市群,成员市:8个。由长江沿岸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宣城、池州、滁州8市组成。 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的40.3%;人口2120.3万,占全省的32.5%;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2254.5亿元,占全省的41.9%。相比于中部其它五省提出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工业走廊、大太原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易直接受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辐射,争议徘徊多年来才定位的皖江城市带,似乎姗姗来迟了些?

   2007年3月,湖南省在京参加“两会”代表提出长株潭申报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由此被称为向国家申请“浦东特权”;武汉城市圈、中原经济圈努力要做中部崛起的领头羊;面对其他省份经济圈纷纷向中央申请优惠倾斜政策和出现咄咄逼人的激烈竞争;安徽,现在又要搞合肥城市群、沿江城市群、蚌埠-淮南城市群三足鼎立的形势,对于安徽这样贫穷大省有那么多的财力、人力、物力同时搞三大城市群吗?安徽经济发展的重心到底定位在哪里?

   沿江城市群因毗邻长三角是最适宜先发展的,然而安徽省决策层同时上马建设三大城市群,这样三驾并驱、齐头并进、狐疑不定的做法是否能达到预期发展的效果吗?

   南京现在把沿江城市群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巢湖划为“南京都市经济圈”;徐州把蚌埠-淮南城市群的淮北、宿州划为“徐州经济都市圈”;杭州则把黄山划为“杭州经济都市圈”;在安徽的经济版图上,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城市群,在中国15个城市群竞争力排名倒数第一位,她本身所辖的几个县依然贫穷,长丰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对于合肥城市群的六安、巢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及辐射力;在福布斯发布的2006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榜中合肥只排到第53位,比芜湖排名第38位还落后15个名次。沿淮城市群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国土面积占全省28%,人口占全省44.2%。沿淮城市群特别是所辖广大乡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安徽经济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过去几十年以合肥为中心,以淮河为重点、希图以皖北经济发展带动皖南,可结果呢?跟苏南同处在长江南岸的皖南却依然发展缓慢,几十年错误及现在仍然继续定位的重北轻南发展所导致的恶果依然是这个农业大省的经济一直徘徊不前,曾在历史上商业灿烂一时的皖江流域却寂寞无闻了,面对武汉城市圈的挤压,沿江城市群和蚌埠-淮南城市群被“南京都市经济圈”和“徐州经济都市圈”所“瓜分”和“边缘化”,呈现出“四分五裂”的态式,合肥城市群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地,安徽未来的出路又将何去何从呢?

   从安徽省地图上看,最接近长三角最发达中心城市的是宣城市,其次是滁州、马鞍山、芜湖、黄山;以宣城市所辖的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绩溪县跟江苏南京高淳、常州溧阳、无锡宜兴、浙江湖州长兴、杭州安吉接壤,所距离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嘉兴、湖州100-300公里范围内,车程不过1-3小时。改革开放初期,皖南郎溪、广德、宁国、绩溪与所接壤的江苏高淳、溧阳、宜兴、浙江长兴、安吉经济差距并不是很大。

   2006年,绩溪县GDP17.87亿、郎溪县GDP27亿、广德县GDP50亿、宁国市GDP68亿;江苏高淳县GDP约100亿、溧阳市GDP218亿、宜兴市GDP428亿、浙江长兴县GDP162.6亿、安吉县104.62亿;作为安徽省经济十强县的宁国市、广德县跟江浙两省接壤的县域经济相比,只是因为省份行政区域的差别,经济相差悬殊竟是天壤之别!

   2006年,宣城市GDP288.1亿、芜湖市GDP480亿、马鞍山GDP415亿、滁州GDP375亿、黄山187.5亿,最接近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安徽5个城市GDP总量加起来不过1745.6亿;与接壤的江浙两省城市比较,是杭州GDP3440.99亿的50.7%;是无锡GDP3300亿的52.9%;是南京GDP2780亿的62.8%;比常州GDP1560亿多185.6亿;是浙江湖州760.89亿的2.29倍;跟皖南郎溪、广德交界的江苏宜兴这个县级市GDP达到428亿,超出马鞍山、滁州、宣城、黄山等城市。

   大量的数据表明,安徽已经远远落后于苏浙沪及其他近邻的省份。现在长三角很多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如建设高速公路、打造快速铁路,都是亲力合作,紧密联系,密切配合;面对落后及办事效率低下的兄弟省---安徽,他们似乎都不屑于与安徽合作,更不愿意提。面对中国最发达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长三角,作为江浙近邻的安徽,是多么急切的想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但苏浙沪始终是对安徽紧关着大门。

   长三角经济区现在自身矿产资源、能源、基础工业等已十分匮乏,近几年出现了地荒、电荒等情况,苏浙沪纷纷来找安徽合作,看中的是安徽低廉的能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长三角现在需要更多的是土地资源,扩容已刻不容缓,面对安徽省内有些城市纷纷提出加入长三角经济区,但是长三角这个富人俱乐部始终把贫穷的安徽排斥在外。

   过去的宁杭高速公路及目前要开工的宁杭(南京至杭州)城际铁路,也是要绕道到句容、溧阳、宜兴到达浙江长兴、湖州至杭州。如果从地图上分析,这条铁路从南京高淳到安徽郎溪、广德进入浙江安吉至杭州,这样似乎距离会更缩短些,而且更能给皖南带来更大的经济发展机遇,只是安徽省里决策层有没有过此设想和规划?或者江浙两省宁愿建铁路绕个弧形也不愿意与安徽合作吧?

   2007年3月,山东省在京参加“两会”代表提出把泰山列为“国山”的议案,面对山东此举,作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傲视天下群山的安徽黄山又该怎么办呢?古人语“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黄山和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软环境方面如宣传及服务配套意识做的是否如意呢?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山市黟县西递、宏村古村落,连黄山本地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宣传的力度远远不够。

   中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了3个,但至今没有人去保护和包装这些品牌;作为中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安徽郎溪县,至今没有创造出国内知名品牌;“美菱”、“荣事达”、“扬子”都曾声名鹤起,但现在早被其他家电品牌超越;明光酒、古井贡、口子酒等历史名酒虽在开发,但还是没能成为大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不够大;皮薄多汁、酥脆甘甜的“砀山梨”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已走向了末路。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似乎在绿色食品开发方面没有品牌创新意识。唯有令安徽人自豪的是,芜湖奇瑞汽车这一民族品牌占据国内市场并出口到国外。

   进入新的世纪来,安徽省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招商引资活动,每个市、每个县、每个乡镇、甚至每个村都以招商引资为指标、为任务、为政绩。为了吸引外地客商来投资,你争我抢,遍地开花到处都在搞工业区,低价卖土地,缺少规划和定位,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而那些以土地为生、年龄偏大、又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只能拿到些可怜的土地补偿费,失去土地后的农民若干年后,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中国最朴实善良、最勤劳、最苦的是农民。一旦国家需要什么,他们都是无私的奉献着。国家照顾体贴关怀农民,取消了农业税,但是农民们还是高兴不起来,反而更加忧愁,农业税虽然免除了,但是农业上所需要的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成倍的上涨,这样相比较,农民还是赚不到钱。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农民的日子就过的好些,一旦遇上旱灾水旱虫灾疾病等天灾人祸,农民的日子还是苦还是穷。在歌颂太平盛世的表面繁华现象里, 只有生活在底层的人更能了解真实情况,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导致“三农问题”及“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的“新三座大山”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安徽广大农村,因为贫困,很多孩子仅仅读了初中毕业就和青壮年男女们外出打工了,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扛上了生活的重担。萧条的农村,有无数个留守儿童和老人,他(她)们稚嫩而又发黄和布满皱纹沧桑的脸孔、凌乱的头发、淳朴而又暗淡的眼神,守护着家门。

   在安徽境内的很多县城,横直不过几条街,甚至连发达地区有些行政村的建设规模都比不,工厂也没有多少家,但有些政府官员们电视开会大讲特讲形势是如何如何大好,招商引资是多少多少,GDP增长是多少多少,也许习惯了玩弄数字游戏作为向上升迁的政绩吧?

   安徽推出乡镇合并、村村合并、精简政府官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及减少开支。这对于一个不发达的地区早就应该实行的举措了,但是结果呢?乡镇合并了、村村也合并了。乡镇少了、行政村也少了。但是政府的官员并没减少多少,办事效率也没提高多少,有些政府部门对老百姓来说依然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形象,深入灵魂深处的官本位思想依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明言,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可在安徽,有多少人特别是领导者能做到这一点呢?地方官员任人唯亲、重用溜须拍马、曲逢迎合的人。正是因为这种体制机制存在等原因造成省内大量优秀人才流失于发达地区,没有了大量优秀人才,我们还能拿什么去发展、去竞争? 就连史玉柱为现代徽商代表走出去的安徽人士,也没听说过他为安徽老家做出过什么重大产业投资。

   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但是连马兰这样优秀的黄梅戏演员都容纳不下,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在昆剧越剧大力提出复兴的时候,安徽黄梅戏没有了像马兰这样的领头军又将会是什么样的境地呢?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任何地方发展经济所具备的前提。如今安徽提出大力融入长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全面接轨的口号,那么公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发展经济所必备的条件。那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从江苏浙江进入安徽境内的公路,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公路,那公路不但变的瘦了,而且有些路段坑坑洼洼,路边种植的树木没人管理,歪歪斜斜、黄的黄、瘦的瘦、死的死,连条像样美观的公路绿化带都瘳瘳无几。有些官员们抱着“肥水不留外人田”的古怪思想,任何工程只请省内的来做,就算省外资质优良的工程队来援助,他们不知出于什么阴暗心理还是什么行政区域的面子思想作祟,拒之门外。修路的专用资金经过层层盘剥, 真正能用于到建设公路的资金又能有多少呢?结果修好的路没多久就坏了,又开始重复而又反复的修路循环中。

   地方官员连公路都不愿意花力气修好,还谈什么大力招商引资呢?那些写在墙上、挂在招牌上的“大力融入长三角,全面接轨长三角”的标语岂不成了一句空话了吗?

  面对苏浙沪建好的四通八达密如蛛网的高质量的高速公路网,而安徽境内为数不多的高速公路,虽说已有1300公里,其中又有多少是高质量的高速公路呢?当听到振奋人心计划立项多少条高速公路,其实如同纸上谈兵般按兵不动,如安徽绩溪至江苏扬州高速公路,早在2005年就立项了,但是直到现在,安徽段也没有听说到要开工的消息。有些地方宣传造势农村“村村通”公路建设的如何如何,其实是迎合上级来检查的修好几条路的形象工程而已,绝大多数农村依然是泥土路。

   很多官员还停留在“等、靠、要”的思想上,不是想着自己怎么通过努力去发展,而是在等国家的“扶贫”款。其结果等来了“扶贫款”最终流向又到哪里去了呢

  每一位来安徽任职的领导干部们,或者外省调来的,也许是来工作几年或调走或升迁了。至今还没有听说过哪位干部真正为安徽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而能让安徽的老百姓记住他们的名字?也许廉洁、正直、有能力的领导干部大有人在,也许在外省工作雷厉风行、办事卓有成效的人,可能到了安徽那种官场氛围久而久之,就变的随波逐流了。

   古人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者,应造福地方,当留芳千古;“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署”;为官贪污腐败者,则身败名裂,为人民所唾弃。

   几度进藏任职的人民好干部-山东孔繁森;

   带领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原江阴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

   任职江苏省最穷的县-原沭阳县县委书记仇和,运用铁腕政策把一个贫困的沭阳县治理的井井有条,政通人和,城市美观,经济发展快速,漂亮的公路建设的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苏南。

   原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开创了中国舆论监督政府,威权政治,清官政治,人治政治。当他调职离开长治的时候,人民群众夹道欢送他,他以他独特治理长治的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与尊重。

   勤政为民,鞠躬尽瘁,领导干部的楷模-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

   综观其他省份能出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安徽为什么出现不了让人民称道的好干部?因工作在苏浙沪出差接触到众多的企业家们,他们用轻蔑的语气说安徽不但经济落后,而且是出贪官的故乡,面对世人的诘问,我们心痛无言又无语!

   如安徽省原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其1990年至2005年春节,王昭耀在先后担任阜阳地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省委常委、副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44人或单位给予的财物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704万余元;另有810万余元的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原副省长王怀忠,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人民币275万元,非法收受他人人民币230万元、澳币1万元,共计折合人民币517.1万元;王怀忠对价值人民币480.58万余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其在阜阳任职所建的 阜阳机场从1995年动工到1998年完成,阜阳机场耗资从预计的6000万追加到3.2亿元。结果怎样呢?2002年阜阳机场旅客吞吐量一共为920人次,每条航线的年度财政补贴高达400万元,加上190多名员工的工资和庞大的运转、折旧费用,徒有其表的“大机场”成了地方财政的沉重包袱。

   原副省长何闽旭,在任浙江省丽水地委副书记、书记,安徽省池州地(市)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期间,利用职权为他人在土地出让、承揽工程、减免税费、职务提升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索要、收受他人钱物折合人民币数百万元;在处理安徽池州“6#8226;26”事件中严重渎职。

   原阜阳市市长肖作新,其与周继美共同贪污人民币116.37万元,港币5万元,金手镯一只;肖作新单独受贿人民币14879.5元,美元2000元;周继美贪污公款431.22万元,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获利103.99万元;肖作新、周继美另有人民币1223.26万元,美元12243元,港币83880元不能说明来源。

   安徽省18个县委书记前仆后继卖官受贿,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几乎成了国人眼中认为安徽是贪官腐败的"重灾区"和温床滋生地。

   更令人震惊的是原宣城市市委副书记杨枫不但用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MBA知识用来管理情妇,而且与其姐夫王昭耀共享情妇。此人在宣城任职期间,从没听说过他为当地的老百姓造过什么福,但他却开创了第一个中国领导干部用MBA管理情妇的特大新闻。

   (画外音:1945年,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面对生机勃勃的延安,对毛泽东说:"我生60多年,耳闻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于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同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然环境渐渐好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安徽已经够穷了,够苦了。但这些疯狂贪婪的官员们把一个本来就十分落后的安徽经济搞的更加雪上加霜,贫上加贫,把本来已灰色的天空搞的更加阴暗,贪官们一系列可耻行为遭国人所耻笑,为世人所唾弃。每一个因为家乡贫穷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在外打工漂泊的游子们,听到世人议论安徽各种的不幸,犹如万箭穿心,心如刀绞。

   前仆后继的贪官们腐败接连拉下马,贫瘠的安徽又出现一系列“不和谐”事件又让国人议论安徽到底是陷入了什么怪圈循环率???

   2004年2月,安徽阜阳政协副 张西德状告《中国农民调查》事件,翻开这本沉重二十万字的《中国农民调查》这本书,描写安徽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欺下瞒上、弄虚作假、打死人等一系列黑暗丑恶事件。每一个人看过这本书的人,怎么能相信在社会主义下的天空下竟然有如此黑暗的事件存在?让人们无比痛恨、愤怒、天理难容。

   2004年3月,阜阳市临泉县一个六个月大的小孩嘴唇青紫、头脸胖大、四肢细短,比例明显失调,成了畸形的“大头娃娃”。自此引发了震惊海内外的“大头娃娃”事件,后据调查,这起事件的元凶是一种阜阳当地生产的伪劣婴儿奶粉,此种奶粉造成的严重恶劣后果导致众多儿童死亡。

   2004年7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之称的安徽郎溪县十字铺茶场被央视媒体报道曝光的“毒茶叶”事件,那些昧着良心的不法茶叶商们竟然给茶叶使用甲胺磷、甲基1605等高毒高残留农药,这些使用过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茶叶让人喝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不良的黑心商人们从来没想过为这个“中国绿茶之乡”创造出过品牌,却做着如此卑劣的事件来,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时间省内外到处封杀安徽郎溪“毒茶叶”,严重恶劣的影响使的这块中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濒临危机。

   可如今,十字铺又是大力在搞工业区,也许过不了几年,工厂大量增多了,生态环境被破坏了,茶叶品质被污染了,那么这块“中国绿茶之乡”的招牌还会存在吗?

   2005年6月,安徽池州 “6#8226;26”严重群体性暴力事件。一辆挂着外地牌照的丰田轿车将一行人刘亮挂伤,双方发生争执,在少数不法分子的煽动下,打砸抢烧,造成多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受伤,4辆车被毁,九华路派出所门窗被砸,一超市被抢。事件引发了大量群众围观。

   2006年6月,拥有全国最大医药集散地的阜阳再次爆出特大制贩假药的新闻。造假品种达30多个,上海、浙江、天津、山东等国内近20家知名企业及国外数家企业深受其害,尤其是全国畅销品牌如21金维他、前列康等,成了造假者的主要仿冒对象。媒体近乎集束式报道的这些新闻,让阜阳始终处于全国公众的审视之下。

   2006年7月,安徽华源“问题药”致使多人死亡,又把安徽的负面新闻置到风口浪尖上。

   可怜的安徽,落后的安徽,前仆后继的贪污腐败事件及一系列“不和谐”的负面新闻事件,搞的全省上下乌烟瘴气,声名狼籍,让世人所鄙视,遭国人所笑料。让每个安徽人感到是无比的痛心,无比的悲哀。在全球一体化,中国大发展的21世纪,层出不穷的事件让这个泱泱农业大省还谈什么发展呢?难道还是越穷越出现腐败及“不和谐”事件任其无休止发生下去吗?

   很多总部设在上海的集团公司发展计划,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北上山东、河南和西部发展。唯独把长三角的近邻安徽摒除在外,是否因为安徽太多糟糕的负面新闻而让他们如此望而却步呢?

[随笔]安徽,你将被谁抛弃?

   浙江提出2010年全面达到小康社会;江苏提出2019年全面达到小康社会;那么安徽,您将提出何时能全面达到小康社会呢?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东北复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全力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里,安徽,你还能沉睡吗?面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为何不能主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四处出击联姻、彻底改变安徽负面形象而杀出一条血路来?

   在发达地区高歌太平盛世,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里,曾经最先开创改革开放的安徽却仍然还在贫困、温饱的基础线上挣扎、徘徊。难道这个曾经创造辉煌灿烂徽商历史的泱泱大省一蹶不振吗?难道每一个有良心、有责任的地方父母官们,面对周边兄弟省市高速发展还能如此缓慢前行吗?面对因贫困而背井离乡的人民四处流浪寻找生计而麻木不仁吗?

   官员们不为老百姓着想,不想着发展经济,而是想着如何升官发财,让每一个安徽人的心里很沉痛!为官的不廉洁不替百姓着想,这如何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安徽百姓不缺乏勤劳与创造的精神,大包干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但是在这个现实中勤劳已经不能致富,有无数的肮脏的手在索要在攫取在掠夺;让人如何相信政府官员们能带领人民群众致富?不建立好有效预防遏制腐败的机制?怎么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在贪官污吏们肆意挥霍着百姓的血汗钱时,在发达地区分享改革开放以来丰厚的蛋糕、举杯相庆时,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和关注那些因贫困而倾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男女们,萧条的农村有无数个留守儿童和老人们,他(她)们稚嫩而又发黄和沧桑的脸孔、凌乱的头发、淳朴而又暗淡的眼神,倚着门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急切的盼望着他(她)们的父母和子女能早点回家团圆!

   安徽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大别山地区,依然处在十分贫困的基础线上徘徊;中央似乎对于这个农业大省并没太多的重视及投入,而这个农业大省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支持着发达地区的建设;在改革开放过去的近三十年中,中央政府对于经济特区与东南沿海城市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及东北复兴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倾斜与支持和扶持;而对于安徽中部这个省份似乎被遗忘了,一系列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倾斜和支持与扶持都享受不到,只能眼睁睁看到发达地区高速发展而自己停滞不前,但是这个被遗弃的孩子自己贫穷却还在继续一系列被国人关注的内耗负面新闻事件! 为安徽发展的呐喊、呼吁声音在哪里? 安徽的明天在哪里? 安徽的希望又在哪里?

   孔子曰:“知耻而后勇”;毛 说过:“穷则思变”;邓小平多次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胡锦涛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已经给安徽发展指明了的道路,可安徽为何还是让人失望呢?

   改革开放都三十年了,安徽你还能如此等待什么吗?

   改革开放都三十年了,安徽你还能如此内耗下去吗?

   改革开放都三十年了,安徽你还能如此缓慢前行吗?

   安徽何时才能出现吏治清明、体制机制彻底改革、思想观念彻底解放的时代呢?

   安徽何时才能再现曾经创造长达三百年之久的辉煌灿烂历史的徽商时代呢?

   安徽何时才能出现创造经济奇迹的强有力领导干部带领全省人民步入小康社会呢?

   落后意味着贫穷;落后意味着耻辱;落后意味着悲哀;

   安徽,你被谁抛弃......???

  (笔者自序:打工十年来,足迹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在这十年中,发达地区对安徽落后的歧视让吾等心如刀绞,也是每一个在外拼搏的安徽人心中的痛,面对发达地区的太平盛世和安徽家乡贫穷的鲜明对比,谨以此文呐喊、呼吁安徽全省上下。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呐喊,是因国人尚在沉睡麻木中;只有深刻解剖自己,正视自己,我们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anhui210000@126.com皖江流泪

标签: 安徽 抛弃 随笔 转载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