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行:我们今天为九龙山做了什么?

erjian 58 0

     我知道的浙江乍浦

   (一)我们今天为九龙山做了什么?

   前几天,去乍浦九龙山转了转,发现这乍浦的九龙山太好了,这乍浦九龙山的海也太好了,应该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可惜,这山有了个九龙山公墓后,风景里带着点黑色的凄凉,如果真的高高兴兴来乍浦九龙山旅游,看到这满山的墓碑,游客心里一定很扫兴。

   其实,乍浦原来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好地方,这里位于杭州湾北岸,南临大海,北连平原;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时期,乍浦便已开辟成港,“帆樯林立,商贾云集”是那个时候的真实写照。国内的瓷器、金银等经这里运往国外,国外的丁香、玛瑙等也源源不断地送来中国。乍浦港口延至清代,愈发呈现出一种兴旺发达的贸易景象。1917年,孙中山在他撰写的《建国方略》中曾提出过在乍浦一带开辟“东方大港”的设想。虽然这个设想,在那个时代终究没有附诸实践。因为从鸦片战争一开始,乍浦就不得安宁了。有史料记载,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乍浦发生了抗击英军入侵的战役,当时,英军派出了7艘军舰,数十艘运输船只以及数千士兵,气势汹汹地从定海直扑乍浦,数千英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分两路向乍浦发动进攻。一路在观山下登岸,强攻乍浦南端的清军驻地;一路从天后宫直扑乍浦城。而清军驻守将士不但人数少,武器装备也差,每十个清兵才拥有一支火绳枪,居多的是长矛、大刀和弓箭。乍浦军民的顽强抗击,使侵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2500名英兵葬身乍浦。

   那天,我站在乍浦九龙山公墓的最高处放眼望去,海面辽远,九龙诸峰,树木葱郁,鸟儿欢叫,一派和谐安宁景象。海风浩浩荡荡地吹来,把山上的松树吹得一片喧哗。耳廓里灌满呜呜的声响。听着听着,我心中猛地一热:这呜呜声莫不是当年那些抗击英军入侵的英魂们发出的声音?是在诉说落后就要挨打。如今,乍浦己建起了东方大港的乍浦港,也建成了乍浦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集观光、旅游、渡假、避暑、休闲、疗养、海浴、森林浴及融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滨森林公园。我突然想到,乍浦这山、这海、这森林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也是前人留给我们后人的财富,如果不是我们的前人用一种努力在维护着属于我们的家产,那还会有现在这样的美景么,而我们这些后来人今天对乍浦这山、这海、这森林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是不是为保护和发展这山、这海、这森林的山魂海魄尽到了责任呢,真的,乍浦如果没有那些山魂,没有那些海魄,没有那些森林之魂魄,那就没有活力。今后,我们又该为后人留下一点什么呢?

  (二):黄八妹落叶归根九龙山

   那天在乍浦九龙山公墓,看见了黄八妹与丈夫谢友生合葬墓,因为过去一直听前辈们说起过黄八妹与谢友生的事, 1990年,我在编辑广播新闻稿时,收到过谢友生的儿子为黄八妹与谢友生移灵故土的稿件,这次看见了黄八妹与丈夫谢友生合葬墓后,我又想起了曾经听到和看到过的黄八妹的一些历史材料。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黄八妹与谢友生一直是作为反面人物成为平湖人的话题,说她们是土匪部队,说黄八妹是双抢手,说黄八妹拜了许多姐妹,收了许多干女儿,但有一点也是肯定的,黄八妹也打过日本鬼子。而真正还黄八妹历史本来面目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现在我们所了解的真实黄八妹是这样的。黄八妹也叫黄百器,乳名八妹,原名翠云,原籍江苏金山县扶行埭(现在属于上海市金山县)。黄八妹父母共有子女13人,她排行第八,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从小就得父母兄长的宠爱,幼年因家贫而到钱家圩八字桥吴家做童养媳,后解约回娘家,黄八妹为应付生活环境练得一手好枪法。她的左右手能同时发枪,所以人称“双枪黄八妹”,后黄八妹以贩私盐为生。浪迹于金山卫、乍浦一带及太湖周边地区,后来投太湖盐霸李大汉子为门徒,以武装贩运私盐。有一次,遭另一帮私盐贩子抢航道,黄八妹被迫火拼,在寡众悬殊下,幸亏她一轮左右兼施的快枪才反败为胜。“双枪黄八妹”的雅号因此在江湖上崛起,在太湖一带成为响当当的人物。这些和民间传闻相同。

  民国26年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八妹在奉贤乡间收集枪支,组织武装队伍300人左右,打击日伪军。次年,率部俘获日军驻乍浦炮兵队长。是年冬,黄八妹部与平湖谢友胜部游击队合编,在杭、嘉、湖一带流动作战,由国民党军统局江南挺进军委任为特务大队长。此后,黄八妹与谢友生结为夫妻,组成“江南挺进队”。曾活捉日军米三均吉,枪决于新仓镇西首。次年,经过整训后,开赴武康上柏的京杭国道沿线,曾与日军遭遇展开激战,歼灭日寇数十名,黄八妹自己膝部不幸中弹受伤。以后,黄八妹率部三十余名战士,乘日军营地空虚,抄小路偷袭,收复了王江泾。旋回平湖,担任国民兵团自卫大队队长。1942年10月,日军开始清乡,黄八妹带领部队横渡杭州湾,撤至余姚,参与“忠义救国军”活动,被新四军俘获,经教育后释放。回到平湖后,被委任为县自卫大队长,投入抗日反清乡活动。1944年4月,黄八妹部攻克平湖县虎啸桥、全公亭、金丝娘桥等东乡集镇,并收编了驻全公亭的汪伪和平军。是年冬,在一次抗日战役中,俘获日军土田美奈义、曹川岛太郎等数人,黄八妹亲自率部队押解日俘去浙西行署,交与行署贺扬灵主任后,又通过******浙江省党部浙西办事处主任金越光引见,受到美国顾问白雷非赏识。被贺扬灵委任杭州湾护航大队队长,获得一批美式武器装备和无线电台一部。5月更名杭州湾护航总队,黄八妹升为司令。从这些史料看,黄八妹也应该属于抗日将士。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八妹被选为县参议员。1946年秋,黄八妹在乍浦五都元帅庙创办了乍浦镇第二完全小学。次年又在汤山西麓建造了新校舍26间。1948年,黄八妹又创办了私立海风初级中学。同年任“江苏省第三督剿委员会第二督剿组组长”。不久,任“苏浙边区勘乱建国总队平湖县大队副队长”,在平湖、金山一带进行****活动。后由汤恩伯委任为“浙江省绥靖第一团团长”。 1949年4月,黄八妹参加毛森在沪召开的****应变会议,被委任为“东南人民****救国军海北纵队司令”。 1949年5月平湖解放后,黄八妹多次派遣武装潜回大陆,收集情报,并充任国民党“平湖县县长”。1950年大洋山解放时,黄八妹随军退至台湾。任“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总会浙江分会”主任。1955年一江山岛解放后,黄八妹去台湾,定居台北市。经营商业,颇为成功,不再涉足军事。

   黄八妹1982年5月4日病逝于台湾。1990年4月2日移灵故土,与丈夫谢友生合葬于乍浦“九龙山公墓”。这也是落叶归根吧。

  (三)::人造景点“福如东海”与神秘的外蒲山

   那天在乍浦九龙山,我们从一位老乍浦那里听到了关于九龙山的悠久历史,丰富资源,幽静环境,宜人气候及众的景观情况,主要景点景观有天然九龙山海滨浴场、南湾古炮台、龙湫石、天马峰、龟石、仙翁石、叠娘石、无欲泉、海红亭、文涛亭、贞女亭、翠微石掌、油港晨曦、日月并升、中普陀禅院、瑞祥晓钟、野生动物园等等。并了解到了九龙山那独特风格的奇峰怪石,海雾松涛等。在九龙山的南部山麓,由于千万年来受海水的侵蚀和海浪的冲击,还形成了独特的海蚀景观,那里有着无数陡峭如壁的海蚀悬崖,仿佛山坡突然被笔直削去一片,惊涛拍岸,溅起浪花无限。

   九龙山有个人造景点叫“福如东海”,记得几年前,我们电台组织了一次活动就去了“福如东海”景点,这虽然是一个人造景点,但我们发现,这里显然是整个九龙山的最佳观景点。且不说那一高一低相辅相成的二进圆坛主体,也不说雕刻得惟妙惟肖的商界鼻祖范蠡的铜像,单说那足有12米高的取自泓一法师字迹的“福如东海”四字,足让人心起崇敬,能够和大名鼎鼎的泓一法师沾点边,那确实可以增色不少。再四处观望,你会陶醉其中的,向南,茫茫一片大海,浩缈无边,天海相接处,有海鸥在低飞,仿佛那鸟是从海里升起来的。无风时,海面平坦如砥,一旦潮起,海浪头翻江倒海而来,突然间,轰隆声此起彼伏,颇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气势;往北,九龙山错落有致,那些植被里不时地掠起一群群的飞鸟,它们叽啾叫着,箭一般射向天空,然后消逝在群山的怀抱里,动与静,静与动,就这样构成了一种和谐。

   “福如东海”景点的西南,隔开一海沟就是外蒲山,外蒲山是九龙山近海最大的岛屿,面积在110亩左右,海拔42米,森林植被茂盛,自然景色优美秀丽,过去这个小岛还独立地屹立在海中,与人们隔海相望,以前岛上有小普陀禅,人民进香要用海船摆渡,但现在因为有了一条通天吊索桥,它便被人们抱在了怀里。那次我们一行十来人走在通天吊索桥上去外蒲山,通天桥有两根辅栏,中间由无数小木板组成桥面,仿佛横跨银河的天桥一般,踏上通天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抬头,艳阳高照,低首,波涛汹涌;远处,阳光照耀下的海面微波粼粼,近看脚下的海浪,心里真有点慌忧忧,而外蒲山的美在于它的古老,山上一片葱绿,超过250年的树就有近十棵,且长满了许多我们根本叫不出名字来的奇花异草。当然,还有一种独特的竹,当地人唤观音竹,也有叫苦竹的。微风过处,暗香沁鼻,仿佛进入仙境一般。外蒲山在传说中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地,这个传说也表明了它的佛教地位,现在小普陀禅寺已重修完毕,让那些善男信女们赶来进香。在外蒲山,我们还看到了当年建造的碉堡,这应该是当年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  

   九龙山的人造景点 “福如东海”选择了山与海的最佳点,它的好处在于在这里,就像身处山与海之间,一举手就可以触摸到天空,一投足就可以踏进大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而外蒲山架起了与陆地相连的通天桥后,自然古老,仙境一般的外蒲山从此撩起了神秘的面纱,其实,在外蒲山,你单是走一走,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的,那份幽静,那份恬淡,这是滚滚红尘处难以寻觅的。

  :(四):依山傍海的汤山公园

   我每次去乍浦,总要去乍浦新建的汤山公园转转,这里不但是因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山、海、港”特色的景点让我留恋往返,而且也因为我有一位老同事退休后还在那里工作献余热,所以去乍浦那必定要去汤山公园,看看风景,望望老朋友,也算借佛游春两全其美。

   去乍浦汤山公园多了,老朋友介绍汤山的故事也多了,汤山,原名珠山、后来为何叫汤山,传说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出生安徽凤阳,原名朱重八,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与一班乞儿混迹,以乞讨度日。得知舅舅汤员外住乍浦城内后,前往投靠。舅舅想要朱重八与表弟汤和一起读书,如能考取功名,得个一官半职,也可光宗耀祖。怎奈朱重八与乞儿为伍已成习惯,不肯用功读书,整天带着表弟舞枪弄棒,几年下来十八般武艺倒也样样精通。因朱重八身怀功夫,能以一敌十,一帮小哥们整天围着他团团转,自然成了小弟兄们的头头。舅舅汤员外怕重八在城内闯祸闹事,叫他上山放牛。那知道,山上放牛的都是一些穷孩子,他们讲义气。朱重八本来重江湖义气,于是结识了更多穷哥们。有一年,突发海啸,一潮水涨到广陈塘,各地均颗粒无收,饥寒交迫,民不聊生。饥民前来与朱重八商议,与其饿死冻死,不如由他当头揭竿造反。朱元璋公平正义,深得民心,队伍迅猛装大。经过多年征战,收编多路义军,队伍不断扩大。到后来拥有常遇春、汤和等五大虎将,再加上军师刘伯温鼎力相助,义军声势越来越大所向披糜。一路征战,终于推翻了于推翻了元朝,建立起大明王朝。朱元璋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后,免不了按功行赏,大加册封。汤和既是表弟又是幼时好友,为明朝建国立了大功,朱元璋对他特别企重,封为信国公,人称汤国公。朱元璋从小在乍浦生活过,对乍浦近山情有独钟。但因是一国之君无暇顾及,请汤和对乍浦多加操心,所以将珠山一并赐予汤国公。因此龟山就成了汤国公山。民间嫌汤国公山名称太繁琐,为便于称呼将汤国公山简称为汤山。因为乍浦地处沿海一带,匪患不断。近有海盗出没,外有倭寇入侵,城中百姓担惊受怕,不得安宁。汤国公本是乍浦出生,为了报答表哥皇恩,造福乡里,亲临汤山,察看地形,征集筑城方案。乍浦百姓深受匪患之苦,纷纷捐粮捐物,踊跃参与。汤和征集民夫,在乍浦四周挖河筑城,建起了四四方方的乍浦城。汤和筑城后,乍浦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内有城墙围绕,外有城河阻隔。东、西、南、北门均有工事,吊桥一收,城门一关,城内城外顿时隔断。乍浦城从此担当起了对外防御的重任。到鸦片战争为止的几百年,多次外来入侵都不能破城而入,百姓过上了安宁的日子。城内街道纵横交叉,车水马龙。乍浦城集市日益繁荣,通商、通航、对外贸易远近闻名,成了东南沿海的重镇。汤国公挖河筑城,深得民心。一传十,十传百,因其而得名的汤山名称也叫成了习惯。到了嘉靖三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汤国公后人参将汤克宽率师抗倭至此问路,百姓告知是汤山,参将大喜曰;此我家山,我得地矣。列营杀敌获大胜。当然这些传说也给美丽的汤山增加了神奇的色彩。

   自从人们习惯叫汤山后,就不知珠山或龟山。近年来,当地政府将海塘街搬迁后,在紧挨汤山西侧至原海塘街建起了一个敞开式大型城市公园,名为汤山公园。汤山公园占地258亩,公园绿化园林工程占地12万平方米,2004年建成使用。公园内有音乐喷泉,小桥流水、竹影花丛、假山雕塑、天妃宫古炮台遗址、观海台等景点, 2006年,为了纪念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和乍浦建城620周年,嘉兴港区还专门在凌波广场入口处制作了反映明朝开国功臣汤和在乍浦垒土筑城的雕塑像,更加突出了汤山公园的主题。去年,汤山上还建起了瑞祥寺,天风海涛阁,瑞祥晓钟等人文景观景点。汤山与汤山公园连成一体,成了乍浦民众和到乍浦参观游览的人们休闲娱乐、健身和文化交流的好去处。

   (五)::乍浦古炮台

   去乍浦,有二个炮台总要去看,一是南湾炮台,二是天妃宫炮台。

   南湾炮台位于乍浦镇东南1公里的灯光山和西常山之岙。依山临海,气势雄伟,扼守入乍浦的海路通道,据民国《平湖县续志》记载,乍浦南湾炮台为甲午战争以后,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造。炮台坐北朝南,面向大海。现尚存东南向炮台2座,占地207平方米,炮台残高分别为4.15米和4.45米。炮台间置后膛铁炮一尊,重16.7吨,并附有炮座、炮架和机械传动装置,炮身铸有“江南制造总局光绪戊子年公元即1888年造”铭文及团龙纹饰。天妃宫炮台位于乍浦镇海塘街南端。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炮台坐北朝南,频海垒石为基,现尚存面海用块石垒砌的弧形长廊长56.3米、宽1.65米和炮台一组四间,呈扇形南北排列,占地335平方米。铁炮三尊,其中中间一尊铁炮重7吨,并附有炮架和机械传动装置,炮身铸有“江南制造总局光绪甲申年(1884年)造”铭文及团龙纹饰。炮台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抗击英军入侵乍浦发挥过作用。据史料记载,当时,英军派出了7艘军舰,数十艘运输船只以及数千士兵,气势汹汹地从定海直扑乍浦,数千英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分两路向乍浦发动进攻。一路在观山下登岸,强攻乍浦南端的清军驻地;一路从天后宫直扑乍浦城。而清军驻守将士不但人数少,武器装备也差,每十个清兵才拥有一支火绳枪,居多的是长矛、大刀和弓箭。英军冲过来时,清军在乍浦最高指挥官海防同知韦逢甲和水副都统长喜的指挥下,顿时火箭弓弩齐发,镣得英军措手不及,狼狈地逃回船上。韦逢甲大喝一声,跃出城垣,冒着密集的的枪弹,率领募集的乡勇,在海塘边与后退的英军白刃相见。激战中,他的左肋边中数弹,倒在地上,部下正欲上去救护,韦逢甲赫然站起,拿起一把长刀。狠狠地向一英兵掷去,竟一刀砍下了一个英兵的头颅,而他自己也因失血过多而气绝身亡,守卫在唐湾山北檀树坟和清福庵之间的376名将士,也与英军主力展开了肉搏战。骑校伊勒哈图咬下了一英兵的一只耳朵后,被数名英兵用匕首捅死;控营镶白旗防御贵顺抱住一英兵一同跳海,守军在弹尽粮竭的情况下,也无一人临阵脱逃,最后都在阵地上为国捐躯。

   历史上的乍浦在明朝就建立了城防系统,四周有城墙,还有护城河,曾经驻扎过1000人的军营,在抗击英军和倭寇的时期立下功劳,如今,乍浦的城墙早没了,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了,真是太可惜了,唯有护城河和两处炮台还给人们留下一点想象的空间。现在汤山公园凌波广场入口处制作了反映明朝开国功臣汤和在乍浦垒土筑城的雕塑像,乍浦古炮台也对游人免费开放。游人站在炮台边还可以看见杭州湾跨海大桥景象。

   (六)::森林,九龙山的灵气

   乍浦美,美就美在山和海,而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成片的森林会让每一个去乍浦的游客留恋忘返。

   九龙山据说共有大小二十四座山头,集山、海、岛和平原水乡风光于一体,观光、旅游、渡假、避暑、休闲、疗养、海浴、森林浴及融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滨森林公园,而据平湖林场提供的数据表明,九龙山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4%,蓄积着大约三万多立方米的松林。这在一马平川的杭嘉湖平原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壮观。九龙山的森林以黑松林和马尾松林为主体,点缀着枫香、香樟、檫树、木荷、麻栗等许多种乔木。二十余座山岭一片郁郁葱葱,长达5公里呈一字形排列,是沿海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这些松林在海风的吹拂下,形成气势磅礴的松涛声,是森林浴的理想场所。公园内的清代古柏、古樟、古山茶等古树名木古朴苍润,使景观更显历史魅力。这些松林、乔林,黑松林属于生态林、防护林,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忠实卫士。九龙山因为有了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林,才有了这山的灵气。

   以前我不止一次地到过乍浦,每次总要去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转转,去享受一下在森林中别样的情趣,呼吸一下森林吐出的芳香,接受森林慷慨的馈赠,感受自然有形的美和上帝无形的善。在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我会感受到天很蓝,空气中总有树和花朵的芳香;我会感到自已象一个小孩,象一个快乐的“森林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与森林共处的大地上。是啊,森林给了我们无数的欢乐,无数的养育,也雕刻了我们热爱自然的心灵。森林不仅是“天然氧吧”、“大地的肺”,森林还是人类的同类,人类对森林的态度折射出人类对自身的态度。人类与森林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默契和温情对视。其实,我们人类生活得也像一棵棵树,我们甚至可以从树的全部意义上去理解生命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它伞样的形状,它不断迸发、蓬勃向上的枝条,它扎进土壤深处的根须。生命之树享受着阳光、雨露,显示出它的独立性。并且这树不是孤独的、寂寞的、与世隔绝的。它与世界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它隐秘而深刻的根须、通过大地进行的。通过大地,它不仅和它的同类——其他的树木联系着,也和青草、鲜花、阳光、雨露和整个大自然联系着。我们现在住在城市里,吸着氧,喝着水,吃着粮,穿着衣,可是我们是否真正懂得城外的森林,是我们的氧仓,水仓,粮仓,是地球洗净后还未晒干的衣裳。所以珍惜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已。只有我们保护好了森林资源,我们才能享受到森林中别样的情趣,呼吸到森林吐出的芳香,接受森林给我们慷慨的馈赠。这也是人类和自然共生的和谐关系。

   (七): :陈山上有个拥军爱军的故事

   去乍浦,必定要去爬爬陈山,因为这是一个很高很美的山。陈山 ,当地人也叫它龙湫山,高161米,为乍浦所有山中最高。据旧志记载,陈山山上有平林烟径、天际云帆、南海秋涛、西峰晓月、翠微石掌、赤峡龙湫、孤城暮蔼、万壑松声八景和凤眼泉、飞星石、磐陀石、洗儿盆、圣妃宫、兴福院、大士殿、瑞泉亭、涵空台、一览阁十胜及山巍十月朔观日月合壁。其中:龙湫,又名灵湫,俗称龙潭,在山北腰间;盘陀石和“龙湫”摩崖石刻,在山北麓, “龙湫”摩崖石刻为清浙江巡抚阮元所书。我在十几年前去登陈山时看到过,这些年我去陈山不仅仅是观景,而且当年旧志记载的不少景点不一定找得到。我只是为了对一段往事的回想,因为每当我来到乍浦陈山, 就会使我想起了驻守在乍浦陈山的雷达连传颂着一对普通夫妇拥军的故事。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采访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典型,钟埭永丰村村民陆凤英夫妇从1991年开始与驻守在乍浦的陈山雷达连指战员亲如一家,陆凤英每年都要带上慰问品,和家人一起上山象是看望自己的儿子一样。同部队里的战士们聊聊天,听他们讲讲心里话。陆凤英爱军拥军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于是我赴陈山雷达连及钟埭永丰村陆凤英家,采写了通讯:“拥军之家”,分三次刊登在平湖报上,随后,嘉兴日报的丁燕把我叫到嘉兴修改稿件,并要求配上照片,嘉兴日报以“一对普通夫妇的拥军情怀”为题用一个版面刊登了这一稿件,不久,浙江日报以“雷达连连着父老乡亲情”刊登了这一稿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出了这一专稿。至今,陆凤英拥军爱军己经整整20年时间了,部队的士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陆凤英对战士们的感情始终没变。每年,陆凤英还是和过去一样带上慰问品去部队。据雷达连干部介绍:“一些新战士入伍以后,一时间很难适应部队的生活,陆妈妈来了以后,与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也就稳定了这些新战士的情绪,增强了他们在部队建功立业的信心。陈山雷达连的官兵来自全国各地,陆凤英每次到部队,官兵见到她,就象见到自已的母亲一样,战士们说:“在远离亲人的地方,能有这样一位像母亲一样的人来看望我们、关心我们,我们非常感动。”平时,陆凤英还会通过电话问候战士们,也会邀请他们来自己家中作客,战士们也把陆凤英当作亲人了,亲切地称她为“陆妈妈”。 听到战士们这样亲切的称呼,一种浓浓的母子情怀在陆凤英和战士们的心头荡漾开来。陆凤英的拥军情怀,得到了各级组织的高度肯定。1997年陆凤英被评为“全国拥军优属模范个人”。

   由于采写了一对普通夫妇的拥军情怀,因此我与陈山雷达连以前的几位领导和钟埭街道永丰村村民陆凤英夫妇也成了朋友。所以现在每次去乍浦我都要想起陆凤英与陈山雷达连的故事,我有时还会突发其想,陆凤英一如既往地走拥军之路,她是新时期的“红嫂”,陈山有陆凤英拥军爱军走过的足迹,有陆凤英拥军爱军的一个个故事,这也是陈山的一项资源,是陈山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鲜事,有关部门如果能在陈山为这对普通的农村夫妇的拥军爱军树碑立传的话,我想这不但对于新时期开展拥军爱民,巩固国防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而且也可以为乍浦九龙山的旅游资源增加新的内容。

   (八)::面对大海的感觉

   乍浦那个叫东沙湾的海滨浴场也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那浴场的好处在于1500米的海滩平坦绵长,之所以平坦,在于它的沙是“铁板沙”,正因为有这个特点,夏日里前来游泳嬉玩的人多如牛毛,他们有的在捡拾海螺,挖着泥蟹,有的在追逐浪花,还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躺在沙滩上,看蓝天白云,听汹涌涛声,那份雅致,使它南方北戴河的称谓也名符其实。本地人来光顾不说,还有沪杭苏等周边城市的客人纷至沓来。

   我也曾经三次去过乍浦那个叫东沙湾的海滨浴场,第一次是海滨浴场刚刚开业,单位组织了一次活动,但我没有下海去玩,我只是在海滨浴场观海。第二次是去打靶,因为靶场与海滨浴场很近我又去海滨浴场观海,第三次是与乍浦几位同事一起去的。每次去海滨浴场观海,我在领略了大海的风采的同时,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是啊,站在大海边,放眼望去,碧波千里,浩淼无垠。永不干涸,这是是因为大海善于接纳百川的流水,从不拒绝。不管是荡着碧波的清水,还是滚着浊浪的污流,大海都微笑着接纳到自己的胸怀之中。由此我也联想到了人类,我们应该像大海一样,具有“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包容一切的伟大气度。

   最近一次去海滨浴场是站在福如东海观景点远远地望了望,其实我还是带着观海的心情观看的,面对大海,又让我体验着生命的激情。看着海水波涛汹涌滚滚而来,感受大海的风云激荡,感受着生命的瑰丽。是啊,大海是变幻无穷的。但变幻的大海同样是有规律的。那些横渡海峡的勇士与轻盈冲浪的健儿,就充分摸透了大海的脾性。同样,要在宦海、股海等人生大海的浮沉中闲庭信步,更需要超人的智慧与胆魄。大海是宽容豁达的。它以无私的襟抱接纳形形色色的人们,而走向这样的归宿时,又有多少人能够胸怀坦荡、心无愧疚呢。大海又是浩瀚博大的。它以广袤无边显示出天然的从容自信,它的自净功能显示出更新自我的勇气和力量。真的,大海不但有生命,而且还有丰富的色彩。清晨,太阳初升的时候,她用红色纱裙打扮自己,阳光染红了云霞,染红了大海,染红了浪花儿。正午,大海像白雪公主的金色的头发,在阳光辉映下,水面上就像有颗颗金珠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傍晚,大海又戴上无数朵玫瑰花,连远处的风帆、那海中的一个个叫不上名的小岛也红得那么可爱。多么妩媚的大海啊!我突然想起有一首歌叫《大海呀大海》,也忽然想起一个个与大海有关的问题:真的,人类与大海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心胸像大海一样开阔,知识像大海一样渊博,生活像大海一样丰富多彩,那这个人的一生真的没有白活。

   (九):;九龙山庄园一个新的奇迹

   在九龙山人造景点 “福如东海”北侧,就是“九龙山庄园”。以前也听到不少有关九龙山庄园”的新闻,也一直想去看看,但小小穷百姓只能道听途说,远远地瞧瞧这九龙山庄园。

   据说九龙山庄园是李勤夫用全部精力和全部资金投掷建设的一个项目。这个靠海的小山丘和它的山坳里不仅有27洞的海滨高尔夫球场,马球俱乐部,还有游艇码头、会所和在建的别墅群、五星级酒店,规划中还有一个号称堪比迪斯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的游乐场,由迪斯尼和环球影院的总设计师亲自操刀设计。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据说九龙山股份已经往这块10.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了25亿元,光是做水域净化,把临近的海域都变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蓝色就花了3亿元。估计未来几年总计还有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这样的大投入,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胆略是不可能办到的,这确实是李勤夫在九龙山创造的一个新的奇迹。

   我没有去看“九龙山庄园”,但我也对李勤夫有一些了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多次采访过这位平湖小有名气的民营服装企业老板,在平湖,李勤夫做企业发展和所有那些能干的同乡比较起来,他与众不同。记得当年第一次去采访时八十年代初,李勤夫还是位刚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先,他因为以2000元承包了镇里一家固定资产不过500元即将倒的服装厂而引起媒体关注。第二次去采访时,李勤夫的服装厂已从最初16个女工发展到当时600个员工,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第三次去采访时,是李勤夫的服装厂与日本客商联营成立茉织华制衣有限公司,虽然那次采访因为李勤夫很忙,我们只在李勤夫办公室坐了十几分钟,也没有和他谈的时间,但镇里陪同采访的同志是这样介绍的,因为当时李勤夫的工厂所有产品都出口到中东,而中东战事频繁和海湾战争爆发,工厂被迫停工,服装厂濒临破产。正好当时有两个日本人到李勤夫的家乡考察,想要找家企业合作。当时人家的目标不是李勤夫,但机灵的他很快就得到消息,并见到了这两个后来帮他最后渡过难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他命运的日本人。为争取到他们手里的日本订单,他给出很诱人的价格,并提出要跟他们一起成立合资公司,以争取所有政府给合资公司的优惠条件,并获得直接外贸出口权。于是,1991年1月就有了浙江茉织华制衣有限公司。后来我们又采访过几次茉织华制衣有限公司,己见不到李勤夫了,一般都有厂里分管同志负责介绍情况,1994年到1999年,浙江茉织华制衣有限公司占据日本制服20%的市场份额。据中国纺织总会公布的企业实力排名,这个集团的产值利税和创汇额连年居全国服装企业首位。而平湖地区的所有服装业大部汾都是因着茉织华而衍生发展出来的。1998年,茉织华B股发行,2001年,茉织华发行A股,成为最早一拨上市的民营企业。1993年的时候,有朋友托李勤夫在日本买印刷机,他就顺道给自己也买了两台,开始了和各地财政厅、公用事业局、银行、国际航空协会等机构合作,很快就占据了国内增值税发票2/3的市场,为茉织华带来非常可观的利润。然而,2005年5月25日,茉织华发布公告称,他向大股东日本松冈株式会社转让5亿元资产,退出纺织行业。虽然市场以一个极端乐观的反应“欢送”李勤夫和茉织华撤离服装纺织行业,但做了整整23年的服装,把少年和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服装纺织之后,突然于一夜间把整个产业彻底剥离,从此与服装纺织绝缘,只保留了高技术和高利润率的印刷、造纸和一个汽车座椅厂,李勤夫留给大家一个谜一样的选择。

   这就有了李勤夫现在的九龙山庄园,昔日李勤夫用实干和智慧创造了茉织华的神话和辉煌,现在的九龙山庄园也将是李勤夫用胆略和眼光创造的奇迹。李勤夫就是与众不同的。

   (十)::今非昔比乍浦港

   到乍浦,也必定要看看乍浦港,说实话,我们是看着乍浦港发展建设的。

   以前也多次采访过乍浦港,记得有一次和生华一起去采访当时担任乍浦港建设的总指挥宋补根时,因为宋总指挥上午没有时间,我们只得在指挥部食堂匆匆吃了口便饭后,乘中午宋总指挥吃饭时间向他作了采访。现在的乍浦港已今非昔比,经过二十多年的港口建设,作为浙北地区惟一的出海口,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乍浦港已拥有了外海万吨级泊位,千吨级泊位。目前,乍浦港集装箱业务已经开通,据说到今年,乍浦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000万吨,步入大港行列。

   乍浦自古就有“海口重镇”之称。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设乍浦镇遏使,办理海运商务。南宋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设乍浦舶提司,元为乍浦市泊司,明为税课司。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海禁解除后,乍浦列为东南沿海十五个口岸之一,设有“海关”,人口达四、五万,被誉为“东南雄镇”。鸦片战争时,乍浦港遭到毁灭性破坏,几乎成了一片废墟。随着上海港的兴起,乍浦港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但仍有50~300吨级船舶在原遗留的突堤式码头上搁滩靠泊。1917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他撰写的《建国方略》中曾提出在乍浦一带开辟“东方大港”,由于社会、经济、历史等原因,孙中山先生的宏愿一直未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代三年大建港的历史时期,乍浦港这颗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的明珠重新被人们所发现。1975年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陈山原油码头两个2.,5万吨级泊位在乍浦建成,翻开了新中国 嘉兴港建港史上新的一页。而乍浦港真正大手笔建设港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诞辰120周年这个难忘的日子里,几代中国人魂牵梦萦的乍浦港一期工程正式动工。沉寂了百年的乍浦海滩苏醒了!乍浦港伴着时代的变迁,得天时地利之势,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春天。紧接着,1991年7月1日,万人注目的省“七五”重点工程乍浦港举行首航仪式。透空栈桥像一条巨臂有力地伸向大海,与顶端码头平台构成一个巨大的“T”字形外海码头。一个崭新的乍浦港终于屹立在钱塘江北岸。一期工程建成万吨级、千吨级泊位各1个,内河100吨级泊位12个,浙北地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港口。1995年至2000年乍浦港又先后建成3.5万吨级煤炭泊位等6个货主码头,新增吞吐能力862万吨。2001年6月,总投资达5.14亿元的乍浦港二期工程1.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深水段栈桥和码头平台开工建设。近几年,嘉兴市设立了嘉兴港区,乍浦作为建设滨海新城的前沿阵地。形成了乍浦港务局、乍浦镇、乍浦开发区三位一体的特色港区,确立了以港口建设为龙头,招商引资为重点,城镇改造为依托的工作指导思想,为乍浦地区的开发开放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嘉兴港区交通网络发达,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区内公用设施齐备。已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韩国、香港、台湾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兴办了100多个三资企业,涉及化工、金属、医药、服装、木材等行业。乍浦港的建设发展速度也迅速加快,目前已建成集装箱、散杂货、液体化工等各类码头万吨级泊位12个,千吨级泊位7个。

   去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实现全桥贯通。毗邻杭州湾大桥的乍浦港又迎来了新的飞跃。乍浦,一座“显山、露海、见绿”,“灵气、秀气、大气”,以港口工业和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开始屹立在杭州湾北岸。

   (十一)::想起了急刹车的乍浦农用车厂

   到乍浦,一看到位于乍浦雅山路的乍浦广电大楼,就会使人联想起这个大楼原来的主人。这个大楼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是乍浦一家农用车生产企业的办公大楼,这个大楼为四层楼,内有电梯,这在当时也算是乡镇企业顶级的办公大楼了,然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就在大楼刚刚建成后不久,这家农用车生产企业就土崩瓦解急刹车,办公大楼不得不改换门庭,所以乍浦的广电大楼实际上是当年风光一时的乍浦那家农用车生产企业留下的最后一点痕迹,这个大楼见证了乍浦那家农用车生产企业从辉煌到衰落的短短一瞬间。

  为什么我要重新提起这家己倒闭了多年,并且已经被人们淡忘了的农用车企业呢,我的想法有二点,一是在我的脑子里,这家企业在当时这样早就涉足汽车制造业,如果办成功,应该对平湖的这一产业及其配套产业拉动很大。但当时这家企业涉足汽车制造业是不是时机还没有成熟还是另有原国。二是这家企业倒闭速度之快也是很少见的,这个倒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多样,如果能够深入解剖一下原因,或许那些教训至今还可以值得别的企业主的深思。

   我多次去过这家企业,也采访过这家企业的老总。当年乍浦镇办起了这家生产农用车企业,当年当一辆辆农用车开出厂门,并且从人们身边快速驶过时,人们的第一感觉是乍浦也有了自已的汽车生产企业,这在当时汽车制造业还很不开放的时候,乍浦镇的农用车真是有点名气了,难怪当时各路媒体纷纷采访,企业主也感到惊喜若狂,然而好景不长,当这家农用车生产企业再次大投入,准备大发展时却面临资金断链,业务断链,不得不来了个急刹车,企业几乎是一下子倒闭破产。这家农用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和破产都走了极端。究竟是那些因素造成企业上得快,下得也快呢?我们事后也没有去寻找这些答案。我不懂企业方面的事,但我也有一些朋友是搞企业的。我们对乍浦这家农用车生产企业的大败局有有两点值得深思:一是乡镇企业涉足汽车领域,缺乏国内外汽车企业的技术支持,闭门造车肯定是没戏。也就是说任何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业后必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不断创新,要有先进的科技支撑,才能不断发展。二是企业主光凭热情和胆量、缺乏企业的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这肯定也是企业的致命伤。特别是企业做大后,家族式、小农经济式、老板一言堂的管理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当时在这两个方面能有所警觉的话,或许乍浦这家农用车生产企业已经做大做强做成功了,这当然可能我是一个外行人局外人的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

   (十二)::远望乍浦海红亭

   一直听说乍浦灯光山南坡之牛角尖有个《红楼梦》出海纪念亭“海红亭”,因为乍浦灯光山南坡之牛角尖是《红楼梦》一书从乍浦传入日本、走向世界的出口地点。但我一直没有去看过,那天在乍浦山上也只是远远地望了望位于乍浦灯光山南坡之牛角尖的《红楼梦》出海纪念亭。

   我曾经多次听到原平湖文化馆的离休老干部陈宰老先生关于《红楼梦》建造出海纪念亭的故事,这位陈老先生对平湖的老古董研究得很认真也很深。他也是平湖市红学会的会员, 陈老先曾和我说过:“1793年11月23日(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二十日),一艘‘南京王开泰商船’,从乍浦启航驶往日本,船上载有六十七种中国图书,其中有《红楼梦》九部十八套,于12月9日(十一月初六日)抵达日本长崎。这是《红楼梦》传入日本的最早日期”这也是《红楼梦》从乍浦走向世界最早的记录,比通常所说的1832年由俄国人从北京带往彼得堡的那套《石头记》要早40年。”后来我也看到过一份资料,1985年,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来到中国北京,拜会了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教授,提出《红楼梦》流传到国外最早是日本,是乾隆五十八年冬,由‘南京船’带到长崎来的。这与陈老先生告诉我的《红楼梦》九部十八套于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二十日随‘南京王开泰商船’从乍浦启航驶往日本的时间相吻合。

   《红楼梦》出海纪念亭“海红亭”是为纪念《红楼梦》一书从乍浦东渡日本、首次走向世界200周年而建造的,在此之前,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曾前后两次亲临乍浦,由平湖市红学会王正康、奚汉民、陈宰和青浦大观园吕玉慕等一起陪同赴实地踏勘、选址。于1992年春动工,至1993年8月9日落成。据了解,海红亭为双顶六角石亭,材料为浅粉色银晖石,中高9.5米,亭柱对角线4米,亭顶内壁嵌有“金陵十二钗”、曹雪芹生活写照等人物浮雕、和 《红楼梦》相关的雕刻18幅。亭顶雕有六条游龙,栩栩如生。上书“海红亭”匾额,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所题。有原中国书法协会 、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题写的“红楼梦出海纪念碑”,树立于亭中,碑基为船形,象证《红》书由此东渡;背面为《红楼梦出海碑记》。亭柱向阳面镌刻的楹联,是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撰书,上联是“梦从此处飞去,渡碧海青天,散落大千世界”;下联是“石自那边袖来,幻痴儿騃女,真情万劫不磨”。背面亭柱的楹联,是由当代著名作家、中国著名红学家端木蕻良撰写,上联是“绛雪融融,青埂流芳别乍浦”;下联是“炉烟袅袅,红楼寻梦到长崎”。海红亭下面尚有二方摩崖石,前面的一方摩崖石刻“红楼别浦”是冯其庸先生手笔;西南面的一方摩崖石刻“碧海红楼”,是旅居新加坡的红学家周颖南先生题词。

   乍浦,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如今在乍浦 “牛角尖”建立红楼梦出海纪念亭——“海红亭”,既可以为乍浦这座古老的海港重镇留下历史性的永久纪念,亦为“红楼艺苑”里新增添了一处具有地方特色、集山海之胜的人文景观,很有深远的意义。所从去乍浦一游,一定要去“海红亭”坐坐,感受一下当年《红楼梦》一书随‘南京王开泰商船’从乍浦启航驶往日本的那美妙的历史瞬间。

   (十三)::乍浦的化工企业

   乍浦是一处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应该说也是一处人居的好地方,这几年乍浦大开发大发展,房地产也有新的发展,但一打听,乍浦的房价并不高,买房的人也不多,听当地居民说,乍浦的化工企业太多了,当地人都想搬出起,还怎么能吸引外来人来买房呢?

   从我知道的情况,早在1993年,乍浦就是省级经济开发区,但从1993年到2001年基本没有发展,其真正发展始于2001年嘉兴港区的设立。嘉兴港区设立后,嘉兴港区根据重化工业向深水滨海区域集聚的世界性产业转移趋势,利用重化工业对大吨位深水泊位的特殊需求,科学地规划了石化工业区域布局,加大了招商选资力度,引进和发展了一批大型石化及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临港重化工业项目,现在乍浦除了有乍浦港口,嘉兴电厂,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外,当然更多的是化工企业,如嘉化工业园,在乍浦征地2300亩,投资约8亿元,建设以基础化工、精细化工、生化农药为一体的化工基地。为日本知名企业帝人化成PC项目等整个园区内中外企业配套,部分产品进行贸易,同时开发、引入高新技术的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使整个嘉化工业园形成一座化工城。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是由日本著名的“帝人集团”主要生产厂商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出资设立,是生产聚碳酸酯的日本独资企业。公司于2003年初注册成立,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生产聚碳酸酯的外资企业。一期工程已于2005年4月顺利投产,二期工程也已2006年底投产。投资总额将有40亿日元,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第一个聚碳酸酯工厂,受到国内外的瞩目。三江化工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乙烯存储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家生产环氧乙烷的民营企业,可年产6万吨环氧乙烷。2006年1月三江化工项目在经过4天的投料试车后,终于生产出第一批纯度达100%的环氧乙烷。由于它的到来,使乍浦成为我国第五个可以超低温常压液态储存乙烯的港口,对推动临港型工业发展将起到重大作用。浙江安庆化工有限公司2005年10月25日在乍浦经济开发区开工。是由河南庆安化工高科技股份公司和北美财富国际投资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2.6亿美元。合盛化工是由慈溪市天一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奥柏贸易公司为投资主体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2006年10月投产,该项目年产12万吨有机硅甲基混合体。另外还有腾龙PX项目等化工企业。

   这些化工企业对乍浦经济的发展是肯定的,但外界看来,对乍浦这么一个集观光、旅游、渡假、避暑、休闲、疗养、海浴、森林浴及融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滨旅游胜地来说肯定也有不利的一面。当然我们也应当相信,乍浦这些化工企业也一定能够做好化工污染的治理工作,让乍浦的天空更蓝,海水更清,山林更绿,空气更新,让乍浦更吸引八方游客。

   (十四)::山湾渔村尝海鲜

   到乍浦游山观海,有一个地方必定要去,那就是乍浦山湾渔村,昔日山湾渔村的渔民以捕鱼为生,近年来,由于渔业资源的不稳定,渔民们的收入也受到不小的影响。乍浦镇政府有意识地引导村民们从一产向三产转变。不少渔民借助政府铺设的平台,纷纷开起酒店,做起了老板,现在,海边的海鲜大排挡,渔家小院办起的海鲜酒家生意都很红火,每天宾客盈门,乍浦山湾渔民实践着他们的精彩转身。

   我多次去过乍浦山湾渔村,站在乍浦山湾渔村的村口时,一处处五光十色的灯箱广告特别吸引人。一个灯箱广告就代表了一户渔民家的酒店。我也去乍浦山湾渔村吃过几趟海鲜,确实不错,山湾村的海鲜品种丰富,新鲜味美,价格公道。有鲳鱼、花鱼、马嗥鱼、鳓鱼、魛鱼、鲛鱼、齐鱼、弹涂鱼、银鱼,还有青蟹、梭子蟹、白蟹、招潮蟹、白虾、青虾、海蜇等等,数不胜数。据说现在每天至少有60多条船出海捕捞,形成了捕捞、餐饮一条龙,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以上。当然环境也不错,在品尝海鲜美味的时候,还可以观看山海美景,可以远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雄姿。餐后还可以到西边的汤山公园闲庭散步。而 “观跨海大桥,品渔家海鲜”,则成了乍浦山湾渔村借助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新机遇,打出的山湾渔家海鲜的又一响亮广告语。真的,在乍浦山湾渔村渔家小院一面品尝海鲜,一面观看跨海大桥,一面听大海涛声,那种听觉视觉与味觉的享受是独一无二的。

  有一次我去乍浦山湾渔村吃海鲜,因为职业的本能,又让我想了解一下山湾渔村渔家小院办起酒家的一些事,陪同的同事告诉我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这个渔村的祖先并不是乍浦本地的,而是从福建过来的,似乎是明清那个时代驻守在这海边做海关的,当时吃的是官粮,后来才以捕鱼为生的。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乍浦山湾就有了这个渔村,这里每户人家基本上都有渔船。

   渔民徐飞雄的祖籍在福建,世世代代都是渔民。来到乍浦后,他们依然从事这种海上作业。徐飞雄从小就跟着父亲徐金善在船头迎着风浪捕鱼,后来考上了一所警校。从警校毕业后,他在公安派出所实习。后来又考研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专业。2005年,徐飞雄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大公司工作,成了众人羡慕的白领。但不久他回到山湾渔村投身海鲜餐饮业,投资80多万元将老房子按酒店格局翻建成四层新楼,并添置了全套的餐饮设施。在山湾渔村开起了海鲜酒家。徐飞雄可算是乍浦山湾渔村开设海鲜酒家最早者之一。

  山湾渔村的黄龙健是渔村第一个注册商标的人,至今已经为其父亲黄其祥开设的“黄龙饭店”注册了4个商标。但已有年纪的黄其祥当初对注册商标一事并不赞成,认为不注册商标生意照样做得不错,干嘛浪费这些钱。一些店主也感到好奇:开餐馆,卖海鲜,注册商标有什么用?几家规模较大的海鲜店店主还特意找到黄龙健,询问究竟。于是,黄龙健邀请港区工商分局干部专门给这些海鲜店主们作了一番解释和引导。大家才渐渐认识到要做大做强,唯有实施品牌战略。内抓海鲜产品质量,发挥独特渔家风味,外树品牌形象,开始注册自己的商标,打造渔家的餐饮品牌。

   现在山湾渔村渔民们自己捕捉鱼虾贝螺,做成海鲜招揽四方宾客,而且以渔家的独特烹调方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味。海鲜餐饮业在山湾村越来越“火”,海鲜酒店也一家接着一家地开张,四面八方的食客如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地涌来。自2005年村里第一家海鲜餐饮店“汤山海鲜店”开张以来,这里的海鲜店已经形成了气候,上海、杭州、苏州以及附 湖、嘉兴、海盐、海宁等地的食客纷纷慕名而来,山湾渔村的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已变成了一个海鲜特色餐饮的“海滨渔村”。

   去乍浦旅游,走累了,在渔村里找了个海鲜店,坐下来喝点饮料,吃点老酒,尝尝海鲜,眺望眺望山湾渔村的全景,山村、渔船、海滩、大海,好一幅美丽的全景画,真是神仙般一样的享受。

  (十五): 在乍浦的平湖革命烈士纪念碑

   当我来到乍浦,再一次走近在乍浦南湾炮台西侧的平湖革命烈士纪念碑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心中突然有了一种久违了的感动,不知道是对先辈的敬仰,还是觉得自己很惭愧。重复过多少次的话:“我们今天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的,只有在那个烈士纪念碑前,才会对这句话有最真切的感悟。突然又想起了革命老前辈董必武那首荡气回肠的诗,“遗物遗容见遗风,烈士精神永世颂,踏着血迹仍前进,高举红旗气如虹。”

   据我所知,平湖解放至今就有近百位革命烈士,这些革命烈士的部分资料可以查看平湖市史志办或平湖市图书馆参考阅览室的《平湖英烈》和《平湖县志》),但是据说现在在平湖革命烈士陵园的大多陵墓因种种原因都巳迁走了,只留下大约20多位烈士陵墓, 1984年5月平湖市在乍浦南湾炮台西侧新造了个革命烈士纪念碑。1996年进行了整修重建。现在每到清明时节,当地干部群众,中小学生会从四面八方赶到平湖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扫墓。

   可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平湖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乎被人遗忘,纪念碑四周杂草丛生,垃圾满地,而不少人对平湖革命烈士纪念陵园里的那些先烈们为什么牺牲?他们为着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有着怎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等等都已认识模糊,抑或是根本不去考虑。也许是现在的我们忘了,也许是现在的社会忘了,是啊,饮水思源。如今的我们,在享受着现代优越的物质生活与和平安宁之时,真能忘记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了人民的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中国的这片热土上的先烈们。他们中有些人的名字至今仍无从知晓,他们和其他被人们所记住的先烈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但由于名字不为人知,渐渐被历史湮灭,他们有无留下遗骨掩埋处?他们的后人在哪里?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但是,有名的、无名的先烈都是值得我们去感恩、悼念,他们的革命精神也更需要我们这些后人去代代相传。因为,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和平发展的环境。同时,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缅怀革命先烈,而不是将他们的丰功伟绩逐渐淡忘。缅怀先烈,犹有余痛。我们抚今思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先烈呢?我想有关部门如果有可能可以在平湖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地方建一个纪念馆,把那些平湖藉及在为平湖革命事业中牺牲的非平湖藉的革命烈士的事迹成立起来,这其实也是红色旅游中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写到这里我又翻了一下日历,离今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只有二十多天,这段时间,到平湖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的干部群众,中小学生会又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但愿我们在为先烈扫墓的同时,牢记先烈们那些不可磨灭的光荣事迹,那些感染我们的精神,沿着先烈的步伐前进,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十六):乍浦看潮也不错

   一直说八月去海宁观潮,其实在乍浦看海潮也不错,我以前经常去乍浦时,总要到海塘上去看看海潮,听听海潮声,这是一种相当不错的享受,当海潮滚滚而来时,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确实都有一种万马奔腾的感觉,海潮在浪浪叠加的情况下,远观状如雪堆,如一道白虹呈现眼前,远远望去,江潮一线波涛汹涌。而当海潮到达海塘的堤坝后,巨大的海浪拍岸而起,冲天潮“哗”,一声碰撞巨响,潮头直冲云天。一不注意,就会浑身上下似倾盆大雨浇下。

   这次去乍浦,我也向当地居民问起这几年八月十八乍浦的海潮与平时相比有什么不同,能不能也能看到似海宁八月十八那样潮波汹涌的天下奇观“钱江潮”。当地居民告诉,每年八月,乍浦虽然不能看到象海宁八月十八那样潮波汹涌的天下奇观“钱江潮”,但是也能看到比平时大得多的八月潮,那潮波汹涌的海浪也足于让观潮者惊叹。

   其实,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天体引力形成了潮起潮落。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规律涨落运动,它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月亮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故月亮的引潮力大于太阳的引潮力,大致是10:4.5。当月亮、太阳、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涨得更高。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时高涨。特别是中秋后的两三天,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这时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所以每年的农历八月,乍浦的海潮也是全年中最大的,特别是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三天时间,乍浦也能看到滚滚而来的汹涌潮波。其实,海宁潮的形成与钱塘江的地形地貌有关。钱塘江口的杭州湾像个喇叭,外宽内狭。玉盘洋宽达100公里,而到乍浦海面便只有20公里宽了,而至海宁盐官附近仅为2.5公里。而钱塘江从闻堰至乍浦,地层发育有一个呈不对称隆起的200多公里巨大沙坎。由于它的存在,使乍浦以西的河床急剧抬升,水深骤然变浅。出海口水深平均10米左右,盐官、南阳水深平均2米左右。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乍浦以西的河床纵剖面庞大的沙坎,从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仓前附近达到顶点,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闻堰。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响,潮水上溯时,水体受到急剧约束,潮波能量高度集中,潮差显著增大,澉浦潮差较湾口大一倍。所以,钱江潮的最大潮差出现在海盐的澉浦,达8.93米。因此,海潮从玉盘洋宽达100公里的地方到达乍浦后已进入了只有20公里宽的乍浦海面,形成了第一道窄带,而到达海宁盐官后,进入了2.5公里的窄带。大量潮水涌进河床纵剖面庞大的沙坎隆起的窄道后,水位迅速猛升,而且前浪跑不快,后浪赶前浪,这就形成了天下奇观的海宁潮。所以说,其实滚滚钱江潮是从乍浦第一道窄带开始生成的,并逐渐进入海盐的澉浦,最后在海宁盐官形成了潮波汹涌的天下奇观“钱江潮”。

   所以,平时到乍浦观海潮也是蛮有趣的,而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到乍浦观海潮更是别有一番情趣的。当海潮来时,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细雨声,极目望去远处一条长长的银线。那银线变得愈粗愈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作瓢泼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犹如万马奔腾。

   (十七):乍浦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乍浦确实是个好地方,历史上留下的许多遗迹都有一个传说。我这里也简单记录几则。

   传说一:“沉了山阳,氽起乍浦”,有说“山阳城”应该是在乍浦海外的,有说是上海的金山卫山阳,就是现在的金山石化城。传说当时这山阳城要在正月初七被淹。老土地于是摇身一变,挑起货郎担化作卖油老翁,走街穿巷,遇上好人一一告知。可直到大年三十还是无人肯信。年初三这天,化作卖油郎的老土地走到南城门口时,看见一家农户,母子两人,土地告诉农户儿子,如果城隍庙门口大石狮眼睛出血时,马上背你母亲向西北方向逃难。农户的儿子听了土地的话,一连三天早起察看,正好被一个杀猪猡师傅看见。杀猪猡师傅问清情况后,以为痴人说梦话。第四天早晨,杀猪猡师傅端了碗猪血抹向大石狮眼睛,本想跟农户开个玩笑,但农户一看大石狮眼睛出血,急忙回家背起老母亲向西北方向奔跑,边跑边喊:山阳城要沉脱了,快逃命啊!老百姓一听以为发神经病,但朝农户身后一看,大事不好,农户跑过后土地下陷,滚滚大潮紧随着汹涌而来,大家只好扶老携幼迅速逃命要紧。由于农户背着老母亲只能落在后头,到了陈山脚下再也跑不动了,说也奇怪,他脚步一停,看后面,地不再下陷,潮水也不涨了。远远看去山阳城方向已成了汪洋大海,高大的黄盘山也沉入海中仅露出几个小小的山头。后来经过山阳城逃难到此居民的多年经营,一座漂亮的乍浦城建了起来。据说在乍浦天妃宫炮台一带,有人看见过黄盘山方向的海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时有建筑庭院出现,说是沉脱了的山阳城。这也许就是科学上所称的海市蜃楼景象。

   传说二:瓦山“天马峰”:乍浦的瓦山,虽名不见经传,因山上怪石嶙峋,峰峦突兀,千恣百态,天然成趣,共有十景:天马峰、望仙岭、梁石峡、游仙洞、头陀石、南极峰、万岁岩、龟石、端石、一脉泉等,故又称“雅山” 。其中尤以天马峰最称神奇,从北山坡向上遥望,宛若一匹正在奔驰的骏马,这一神奇的景观,当地流传这是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俞大猷的战马,俞大猷在抗倭战斗中,智勇双全,战无不胜,尤其在平湖“沈庄大捷”一役,战功显赫。但还是逃不出严嵩党羽的魔掌,胡宗宪以“防御不密,游击不力,纵倭南奔,失机殃民”等罪,将俞大猷逮问下獄。不久,有人亲眼看见有一匹银灰色的骏马,整日里在瓦山上来回奔驰,並隐隐然听到一阵阵长啸声,好似在寻找它的主人。有人认出来了:这就是俞大猷将军的战马吗?原来瓦山是抗倭名将俞大猷驻兵的营寨。俞大猷将军被奸贼赵文华逮走时,这匹宝马正在山下放草,没有带走。以后,它一直忠贞不渝的留守在这里,期盼俞大猷将军凯旋归来,这就有了天马峰的故事。

   传说三:慈禧太后生于乍浦:上个世纪的1993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曾经刊登了一篇报道:“史界新发现,慈禧生于浙江乍浦”。在这篇报道中明确指出,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在清道光15年至18年间,曾经在浙江乍浦担任过正六品武官骁骑校,而慈禧也正是在这一时间出生,所以这篇报道认为慈禧的出生地应该就是浙江平湖市乍浦城内的满洲旗下营”。至今乍浦还有凤凰桥等遗址的传说。

   传说四:秦始皇试剑石、据传晕顶山 在黄山东,顶甚平。相传秦始皇东游经此试剑,晕其顶于海,故名。相连的高公山,亦名高公宫山,有秦皇试剑石。也有秦始皇与孟姜女万喜良的传说。

   传说五:亭子桥的故事:亭子桥在乍浦西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当地们人民想在这条小河上面建起一座小桥,可是每次架桥,每次都倒塌啦。人们开始纳闷了,正在这时,有一个晚上一位小姑娘经过这里,看到了河面上出现一个美丽的亭子,小姑娘静静的蹲在一旁看着。小姑娘的注视似乎拉住了亭子,亭子浮出水面一定距离后停住了,后来人民就以亭子为支撑点,在河面上造起了这座拱桥!

   其实,乍浦许多遗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一切都为古老的乍浦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使乍浦变得更加引人关注。

   (十八):乍浦的人文资源是一张金“名片”。

   这段时间我一直就去乍浦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作了一些记录,也算是一些感触,仔细想想,其实乍浦真的值得去玩玩,我小时侯就听老一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生在新仓,住在乍浦是最理想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养在新仓最好,住在乍浦有得吃海鲜,有得游山观海,由此可见乍浦历来是人们向往的好地方。

   事实也确实如此,乍浦镇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乍浦九龙山更有这样一段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平湖东南这块地方还没有山,海边住着一户捕鱼人家,老夫妻俩养着一个独生女。有一天,老渔夫正在捕鱼,忽听见天空上有“呼呼”的声音,抬头一望,是只老鹰,张着利爪正朝海滩扑来。又见海滩上有一条青蛇,正昂头准备与它格斗。鹰蛇大战起来。然而,毕竟青蛇弱小,一会儿就浑身鲜血淋淋,眼看就要不行了。这时候,老渔夫捡起一块卵石,朝老鹰奋力掷去,恰好击中其头部,将它打死了。老渔夫用衣襟擦去青蛇的血迹,将它放回了海里。从此老渔夫每天捉到的鱼特别多,三口之家的生活也越过越好。几年后,老渔夫去世了。女儿继承父业,仍以捕渔为生,一天,姑娘刚到海边,迎面走来一位扛着渔具的青衣后生。两人各捉各的鱼。几天后,两人便熟悉起来。小伙子还经常帮小姑娘捉鱼。日久生情,两人终于在老渔婆的主持下结成了一对。一晃就二十年过去了,夫妻俩添了九个儿子,个个聪明伶俐。一家人日子过得挺不错的。可是,东海龙宫里却出了事,龙王三太子一直不见踪影。原来,老渔婆招进的女婿,不是别人,而是三太子,也就是当初老渔夫从鹰嘴里救出来的青蛇。龙王派龟丞相出去寻找,终于找到了,就劝三太子回去。三太子舍不得离开这一家老小,龟丞相禀报龙王后,龙王大怒,就率领着虾兵蟹将去捉拿三太子。三台子奋勇迎战,但人单力薄,只得边战边退。老渔婆和渔姑娘跑到龙王跟前求情,却被龙王一脚踢进了海里,淹死了,九位龙子最后也寡不敌众,都被淹死在滚滚而来的海潮里。几千年过去了,渔婆和她的女儿、孙子都已经变成了石头山,其中,最东的一座叫做“独山”,是渔姑娘变的,海当中的叫“外婆山”,是老渔婆变的;海岸边连绵不断的山便是九个龙子变的,叫“九龙山”。龟丞相为了把他们埋在一起,拉了几千年,怎么也拉不动,自己也化作了乌龟山。

乍浦行:我们今天为九龙山做了什么?

   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但它标志了乍浦的一段文明历史,也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一件瑰宝。其实乍浦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已有先民在乍浦一带生息。留下了戴墓墩良渚文化遗址等不少遗迹。同时乍浦历来为海疆要地,江浙咽喉,远在春秋战国时代,越王勾践就设重兵驻守,唐代置镇遏使,宋代设镇统制,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乍浦城。清雍正六(1728年),在乍浦城内东北隅设满洲大营(旗下营),由副都统(二品官)统率。至1842年有八旗劲旅1700名,汉兵6300多名、乡勇600多名,大小火炮110门,战船22艘,驻守在乍浦沿海21个山寨、炮台阵地。1840年6月20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驻乍浦满州旗营二次出兵发炮还击,抗击英军侵略者,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乍浦古城城址虽然至今大多已废,但据说还能在南大街居民会北河滩小区,南靠南城河,东北临建港新村,东西长约200米,高约3.5米,厚0.5米,城垣高出一般地面约4米的一段古城城址。侣是平湖保存至今唯一一处古城墙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古城的四牌楼,陆家桥,十字街等一些遗迹也能依稀看到一些,乍浦还是李叔同的故居,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乍浦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及蓬勃发展的港口优势,是大自然赋予乍浦的一张“名片”;这是乍浦世世代代劳动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的“名片”。

   对于乍浦来说,如何将这张名片的功能和效益发挥到极致,是乍浦能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把乍浦打造成为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并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乍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乍浦人民的选择。同时在 “旅游胜地”的盛名之下,乍浦也完全可以做好保护自然资源与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步发展, 选择适合乍浦发展的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拉动乍浦城镇化进程,提高乍浦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信乍浦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标签: 乍浦 九龙山 今天 我们 什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