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美道人:泰州凤城河“画舫夜游”的品牌之魂

erjian 68 0

  继长三角城市群世博主题体验之旅、茶香文化体验之旅后,2013年12月,泰州市的千年城河灯火处(泰州?凤城河/老街/三水湾)与长三角40个景区一起,荣获“长三角城市群心醉夜色体验之旅示范点”称号。

  从《汉乐府?西门行》中的“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始,夜游可谓国人的一种情趣。

  一、那些夜游的名人往事

  (一)南京

  南京入选“长三角城市群心醉夜色体验之旅示范点”的为“桨声灯影秦淮梦(南京?夫子庙)”。

  南京秦淮河自古风月繁华,书生不绝。晚唐时杜牧有诗《泊秦淮》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胡适先生选注的《每天一首诗》收有此诗)

  1923年,俞平伯与朱自清两位先生一起夜游秦淮河,写下了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前者热切,后者空灵。

  (二)苏州

十美道人:泰州凤城河“画舫夜游”的品牌之魂

  唐代诗人张继途经苏州寒山寺时写下一首羁旅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胡适先生选注的《每天一首诗》收有此诗)。曲家王建民曾据张诗创作了同名古筝曲。

  新加坡籍知名情色写手迈克在《吹绉一池春水》一书的《一切都不重要》一文中提到了李香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遍亚洲的日本籍著名歌手和电影演员李香兰曾演唱过《苏州夜曲》(1940年,为日本电影《支那之夜》插曲),并主演电影《苏州之夜》(1941年)。

  《苏州夜曲》中日文对照:

  君がみ胸に 抱かれて闻くは...........被你拥在怀中 聆听着

  梦の船呗 鸟の歌........................梦中的船歌 鸟儿的歌唱

  水の苏州の 花散る春を................水乡苏州 花落春去

  惜しむか 柳がすすり泣く................令人惋惜 杨柳在哭泣

  花をうかべて 流れる水の..............漂浮着花瓣的 流水

  明日のゆくえは 知らねども............明日流向何方 可知否

  こよい映した ふたりの姿...............今宵映照 二人的身影

  消えてくれるな いつまでも.............请永远 不要抹去

  髪にか饰ろか 接吻しよか............装饰在发稍上吧 轻吻一下吧

  君が手折し 桃の花......................你手折的 桃花

  涙ぐむよな おぼろの月に...............泪眼迷蒙 月色朦胧

  钟が鸣ります 寒山寺....................钟声回响 寒山寺

  (三)扬州

  唐代的扬州最繁华,月夜的扬州很迷人。唐代诗人徐凝写下《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同为唐代诗人的杜牧则写下了《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到了北宋,高邮才子秦观写下《秋日(三首)》,第一首即为扬州夜景:“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胡适先生选注的《每天一首诗》收有此诗)

  (四)湖北

  1、安陆

  唐代诗人李白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前后在湖北安陆写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表现自己和诸弟夜聚同歌同饮的情景。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原文如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2、黄冈

  香港知名作家梁文道在给民国旅行作家舒国治的散文集《理想的下午》所作的序《但少闲人》中盛赞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苏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

  苏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泰州凤城河“画舫夜游”的品牌之魂

  (一)凤城河画舫夜游演艺现状

  泰州“戏曲文化三家村”为梅园京剧、桃园昆曲传奇、柳园评书评话。目前凤城河画舫夜游沿河演艺主要有桃园石舫的昆曲《桃花扇》片段演出,流芳茶社的泰州古乐演出。

  但京剧的魂在首都北平(京剧又叫平剧),昆曲的根在苏州昆山,评书评话的鼻祖柳敬亭虽是泰州打鱼湾人,但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扬州评话”。

  泰州古乐以流传于泰州周边地区的民间音乐和泰州独特的道教音乐为基础,并吸取宫廷音乐、教坊音乐、诗词音乐、杂剧与南方昆曲音乐中曲牌等形成的独特的地方音乐,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道教文化毕竟是泰州文化的支脉,而非主流。

  此外,泰州虽有“淮剧皇帝”陈德林,淮剧(泰州)也已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淮剧的泰州特色并不明显,因为在1961年,淮剧艺术考定委员会界定淮剧语言以建湖县方言语音为基调,同时适当吸收周围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字音加以丰富。因此,淮剧演出日后可作为凤城河画舫夜游演艺的一个项目考虑,但不是整体演艺活动的核心。

  兴化茅山号子也已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更适合在兴化演出,与泰州古城河的关系也不大。

  (二)泰州历史上的家班、歌舞文化

  明崇祯《泰州志》将城内的歌舞巷列于名巷之首。清康熙初年,有位叫陈端的缙绅住在歌舞巷内,此人是位戏剧爱好者,拥有家班,歌舞之声终日不绝。

  除了陈氏的家班,清代泰州还有俞锦泉的渔壮园家班(今泰州桃园石舫)、袁天游、冒襄、李渔、王孙骖、季振宜、朱凤台、朱青岩的家班。

  (三)泰州的凤凰崇拜文化

  泰州城的命脉有楚的血脉。春秋战国,越甲吞吴,楚越争雄,泰州历属吴、越、楚。楚灭越后海阳(春秋泰州古称)改海陵(战国泰州古称)。这个地名带着楚文化的烙印,位于江岸及海边的楚国重镇,几乎都带个“陵”字,如零陵、茶陵、沅陵、江陵等。泰州属县兴化又名楚水、昭阳,战国时为楚将昭阳的食邑。

  巴蜀人李白入赘湖北吐豪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公安才子袁宏道追怀李贽:“老子本将龙作性,楚人元以凤为歌。”

  凤凰乃楚国人的图腾,凤凰也是泰州城的灵魂。老泰州人春节要演“唱凤凰”,泰州城河东段濒临宝地凤凰墩,并有“凤凰姑娘”的民间传说。同时,泰州古城池的地形特征像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故有“凤城”之称,泰州城河又名“凤城河”。

  (四)泰州“唱凤凰”——凤城河“画舫夜游”的品牌之魂

  泰州既有家班、歌舞文化,又有凤凰崇拜文化,二者的结合就是泰州民间的“唱凤凰”文化。

  艺人们一人架着彩色纸凤凰,另几人敲锣打鼓,见人唱人,见物唱物,所唱都是吉利、喜庆和美好的祈望及祝愿。泰州海陵区苏陈镇文化站、京泰路街道文化站的“海陵唱凤凰”已于2014年2月入选泰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从2013年4月开始,在姜堰区华港镇文化站的配合下,91岁的马如海开始录制“唱凤凰”磁带,要把这一民俗表演传承下来。至今,他还保存着一本民国时期的凤凰词唱本。

  也许有人会说,“唱凤凰”太俗了。殊不知,大俗方可大雅。“礼失求诸野”,乐失难道就不须求诸野了?

  越是民间的,越是普世的;越是草根的,越是经典的。

  上海交大江晓原教授的著作《准谈风月》中有一篇《吴歌小史话当年》写道——

  不要小看这些“淫词艳曲”——当年可是劳动了顾颉刚、刘复、鲁迅、周作人这样的人物亲自收集,甚至还劳动了蔡元培这样的人物“登高一呼”,号召学者们从事收集工作!

  鲁迅早在1913年就主张收集民间歌谣,周作人则动手收集越中儿歌,但他们的努力没有多少效果,直到蔡元培和北大介入,此事才有转机。1918年2月1日的《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了校长蔡元培的启事,号召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帮助收集民间歌谣;还刊登了刘复起草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不到半年,即征集到一千二百余首,并从这年5月20日起,每天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一首。

  北大这番收集民间歌谣的举动,颇使当时一些守旧人士痛心疾首。据顾颉刚回忆,许多守旧的教授和学生们叹息道:

  北大是最高学府,《日刊》是庄严公报,哪能让这种“不入流品”的东西来玷污它!

  一位前清进士更是义愤填膺:

  可惜蔡孑民也是翰院出身,如今真领着一般年青人胡闹起来了!放着先王的大经大法不讲,竟把孩子们胡喷出来的……东西,在国立大学中,专门研究起来了!

  然而,学者们则对这种“胡闹”乐此不疲。  

  顾颉刚1918年爱妻病逝,因悲哀过度而得神经衰弱之症,只得在家休养。他每天收到《北京大学日刊》,看见上面的歌谣,决定尝试“把这种怡情适性的东西来伴我的寂寞”。他是苏州人,就从自己孩子口中开始收集,渐至邻家孩子,再至教孩子唱歌的老妈子……到后来,连他的祖母,新婚夫人,乃至友人叶圣陶、郭绍虞等等,都加入了帮助他收集吴歌的队伍。顾颉刚收集的这些吴歌不久后在《晨报》——当时学术界都看这张报纸——上连载,使他在这方面又出了名,被目为歌谣研究的专家。《吴歌?吴歌小史》中所收的《吴歌甲集》,就是顾颉刚收集的这些歌谣。当时竟有胡适、沈兼士、俞平伯、钱玄同、刘复五大名流分别为《吴歌甲集》作了序。

  收集吴歌的另一个干将是刘复(半农),江阴人。他收集整理的《江阴船歌》(收在《吴歌?吴歌小史》的《吴歌戊集》中)比顾颉刚的《吴歌甲集》还早一年。

  刘复还模拟民歌进行创作,他的《瓦釜集》就全是模拟的江阴民歌。后来他又将目光扩大到俗曲——不附乐曲的谓之歌谣,附有乐曲的即为俗曲。他除了自己收藏,又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集,并进行研究,编有《中国俗曲总目稿》。

  周作人当然也是歌谣收集研究中的大干将,他在那篇著名的文章《猥亵的歌谣》中,反复强调收集民歌时不排斥猥亵的歌谣。这也可以说是歌谣研究者们的共同认识。起先在刘复起草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中,尚要求“征夫野老游女怨妇之辞,不涉淫亵而自然成趣者”,而四年后发行《歌谣周刊》,新定章程第四条则说:

  歌谣性质并无限制,即语涉迷信或猥亵者亦有研究之价值,当一并录寄,不必先由寄者加以甄择。

  于是周作人从《诗经》中的“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说到南唐李后主的“为奴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再说到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直到《圣经》中的《雅歌》一章(几乎全是露骨的情歌),以说明猥亵的成分“在文艺上极是常见,未必值得大惊小怪”,而对于猥亵的歌谣,“在研究者是一样的珍重的,所以我们对于猥亵的歌谣也是很想搜求,而且因为难得似乎又特别欢迎”。真可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对于今天读者来说,也许最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大人物,都对吴歌之类的民间歌谣如此感兴趣?

  按照刘复的意见,如果要研究一个民族特有的文明,要理解一个民族生活的真相,则民歌俗曲是“最真实最扼要的材料”:

  因为这是蚩蚩者氓自己用来陶情适性的;他们既不比考生们对着考官对策,又不比戏子们对着听众卖艺……民歌俗曲中把语言、风土、艺术三件事全都包括了。

  十美道人:民国遗少,现代精英。十美者,美国、美女、美茶、美食、美景、美乐、美文、美觉、美浴、美酒也。目前为独立策划人、知名思想者和社会活动家。邮箱:qtttuose@sina.com,愿与各位交流。

标签: 十美 城河 泰州 画舫 道人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