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枏:中国“罗马法的活字典”
陈夏红
他,安静地走了,在2004年4月15日,一个阳光斜斜地打进窗框的午后。还有几天,就是他九十七岁的生日了。
他的逝世,不光意味着一个九十多岁的生命消逝了,也意味中国“罗马法的活字典”被合上了。他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两本厚厚的《罗马法原论》,——这两本书被选为商务印书馆建馆一百周年的“商务印书馆文库”系列丛书,同时忝列此系列的还有梁启超、蔡元培、费孝通等人的三十五部著作。
他是周枏,——很多人不认识这个“枏”(楠字的异体字),很多人也不认识他。
从歌歧中村到比利时
1908年5月,周枏在江苏溧阳歌歧中村呱呱坠地。
周父为清末秀才,体弱多病,民国后在本乡小学任教。周母略识字,敦厚朴实,勤俭持家,为乡里所称道。按照当时“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周父使4子各专一业,周枏在家排行第三,从商。
周枏小学毕业后,遵从父命考入溧阳县城里的“乙科商业学校”。1922年从“乙商”毕业后考入无锡“公益工商中学”商科,——只身来无锡那年,周枏刚好14岁。进“公益工商中学”初期,周枏学习基础差,无锡籍的同学都瞧不起他。周枏不服气,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学习成绩逐年提高,到毕业时名列全班第一。在三年级时,新来的级任老师蔡虎臣先生对周枏特别喜爱,常在班上表扬周枏聪慧、好学。
毕业那年,荣氏企业不景气,毕业后不能进入企业就职,前途成了问题。就职无望,周枏产生了继续上大学深造的想法。蔡虎臣先生知道后就为周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帮周枏找了个小学教员职位的同时,又为周枏补习英文和几何,准备考大学。当时,因周枏大哥已毕业工作,家中经济状况也有所改善,周枏便有了升学的可能。
1926年周枏考入中国公学大学部商科。中国公学创办于1906年,是清末留日学生孙中山先生等一批革命先驱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下创办的,1927年学校改组领导班子,校董事会推举胡适先生来校担任校长。
周枏在“中公”大学部学的是银行会计。入校初期,中国公学大学实行学分制,读满学分即可毕业。
其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周枏在参加政治活动的同时,挤出时间在图书馆或宿舍里学习,尽可能地读取学分,以争取早日毕业。在校期间,周枏选修了商法,学习了“时效制度”和“共同海损”规则。——这是周枏第一次接触到罗马法的内容,但当时周枏还不知道这是罗马法中的两个制度。
用了两年的时间,即到1928年7月,周枏已修完了毕业课程所需的学分,欣喜地认为可以提前拿到毕业证书。但举行毕业典礼时,竟然没有发给周枏毕业文凭。
为此,周枏专门找校长胡适先生询问原委。这次学生与校长的对话决定了周枏的一生——
“现在学校已改为学分与学年相结合的制度,除读满学分外,学生还需在校3~4年才可毕业。你的学分虽已读满,但住校年限不够,所以不能发给毕业文凭。” 胡适校长告诉周枏。
周枏申辩道:“入学时学校执行的是学分制,现在实行的新办法按理只能对新入学的学生使用;况且,毕业应以学习成绩为主,我的各种成绩与应届毕业生相比,毫无逊色,不准毕业,有失公允;加之我父亲已去世,家庭经济困难,恳请学校准许我提前毕业。”
胡校长听完后便拿起电话和教务长林舒漠教授商谈。不久林先生便带了注册科科长及成绩册来到校长办公室。胡校长看到周枏两年的成绩多数是90分以上,少数是80多分后,面露喜色关心地对周枏说:“我们这样办吧!学校留你在校内工作。这样,你既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可利用时间再学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一年后等住满了在校年限,再领取毕业文凭。”
周枏谢绝了胡适校长的好意,“我已找到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盼望能早日毕业后去国外深造。”
胡校长听了周枏的说明后,表示赞许,“那我就给你出个证明吧!在国外证明书的效力并不比文凭差。”周枏欣然接受。胡校长当即就亲笔为周枏写了“已修满本校毕业所需学分,各科成绩均甚优良,推因未满住校年限,不能发给毕业证书”的证明,并加盖校章和私章后交给了周枏。这不是文凭而胜似文凭的珍贵证件,周枏至今仍珍藏着。
后经田恩霈、江文新等比利时留学归国教授介绍,周枏多方筹集资金,并求助胡适为留学保证人,历经坎坷终于来到比利时。
罗马法不是一天“学”成的
古罗马谚语称:罗马城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对于周枏来说,罗马法也不是一天就学成的。
1928年8月,周枏从上海搭乘法国邮轮的货舱,经过30多天海上的颠簸后,终于在法国马赛登陆。然后,换乘火车到达目的地比利时的鲁汶。
鲁汶是个大学城,城市设施主要都是为大学服务的。到比国的第一年,周枏先在中学住校学习法文。周枏出国前对家人的承诺是三年获得硕士学位,这意味着语言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翌年,进入鲁汶大学继续学商。鲁汶大学是欧洲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
在欧洲的第一年,随着对西方法治状况的了解,周枏萌发了“法治救国”的思想,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回国后从事法学教育。
鲁汶大学的法学学制为五年,周枏只有两年时间,只能学四年即可攻得硕士学位的政治外交专业。因此,周枏在商科听课两周后就申请转系并附上胡适校长的证明书。后经批准,周枏便转入法学院政治外交专业学习。
经过两年的刻苦努力,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及论文答辩,于1931年7月获得政治外交学硕士学位。因周枏的学 成绩为优等,经申请得到了庚子赔款设在鲁汶大学的奖学金,解决了周枏的经济问题,使周枏继续深造,学习法律成为可能。
是年秋,周枏以硕士生的资格顺利插入法学院3年级,开始系统地学习罗马法。当时中国留学生在鲁汶大学求学者颇多,攻读法学博士、硕士的有后来国内的罗马法专家路式导、陈朝壁、徐直民、徐铸、宋玉生等。
三年级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宪法”和“罗马法通论”等5门。“罗马法通论”由比国罗马法权威第柏里埃教授讲授。
周枏对第柏里埃教授记忆犹新,“第柏里埃精通拉丁文,他对罗马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尤其对他所专长的“债编”做了精辟的分析和讲解。”从那时起,罗马法的浩瀚和精深深深地吸引了周枏,至老而不衰。
鲁汶大学法学院的博士考试须经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一般在学年的终了和新学年的开始分别举行,以便于申请学位者利用暑假对复试作充分的准备,但也可以申请在学年终了时连续进行,这样,难度当然就很大了。为了测试自己的学习能力,周枏选择了后者。
为了过好这最后一关,考出好成绩,周枏只身携带书籍和笔记本住到市郊的一个小旅馆里,完全与外界隔绝,潜心苦读。整整一个月后回校应考,以最优等的成绩通过初试。当院长宣布时,全场鼓掌祝贺,尤其是中国同学,视我为祖国争了光!周枏而后的复试成绩为优等。——周枏终于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代价是体重减轻了4公斤。
其时周枏还想继续攻读罗马法博士学位。凭他在法学院三年的学习成绩——4次考试,3次优等、l次最优等——的情况,继续申请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很大。但由于当时比国的中国留学生还没有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再攻读博士学位的先例,而奖学金的名额有限, 为了避免挤占名额,最后放弃继续深造的打算。
刚好,早已回国在上海持志学院教授罗马法的路式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