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bork
先占坑,觉得这次会喷的持久些,各位高潮也请慢点来.我都写中国话,不像某人,劈头盖脸就来洋文,咱看不懂啊.............(难免涉及剧情,请斟酌阅读)
前戏:
今天矛盾了一天是不是要去看晚场功夫,一来首映的莫名优越感早就被别人破身了,二来50一张的票价加上下馆子的破费,万一看完仰慕个五体投地哭个淅沥哗啦再搭上“擦头“费...........所以脑子里“省丝薄“和“奢丝薄“一直在掐架:是不是周末看场半价的早场算了.直到我到了车站,一辆回家的公交刚开走.........得,又得等好久,今儿风还挺阴,直奔影院吧.用手机仅剩的一丝电给老娘拨了个电话,就跳上82路。
到了影院将近6点吧,屁颠儿屁颠儿跑到票盒子买7点的那场,日,竟然几乎满了,实在无法想象坐在第一排的折磨,于是订了7点半的,位子还不是太理想,稍微有点偏,忍了......
随便下午吃了点东西,一看时间还早,心想打个电话调戏下某MM吧,证明我前面的最后电量的陈述不是没有道理,不到两句就熄灯了。没事,怎么办,开场前5分钟才许进场,上休息区找个位掏出SP消磨消磨(穷人啊,所以我最近不爱去公共场所,到那摸不出个PSP多寒碜啊,到那摸出个SP看到别人摸出个PSP更跌份)。闲话少说,时间差不多,奔厅去,到了门口递票我手一麻.........ft,你这检票哥哥长得又不帅,跟我来什么电啊.........
得了,咱正式谈影片本身吧
剧情:
说实话,这次的剧情的确简单,很简单。一笔带过就够了。不过周导从来也不是靠曲折,紧张,出人意表的剧情来吸引人。当然,他的出人意表都用在小细节上了,这点正是他的幽默由来。
画面:
这次的剧情背景设定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能看出来大致就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模样,变换也不是很多,基本就是暗色调的斧头帮相关场景,暖色调的市景以及冷色调的“猪笼城寨”,这次作为导演,他把更多个人对镜头各种运用体现了出来,比如拍摄斧头帮众使用的长焦广角,拍摄警察局,“猪笼城寨”等的滑车升降的镜头推移,手持DV的旋转特写的拍摄........这个方面,明显比他的上一部《少林足球》即使有镜头选取的基本都靠电脑技术来完成有进步。关于画质,我也不好评判,总感觉在人物大特写时候有稍微失焦,特别是那段斧头帮大堂的场景,后面那尊关二爷的像.........根本不是景深问题,真分明就是重影么.除此之外,暗处色调的层次感也不够,不知道是不是个别现象(可能最近看1080P,有点视觉亢奋,大家包涵)
演员:
这次的演员阵容可以说有两个特点:一,新一代“周家班”已基本成型。二,需要武戏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这里先说表演,武打表现后面会提及。
周星驰:周导这次虽然作为男一号,但是戏份似乎并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可能精力更多放在导演上了吧,他的面部夸张表情和夸张肢体越来越少,更多得给人一种岁月积淀下来的气质。总之现在他的片子已经不是看他一个人耍宝,其他人当捧哏的片子风格了。
林子聪:这个习惯被人家称为“肥仔聪“的家伙,继周星驰和吴孟达分道扬镳之后,很有取代之的势头。可能大家认识这胖胖傻傻的人都是通过《少林足球》里的轻功水上漂,其实它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头,就是十几岁就被tvb录取为编剧,成为tvb史上最年轻的编剧。在进入周导公司后,不仅对他的参与了剧本修订,还负责构思了漫画版的《少林足球》,且销量也是不错。演艺方面,他曾先后出演过《绝世好bra》,《金榜题名》等影片,不过都是很不起眼的角色。就在他身在功夫剧组的时候,电视剧《隋唐英雄传》又邀请他出演程咬金这个角色,可以说前阶段他的确是相当忙碌,名气也在逐步积累。在这部片子里他的跟班表演还是中规中规得,要说不足那就是表演还不够老练。另外,在如何贬低自己娱乐别人方面还差老吴几分火候。
黄圣依:原来都说这片子里黄圣依可能会有比较多的戏分,但是通篇看下来并非如此。当然,作为一个新人来讲,她比上部戏里的李卉幸运多了。但是这样一个哑女设定.......先把台词权就给剥夺了,然后基本上就3,4组镜头吧,只要装出一幅清纯,楚楚可怜的样子就完了,感觉还没《红苹果乐园》里的那个恶毒女人有发挥余地........
陈国坤:我想之所以令大家眼前一亮应该和周导是同一个理由:太像李小龙了。这次出演的斧头帮老大的确塑造很成功,不仅造型很有味道,而且还让有舞蹈功底的他带着一帮身着黑西装头戴圆筒帽的手下大跳现代舞,即物尽其用,又制造了笑料。而且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他其实有一对很漂亮的丹凤眼,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他大堂里有个关二爷的像了。
田启文:它可以说是较早就与周导配戏的人里目前仅存的了。其实小伙平时还蛮帅的,就是一咧嘴就会产生喜剧效果,总给人感觉里面随时会喷出口水来一样,这次扮演的见风使舵的狗腿子对这老戏子来说游刃有余。
李侄雹:如果说田启文是热面笑将的话,那么李侄雹就绝对是冷面笑将了。大头瘦身,油光的头发,小眼厚唇,面无表情,一字一顿的语速,这次又加入了半露的屁股。他的特点和以前的刘以达有点相似:越是表情严肃说话越会让你忍俊不禁。
冯勉恒:“浮云“君这次摇身一变又成了“文职人员“,戏分不多,但还是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他那种文质彬彬带有阴险气质还要讲大道理的效果。其实他也是一名编剧,当年的《喜剧之王》也有他的一份功劳的。
林雪:真是黑帮副手专业户了,这次也就算个客串来插科打诨一下。
冯导:虽然戏分不多,但是绝对是片中的亮点之一,从他嘴里蹦字总觉得有喜剧效果,那句看到电影院后的话更是逗得可以,腕儿就是有腕的风范阿。
其他:龅牙珍,虽然没有当年莫文蔚那么面目可憎,但是高颧骨凸脑门恶心指数似乎更高,之前我以为这演员是个男的,心想有成为“如花“第二的潜质,现在看来李建仁真的是“万里无一的奇才“阿 。那个欺负少年周导的头头应该就是《喜剧之王》里老想砍人的小p孩,少林足球里被周导打劫的人中之一,不过一直不知道姓名。
武打:
既然片名叫《功夫》,就少不了武戏,我前面说了演员的2个特点,那后一个我就索性放在这里讲吧。另外插一句,这片的武戏和选角可以说充满了对港产老武打电影和明星的尊敬(这里对于武功的见解毕竟还是很肤浅的,老D等人若是见了莫要嗤笑,欢迎批评指正)
如來神掌:阿星:疾劲如风快如电,从来经典世间传!英雄神勇今犹在, 掌中成佛天外天!《如来神掌》是邵氏公司64年出品的经典武侠系列,后来曾被数次翻拍电影,电视剧,还被黄玉朗改编成漫画,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香港人。这次这个武功的设计到的确没怎么着墨,最后那惊天地泣鬼神的2掌让你震撼下就足够了。
太极拳:包租公:太极这门功夫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肯定很熟悉,但千万不要被晨练的老头老太蒙蔽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内家功与我们来说无异于神力一样。元华可以说是“七小福“里相当有威信的,武功底子也好,早期当了一段时间替身,后来才开始有机会拍功夫片,但无论是和袁和平,程晓东,还是元奎等等,他都能很快体现出相应的武打风格,实在是非常敬业,当年还出演过《龙的传人》里周导的老爹吧。但是近几年人气慢慢回落,只能到一些港台电视剧里去过过当大侠的瘾了。本来对他的太极很期待的,由于角色定位是个“气管炎“,平常根本只有挨打的份,好不容易出手了吧,还被电脑特效给取代了,唯一有点套路的就是战火云邪神的时候,不过也是惊鸿一瞥。可惜地很。
狮子吼:包租婆:这个绝技相对来说比较玄乎,更多好象只出现在武侠小说中。当然,她在剧中的角色也的确是重量级的“河东狮吼“了,不仅把老公管的服服帖帖,骂骂咧咧之中又带着“猪笼城寨”领袖的味道。作为“七小福“中三师姐的元秋已经退出影坛有28年之久了。周导借去年拍摄《1:99》之《香港必胜》与其合作后,诚意立邀她加盟,由于其子女也很喜欢周氏电影,所以最终促成了她的出山,在一份相扑食谱的“精心照料“下,迅速增肥14公斤,最终塑造了一个出镜多,出彩多的包租婆。
蛤蟆功:火云邪神:梁小龙这个名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算中国人一偶像了吧,《陈真》一播不说万人空巷,起码也比现在《还珠》什么的收视高多了吧。梁小龙向来以拍戏不要命著称的,据说当年当替身还拍过从30楼跳下的戏(有东西接着也得摔够呛吧),所以才能有后来的成就。这次的造型前后反差很大,但都很容易引人发笑,刚出来穿的拖鞋上还有“PVC“三个大字母,实在有够“平民“,虽然现在发福了,但身手还是没得说。两场重头的打戏都很显功底。当年老毒物的招数这里竟然成了昆仑派的武功,看来蛤蟆功其这就是一个强化术,将气凝集后一口气放出,造成数倍的速度和攻击力(怎么感觉像界王拳........)。
古琴肝肠断:琴魔兄弟:其实这种功夫并没什么考证,本质也就是所谓的凝炼气,气成锋,身形未动气先至,所向披靡。如果硬是要找出处的话,那就只有《六指琴魔》了。
洪家铁线拳:裁缝:洪拳其拳架外观壮伟,动作迅速有力,且颇富节奏感,在早期,洪拳步架较高,以短桥手为主,动作幅度较小,后来经不断的演进淘汰及吸收其他南派拳种的技法,演变成現代的洪拳技艺,形成大架低马,桥手长短兼施,臂硬力猛,发声助势,以意領气,以气催力,畜力发劲,等特点。在技击特色中,洪拳以硬打紧逼,正面突破为主,歌诀云:金刚之劲,硬打硬进,並兼有避实击虛,后发先至,偷漏短打,擒點摔拿,等等打法。目前较为人所熟悉的洪家拳套路中,以工字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等三套拳为主。 铁线拳,为铁桥三隨技之一,铁桥三公,原名梁坤,广东南海县人,生于1813卒于1886享年七十有三。幼时嗜武,后遇洪拳巨子,福建莆田少林室僧觉因和尚,逐拜为师,入广州白云山能仁寺帶发修行,于七年而尽得师傅真技。由于在家排名第三,且桥手功夫独到,因而人称铁桥三而不讳其名,铁线拳為洪家拳练内劲的要方,动作组合由刚柔逼直分定寸提流运订制等十二桥手,並配合喜、怒、哀、乐十二音及呼、吸、吐、吶四功,以锻炼人体先天元气之能,配辅以按摩全身五脏六腑之功,以强调各种劲道的练习及运用为旨,技击手法较简,于运劲使力之所则强调重视,为洪家拳中的上乘套路,也有人说此套路为洪家拳的內功拳术,或为少林秘傳的易筋经。
看了这套拳的特点在来看片子里的表现,赵志凌本身也是武师出身,拍过70多部片子,后来到旧金山自开武馆,这次参演此片竟然额外还负责搞笑,那幅雄武的身躯穿丝裤子红内裤做女人般扭捏确实无厘头,那段抱着楼梯扶手流泪说道:“会功夫也不是罪啊~~“真的效果不错啊。再说他耍这套洪家铁线拳,大气,刚劲,蓄气发力的特点都表现很到位,加上护手金刚圈,更有一种横扫千军的气势。
五郎八卦棍:早点店老板:相传杨五郎杨延德得知几位兄长战死,父亲撞死李陵碑,伤心欲绝,时有高僧智光大师出现,点化五郎,一切皆为杨家杀孽,为了皇上,为了杨家的好,还是出家吧,五郎遂五台山挂单出家。因为佛门不可动刀枪,所以将长枪改成木棍,又将枪法变化成棍法后创出闻名后世的“五郎八卦棍”。所以说“五郎八卦棍”完全是杨加枪法演变而来,这也是为什么早点店老板为什么后来战琴魔兄弟会抖出那么多枪来。所谓八卦,以法内有太极、两仪、阴阳、四象等名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什么称之为八卦呢?是因为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良七、坤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所以此法有六十四点。先击四正,后击四隅,四隅即四方之角,也就是击八方,每方八点,即八八六十四点。此法比象八卦而生,故法内有揭法、大小、运星、麒麟步等架式,用来躲身进退、闭弹挑剔,以迷惑对手。此六十四点棍法为全法中之经纬,法内有阴阳、平山、提拦、运星、标龙、揭法、两仪、四象、大小太极、左右太极、量天尺、侧手提拦、覆手、下马金钱、下马枪、大小运星、直枪、扣枪、左偏、右偏、捷打、弯弓、搭箭、撑舟、插地、脱取、麒麟步、天柱脚、十字身、尖身、卧身、金龙转尾、饿虎擒羊、羊冲饿虎、进身大取、退步撩阴、芙蓉滴露、青柳垂丝、金鸡独立、半月冲霄、避风、扑雨、青蛇扑面、毒蟒潜踪、垂柳提脚、举案齐眉、蟠龙、伏虎、连环枪、龙虎会、挑纵手、横冲、直取、应变偷弹、死里逢生、下马提拦等,共六十四点,以上所说的是‘五郎八卦棍法’的大概。”以上的东西其实自己也不太懂,毕竟没有练过武术,外行只能看个热闹而已。由于洪家拳源于南少林,自然少林的这套经典棍法他们自然也要勤练于身,说到这次加入“五郎八卦棍“,主要的意图是向邵氏老武打剧导演刘家良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五郎八卦棍》,因为刘家良本就出身于洪拳正宗,是林世荣嫡系传人,其拍摄的作品多以南派少林拳与洪拳为主。《少林三十六房》中三截棍的套路和妙用;《五郎 八卦棍》中杨五郎从杨家枪的套路化出八卦棍的设计,处处体现他既专业又创新的风格。回到功夫,这次早点店老板是由武侠大导张彻的御用演员董志华来扮演,他是学京剧武生出身的,所以感觉这次影片里处处透着一股英气。多年的武侠片的拍摄也使得他耍起那套棍法灵动飘逸,豪气万丈,一招一式都那么内劲十足。
十二路谭腿:中国武术里一直有“南拳北腿“支之称,这里的南拳指的就是洪拳,而“北腿“自然就是潭(谭)腿了.传说此拳起源于山東省龙潭寺,故称为潭腿;还有一说由河南谭姓之人所創,故名谭腿.但似乎前者的认可度稍微广一些。明朝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相济禅师,亲自到山东临清龙潭寺巡访,与昆仑大师后辈传人跃空大师相见,两僧将少林的罗汉拳与临清潭腿互换学练以留做纪念。随后少林寺后人又将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动并添增两路,故称少林潭腿。其拳谱如下:
潭腿本是宋朝传,出在临清龙潭寺,临清潭腿共十路,十一、十二少林添,头路出马一条鞭,二路十字鬼扯钻,三路劈砸车轮势,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狮子双戏水,六路勾劈扭单鞭,七路凤凰双展翅,八路转金凳朝天,九路擒龙夺玉带,十路喜鹊登梅尖,十一路风摆荷叶腿,十二路鸳鸯巧连环。
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因此弹腿也被看成是武术基础训练项目之一。弹腿之风格,动作精悍,配合协调;招数多变,攻防迅疾;节奏鲜明,爆发力强。弹腿之技击,多上下盘同步出击之术,可令对手防不用防。下盘发招讲究腿三寸不过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时无被克之虞。上盘进击以劈砸招术最多,力度大,拳势猛。 传有歌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
这次扮演咕哩强的释行宇可是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师从上代的武僧教头得扬禅师,师公就是辈分最高的长老素喜。其资质过人,还多次代表寺出国表演,不仅如此,拳法,兵器也都是一把好手。看到电影我真的眼前一亮,这...这不是平井坚么...........。终于等到他出手了,果然是名不虚传,一路一法,快速有力,左右对称,功架完整。加上人长得帅,的确以后很有发展前途的说。
再说说袁和平吧,由于不知名原因,本片的武指从起先的洪金宝改成了老袁,由于这次要打的基本都是老武行了,不用他太多的指点和设计,各自把自己的绝活亮出来已经十分精彩了,所以他似乎把自己的影响力更多渗透到剧本里去了。从五郎八卦棍横扫斧头帮众,到最后周导群战黑衣人群,从火云邪神接子弹的子弹时间,到最后周导一身“六翼天使“的行头,都折射着《骇客帝国》的影子,难道只不过是有意kuso之吗?而且老人家继《武状元苏乞儿》后再一次客串了一个脏兮兮蓬头垢面的神秘乞丐,上次传授了“睡梦罗汉拳“,这次又是“如来神掌“,不过我就有点不解,一个叫花子怎么老能承得佛家武功呢........
笑料:
要说周导一贯拿什么取悦观众的话,一个是“恶心“你,另一个就是“咯吱“你。前者我们几乎可以从他每部片子里都或多或少带有的屎尿屁情节,比如这次的群尿浇头(您还真别嫌这俗,好莱坞喜剧里这个的利用率也绝对是最高的),加上恶心人审美观的种种“奇人“,比如上面提到的龅牙珍,比如那经典的“如花”,比如那几乎更猥琐的八两金.......而"咯吱"你的更多运用的是他的语言,这也应该是他留给我们最多难忘段子的根源。这次的片子周导自己也说了更认为是一部功夫片,所以相应的逗乐也相应会少些,加上我这个人对“经典“的归纳实在愚钝地很,往往等别人都开始经常引用了,我才会成为羊群的一分子。其实,什么才是“经典“呢?不是说的人多了才是经典吗?天天到处能听到刀郎的歌,人也算红了呀。再说这里说出来难免在还没看电影的朋友面前抖了包袱,实在太没礼貌,所以恶俗的,平淡的,得劲的,睿智的,冷的,荤的,粘的,爽的台词我还是保持沉默的好。
配乐:
这次的配乐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但又不失中心,这个所谓的中心就是我们自己的民乐了,唯一可惜的没有专门找到几个好的编曲搞一套原创的曲目出来,更多的是采用了“拿来主义“,怎么说呢,这种感觉很奇怪,因为这片的壳子毕竟还是喜剧,喜剧就有喜剧本身的特色,喜剧用你的曲子理所应当,你要真较真,我一句“我用在这里是kuso“啊,就全给毙了。下面举几个例子来看看(具体场景我未必对得上,毕竟才看了一遍。):
筝乐:古筝在本片里的确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道具,不仅仅是因为使琴魔兄弟能使出“古琴肝肠断“杀人的必须武器,更是为片子的配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这段打斗正好通过古筝把“夜半杀手“和“筝风”的乐曲演绎出来,我发觉古筝抑扬的曲调,快速换调的紧促感,层层推进的乐波真的很适合与武融为一体,难怪《英雄》无名与长空一战,也必须要一老者从旁抚琴。
琵琶乐:说到古琵琶乐,可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十面埋伏》,果不其然, 这首故事表达性极强的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也被加入到周导出场勒索的那段戏了,如果纯粹为了制造喜剧效果还说得通,如果是预示着斧头帮大军杀到,铺垫是否早了点。不过毕竟是传诵N久的东西,改一点就是暴殄天物,于是原汁原味就用上去了,不象后面说到的几个曲子。
民族交响乐:《东海渔歌》最早是张燕以渔民繁忙充实的劳动生活为题材创作的筝独奏曲,。后在1978年由马圣龙、顾冠仁改编,加入了长笛,二胡,唢呐等乐器,使得曲子变得更欢快,平整。即现在这版本。用在表现“猪笼城寨”清早一付繁忙的景象还是很贴切的。
《将军令》一开始是四川扬琴曲,后来演变出多钟的曲谱和演奏方式,描写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这里选取得是第四乐章,通过扬琴作引子,唢呐将调开高,此后由笛过渡,高潮部分铙钹和大罗的敲击配合高阮的弹奏强气氛推向高潮,音响宏大,振奋人心。配合三大高手力退斧头帮,气氛紧张而又豪气冲天。
《闯将令》是一首来自中国大跃进时代的民乐作品,描写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永往无前,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充满了奋进的精神和活力。该乐曲被改编后,也曾经作为《如来神掌》等武侠电影的主题曲(这片的“如来神掌“真的无处不在啊),为更多的人熟悉。本次的演绎以大规模乐团进行,剧力万钧,带出前所未闻的“精、气、神”,听来令人为之振奋。这也是剧中运用的最多的一段配乐了,包括最后CAST的背景乐。
《小刀会组曲》的选用还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小刀会》是中国民族舞剧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上海歌剧舞剧院1956年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全曲以明清以来的没族古典音乐和江南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展开而成。 秀丽, 悲壮, 扣人心弦。不少曲子绝对是新中国民乐创造的一个高峰,比如大家一到过年就必定会听到的《春节序曲》,《大话西游》里孙悟空出场乐:《小刀会序曲》,另外如《武术》,《弓舞》,《钱塘江畔》等都无数次被各处引用。差点忘了说,前面提到过的《东海渔歌》也曾被改编后编入,只不过我们现在听到的是78年最后一次改编的版本。“神雕侠侣“将阿星救到万佛古庙中的一段,正是《小刀会》中周秀英得知丈夫徐耀战死后烘托其内心惊愕,悲痛情感的配乐。而且这不是周导第一次用这首曲子,《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在弥留父亲床边也用过这曲子的第2段。至于其他曲子是否还有借用到,我一时也记不起了。但是周导对这个组曲绝对是相当喜欢的。
《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魏风词,罗宗贤、时乐濛曲。描写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的进军征途中,我英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为将支援物资尽快送往拉萨,顶风雪,战恶浪,排除重重艰险,越过大渡河,表现了无畏的战斗精神。不仅吸取了四川民歌素材,还采用川江号子的某些特性节奏,以“咳佐咳佐”等衬字和呼喊声与旋律声部相结合,使气氛既紧张又热烈,很富于生活气息。各乐段音调相近,但在节奏、织体、声部等方面作了自由变奏式的处理。男高音声部领唱、齐唱与其它声部号子节奏的叠置,将音乐推向高潮。尔后是合唱的对位处理以及号子节奏的持续进行,表现了英雄们迎接胜利时欢快心情。
这里周导把它用在了自己重获新生后走出房门将与斧头帮决战的桥断。这里祛除了合唱,把唢呐的喜庆,笛子的轻快更突表现出来,加上扬琴的支撑,很好迎合人们看其起死回生,脱胎换骨,尽现高手风范后,心里产生的喜悦轻松。
既然前面说这次的音乐呈多元化趋势,我们就不能光谈民乐了,至少在不少片断还是非西洋乐办不到的。由于本人涉猎甚浅,只能略摘一二: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在片子中,这个曲子被用到两次,第一次是包租婆和周导的那场夸张的马路追逐戏。用的是乐曲的第四部分,2/4拍子,使用极快的快板 ,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不过我一直没有弄清为什么会用这个曲子,因为用的是钢琴协奏版,也许是想表现追逐的紧张感,并用划奏出来的快速旋律来配合他们的步点显得更幽默些吧
第二次用就是紧接下来的镜头,他的嘴唇被毒的异常肿大,痛苦地在交通灯里四处乱拍使出如来神掌。所以背景乐很自然地就过渡,而且明显想让观众听出和前一段在节奏和感情上的强烈反差,这里用的是《流浪者之歌》的引子,中板,C小调,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充满忧伤的旋律。
马刀舞曲(Sabre Dance):哈恰图良的舞剧《加雅涅》中的一支舞曲。是1939年米高扬建议,为亚美尼亚艺术季而创作的,原名为《幸福》(Shchast’ye)。这部舞剧的胚胎后改编成这部《加雅涅》,把剧情改写成描写亚美亚边境集体农庄工作的年轻姑娘加雅涅的故事。曲子描写库尔特族出征前的一种战斗舞曲,以急板的强奏表现节奏,中段由独奏大提琴与萨克斯管演奏,是现在音乐会上演奏率相当高的曲子。大家对上号的话也肯定会说很熟悉的。
曲子出现在镜头切到“非正常人研究中心“后,但是用这个曲子在戏剧中制造紧迫效果只能让其更可笑吧。
主题歌:《要为你活一天》,很多人都说这个旋律熟悉,感觉有点复古是吧,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歌是翻唱刘家昌当年创作的同名歌曲。
论及六十年代流行歌曲的第一把交椅,应该就要首推刘家昌,这个人称“鬼才”的大师,除了作词、作曲统揽,还拍了不少电影,而且都是有得奖级水准的。从他创作的第一首歌“月满西楼”以來,他的歌曲就成了票房保证。刘家昌的作曲曲风很有个人特色,以抒情擅長,早期他也是琼瑶电影的指定作曲家,“月满西楼”、“庭院深深”、“一簾幽梦”都堪为当时的代表作,而后“往事只能回味”在大街小巷流行,更将他的成功推向了高峰,黃莺莺、刘文正…等人赖以成名的“云河”、“诺言”、“小雨打在我身上”相继风靡,更使得他的大作一时之间成了流行歌曲的金字招牌,众歌手争相传唱。
七十年代初期,刘家昌的作品已大为减少,大部分时间是在“作育英才”之上,然而他仍创作出如“一串心”、“扬帆”、“不一样”、“独上西楼”、“在雨中”等一连串的畅销歌曲,他的作品仍有他一贯的刘式风格 ~ 简单、流畅,让人朗朗上口,七十年代的后期,流行歌曲已改朝换代,虽然已光荣引退,然而他的众多作品仍被列为经典,这次的翻唱就是对他的一种致敬。而他做音乐的态度与成就,也深深启发了后辈的创作者,如陈升等人。6,70年代的刘家昌,80年代的罗大佑和90年代的李宗盛被公认为对台湾华语流行乐坛近几十年影响最大的人。
原创配乐:这次的原创大多还是那些不愠不火的交响乐,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怎么深。但是那首《我不如地狱》还是有点火候的作品,强烈节奏的鼓点,糅入了爵士风格的长号吹奏,伴随陈国坤领舞的现代舞,让黑帮的感觉更加入了摩登和嬉皮的味道。
还有一点提一下,预告片里的那首歌是Carl Douglas 1974年風靡全球功夫排行冠軍曲「Kung Fu Fighting」。
特效:
每个时代的武打片总会有他的时代烙印,早期都是些刀剑武侠片,重套路而不重打击,李小龙出现后,拳拳到肉那种真实性对招开始走上升趋势,随着吊钢丝等手段的出现,好像又回到了武侠片的轨道上,只不过造型化妆更美型,动作更优美飘逸,人物上下盘飞,给人一种眼花燎乱的感受。现在随着电脑特效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的投入比例是越来越重,效果也越来越逼真。而这次的《功夫》为了打上新时代武打片的烙印,把总投资意一亿五千万将近一半的资金花在了特效制作上,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来,先涛数码交给我们的答卷只能用四个字概括“不过不失“,通篇用了多少处特效我无法一一详数,但是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只有以下几处:
1.大战琴魔兄弟那场戏,气刃什么的都是小儿科,枪的木柄从中裂开的效果也不错(还有后来包租婆拿着那着的木棍根被火云邪神拧碎开),很多人对最后琴中射出的“僵尸小分队“评点众多,大部分都说抄袭LOR3的亡灵军团.不过就我看来,不论从材质还是从造型来说,感觉更象《木乃伊归来》中追踪上双层巴士的木乃伊,只不过把头盔换成了中式的。从这一小段片断看来还是相当逼真的,只不过没有和人交手,所以是否和真实场景人物的衔接上完美,就无从考证了。
2.包租婆和阿星的公路追逐戏:这场戏很有日本动画的效果,从电脑特技来讲,和背景的色调亮度都有点不统一,作的失败,但是从喜剧来讲,又是要夸张,这个只能见仁见智了。
3.“大喇叭“:这处应该剧里相当有视觉冲击的一幕了,飞起的地板,破碎的天窗,开裂的墙壁,旋风残卷屋子,效果都还是不错的。
4.如来神掌:最后从天而降的在地上打出一个大掌坑比较的震撼。
总的来说,本片不论是特效镜头还是效果都是远超包括港台在内的所有同类型影片,但是和卢卡斯的ILM,新西兰的weta,加拿大的BUF比起来似乎又底气不足,毕竟这次没有什么超大场面的特效制作,对先涛在这方面的驾驭能力还是持保留意见。
影片中的影片:
这几天一直有人在讨论周星驰借此又对某某片某某人表示尊敬阿啦什么,相反声音的则说他要借此之名,反到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框内,找不到突破。因此我也不要老罗里巴索两面不是人,就说一下牵涉到什么片子(“牵涉“这词不算暧昧吧?)
《骇客帝国》: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实在太多借鉴的东西了,既然武指都是八爷,这也应该很符合逻辑吧。
《如来神掌》可以说是贯穿了全剧,从主角的武功,到配乐,甚至反派都是叫“火云邪神“
《五郎 八卦棍》:这个其实已经提到过了。另外还有一点,因为这个片子拍过2个版本,前一个是刘家辉主演,而后一个得男一号正好是本片的大反派梁小龙,不知道是巧合是刻意。
《天下第一拳》:讲述了洪拳的创立,借用了些这里的套路
《少林五祖》:谭腿退敌一段,拍摄手法相当相似。
《南少林与北少林》:谭腿与洪拳的切磋,也在阿鬼此裁缝的切磋中有体现
《六指琴魔》,以琴为刃,以气杀人
《蜘蛛侠》:阿鬼临终前还说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和“what r u prepare to do“,的确恶搞地紧。
《闪灵》:在阿星救火云邪神最后一到门前产生血如波涛般从门后涌出的幻觉,这个如果不用kuso和“致敬“来解释(不好意思,又说了),实在想不通有什么扣子。
李小龙影片:这是周导自己说的,之所以决战最后会有一个露出精干强壮的身躯的镜头,完全是模仿李小龙几乎每部片子都会出现的经典镜头,还有比如包租婆向斧头帮老大的示威动作等等。
尾声:
看完此片后,功夫片迷会说功夫前紧后松,不够过瘾。喜剧迷会说笑料做作重复,经典不多。好莱坞大片迷会说特效华而不实,刻意卖弄。其实可能每个人心中都以一个自己的《功夫》。我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大家,我只是说一句:如果说《演员的自我修养》是一本书的话,那《导演的自我修养》就是一摞书。周星驰通过这个片子显示了他求变的决心,但终究目前只执筒了两部片子,我们还是更多关注它以后的表现吧,毕竟把《功夫》当做青涩之作的话,已经是相当出色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